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十六周月考地理学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2017年10月4日20时9分44秒,我国云南多地观察到“火流星”划破夜空的天文现象,亮度堪比中秋明月,中国地震台网实时记录到了这次流星体坠地撞击事件,根据初步分析,撞击事件发生在我国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西北部40公里处,空爆高度为37公里,相当于一次2.1级地震。据此,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1. “流星体”属于A. 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 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 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 绕火星公转的天体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月球上的流星现象比地球上的更壮观 B. 陨星降落在陆地的概率大于海洋C. 流星现象减小了天
2、体对地表的撞击力度 D. 流星体和陨星都属于天体【答案】1. B 2. C【解析】1. 流星体是太阳系的微小天体,很多都是彗星离开后散落下来的,所以是围绕太阳公转的。故选B。2. 月球质量较小,没有形成大气层,不会出现流星现象;地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故陨星降落在陆地的概率小于海洋;流星在降落的过程中燃烧,体积和质量减少,减小了天体对地表的撞击力度;流星体和陨星将落到地面,不属于天体。3. 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关系应该是下图中的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天体系统等级,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包含在太阳系圆内。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是与河外星系相同等级的天
3、体系统,太阳系应在表示河外星系的圆之外,没有交集。读图,D对。A、B、C错。【考点定位】天体系统等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 此恒星耀斑爆发时A. 呈现出暗黑的斑点 B. 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异常C. 呈现出增亮的斑块 D. 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无线电短波中断5. 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行星表面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引起大气层扰动其表面温度一定会升高行星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A. B. C. D. 【答案】4. C 5
4、. D【解析】试题分析:4. 耀斑是恒星上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C对。该恒星发生的耀斑爆发不一定影响到地球,B错。暗黑的斑点为太阳黑子,A错。此恒星不位于太阳系,对地球的影响小,D错。故选C。5. 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会产生磁暴现象,行星上高纬度地球出现极光现象,温度不一定升高,故选D。【考点定位】太阳活动类型及影响【名师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电离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世界各国和我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测,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5、程度。2.干扰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3.产生极光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从而出现美丽的极光。4.自然灾害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6. 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120E经线的地方时 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地方时 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A. B. C. D. 【答案】D【解析】北京所在经线为116E,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D正确。7. 若热带较现在的范围扩大2个纬
6、度,则黄赤交角为A. 2626 B. 2426 C. 2526 D. 2126【答案】B【解析】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扩大1,热带范围扩大2,所以黄赤交角为2426,选择B。8.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四点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地转偏向力,凹岸、凸岸理论。若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着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9. 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是A. 一路正西3 330 kmB. 先东南,后东北6 660 kmC. 先东北,后东南大于6
7、660 kmD. 先西南,后西北小于3 330 km10. 甲、乙两地均位于A. 北半球、东半球 B. 南半球、东半球C. 北半球、西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答案】9. D 10. B【解析】9. 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可知该半球为南半球,故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外圆纬线为南纬60;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是通过两地大圆的劣弧,故从甲地飞往乙地的方向应该为先西南,后西北;甲、乙两地均位于南纬60,两地之间经度差为60,纬线上的距离计算可知3 330 km;由于飞行航线为大圆劣弧段,其距离比南纬60纬线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短,即小于3 330 km,故D项正确。10. 考查半球位置的判读。两地纬度均为南纬
8、60,位于南半球;经度分别为东经150和东经60,位于东半球,故B项正确。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 北半球中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南半球低纬度12.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11. A 12. A【解析】11. 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是1670千米/小时,图示区域地球自转线速度向北线速度减小,说明位于北半球,C、D错。线速度与赤道接近,说明大部分
9、位于北半球低纬度,B对,A错。12.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a点的线速度大于b点,原因是b点地势低,相当于纬线圈半径小,所以自转线速度小,B对。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A、C、D错。读下面四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3. 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A. B. C. D. 14. 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A. B. C. D. 【答案】13. B 14. D【解析】试题分析:13.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白昼过渡到黑夜为昏线;由黑夜过度到白昼为晨线。题中“处于黄昏”即位于昏线,据此图中在晨线上,在昏线上,晨线上,在晨线上。故选B。14. 图
10、中四点都位于晨昏线上,晨昏线垂直于太阳光线,故四点所在平面都与太阳光线垂直,故选D。【考点定位】晨昏线判读【名师点睛】晨昏线有六大特点: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2.与太阳光垂直。3.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跟经线圈重合。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和极圈相切。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每小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注:晨线与昏线的判断:可以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是晨线。下图为“北半球某日某经线日出时间随纬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90W B
11、. 23.5N,10EC. 20N,120E D. 23.5N,120E16. 这一天60N的昼长约为( )A. 7小时 B. 12小时 C. 15小时 D. 17小时【答案】15. C 16. D【解析】15. 据图可知,该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日出时,时间为北京时间12点,而赤道上各地日出时间均为地方时6时,故可推算出该地经度与120E相差6小时,计算可知故该地经度为30E,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即120E为正午;70N上该经线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时,即地方时0时日出,为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20N,故直射点为(20N,120E),C项正确。16. 据图可知,60N上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9:30,而
12、30E与120E相差6小时,故该地日出时间为地方时3:30,则日落时间为20:30,故昼长为17小时,D项正确。17. 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概念是 A. 岩石圈、地幔、地壳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 岩石圈、地幔、地核D. 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答案】D【解析】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D项正确。18. 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
13、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称为内力作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等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重力能等,称为外力作用。考点:地质作用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回答下列问题。19. 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A. B. C. D. 20. 在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 B. C. D. 【答案】19. C 20. A【解析】试题分析:19. 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丙处两侧为断层,中间岩层向上升,故判断为地垒;丁处受断层作用,岩层向下滑,判断为地堑。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
14、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图中丙处是上升岩块。选C项。20.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甲是背斜构造。【考点定位】地质构造与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在地质实践中的应用,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岩层的变形或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地质构造形成的常见的地貌判断即可。据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关于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为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其外围分布着沉积岩。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侵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21. 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A. 岩浆活动 B. 风力沉积 C. 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22. 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B. 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C. 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D.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23. 下图中的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A. B. C. D. 【答案】21. C 22. A 23. C【解析】21. 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西北地区,外力作用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说明形成
16、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故C项正确。22. 据材料,花岗岩地貌的外围分布着沉积岩,说明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说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故A项正确。23. “蜂巢”形成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三角洲地貌为流水沉积作用;沙丘为风力沉积作用;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故C项正确;峡谷为流水侵蚀作用,故D项错误。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24.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 - B. -C. - D. -25.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 B. C. D. 26.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
17、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 大气吸收辐射少 B. 大气吸收辐射少C. 地面吸收辐射少 D. 地面吸收辐射少【答案】24. B 25. B 26. B【解析】试题分析:24. 从图中可知: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按照大气受热过程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可见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C对。25. 近地面是大气最直接热源(主要是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尘埃吸收地面辐射形成的红外线),随海拔高度增加得到地面辐射越来越少,因此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B对。26.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
18、气吸收和保温能力弱,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虽太阳辐射强但吸收能力弱温度低,B对。【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27.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 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 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 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不会导致地表温度下降,故A错误。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导致的。不会使地表温度下降,故B错误。火山爆发不会导致地区表面长波辐射增强,故C错误。火山爆发后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所以导致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
19、弱。进而使地面温度下降,故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火山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下列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28.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 A、B为近地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气压AB B. B地大气冷却,A地大气受热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 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29. 若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图,在处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A. 加重城市的空气染 B. 改善空气质量C. 增加城市的湿度 D. 没有影响【答案】28. D 29. A【解析】28. 据图可知,气流从A地流向B地,说明A地气压较高,B地气压较小,故A项错误;B地气温较高,大气受热上升
20、,故B项错误;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故C项错误;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故D项正确。29. 若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图,则B地为市区,局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会加重城市的空气污染,故A项正确。30. 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A图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发生了左偏,应是南半球高空的风,故正确B图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发生了右偏,应是北半球高空的风,故不符合题意CD图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应是近地面的风,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1. 代表高气压带的序
21、号是A. B. C. D. 32. 大陆西岸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A. B. C. D. 【答案】31. C 32. D【解析】试题分析:31. 空气运动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读图,根据图中的风向箭头判断,、是高气压带,C对。、是低气压带,A、B、D错。32. 读图,极地东风带的流动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故图示为北半球。是东北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在大陆西岸形成的以沙漠气候为主,A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干燥气候为主,B错。是极地高气压带,受其影响地区降水少,C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极锋,降水多。是盛行西风带,在大陆西岸降水多,D对。【考点定位】本题组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名师点睛
2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气压带或风带关键信息点对降水的影响典 例气压带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低气压带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西风影响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信风影响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西风带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信风带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日等温面(气温值相等点构成的面)和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3. 甲、乙两处气温和气压情况为A. 甲处气温、
23、气压均高于乙处B. 甲处气温高于乙处,气压低于乙处C. 甲处气温、气压均低于乙处D. 甲处气温低于乙处,气压高于乙处34. 该天气系统属于形成A. 伏旱天气的副热带高压 B. 寒潮天气的亚洲高压C. 雷电暴雨天气的热低压 D. 梅雨天气的准静止锋35. 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特点是A. 炎热干燥 B. 寒冷干燥C. 高温多雨 D. 寒冷多雨【答案】33. C 34. A 35. A【解析】33.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等温线、等压线下凹,乙处等温线、等压线上凸,甲处气温低于乙处,气压高于乙处,所以D正确。34.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等温线、等压线下凹,乙处等温线、等压线上凸,该天气系统与伏旱天
24、气的副热带高压相同。35.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等温线、等压线下凹,乙处等温线、等压线上凸,该天气系统与伏旱天气的副热带高压相同,天气特征是炎热干燥。考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读下列气候类型图,回答下面小题。36. 分析如图,指出下列四组气候类型判读正确且排列顺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A. 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37. 图中气候类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A.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 B.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
25、C. 常年受单一风带影响 D.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答案】36. B 37. D【解析】36. 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根据气温及降水特征可知,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故B项正确。37. 据上题可知,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成因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故D项正确。38. 下图示意北半球大陆西岸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A. 两种气候类型 B. 三种气候类型C. 四种气候类型 D. 五种气候类型【答案】B【解析】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根据西风带控制的时间、信风带控制的时间、副
26、热带高气压控制的时间可以判读出,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三种气候类型,故B项正确。下表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平均气温()2124气压(hPa)1 0021 0041 0061 008天气状况晴转多云阴转小雨夹雪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多云转晴39. 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A. 冷锋 B. 暖锋 C. 准静止锋 D. 冷气团40. 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是A. 台风 B. 梅雨 C. 寒潮 D. 伏旱【答案】39. A 40. C【解析】试题分析:39. 结合表格数据显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明显下降,气压升高,出现雨雪天气
27、,故判断为冷锋。40. 台风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而形成;梅雨是受准静止锋影响而形成;寒潮是受冷锋影响而形成;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考点: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北京(40)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60504041.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A.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42. 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28、 D. 冬至日【答案】41. D 42.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该题组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考查学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41. 有资料可知,该地连续3个月,太阳高度在递减,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0-纬度差,可以得出第1次测量时太阳直射100N,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100S,所以说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42. 第1测量时,太阳直射100N,太阳直射北半球,不是二分二至;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为秋分日;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100S,不是二分二至,选择C。第3
29、0届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19点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3. 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下图中的A. B. C. D. 44. 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下列国家中白昼最长的是A. 菲律宾 B. 巴西 C. 新西兰 D. 英国【答案】43. A 44. D【解析】43. A、B两图为日期分布图,根据7月27日19点12分(零时区区时),可计算出,此时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是72E经线,故此时将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界线是72E和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A选项正确。C、D两图为光照图,7月27日,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因此D
30、选项错误;C图所示的伦敦此时为午夜过后,与题干19点12分不符。44. 伦敦奥运会开幕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巴西、新西兰位于南半球,两地均昼短夜长;英国纬度比菲律宾高,因此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英国白昼最长。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断、日期分界线的判断和昼夜长短判断等。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需要掌握晨昏线图的计算、日界线问题。注意分界日期的两条界线及与自转方向的关系。基本要点是:(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180和新的一天0时的区别,从而计算伦敦0经线的时间。(2)晨昏线图上,利用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2时,夜半球的平分线为0时判断时间。(3)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全球
31、的昼夜长短分布。45. 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时时间的A. 8:009:00B. 11:0012:00C. 14:0015:00D. 17:0018:00【答案】A【解析】读图可以看出,M国(葡萄牙)大部分国土在东一区,应该是采用东一区时间,总部在中国,采用东八区时间,葡萄牙比北京时间晚八个小时
32、,4个时段加8小时换算为北京时间,仍在工作时段的是8:009:00,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组以我国和葡萄牙的海洋渔业发展合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该小题考查区时计算,首先根据经度确定摩洛哥采用零时区的区时,即可知道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然后计算4个时段对应的北京时间就可以完成。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6.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乙甲D. 丙甲乙47.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 1 B. 2C. 3 D. 4【答案】46. B 47. B【解析】考查地
33、质构造。46.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故选B。47. 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相交,所以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故选B。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8.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 为植物
34、提供养分 B. 控制雨水渗透速度C. 吸附雨水污染物 D. 保持土壤水分49.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50.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解局地小气候【答案】48. D 49. B 50. C【解析】试题分析:48. 根据结构图分析,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有利于使上层土层处理过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净化、导出流走补充地下水或做景观用水。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
35、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以减少水分,D对。为植物提供养分的主要是种植土层,A错。与控制雨水渗漏速度无关,B错。树皮层不能吸附雨水污染物,C错。49. 读图,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B对。树皮覆盖层没有净化作用,砾石层颗粒太大,且分布在底层,也起不到净化作用,A、B、D错。50. 根据题干文字提示可知,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少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C对。提供园林观赏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地小气候不是主要功能,A、B、D错。【考点定位】水循环,影响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及目
36、的。【名师点睛】该题以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相关内容。通过对材料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考察的主干知识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水循环中蒸发、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二、综合题。51. 甲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乙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并中用 表示夜半球的范围。(2)此后,太阳直射点向_(南或北)移动。(1分)(3)甲图中,此日,地昼长为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点;三地的夜长由长到短排序_;此时,三地太阳高度最大的点是_。(4)此日,乙图中
37、三个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_。(5)此日至次年3月1日,玉溪的昼夜长短状况_及变化趋势是_。(6)甲图所示时刻,日期属于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范围_。【答案】(1) 如图: (2)北(3)12 6 (4)海口、汕头、北京(5)昼短夜长 且昼渐长,夜渐短(6)1/12【解析】本题以光照图为背景,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考查日出时间、白昼时间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考查晨昏线的判读。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为昏线。(2)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冬至日,太阳直射点
38、位于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3)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考查日出日落的时间。据图可知,甲地位于赤道上,昼长时间为12小时,日出时间为6点;三地的夜长由长到短排序为;此时,三地太阳高度最大的点是。(4)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故乙图中三个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海口、汕头、北京。(5)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此日至次年3月1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故玉溪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变化趋势为且昼渐长,夜渐短。(6)考查时区的计算。甲图所示时刻,日期属于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1/12。【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
39、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52.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图A中代表岩浆的是_(填字母);图A中的地质作用与图B中乙、丙两处岩石的形成对应的是乙_、丙_(填数码)。(2)图B中丙岛屿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的原因是由于位于_板块和_
40、板块的相撞挤压附近,地壳运动活跃。该岛屿东侧的海底地貌类型为_。(3)图B中甲、乙两处出现地形倒置的是_处,原因是 _ 。(4)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甲或乙)处,理由是_。【答案】(1)a(2)亚欧太平洋海沟(前2空顺序可换)(3)甲 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4)乙乙处岩层为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1)考查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循环。三类岩石均可经过重融再生形成岩浆,故a为岩浆;图A中的地质作用与图B中乙、丙两处岩石的形成对应的是乙是沉积岩,丙为喷出岩。(2)考查板块的运动及其地貌形态。图B中丙岛屿常发生火
41、山喷发、地震的原因是由于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相撞挤压附近,地壳运动活跃。该岛屿东侧的海底地貌类型为海沟。(3)据图可知,甲地为向斜构造,在地貌上形成了山岭,原因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4)考查地质构造的应用。修建隧道应该选择背斜构造,岩层为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53. 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2)图中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为_。 (3)天气系统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 (4)图中、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原因是_。 (5)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原因是_。 (
42、6)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_,且为_ (冷或暖)锋。该锋过境时,一般常出现_天气。【答案】(1)C. (2)反气旋. (3)阴雨天气. (4); 处为反气旋,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5)A;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6)N; 冷; 大风、雨雪和降温.【解析】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风向与风力的判读,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考查风向的判读。风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形成的,故C
43、项正确。(2)据图可知,处气压为高压系统,从气流运动角度分析,属于反气旋。(3)据图可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其过境时的天气为阴雨天气。(4)图中为低压系统,阴雨天气;为高压系统,天气晴朗,两处相比,处为反气旋,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所以气温日较差大。(5)考查风力大小的判读。A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6)考查锋面气旋的判读。低压系统会出现锋面,高压系统不会出现,故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N地;冷空气主要移动暖空气,说明是冷锋天气,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点睛】等压线的判读方法1、等压线的排列和
44、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5、54.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小题。说出该国主要气候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气候下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答案】【参考答案一】: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参考答案二】热带草原带;选择1月:草木葱绿。成因: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马拉维主要受热带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降雨;此时为南半球夏季,马拉维气候
46、炎热。选择7月:草木枯黄。成因: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马拉维主要受东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此时为南半球冬季,但因为马拉维纬度较低,是该国温度最凉爽的季节。【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此到处是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考点:自然带类型和成因。【点睛】自然带的类型和气候类型对应,自然带的类型可以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根据经纬网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南半球,属于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