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0江苏南京、盐城二模)近代中国一场战争,使“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江、浙、皖诸省往往“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其中强有力者,飞来客燕,敢欺本地篱鷃,有主田畴,强行霸占,有喧宾夺主情形”。导致该情形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中英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B。“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表明是反封建的战争,发生在江浙皖地区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故选B项。中英鸦片战争没有波及皖,排除A项;中日甲午战争没有波及江、浙、皖,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在北方,针对的是洋人,没有出现“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这种现象,排除D项。2(202
2、1四川天府名校测评)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材料表明()A洪秀全融合了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B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在中国缺乏实施条件C太平天国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出现背离D太平天国的思想很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解析:选C。据材料“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可知,太平天国并没有把“平均主义”的理想变成实践,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中的“平均主义”来自中国传统民间宗教而不是基督教,排除B项;“平均主义”思想容易发动群众斗
3、争,排除D项。3(2021山东济宁一模)1860年11月,太平天国政权在常熟贴出告示:“谕各业户,各粮户,不论庙田、公田、学田等俱要造册,收租、完粮。”第二年再出告示:“勒令百长司马,细查田数,尽数补出,如再隐匿,察出二罪俱罚。”这些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政权()A重视地方经济的恢复B力图恢复传统的经济秩序C注重削弱地主的实力D与农民的关系在日趋紧张解析:选B。太平天国在常熟的两则告示表明收租、完粮及对抗粮、抗租行为采取严厉的刑罚,而田赋、地租、杂税均是传统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指标,故选B项。材料强调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征收租税,而不是重视地方经济的恢复,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太平天国筹集粮饷,不涉及
4、削弱地主的实力,排除C项;材料强调太平天国力图恢复传统的经济秩序,“与农民的关系在日趋紧张”不是材料论述的主旨,排除D项。4(2021江苏镇江期末)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多条建议,如“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准富者请人雇工”,在外交、法制、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这些建议()A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体现了落后性和空想性C符合当时世界近代化的潮流D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解析:选C。根据材料“在外交、法制、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世界近代化的发展潮流,故选C项。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
5、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落后性和空想性,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排除D项。5(2021江苏南通一模)有学者评论道:作为当时国内最为完整和先进的近代化纲领,它代表着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这一评论提及的“近代化纲领”()A翔实介绍西方历史地理B主张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历程D调动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解析:选B。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第一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题干中“先进的近代化纲领”“19世纪60年代以前”,故选B项。海国图志翔实介绍西方历史地理,主张学
6、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排除A项;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历程,排除C项;该纲领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不反映农民的愿望,故不能调动农民反封建积极性,排除D项。61902年,江南乡试有一考题为:“中外刑律互有异同,自各口通商日繁交涉,应如何参酌损益,妥定章程,令收回治外法权策?”浙江乡试有一考题为:“西国法律原于罗马,沿革如何?今法律之学,为科凡几?自治外法权行于通商口岸,受病甚深,规复主权,宜有良策?”这些考题反映出()A各地力图通过科举为新政造势B科举成为传播西学的重要途径C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增强D变法修律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解析:选A。根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7、02年正值清末新政时期,江南乡试和浙江乡试试题内容中都涉及了西方法律中的“治外法权”,说明各地力图通过科举为清末新政营造氛围,故选A项。题干内容仅是涉及江南和浙江乡试中的一道考题内容治外法权,不能扩大为“科举成为传播西学的重要途径”,排除B项;题干中所涉及的乡试题目中有关于西方法律的相关内容,与民族意识增强没有关系,排除C项;题干中仅是涉及江南乡试和浙江乡试中涉及西方法律的相关试题,不能过度推论为“变法修律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排除D项。7(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
8、易中心。”由此可见促成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的因素是()A最早接触西方文明B工业化基础雄厚C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清政府统治薄弱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及汉阳铁厂、汉口的新式工业和中西部贸易中心、武昌的纱厂,这些近代工业的建立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故选B项。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是东南沿海通商口岸,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而非革命思想在武汉的传播,排除C项;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所说的是武汉近代工业发展,与清政府统治是否薄弱无关,排除D项。8(2021河南洛阳模拟)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
9、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B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解析:选B。根据材料“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可知,当时立宪派由主张镇压革命到支持革命,这反映了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故选B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其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对本国的封建势力、帝国主义的软弱性、妥协性,与材料主旨立宪派对革命的态度不符,排除A项;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
10、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与材料主旨立宪派对革命的态度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立宪派对革命的态度,此时立宪派并未放弃政治理想,排除D项。9(2021云南昆明“三诊一模”) 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成分 人数 百分比(%) 民族资产阶级 12 2.7 职业革命家 28 6.4 政党领袖 17 3.9 自由职业知识分子 157 35.9新政府官员 73 16.7原清朝廷官员 86 19.6 士绅 65 14.8 据上表可知,民国初年()A民主宪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权力制衡得到法律制度保障C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D进步力量开始主导政治局面解析:选C。据材料国会议员构成基本
11、情况表来看,除了新生阶级和政治力量如民族资产阶级、职业革命家、政党领袖等之外,还有原清朝廷官员和士绅等旧式或传统势力,这说明民国初年的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故选C项。材料中原清政府官员、士绅、政党领袖等都不是群众,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国会议员构成,没有涉及法律制度,排除B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旧式或传统势力和中间势力仍占据主导,排除D项。10(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1913年3月27日)中写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材料反映出当时()A课程设置超越了时代的
12、要求B儒家思想已经丧失正统地位C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D共和政体备受大众质疑解析:选C。题干中的关键时间点是1913年,由此可知山西举人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主要论及辛亥革命之后的现象,再结合其日记内容中的“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可知,其对辛亥革命之后所出现的新式教育持反对态度,这反映出旧有的传统观念阻碍社会新的变革,故选C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辛亥革命之后新式学堂教材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其课程的设置,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儒学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逐渐丧失其正统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
13、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刘大鹏对教材内容持反对态度,没有涉及其对共和政体的态度,排除D项。11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入额为1 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这导致了()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解析:选D。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这导致其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
14、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C项。1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建立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张勋复辟的丑剧草草收场D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解析:选B。根据题干中“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主张主权在民,可知B项正确。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同盟会,是辛亥革命爆发前建立的,排除A项;张勋复辟的丑剧草草收场反映了君主专制在中国已无市场,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排除D项。13(2020湖南三湘名校联考)浙江近代史记载:1911年前后,金融风潮席卷全国,
15、杭州的票号全部覆灭,钱庄倒了一大片,只有浙江兴业银行侥幸渡过了难关。出现上述风潮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实行没收民族资本的政策B社会动荡影响民众对经济的信心C西方制造业资金实力十分雄厚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萧条时期解析:选B。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前后因政治的巨变了引发社会动荡,也影响了民众对经济的信心,对银行的“挤兑潮”导致材料中金融风潮的发生,故选B项。票号钱庄的客户不仅仅是民族企业,更多的是普通民众,因此金融风潮的发生是民众挤兑的结果,与政府是否实行没收民族资本的政策无关,排除A项;材料叙述的是中国金融风潮,与外国制造业无关,排除C项;1911年之前,民族资本主义已获得初步发展,19
16、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并非进入萧条时期,排除D项。14(2021广西南宁一模)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但按照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这一规定()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B体现了典型的三权分立特点C“因人立法”,缺乏法治精神D事实上确立了共和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但按照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议会多数党党魁出任内阁首相后,阁员由首相任命。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
17、华民国责任内阁的阁员,必须由参议院审定后方可任命”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实行责任内阁制,“因人立法”,缺乏法治精神,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一规定并未阻止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想模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后来又改为责任内阁制”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排除D项。15孙中山曾自我慰藉地说:“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局外人小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这表明()A共和未成皆因孙中
18、山之退让B袁世凯是经民主选举产生C民主共和不适合当时的国情D适时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解析:选D。由材料“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孙中山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避免了战火相争,彰显政治智慧,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
19、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1)依据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2)根据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答案:(1)前者是为了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后者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现代民主国家;前者是对政党负责,后者是对国民宣誓。(2)树立法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强化民主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洪秀全(18141864),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将西方基督
20、教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主张建立“天下为公”的盛世。他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自尽,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孙中山(18661925),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高举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文字材料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
21、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以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的民主革命和中国人的探索。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提炼观点,可从中国人的斗争和探索的主题提炼。其次,注意题目要求是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说明。最后,进行总结说明中国人的不懈的斗争和探索。答案:示例一观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坚持民主革命斗争。论述: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经过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示例二观点: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论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掀起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学习君主立宪,领导戊戌变法;陈独秀以“民主”“科学”为旗号,发起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学习西方先后经历了学习器物、制度、文化三个阶段,不断为后人的探索抗争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