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梅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段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班级、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9月2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长期以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充分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3、,离不开考古学的大发展。凝心聚力谋复兴,考古发展正当时。广大考古工作者要牢记习书记嘱托,既要着眼当下,又要谋划长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留住文化根脉,在传承中维系民族精神。(摘编自央视快评: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材料二:中国是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中国的考古学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有重大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问世。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关于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考古学的重要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对考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
4、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共同开拓广阔疆域,书写文明历史,创造灿烂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无论是全国处于单一王朝统治时期,还是多王朝并立时期,各王朝都自认为是中国或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宋、辽、夏、金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加大,共同的历史基因逐步增强。各王朝出于巩固王朝统治的需要,多方面学习、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当时,各王朝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都对中华文明有新的发展和弘扬,加强了民族间的大交流、大融合,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了新的贡献。考古发现有助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例如,矗立在西藏拉萨市大昭寺前面的唐蕃会盟碑,已经有1
5、000多年的历史,上刻汉、藏两体对照文字,盟辞反映了汉藏两族“欢好之念永未断绝”“立碑以更续新好”的誓愿。西夏故地还出土了一部西夏文与汉文词语集番汉合时掌中珠,它是当时党项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辞书,为两民族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互通的桥梁。此书是中国最早的双语双解词典,反映出古代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加强密切联系的热忱和有效举措。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并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辐射到周边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借鉴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实行科举,效法中华法系制定法典,接受中国的传统礼仪等。至今,中国和周边一些国家仍保存着中国对有关国家良好影响
6、的文物遗存,证明中国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和相关制度。今后,我们应更加重视和加强考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坚强支撑。(摘编自史金波考古发现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丰富内涵)材料三:文物古老悠久,考古学却充满活力。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考古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怎样才能使年轻学子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符合时代要求的考古人才?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中,我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正直诚实做人,恪守学术规范。考古专业学子能否提高自身品德和修养,关系到其能否立足于社会,为中国考古事业奉献个人价值。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言行一致,所作所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这是
7、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这种风骨又与务实严谨的学术品格息息相关。历史容不得半点马虎,学术也不允许有丝毫敷衍。恪守学术规范,不仅是学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更是个人品格的重要体现。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为营建风清气正的学术风气多做努力。坚持质疑精神,培养创新意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式重视勤奋学习、强调标准答案,而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常常被忽视。在考古领域,要真正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改变一些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消极的评价机制,大力营造自由探索、锐意创新的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意识。夯实考古学专业基础,加强跨学科研究能力。重大考古发现无一不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培养具备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
8、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甚至科技知识的通识人才是必然趋势。例如,根据碳十四测年,按照动植物考古要求进行科学取样,结合人体骨骼学判断死者性别、年龄乃至骨骼变异或创伤原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取各种信息。这说明,今天的高校正在不断推动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培养素质全面、能力过硬的考古人才拓宽平台,为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探索路径。(摘编自杨楠把握时代要求,培养考古人才)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B. 考古学的大发展,在让我
9、们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方面,起到积极作用。C. 无论是单一王朝统治时期,还是多王朝并立时期,各王朝都自认为是中国或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多方面学习、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D. 至今,周边国家借鉴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实行科举,效法中华法系制定法典,接受中国的传统礼仪等,证明中国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和相关制度。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言行一致,所作所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与务实严谨的学术品格息息相关。B. 历史容不得半点马虎,学术也不允许有丝毫敷衍。恪守学术规范,
10、不仅是个人品格的重要体现,更是学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我们应营建风清气正的学术风气。C. 只有改变教学模式和消极的评价机制,营造自由探索、锐意创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意识,才可能真正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D. 培养具备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甚至科技知识的通识人才是大势所趋,这是基于重大考古发现都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的需要。3. 根据材料内容推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考古学发现成果的一项是( )(3分)A. 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北康保兴隆遗址等五项新成果,成为近年来考古工作历史性成就的最新例证。B. 近代在新疆发现了很多于阗语文献资料
11、,这些文献对于阗历史、语言文化以及于阗与敦煌交往和民族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C.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搜集、整理流失海外文物的力度。20世纪初黑水城遗址发现的大量考古资料从海外追回,逐步揭开了西夏神秘的面纱。D. 在田野考古一线工作的考古专业学生能借助物理探测技术展开遗址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考古资料。4. 杨楠总结考古事业经验,创作了把握时代要求,培养考古人才一文,结构严谨,请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4分)5. 2021年春晚,去年回归的第一百件文物石窟佛首震撼亮相。中国具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请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所呈现的重要意义。(6分)(二)现代文
12、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锤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个什么东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说:“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迎出去了。刘姥姥只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
13、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已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搀着不拜罢。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板儿便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这里
14、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周瑞家的回了太太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一样的。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的说,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的说,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情分。”周瑞家的便道:“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道:“论理,今日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少不得说了我今日带了你侄儿,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爷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天气又冷
15、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爹在家里怎么教你的?打发咱们来作什么的?只顾吃果子么!”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刘姥姥已吃完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也知道了。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中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况我接着管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亲戚们。一则外面看着虽然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今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儿向我张口,怎好教你空手回去?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
16、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且先拿了去用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苦,只当是没想头了,又听见给他二十两银子,喜得又眉开眼笑道:“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周瑞家的在旁听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笑而不睬,叫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们作件冬衣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不虚留你们了。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到家该问好的都问个好儿。”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走至外厢,仍从后门去了。(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17、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18、。7、(凤姐)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为了表明自己是个认亲的人,有一副热心肠,即使是对远房的穷亲戚也没有丝毫的冷淡、怠慢。B. 为了表明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迎来送往是自己分内的事。C. 体现出王熙凤很虚伪,办事圆滑。D. 王熙凤没有读过书,没文化,没礼貌。8、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4分)9、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齐人未
19、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节选自苏洵六国论乙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
20、,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节选自苏辙六国论10. 下列对文中画波
21、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B.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C.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D.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至丹以荆卿为计
22、,始速祸焉 速:招致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正义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抛弃D佐当寇之韩、魏寇:侵略者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洵的文章在于借议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是放弃斗争,屈从暴秦这一事实,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B苏辙认为当时天下所重应为六国团结,而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正帮助韩、魏两国,导致六国先后灭亡。C苏辙从各诸侯国着笔,指出山东诸国如不惜代价去“厚韩亲魏以摈秦”,那秦国就不能有所作为。D苏辙纵论六国与秦争天下中的成败得失,层层解剖,鞭辟入里,文章末尾截然而止,含不尽感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
2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4分)(2)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4分)14、在甲文中,不赂秦的国家分别是如何灭亡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注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璘的起兵失败之后。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即
24、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 由面到点,语义双关,很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风格。16、尾联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2)谏太
25、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_,_。 (3)阿房宫赋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9分)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
26、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的精神之天。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
27、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分)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早岁那知世事艰”是陆游书愤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一般来说 ,所以就有“少
28、年不知愁滋味”的说法。但也有许多人在年少的时候就遭遇坎坷、饱受磨难, ,磨练了他,让他深刻地领悟到社会、人生的真谛。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2. 2021年3月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阿拉斯加举行,杨洁篪、王毅在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针对此事件,网友把两张辛丑年的图片放在一起,引发热议。对这组图片,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事件和这组图片写一段话,阐释你的观点。(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
29、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时代的领路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伯庐奢侈的必然结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 梭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 古 巴 惜衣惜食非是惜财缘惜福。 格 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读了上述文字,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以“节约为荣,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倡议书,对老师、同学、家长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一次段考参考答案1. B。 A.偷换主语,原文为“长期以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0、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可知“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的是“中华文明”而不是“考古工作”。C.张冠李戴,原文为“无论是全国处于单一王朝统治时期,还是多王朝并立时期,各王朝都自认为是中国或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各王朝出于巩固王朝统治的需要,多方面学习、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选项的表述应为各王朝都自认为是中国或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D.“至今,周边国家借鉴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实行科举,效法中华法系制定法典,接受中国的传统礼仪等”说法有误。原文为“至今,中国
31、和周边一些国家仍保存着中国对有关国家良好影响的文物遗存,证明中国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和相关制度”,所以证明中国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是“至今,中国和周边一些国家仍保存着中国对有关国家良好影响的文物遗存”。故选B。 2. C C.“改变教学模式”与原文不符。 3. C C.从海外追回考古资料不属于中国近代考古学发现成果。4. 采用了总分结构。首先提出问题,即怎样才能使年轻学子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符合时代要求的考古人才。接着从三个方面予以回答。分别是正直诚实做人,恪守学术规范;坚持质疑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夯实考古学专业基础,加强跨学科研究能力。 (总、分点各2分) 5. 考古学
32、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理解和认识。考古发现有助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证明中国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和相关制度。4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坚强支撑。(一点两分,答对三点6分)6A (B.“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C.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D.“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刘姥姥前来求人,但是又有些自尊,感觉羞耻,因此让板儿来说。)7、D8、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 由刘姥姥被堂屋
33、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吓得不住的展眼”可知,刘姥姥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由“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语道: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可知,刘姥姥言语粗俗。由说明来意时“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的尴尬表情与推出板儿说话可知,刘姥姥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9、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运用了“嗔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运
34、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运用了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10.D11.B 名词活用为动词,坚持正义12.B项,认为“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正帮助韩、魏两国”错误,原文说的是“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意思是“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并不是“四国只注重自己休养生息,不能真正帮助韩、魏两国”。故选B。13.(1)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2)任由弱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抗如狼似虎的强大秦国,那他们(韩魏)怎么能不屈服并归降秦国呢?第一句得分点:再
35、:两次;“再”作状语翻译语序占1分,却:使后退。共3分。第二句得分点:委:抛弃、放弃;当:抵抗;虎狼:名词作状语,像虎狼一样的;安:怎么;不折而入于秦哉:不屈服并归降秦国呢?共4分。14、齐国亲附秦国孤立五国;燕国用荆轲刺秦,招致祸害;赵国听信谗言,诛杀忠臣。15、D项,错在豪迈飘逸的风格16、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对自已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对农家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以韩信自况,抒发自己孤寂郁闷之情。(答对三点给6分)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8、选B。“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
36、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第一处,句中说“不妨做一个战士”“在时代的战场上”,自然是说作战,应使用“冲锋陷阵”。“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19、选D。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在他们看
37、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后面说“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由此可知,语段主要强调“精神”“灵魂”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且根据上下文来看,括号处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这就可以排除B、C两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分析A、D两项来看,这两项涉及“心神”“意识”“精神”“灵魂”,而括号前面说“物质”“生活”,可见括号中要说的应是与“物质”等相对的内容,“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这就排除A项,故选D项。2
38、0、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21、答案:年少时并不懂得生活的艰辛正是这些坎坷磨难丰富了他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22、同样是辛丑年,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百年前的中国被列强欺凌,如今的中国在外交领域越来越有话语权。“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是平等和尊重的宣言,立场鲜明而掷地有声,代表了美国对中国居高临下地颐指气使早已成为过去,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本题要求结合事件和图片阐释观点,首先分析事件,这是一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是外交事件,中方的立场是“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意味着这次外交事件背后有侮辱和不平等;然
39、后分析图片,这是一组图片,左侧的图片反映的是1901年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不平等“辛丑条约”的情景,右侧的图片是2021年3月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情境。这是两幅具有鲜明对比色彩的图片,考生表述观点时要结合事件以及图片反映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态度鲜明,要看到中国的发展壮大,表达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参考译文(甲):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
40、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来)呢。参考译文(乙):秦国要
41、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