1、德宏州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儒家五经之一尚书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A. “天人感应”的学说B.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 民本思想历史悠久D. 儒家思想已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体现了重民、保民的民本思想,尚书就有民本思想的记载,说明民本思想历史悠久,故选C;材料信息与“天人感应”学说、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无关,排除AB;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尚书出现于周代,排除D。2.战国中期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战国晚期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
2、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都主张A. 建立君主专制B. 实现国家统一C. 推行严刑峻法D. 统治者行仁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天下)定于一”“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可知,二人都主张权力集中于一人手中,即建立君主专制,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权力集中于一人,而非主张国家统一,排除B;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3.秦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其中最基本的措施是A. 建立皇帝制度B. 建立三公九卿制C. 统一“度量衡”D. 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
3、统一,故选D;建立皇帝制度与巩固国家统一关系不大,排除A;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措施,排除B;统一“度量衡”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不是最基本的措施,排除C。4.西汉建立后,境内的百姓逐步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大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汉人”。这表明汉代A. 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B. 完善中央集权制度C. 中国疆域已基本定型D. 国家分裂根源消除【答案】A【解析】【详解】“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体现了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故选A;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中国疆域基
4、本定型无关,排除BC;D项中“消除”不符合史实,排除。5.唐代御史台事权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承“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唐代A. 中央集权体制完善B. 政令畅通得以确保C. 君主专制遭到破坏D. 监察制度有所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御史台掌管监察职权,同时,又受到尚书省左右丞的“纠正”,即“劾御史举不当者”,可见唐代的监察制度较前有所完善,故D正确;唐朝“尚书省左右丞”对“御史”有所监察,防止出现冤假错案,这是监察制度完善的体现,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体制完善,排除A;材料反映监察制度的完善,无法体现确保政令畅通,排除B;我国监察制
5、度服务于皇权,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排除。6.宋太宗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合称“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四监司”的设立A. 强化了君主专制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提高了行政效率D. 杜绝了政治腐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所述为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并设“四监司”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正确,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与君主专制加强无关,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效率的高低,故C不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7.元朝的行省辖区广阔,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但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长官就
6、不能更改赋税和调动军队。据此可知,行省制的设置()A. 削弱了中央集权B. 消除了割据隐患C. 完善了对地方的管控D. 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元朝行省权力虽大,但军政事务受中央节制,可知行省制的设置既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国家对地方的管控,C项正确;军政财税事务都要中央相关部门转发诏旨,地方才能行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错误;封建经济基础仍然存在,地方割据隐患并没有消除,B项错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错误。8.明朝时有人认为“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由此可知明
7、朝内阁学士A. 行使丞相职责B. 掌握实际决策权C. 掌握行政权力D. 权力来源于皇帝【答案】D【解析】【详解】“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说明阁臣权力过大,欺上瞒下,最终都给自己招来祸患,说明明朝内阁学士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故D正确;内阁成员只是皇帝身边预备着寻问的顾问,不是宰相,无法行使丞相职责,排除A;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没有决策权,也不能掌握行政权力,排除BC。9.南宋宋理宗宝祜四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其中,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这反映科举制度有利于A. 门第观念的强化B
8、. 文化教育日益繁荣C. 社会阶层的流动D. 百姓身份趋于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宋代平民出身的进士比例较高,占到绝对多数,说明下层平民逐渐获得了大量的升迁机会,社会阶层的流动增强,故选C;根据“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可知,门第观念仍然具有影响,但并非强化,A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宋朝是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D。10.公元前560年,雅典开始举办酒神节,戏剧表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戏剧公演前,以抽签方式选出评委以行使戏剧评判权,这与集体议政程序如出一撤。古代雅典的戏剧表演活动A. 有利于营造城邦民主政治氛围B. 推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C.
9、推动雅典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D. 反映旧贵族特权被废除【答案】A【解析】【详解】戏剧评委产生方式与集体议政程序相同,说明古代雅典在日常生活中也贯彻了民主政治的内容,从而有利于营造城邦民主政治氛围,故选A;戏剧评委的产生方式与推动文艺事业发展无关,排除B;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雅典执政官,推行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排除C;戏剧评委的产生方式不能反映旧贵族特权被废除,排除D。故选A。11.罗马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公民集团与其他居民有严格的区分。但在公民权问题上,罗马人最终“超越了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这一超越A. 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展B. 使罗马居民拥有广泛权力C. 直接
10、导致万民法形成D. 动摇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罗马人最终超越了希腊人创造的城邦狭隘性的政治框架和希腊人意识的局限性”可知,罗马虽然实行公民政治,但是公民集团和公民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罗马城邦和之外的统治区城内,不断有人被赋于公民权,这适应了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展,梳理了社会矛盾,故选A项。材料所述是拥有公民权的人的范围的扩展,而不是公民权的内容的扩展,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万民法的形成是这一超越的表现,而不是结果,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对社会矛盾的梳理,有力地维护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统治,D项说法错误,排除。12.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
1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A. 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B. 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C. 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D. 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对于西方的自由思想,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严复和作为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胡适,理解是不同的。严复面对民族危机强调“国群自由”,即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而胡适强调的是“为我主义”,即个人主义、个体自由。严复的言论有助于推动民族革命,而胡适的言论有助于推动民主运动。所以二人的言论
12、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本题答案选C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材料中严复与胡适是在谈论西方的自由思想,并没有批判中国传统思想,排除B项;指明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不是严复和胡适,排除D项。1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主权逐步丧失,如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权、使馆界及驻兵区域权等。下列条约与司法主权丧失相关的是A. 南京条约B. 五口通商章程C. 天津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口通商章程中清政府丧失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B选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与司法主权破坏无关,A选项排除。天津条约未涉及到司
13、法主权的破坏,C选项排除。辛丑条约体现的是列强以政治控制为主要目的,未对中国司法主权进行割让,D选项排除。【点睛】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第13条规定:“凡英国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这些规定可以说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14.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
14、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A. 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B. 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C. 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D. 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租界的会审制度,该制度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领事裁判权有关,是一种畸形的审判制度,标志了中国司法主权的进一步沦丧,因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故B选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司法主权的进一步沦丧,说明了中国司法受到了严重的践踏,并不是走向近代化,故A
15、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畸形的审判制度,与列强在中国取得的领事裁判权有关,实质是对中国司法的践踏,并不能体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故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领事裁判权,体现了列强对中国司法的严重践踏,导致了中国司法主权的逐步丧失,并不属于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故D选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联系所学近代西方国家获得的领事裁判权分析解答。15.清政府于1850年10月至1851年5月,共调兵13600名并放银超过一百六十万两到广西。该举措的目的是A. 发展洋务军工企业B. 镇
16、压大规模反清运动C. 防范第二次鸦片战争D. 阻挡法国殖民者侵略【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材料中清政府的举措主要是为了镇压大规模反清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故选B;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排除A;19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排除C;19世纪80年代法国殖民者企图侵略广西,排除D。16.甲午战争的失败,使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意识到洋务新政实际是一次“跛足的近代化运动”。基于此,他们力图A. 全面引进西方技术B. 否定传统儒家文化C. 培养各类新式人才D. 革新原有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认识到洋务运动中体
17、西用的不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而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不否定传统儒家文化,排除B;洋务运动时期发展新式教育,培养各类新式人才,而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破产后,排除C。17.义和团运动期间,发布传帖中有这样的内容“(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渎天神,其罪擢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A. 盲目排外B. 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主义C. 崇信儒学D. 缺乏科学革命理论指导【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
18、子捣乱所致”,明显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缺之科学理论的分析。故选D;材料能够看出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但这不是材料内容体现的本质问题,A错误;材料内容的斗争矛头都指向“洋鬼子”,即帝国主义侵略者,B错误;材料中看不出义和团运动崇信儒学,C错误。18.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谜去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孙中山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了()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孙中山认为欧美等国家只是解决了政治革命,但未解
19、决社会革命,故中国要既要解决政治革命问题,更要解决社会革命问题,由此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C项符合题意。民族主义属于民族革命,排除A项;民权主义属于政治革命,排除B项;民主主义不是孙中山的思想成果,排除D项。19.李泽厚先生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评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与“救亡性的政治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据此判断作者评述的相关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
20、知,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中国人民掀起了政治救亡运动,举国一致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斗争,D选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不属于政治救亡运动,A选项排除。维新变法虽然属于救亡性政治运动,但是未受到启蒙性文化运动的影响,B选项排除。辛亥革命也未受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影响,C选项排除。【点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
21、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0.1927年初毛泽东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A. 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B.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D.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重要作用,主张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思想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
22、基本理论,故C项正确;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在1927年10月提出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思想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不是形成,故B项错误;1927年初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故D项错误。21.到1926年年底,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这主要得益于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 土地革命战争迅速发展C. 中共工作重心转移D.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1926年底”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北伐战争势如破竹,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势力,国民革命的发展如火如荼,因此推动了各地工人运
23、动的发展,故选A;1926年底尚未进入土地革命时期,排除B;中共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排除C;国民革命开始兴起是在1924年,排除D。故选A。22.全国抗战爆发后,晋察冀边区对村政权加以改造,逐渐废除了以户为基础的闾邻制度,普遍建立起村民代表会和村公所,改变了以往村政权主要掌握在以地主、士绅为主的少数人手中的局面。晋察冀边区政府此举着眼于A. 完善社会主义性质的基层民主B. 反击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C. 维护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普遍建立起村民代表会和村公所”可以看出,晋察冀边区注重基层政权建设,调动广大人民群众
24、参加抗战的积极性,以此维护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答案为C项;这种基层民主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排除A项;这些举措是为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不是反击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排除B项;这些措施是为了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D项。23.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中指出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经历了从资本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又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二次转变的实质是A. 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B. 国家政体的变化C.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 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第二次转变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实
25、现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苏式经典社会主义的转变,三大改造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即生产关系的变革,故D正确;第二次转变是从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第二次转变是从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BC不符合题意,排除。24.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A. 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 使人民群众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 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 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
26、治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报纸、广播电台和出版社通过各种方式宣传1954年宪法,从而有利于宪法的普及,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D;这些做法是普及宪法知识,与政协制度的完善无关,排除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于新中国成立以前,排除C。故选D。25.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该讲话A. 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B. 重申了和平统一的方针C.
27、 强调了武力统一的必要性D. 消除了台独势力的干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可知,该讲话重申了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故选B;材料信息与“一国两制”无关,排除A;根据“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可知,大陆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并非强调武力统一的必要性,排除C;D项“消除了”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26.下表为1949200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示意图(单位:个)。其中与1980年建交国家数飙升相关的是,当时中国A. 开始倡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
28、 奉行对外开放与不结盟C 逐渐实现了中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D. 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答案】B【解析】【详解】80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调整了外交政策,政治上实行不结盟政策,经济上全面开放,推动外交活动的开展,故选B;中国建国后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倡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材料中1980年建交国家数飙升的原因,排除A;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与材料中1980年时间不符,排除C;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参与新型区域合作的主要表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27.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民人数从48.8
29、万增加至80.8万,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尽管改革法案对日益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做出了让步,但是土地贵族继续保持优势地位。据此,对此次改革理解不正确的是A. 利于英国向现代民主发展B.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C. 具有和平、渐进性的特点D. 建立起了责任内阁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尽管改革法案对日益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做出了让步,但是土地贵族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即使是对当时新兴社会阶层的让步,也是竭力限制其影响, 使其处于旧统治阶层的控制之下,工业资产阶级尚未掌握政权,故B符合题意;经过改革,具有选举权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选举的自由和公平性得到提升
30、,促进英国向现代民主发展,A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英国的民主政治,具有和平、渐进性的特点,C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削弱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增加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群众对下议院的影响力上升,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D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28.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提到: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共产党宣言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 其基本原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C.
31、其原理运用需要与时俱进D. 对当时无产阶级运动缺乏指导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结合所学可知,1872年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故马克思认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故选B;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材料反映共产党宣言需要基本原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并非其原理运用需要与时俱进,排除C;D项“缺乏指导意义”表述错误,排除。29.列宁说:“7月3日-4日的运动是用游行的方式促使苏维埃掌握政权的最后一次尝试。从那时起,也就是在苏维埃中占统治地
32、位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实际上把政权交给了反革命。”这表明当时的俄国A. 改变斗争的策略势在必行B. 革命对象是沙皇君主专制C. 和平夺权的方针已经确定D. 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7月3日-4日的运动是用游行的方式促使苏维埃掌握政权的最后一次尝试”可以看出,和平夺权的手段已经不能实现,所以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故选A;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君主专制,排除B;四月提纲确立和平夺权的方针,排除C;材料不是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而是强调革命手段要改变,排除D。30.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
33、、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A. 说明法国决策着欧洲事务B. 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 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D. 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戴高乐倡导“欧洲人的欧洲”,推动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最终走出雅尔塔”,摆脱美国的控制,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故选D项;材料反映出法国希望推动欧洲国家合作,主导欧洲一体化,并非决策着欧洲其他国家事务,排除A项;材料只是欧洲一体化主张的提出,B项是在欧洲一体化实现之后,排除B项;材料只是欧洲一体化主张的提出,但还未实现,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
34、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补是官僚政治的重要体现。明朝官员所用的补子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补子用飞禽代表文官,用猛兽代表武官。根据官员品级所用图案各异。文官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鸳鸯,五品为白鹃武官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狻猊,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材料二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摘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
35、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清中国官补的特点和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明清中国官补特点的成因【答案】(1)中国官补的特点:等级差异。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轮流执政;公平公正;任期短。(2)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农耕经济的影响;封建伦理。【解析】【详解】(1)中国官补的特点:根据“文官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鸳鸯,五品为白鹃”得出等级差异。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根据“抽签选出”得出轮流执政;根据“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得出公平公正;任期短。(2)根据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从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农耕经济的影响、封建伦理的影响等角度分
36、析总结。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孙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材料二 他(托马斯杰變逊)的一生都是为确保人民的自由、民主而奋斗。为了保障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他设计了一套缜密的措施。其中对政府的公共权力,进行分立且使权力的相互制衡构成一个立体的构架便是措施之一。这表现为不仅横向上各级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纵向上联邦与地方层层分权,两者纵横交错构成立
37、体的防护体系。施德军论杰雯逊“立体制衡”分权思想的实践来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套缜密的措施”的设计原则。结合所学,概述“立体的构架”的主要内容。【答案】(1)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国家宪政水平提升,国民民主法治意识增强;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中国传统选举的影响。(2)原则:分权制衡。主要内容: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解析】【详解】(1)根据“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
38、得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根据所学,还可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国家宪政水平提升,国民民主法治意识增强;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中国传统选举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总结。(2)原则:根据“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得出分权制衡。主要内容:根据“各级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结合所学得出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根据“联邦与地方层层分权”,结合所学得出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3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材料 毛主席说:“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
39、最后胜利,这,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真诚合作,采取一致的步骤,粉碎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1949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成就。我们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要比过去提高一步,铁路公路交通将要全面恢复。1949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建共和国的中央政府。摘编自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依据材料概括指出毛主席提出的1949年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40、【答案】任务: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的政治阴谋;争取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进行以农业、工业、交通为主的经济恢复;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组建中央政府。【解析】【详解】任务,依据材料“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真诚合作,采取一致的步骤,粉碎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可以得出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的政治阴谋;“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可以得出争取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1949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成就。我们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要比过去提高一步,铁路公路交通将要全面恢复”可以得出进行以农业、工业、交通为主的经济恢复;“1949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建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可以得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组建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