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459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摸底统一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从秦朝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的主要的消极影响是A皇帝个人独断的随意的决策容易出现失误B助长唯上是从的因循守旧之风C极力扶助小农经济的顽强发展D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A、B、C、D项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消极影响,然而,题干强调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君主高度集权的主要消极影响,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消

2、极影响2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 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 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通判是宋代设立的官职,可有权直接上书中央,监察州长官,通判的设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通判并没有涉及决策权力收到君主手中,故A项错误;并没有说通判是文官以及以文制武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的问题,故D项错误。考点:

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4明朝时松江的地方志中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都)

4、从此出”。这种现象使A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B国家税收大为减少C农业大国地位动摇 D农村土地大量荒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胥(都)从此出”表明棉布已经作为商品,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自然经济的保守性。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经济受到冲击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5、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说明了佛教的主张与儒家重视的人伦道德正好相反,D项符合题意,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魏晋时期儒家思想6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A人的是非善恶自固有的本性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观点认为各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不用向人问求或从书中获得,只要加强自己内心修养,致良知就可成德

6、业。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7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C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D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关税权与驻外使权都是一个国家的主权体现,材料中清政府以关税权换取驻外使权,也是出卖国家主权的一种表现,故A说法与材料相反,C说法错误。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

7、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8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有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上述评论反映出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出现C近代工业兴起,冲击传统观念D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各女工种种丑态”“男女相淆”中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冲击了原有的“男女有别”的思想观念。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工业兴起,冲击传统观念9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

8、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实现人民普遍幸福,这和民生主义相同。因此,民生主义最能佐证孙中山的平民立场,孙中山被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因此选C。考点:20世纪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10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

9、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可以看出,近代西方的一些进步的文明在中国受到怀疑,原因在于长期受到西方的侵略产生的对西方的疑虑,反映的是民族矛盾的问题。故选B。AC项错误,百姓并非排斥西方的工业文明,也不是传统观生活顽固的问题,是反对西方的对中国的侵略;D项错误,材料并未反应中国的

10、守旧的思想的内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民族矛盾 111922年6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认为“无产阶级未获得政权以前,依中国政治经济的现状,依历史进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基于这一主张,中国共产党A领导五四运动 B开展工人运动 C推动国民革命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1922”“目前最切要的工作,是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军阀革命”,说明当时中共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

11、命,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在1919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开展工人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同样无法说明主张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12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歼敌人数,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000人。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经多方考证,学界大多接受了1000余人的说法。当时国民政府军令部宣布为10000人的做法A宣传了大规模会战的重要性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鼓舞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 D肯定了中共敌后战场的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研究历史的方法。A项错误,平型关战役并非大规模的会战,而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12、的一次突袭战。B项错误,平型关战役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C项正确,国民政府夸大的宣传鼓舞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D项错误,平型关战役并非敌后作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3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以上声明的实质是A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 B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 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答案】B【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参与的国际组织,“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实际上都是在制造“两个中国”。所以答案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4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第三次建交高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关系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的解冻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敌对状态,两国关系缓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打破

14、了50年代以因为美国遏制中国而出现的外交僵局,国际上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故选C。A项是1953年提出的;B项是1971年,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D项是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提出的。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15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材料“1

15、978到1992年”“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类法律230多部”并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在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故A项错误;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基础也是在过渡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故C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6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

16、】试题分析: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了拨乱反正的步伐,92年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A项错误;两次谈话都打破了思想束缚,前者打破了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后者打破了左的思想的束缚,故B项正确;推动工作重心转移是前一次谈话的影响,后者没有,故C项错误;两次谈话主要从思想层面推动思想解放而非具体的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考点:20世纪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打破了思想束缚17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指出:“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越民主”;“人民”迫使“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为此他

17、主张美国应实行A直接民主 B人民民主 C法律至上 D分权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亚当斯认为古代雅典之所以遭到毁灭,主要原因在于权力赋予大众后,没有了制约,因此亚当斯主张在美国应实行分权制衡。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分权制衡18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体现了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的理念C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罗

18、马的理解。由“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得知这里的“理性”反映了罗马法因时势变化而发展。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1913世纪中期,英国大法官布雷克顿的名言“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被广为传颂。这表明当时英国已经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确立了司法权独立的原则 D产生了法律高于国王的观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司法独立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故A、B、C三项说法与材料不符。依据材料中的“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

19、帝和法律之下”被广为传颂。可以得出D说法正确。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20十日谈红楼梦物种起老人与海四部书在1986年被法国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体现现代主义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歌颂民主自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神曲的作者是但丁,抨击的是封建神权,BD项错误,红楼梦是小说,A正确,所以C项正确。考点:文学中西方文学中西方文学的对比2119世

20、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如1843年的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47年的都市改善法,1855年的有害物质去除法,l876年的河流污染防治法。这些立法的主要背景是A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 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C责任内阁制确立 D议会取得立法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仔细分析材料列举的几部法律可知,这些都是和工业革命有关的,工业革命大量的使用机器,有了关于机器使用的立法,也有了保护环境的立法。故选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2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

21、,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和“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23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把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

22、主要目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促进了中德关系发展 B推动了多极化趋势C实质是一种冷战思维 D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 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材料正是冷战思维的体现。所以答案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24由博客演化而的微博被网民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近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

23、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D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他没有看到人们参政的积极性是由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而只认为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所以是错误的。故选D。ABC项中的“只有”、“唯一途径”、“直接推动作用”说法都是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我国民主化进程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

24、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

25、演变的?材料二 1416世纪,在意大利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维多里诺及其“快乐之家”材料三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一一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需要解决,而这些无知的

26、选民是无力回答、无力解决的,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自近代英国教育(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人才观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9分)(2)据材料二,指出盂都亚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并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向。(8分)【答案】(1)特点:重视德行、操守;(1分)重视人文型人才;(1分)轻视经济科技类人才;(1分)具有官本位趋向。(2分)原因:儒学长期成为正统主流思想;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等。(4分) (2)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多方面教育并重。(4分)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盛行(或教育正在摆

27、脱宗教束缚)。(4分) (3)趋向:工业革命后,需要受过教育的工人;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具有文化水平的选民。(8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依据材料“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依据所学知识提炼升华,得出要点。古代人才观形成原因则是依据所学知识,从思想和经济两个角度得出要点。(2)变化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归纳即可,从“17世纪中期,德国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可

28、归纳出1718世纪德国大学落后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的信息概括出9世纪以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3)依据材料三中“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的信息,结合材料三的时代背景,从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的角度归纳人才需求的趋向,如工业革命后,需要受过教育的工人,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具有文化水平的选民。考点:人才观古今中外的人才观古今中外的人才观的对比26(15

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材料二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10分)(2)

30、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5分)【答案】(1)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2分),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2分);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2分)。异:前者严禁土地转让(2分),后者允许土地流转(2分)。 (2)解放农村生产力(1分),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1分);促进土地资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1分);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1分)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1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可以直接得出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即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前者

31、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二本身并未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影响,需要联系所学知识领会具体举措所产生的影响即可,即解放农衬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蓉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7(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有为曾指出:“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中央实行官缺制、地方各级官员搞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私相授受、世代

32、在任”。材料二 1901年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7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法权。1907年9月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10月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颂布后,直到1910年10月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

33、内阁于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皇族内阁”。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8分)【答案】(1)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员冗繁。(2分) 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官员的素质低下。(2分) (2)进步之处: 使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2分) 国家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分权的原则,是国家体制近代化的体现。(2分)局限性:外务部的设立是为满足外国列强的需要;(2分) 改革步伐缓慢且呈现出被动性;(1分)未能触动最根本的皇权专制问题。(1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

34、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一中文字“千官皆同闲人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私相授受、世代在任”说明了官制的弊端是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员冗繁;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官员的素质低。(2)材料二中文字说明了晚清新政改革的各种举措,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新政改革一方面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另一方面新政改革的确有推动中国近代化前进的功能,即:进步之处:使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国家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分权的原则,是国家体制近代化的体现;局限性:外务部的设立是为满足外国列强的需要;改革步伐缓慢且呈现出被动性;未能触动最根本的皇权专制问题,导致人心丧失,加速了清朝灭亡考点:历史上

35、重大改革回眸晚清新政改革晚清新政改革28(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列宁材料二 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从属于美国。同时,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把日本作为将合作者的想法,无论在道德上和感情上都是不能接受的。高兴祖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战后初期美国希望在远东成为自己合作者的是中国而不是日本?(6分)【答案】(1)依据: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埋葬了英日同盟,(2分

36、)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1分),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2分),引起日本强烈不满,伺机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1分)(2)二战中,美国遭受日军重创,日本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主要对手;(2分)二战中,中美同属反法西斯阵营(2分);战后初期,美国支持国民政府。(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和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主要指华盛顿会议引发了日美矛盾,依据是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埋葬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引起日本强烈不满。(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美日、中美关系方面考虑,根据材料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美国遭受日军重创,日本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主要对手;二战中,中美同属反法西斯阵营等。考点: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华盛顿体系的构建;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