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467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A.17世纪60年代 B.17世纪70年代C.18世纪60年代 D.18世纪70年代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因此答案为 C项。答案:C2.近代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历了由手工工场到工厂制度的演变。出现这种演变的原因是()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C.新航路开辟 D.殖民扩张解析:工业革命时期,生产资料和工人被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形成工厂制度。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答案:A3.近代工厂制度和手工工场相比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2、工厂的厂房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B.管理方式以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为主C.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效率较高D.提高了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解析:在近代工厂制度下,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解雇和体罚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因此B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B4.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增强人们的时间观念解析:题干材料意思是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大地推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选C项。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促进农

3、业快速发展,也不一定缩小城乡差距,故排除A、B两项;D项与题干无关。答案:C5.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B.使城市化进程加快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D.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通过题干中信息“1858年”及“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可以判断材料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1619世纪英国城乡人口统计表时期农村人口数城市人口数16世纪337.5万112.5万19

4、世纪前期400万左右800万左右材料二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全世界纪录之先。摘编自徐刚世纪末的忧思(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人口出现了什么趋势?其原因主要有哪些?(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通过“337.5万”“400万左右”“112.5万”“800万左右”找到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趋势;第二小问结合时间信息“19世纪前期”及所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英国城乡人口统计表、材料二中英国的环境污染进行概括;第

5、二小问在吸取英国教训的基础上,思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答案:(1)趋势:农村人口增长缓慢,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工。(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严重恶化。启示:加强科技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本课提要1.时间(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2)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知识(1)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工业革命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基础巩固】1.“西欧国家在生产中的动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

6、物向矿物的转变”,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是()A.家庭作坊 B.手工工场C.工厂制度 D.垄断组织解析:由材料“动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可知是指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煤炭成为重要的动力资源。这一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工厂制,故选C项。答案:C2.1820年英国纺织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有24万人,1856年只剩下2.3万人。在其他传统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也有类似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的进行B.机器使用的推广C.电气时代的到来D.经济危机的发生解析:英国纺织领域以及其他传统领域,手工工匠的数量不断减少,这和英国工业革命开展、机器使用的推广有

7、关,故选B项;A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因果关系,排除;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C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项排除。答案:B3.机器大工业诞生后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工厂制度,对这种工厂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机器大生产的广泛使用作为基础B.大批工人在自己家中自由劳动C.生产流水线的使用使生产无须监督D.工厂按照计划生产销售无忧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确立的工厂制度以机器大生产的广泛使用作为基础,因此A项正确;在工厂制度下,工人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接受工厂主的严格监督,工厂并不是“销售无忧”,因此B、C、D三项表

8、述有误,可排除。答案:A4.“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这是公元1775年。”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在于()A.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迅猛发展B.工厂管理制度严格,导致矛盾激化C.工业革命发展迅速,但问题多多D.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775年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故排除A项;“工厂管理制度严格,导致矛盾激化”是原因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更多是强调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D项。因此C项正确。答案:C5. 下表是英国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分析此表形成的下列结论中

9、,错误的是()6.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67%33%48%52%A.工业企业逐渐增多B.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C.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D.城市污染严重,英国总人口减少解析:18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所占比例较小,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企业日益增多,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使城市人口猛增,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至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因此A、B、C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答案:D6.“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

10、,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现象最早应开始于()A.16世纪 B.17世纪C.18世纪 D.19世纪解析:根据题干中“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时间应该在火车出现之后。16世纪、17世纪、18世纪火车还未出现,故排除A、B、C三项;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所以19世纪时火车才出现,故D项正确。答案:D7.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8至13岁的童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这一规定()A.反映了“福利国家”的建立B.解决了当时的阶级矛盾C.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D.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解析:19世纪中期

11、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一规定在适应工业革命需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童工的利益,是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C项;“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A项;B项中的“解决了”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规定与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无关,排除D项。答案:C8.1848年英国发表的关于泰晤士河的讽刺诗:“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伦敦诺尔一路臭冒泡河面散发臭。”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城市规划建设的滞后B.人民环保意识的缺失C.政府的管理存在漏洞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解析:由材料中“污秽怎堪此河流,面前流淌污浊水”等信息,可知当时生活环境较差,出

12、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时间提示“1848年”可知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有关,故选D项;城市规划建设滞后、环保意识缺失和政府管理漏洞不是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排除A、B、C三项。答案:D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除了工具的改造、机器的出现、人造动力的运用之外,工业革命还引发了许多新技术,形成技术革命的第一次高潮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众所周知,机器的使用是有局限性的,并非任何行业都可以使用机器当纺织、制钉、刀具这些行业早早实行机械化时,多数行业却仍然保持手工操作,无法使用机械。但工业革命仍然把这些行业改造过来了,办法就是工厂化

13、。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19世纪前半期,与工业革命伴生的贫民窟、矿井和工厂中的悲惨景象激发了另一种倡导变革的意识形态空想社会主义,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政治理论家或知识分子的产物,他们希望将平等引入社会条件之中,并坚信人类之间的合作要比竞争更为重要。他们反对私有产权和早期工业资本主义的竞争精神。他们认为,通过取缔这些东西,创建一些新的社会组织体系,人类将能够获得一种更好的环境。摘编自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1)列举工业革命中“人造动力”运用的范例,指出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提炼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

14、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即可回答;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这同样也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工业革命仍然把这些行业改造过来了”概括总结。第(2)问,“主张”根据材料二“希望将平等引入社会条件之中,并坚信人类之间的合作要比竞争更为重要”“反对私有产权和早期工业资本主义的竞争精神”“创建一些新的社会组织体系”提取信息。答案:(1)范例:蒸汽机车、汽船等。变化:工厂化。影响: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2)主张:强调平等;提倡合作;批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试图建立新的社会组织体系。【拓展提高】10.1769年,英国人韦奇伍德在陶瓷工场内将原来一个人完成的陶瓷流程分成几十道

15、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工人必须按固定工作时间上下班,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由此推断,“韦奇伍德”陶瓷成为品牌主要得益于()A.手工作坊化 B.生产标准化C.工厂制度化 D.生产国际化解析:手工作坊的特点是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一般不雇佣工人,这与“分别由专人完成”“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相矛盾,故A项错误;生产标准化在材料中无从反映,故B项错误;“分成几十道工序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反映了对工人进行严格和规范的管理,这是工厂制度的特征,故C项正确;单从材料信息无法反映生产国际化,故D项错误。答案:C11.工厂制度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在工业革命中出现工厂制度的原因是()A.市场需求急剧

16、扩大的需要B.工人数量急剧增加的需要C.机器生产发展的需要D.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解析:机器生产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工厂制度生产的标准化以及工人在各自岗位上个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疑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选C项。答案:C12.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与法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此表说明的本质问题是()国家总人口/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约1 8004852法国约3 6007525A.法国城市化开始起步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C.英国引领世界城市化进程D.西方城市化水平差距大解析:从时间来看是19世纪中期,从两

17、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的比例看,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比农村人口的比例要高,法国农村人口的比例比城市人口比例要高。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选B项。答案:B13.1819世纪,工厂和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1852年,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设立了统一的全国报时系统。这说明()A.英国在确定报时时间上居领先地位B.工业革命推动了地理科学的发展C.交通工具革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时间的标准化深受工厂制度的影响解析:由材料“工厂和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时间有更加严格的标

18、准和要求,故选D项;“英国在确定报时时间上居领先地位”,材料无法体现“领先”,排除A项;材料强调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而非地理科学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世界市场,排除C项。答案:D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

19、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

20、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信息“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中日战争后形成新的商业区”和材料二信息“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 “开通了通海运河”“20世纪初发展为大城市”提炼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交通方面、工业化推动以及制度角度回答。第(2)问,要紧扣设问时间“20世纪中期以后”,依据材料一信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海的地理位置、中西文明影响、近代民族工业的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等角度分析。第(3)问,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据材料二“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贫民区”可得出答案。答案:(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冲破和摆脱旧有体制的束缚。(2)是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之地;近代民族工业的基础较好;有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开放;国家发展战略推动。(3)人口拥挤和贫富分化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