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307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A(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综合测评A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谷神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于小行星带的矮行星,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并于1801年1月1日公布。下图示意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据此完成1、2题。1.谷神星位于图中()A.之间 B.之间C.之间 D.之间2.行星目前还不适应人类居住,主要原因有() A.宇宙环境不安全 B.体积质量比太小 C.太阳光照不稳定 D.温度条件不适宜【解析】1选D,2选D。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谷神星位于小行星带,而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第2小题,行星(火星)目前还不适应人类居住,主要原因有温度条件不适宜、不存在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等。读

2、2019年05月10日和15日中国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活动情况对比表,完成3、4题。时间黑子群面积耀斑地磁场5月10日280有弱耀斑平静5月15日170无耀斑强磁暴注:表中数值越大,代表面积越大。3.有关太阳活动的理解正确的是()A.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B.黑子不可能产生磁场C.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D.耀斑温度高于太阳表面4.致使5月15日地磁场产生强磁暴现象的太阳活动是()A.耀斑 B.太阳风C.黑子 D.日珥【解析】3选D,4选B。第3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强磁场是黑子的基本特征;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耀斑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其

3、温度高于太阳表面。第4题,读表可知,5月15日太阳黑子群面积减少,不是5月15日地磁场产生强磁暴现象的太阳活动;太阳风是太阳表层向外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读表,5月15日无耀斑,不是5月15日地磁场产生强磁暴现象的太阳活动;日珥是太阳表层向外伸展的气体云,不影响地球磁场。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5、6题。5.图示()A.时间为白天B.山谷气温较高 C.山谷易降水D.山坡气压较高6.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热力环流有密切关系的是()A.山区气温低 B.山区气温高C.山区多夜雨 D.山区降水多【解析】5选A,6选C。第5题,图中显示谷底为下沉气流,反映此时为白天;山坡升温快,为热源,气压低,

4、气流上升;山谷气温较低,为冷源,盛行下沉气流,不易降水。第6题,夜晚山谷气温较高,为热源,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故山区多夜雨。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7、8题。7.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 B. C. D.8.处的风向为()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7选C,8选B。第7题,同一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据图可知,地等压线最为密集,风力最大。第8题,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等压线分布,处的风向为东北风。读水循环模式图,完成9、10题。9.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水循

5、环是()A. B. C .和D.10.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表径流B.建海绵城市降低地表蒸发量C.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D.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上升【解析】9选D,10选A。第9题,根据图中三类水循环的发生空间可判断,属于海上内循环,属于陆地内循环,属于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补充更新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大循环。第10题,修建水库调节了径流的时间分配,改变了局部地表径流环节;建海绵城市主要是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促成了大气中降水环节;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

6、5日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113题。11. “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C.霍巴特港D.中山站沿海12.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13.图中箭头分别表示澳大利亚东西两侧的洋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洋流对沿岸具有增温作用B.洋流所在海域的冷水鱼类多C.洋流的沿岸地区降水较多D.洋流对沿岸具有增湿作用【解析】11选B,12选C,13选D。第11题,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结合“雪龙2”号从深圳启航,

7、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所经的海域中,赤道纬度最低,水温最高。第12题,赤道地区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盐度较低;经过处时由于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影响,盐度会增加;最后由至中山站航线中由于纬度增加,气温降低,盐度降低,因此盐度先升高后降低。第13题,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区域地理位置判断,洋流流经澳大利亚的西部,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沿岸地区由于冷海水上泛,底层营养物质会带到表层,水中浮游生物多,为鱼类生长带来丰富的饵料,沿岸多冷水鱼;洋流流经澳大利亚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多。猴子沟风景区内

8、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读图回答14、15题。14.猴子沟风景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山西省D.云南省15.猴子沟风景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解析】14选D,15选D。第14题,据图可知,猴子沟风景区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气候湿热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第15题,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

9、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16、17题。16.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A.甲河流地貌B.乙风沙地貌C.丙海岸地貌D.丁冰川地貌17.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A.土壤、大气与水文B.植被、岩石与大气C.土壤、大气与植被D.岩石、大气与水文【解析】16选B,17选D。第16题,甲地位于内蒙古中东部,读图可知甲地貌是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乙地为雅丹地貌,呈垄槽相间分布。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区域的风沙活动是比较强烈的,乙地为风沙地貌;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

10、为冰川地貌;丁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带,为石林地貌即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第17题,读图可知丁地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逐渐形成的。读图,完成18、19题。18.图中甲地的植被类型为()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19.甲地植被所具有的特点是()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常见茎花、板根 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A. B.C. D.【解析】18.选A,19选A。第18题,由图中可以判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第19题,甲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其特点是

11、: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20、21题。20.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B.C. D.21.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生物 D.成土母质【解析】20选D,21选C。第20题,土壤最初是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成为成土母质,再经过微生物、低等生物的有机质积累过程,形成原始的土壤,再经过高等植物的养分富集过程,成为成熟的土壤。第21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生物是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下图为东南亚沿海地区常见的警示牌,提醒居民向高处避险。据此完成22

12、、23题。22.该警示牌提醒的灾害最可能是()A.海啸 B.强风 C.洪水 D.猛兽23.引起该灾害的常见原因是()A.气温骤降 B.陆地地震C.河水泛滥D.海底地震【解析】22选A,23选D。第22题,结合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处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且图中可以看到有大浪,因此该警示牌提醒的灾害最可能是海啸。第23题,东南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发生于海底的地震,会引起海底地形急剧升降等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引发海啸。2019年10月12日,19号强台风“海贝思”登陆日本。下图为台风“海贝思”移动实时路径图及相关气象资料。据此完成24、25题。24. 10月7日08时至10月8日

13、14时,“海贝思”()A.转向东北方向移动B.移动速度逐渐减慢C.风力先变小再变强D.势力先加强再减弱25.受台风“海贝思”影响,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A.本州岛山区突发泥石流B.北海道由西风转为东风C.狂风引发东部沿海海啸D.途经地区昼夜温差变大【解析】24选D,25选A。第2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0月7日8时至10月8日14时,台风“海贝思”向西北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先快后慢;台风中心气压越低,与周围大气气压差就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强,使得台风中心附近风力更强,“海贝思”台风中心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力先变强再变弱;势力先加强再减弱。第25题,本州岛山区受台风影响,降水量大,可能突发泥石

14、流。北海道一直位于台风的西侧,以偏西风为主。海啸主要由地震引起。途经地区降水较多,昼夜温差变小。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某滨海地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中箭头A表示_辐射,B表示云层的反射作用,C表示_辐射,D表示_辐射。(2)与晴天相比,分析图中云层对该地昼夜温差的影响。(3)图中工厂右侧紧邻大海,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的影响,指出工厂烟尘飘向画法错误的是“昼”还是“夜”,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箭头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云层的反射作用,C表示地面辐射,D表示大气逆辐射。第(2)题,与晴天相比,白天云层的反射、吸收

15、、散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相对较低。夜间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气温相对较高。该地的昼夜温差较小。第(3)题, 图中工厂右侧紧邻大海,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海面气温低,气压高。受热力环流的影响,风应从海洋吹向陆地。工厂烟尘飘向陆地,画法错误的是“昼”。夜晚海陆的气温、气压状况相反,工厂烟尘飘向海洋。答案:(1)太阳 地面 大气逆(2)白天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相对较低;夜间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气温相对较高;昼夜温差较小。(3)昼。 原因: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海面气温低,气压高;风应从

16、海洋吹向陆地。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图1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图2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1)说明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异同点,并分析造成冬、夏季盐度差异的原因。(2)与同纬度的太平洋相比,指出台湾海峡海水盐度的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析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解析】第(1)题,从等盐度线走向及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大致都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点:从值的大小看冬季小夏季大,从疏密程度看,冬季等值线密集且数值变化大,夏季等值线稀疏且数值变化小。第(2

17、)题,台湾海峡有较多的河水注入,盐度较低。第(3)题,主要从天气、海水盐度、地形等方面作答。答案:(1)相同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点:冬季盐度较低,等盐度线密集南北盐度差异更大。夏季盐度较高,等盐度线稀疏,南北盐度差异较小。原因:冬季气温低,海水蒸发量小,盐度低;夏季温度高,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冬季受冷空气和寒流影响大,沿岸海水降温幅度大,降低了沿岸的盐度;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2)低。有大量河水注入,降低了盐度。(3)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水盐度较高;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晒盐。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自20

18、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人口激增,工农业发展较快,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游大批水库截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入淀径流量一度明显下降。图1所示白洋淀水系分布,图2所示白洋淀蒸发量年内变化。(1)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白洋淀1、2月和5、6 月水位偏低的原因。(2)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几度面临“干淀”困境。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针对白洋淀面临“干淀”困境,请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白洋淀位于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1、2月份是冬季,降水较少,径流量小,所以白洋淀水位偏低;华北地区受锋面雨带影响,5、6月份气温回升,雨带未到,降水较少,

19、蒸发旺盛,导致白洋淀水位偏低。第(2)题,白洋淀几度面临“干淀”的原因主要从下渗增多和入淀河流径流量减少两方面分析。第(3)题,治理白洋淀面临的“干淀”的措施主要从跨流域调水、流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分析。答案:(1)1、2月降水较少,径流量小;5、6月,降水较少,蒸发旺盛。(2)大量开采地下水,白洋淀水量下渗增多;入淀河流径流量减少。(3)跨流域调水,流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减少水库截留);合理开采地下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 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水流入

20、境而造成的灾害。洪灾是我国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对国民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亦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洪灾的形成,与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状况,该区域洪灾频繁多发。(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A地洪灾多发原因。(2)简述B地防洪应该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长江上游第二、三阶梯交界处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较大,进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由图可知A地所在地区大部分等高线海拔大于500米,属山地地形,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易导致洪灾暴发。第(2)题,注意题目要求是“工程措施”;图中B地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区,因而要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强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修建排水、分洪等水利工程;加固长江堤防等工程措施。答案:(1)A地属于山地地形,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易导致洪灾暴发;A地属于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较大,进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2)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