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8227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2016年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Ⅰ卷) 语文06(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6年高考冲刺卷(6)(新课标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请考生将姓名、班级、考号与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2客观题的作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3主观题的作答:必须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此区域外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

2、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

3、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

4、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

5、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

6、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答案】A【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此题选项A混淆范围。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

7、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第三段,“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一种“治国的原则”,而不是“美学思想”。【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

8、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选项C混淆范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B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C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超越美学的标准,长期

9、影响中国古代的各派思想家。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答案】C【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选项C混淆范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

10、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

11、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

12、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注】扆(y):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燕兵久顿大名 顿:驻扎 B孝孺被执下狱 执:执行C成祖颔之 颔:点头 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法:效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孝孺被执下狱”中的“执”如解释为“执行”,就与后面的“下狱”不合;文中“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即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

13、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乙丑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故“执”应解释为“逮捕”。【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比如本题的B项,根据语境应解释为“逮捕”。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

14、,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5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

15、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答案】A【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

16、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

17、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家人”“古人”“父”“克勤”“濂”“余曹”,动词“卧”“绝”“告”“曰”“坐事诛”“归”“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

18、,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答案】B【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

19、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本题B项原文第二段说,“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可见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5分)(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5分)【答案】(1)方

20、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5分,“顾”“末视”“恒”“以”各1分,句意1分。)(2)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5分,“以”“即”“济”“死”各1分,句意1分。)【解析】【试题分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顾”,表转折,但、却;“末视”,轻视;“恒”,常常;“以”,介词,把。第二句中,“以”,目的连词,来;“即”,表假设,如果;“济”,成功;“死”,为动用法,为而死。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孝孺”“王道”“太平”“京城”“社稷”。【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

21、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孝孺”“王道”“太平”“京城”“社稷”。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方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 却轻视文学,常

22、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难道唯独是我方孝孺吗?”他的父亲因为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人。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太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 礼节送他回家。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太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蜀献王闻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提升他做侍

23、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常常向他询问。朝廷讨论事情,官员们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 孺在自己的坐位前拟写批复。当时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方孝孺说:“燕兵长时间在大名停留,暑天下雨,他们就会不战而疲惫。现在正好他们的奏书到了,应该暂且给他们回复,诏书来往 超过一个月,就会使他们将士的战心松懈。等我们商议好形成合围之势,再进兵攻击他们,就不难取胜了。”惠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派大 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王。薛嵓到了以后,燕王没有接受诏书。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

24、征集四方军队,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是陈瑄却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皇帝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乙丑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 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孺被召到宫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榻,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 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

25、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就回头让手下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下,一边哭一边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将他处死。方孝孺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酒楼秋望 华岳【注】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

26、付杯盘。【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8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每点2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写景技巧的题目,注意描写的顺序,着眼点和运用的技巧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着眼点注意绘形绘声绘色或视听结合等,手法注意分析情景关系和动静虚

27、实等。此题主要是高低的顺序,视觉的角度和乐景爱情。9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1分)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2分)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抒情方式的题目,注意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和诗句中“古往今来”,然后看最后一句的“付杯盘”。【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这是一道

28、比较阅读的题目,分析诗歌的抒情方式的题目,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事感怀、借古讽今等,此题和过零丁洋都有直抒胸臆的成分,此题有多出了“间接抒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两句,展现了想象中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2)卫风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亮丽容颜的两句诗是“ , ”。(3)杜甫登高中高度概括诗人一生颠沛流离、老病孤愁生活的诗句是“ , ”。【答案】(每空1分,共6分)(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2)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9、。能力层级为识记A。【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乙 选做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

30、的小题。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塔 铺刘震云我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那是一九七八年,社会上刚兴高考的第二年,我便想去碰碰运气。就这样,我来到镇上中学,进了复习班。复习班,是学校专门为社会上大龄青年考大学办的。进复习班一看,许多人都认识。于是谈各人复习的动机,王全说,他本不想来凑热闹,都有老婆的人了,还拉扯着两孩子,上个什么学?可看到地方上凤气恁坏,贪官污吏尽吃小鸡,便想来复习,将来一旦考中,做个州府县官啥的,也来治治这些人。“磨桌”(豫北土话,形容极矮的人)说,他不想当官,只是不想割麦子,毒日头底下割来割去,把人整个

31、贼死!最后轮到我,我说,一无所有,才来复习。这所中学的所在镇叫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扭的砖塔。开学头一天,上语文课,教室后边传来鼾声。老师循声寻入。大家发现是坐在后边的“磨桌”伏在水泥板上睡着了。老师气冲冲走了。教室炸了窝。有起哄的,有笑的,有埋怨“磨桌”的。这时我发现,乱哄哄的教室里,唯有一个人没有参加捣乱,趴在水泥板上认真学习。她是个女生,正和尚入定一般看着眼前的书凝神细声诵读课文。我不禁敬佩,满坑蛤蟆叫,就这一个是好学生。河边落日将尽,一小束水流,被晚霞染得血红,一声不响慢慢淌着。远处河滩上,有一农家姑娘在用筢子收草。只见那收草姑娘已将一大堆干草收起。这姑娘

32、竟是课堂上那独自埋头背书的女同学李爱莲。我问为什么割草,她脸蛋通红,说家中困难,爹多病,下有两弟一妹,只好割草卖钱,维持学业。我叹息一声,说不容易。她看我一眼,说:“现在好多着呢。以前家里更不容易。记得有一年,我才十玉,跟爹到焦作拉煤。那是年关,到了焦作,车胎放了炮,等找人修好车,已是半夜。我们父女在路上拉车,听到附近村里人放炮过年,心里真不是滋味。现在又来上学,总得好好用心,才对得起大人”后来我和李爱莲同桌。我给她讲当兵时在部队里如何喂猪,她给我讲小时候自己爬榆树,一早晨爬了八棵,采榆钱回家做饭。家里妈挺善良,爹脾气不好,爱喝酒,喝醉酒就打人。春天了。柳树吐米芽了。一天晚饭,我在教室吃,李爱

33、莲悄悄推给我一个碗。我低头一看,是几个菜团子,嫩柳叶蒸做的。我感激地看她一眼,急忙尝了尝。竞觉山珍海味一般。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瘦得皮包骨头的“磨桌”,突然脸蛋红扑扑的。这秘密终于被我发现了。我到厕所解手,发现地上有几张破纸在烧。火里爬着几个刚出壳的幼蝉。“磨桌”盯着那火,蛮有兴味地一个个捡起往嘴里填。接着就满嘴乱嚼起来。我眼中涌出了泪,上前拉住他,犹如拉住自己的亲兄弟:“磨桌,咱们回去吧。”“五一”了,学校要改善生活。萝卜炖肉,五毛钱一份。穷年不穷节,同学们纷纷慷慨地各买一碗,“哧溜哧溜”放声吃。我端菜回教室,发现李爱莲独自在课桌前埋头趴着,也不动弹。我猜想她经济又犯紧张,便将那菜吃了两口,

34、推给了她。地抬头看看我,眼圈红了,将那菜接了过去。我既是感动,又有些难过,还无端生出些崇高和想保护谁的念头,眼中涌泪,扭身出了教室。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我爹送来馍,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我说:“来回要走一百八十里呢!”第二天早晨,爹从县城回来了。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泅出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爹!”

35、我惊叫。却是哭声。高考结束了。和王全仅分别了一个月,化却大大变了样。我想起李爱莲,忙问:“李爱莲爹的病怎么样了?她说在新乡考学,考得怎么样?”王全叹了一口气:“她根本没参加考试,她出嫁啦!她爹这次病得不一般,要死要活的,一到新乡就大吐血。没五百块钱人家不让住院,不开刀就活不了命。一家人急得什么似的。钱哪里借得来?这时王庄的暴发户吕奇说,只要李爱莲嫁给他,他就出医疗费。你想,人命关天的事,又不能等,于是就”后来,我进了我国北方的一所最高学府。玉阶飞檐,湖畔桃李,莘莘学子。但我的眼前始终浮动着、闪现着塔铺的一切,一切。我不敢忘记,我是从那里来的一个农家子弟。(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

36、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这篇小说由一些小故事连缀而成,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将那一段生活、那一群人物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B王全年龄较大,因对地方官的不满而决定参加高考,以求将来做官可以整治这些让他痛恨的地方官,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C小说以顺叙的手法记述了“我”参加高考的过程,虽然叙事平淡,但真实而感人,写出了那一代人的辛酸经历。D小说结尾一段写“我”不敢忘记自己是一个农家子弟,这其实是表示“我”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穷人雄里挣扎出来的。E沈从文的边城和刘震云的塔铺都把目光投向乡村,都叙述了一个发生在塔边的凄美故事,歌颂了人性的纯真。【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

37、1分;答BC不给分。【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或对手法的作用、效果解说不当,此题重点考核文章内容和手法,ABE项考核文意,B对文意理解出现偏差,CD考核手法,两个选项对作用解析都有错误。(2)小说中两处画线部分写景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第一

38、处:傍晚的小河,绚丽的晚霞,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面面,为两位年轻人的出场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同时也映衬了李爱莲这个人物的美好形象;(4分)第二处: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后面写到李爱莲送嫩柳叶菜团子。(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题目,注意答出景物的特征“傍晚的小河,绚丽的晚霞,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面面”,然后分析作用“为两位年轻人的出场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同时也映衬了李爱莲这个人物的美好形象,第二处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分析小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的题目首先要答出景物的特征,然后分析作用,

39、分析作用时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方面进行。此题景物的特征是“傍晚的小河,绚丽的晚霞”,作用更是渲染“一幅意境优美的面面”,推进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3)小说中的李爱莲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案】她是个学习自觉用功的人。语文课,老师因有人睡觉被气走,教室一片混乱,而她正专心致志地学习。她是个勤劳吃苦、善良懂事的人。家里穷,她割草卖钱,维持学业;十五岁时陪父亲外m拉煤;她知道家里的困难,用心学习,不辜负父母。她是个勇于牺牲自己、孝顺的人。父亲犯病,她不得不中断了学业,嫁给了一个有钱人以此换得父亲的医疗费。(每点2分)【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

40、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如此题从学习自觉用功,勤劳吃苦、善良懂事,勇于牺牲自己、孝顺等角度回答,每点后面都要有相应的分析。(4)小说三次写“我”流泪,每次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答案】具体分析:

41、第一次是在厕所发现“磨桌”烧蝉吃,是同情同学的遭遇,也为那个年代物质极度贫乏而忧心。(2分)第二次是在过节时发现李爱莲没有钱改善生活,被李爱莲感动,也为她难过,内心萌发要保护这个脆弱的女孩的念头。(2分)第三次是看到父亲走了一百八十里路为自己借书回来时的一只血脚,是对深沉的父爱的感恩。(2分)说明效果:三次描写,丰富了“我”这个人物形象,突出了处于低层的人在困顿生活中展现的善良、朴素的品质。(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小说相关的细节的题目,注意首先答出反应的人物的心理,然后分析作用。【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小说相关细节

42、的题目,首先答出表现的人物的不同心理:同情、忧心,感动、难过,感恩。然后分析作用,主要主要是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三次描写,丰富了“我”这个人物形象,突出了处于低层的人在困顿生活中展现的善良、朴素的品质。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传记,完成(1)(4)题(25分)春节文化消费:热现象的冷思考鲁元珍【数据】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信息,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51亿元。北京、天津、承德、秦皇岛等39个重点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112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为2172万人次,一日游游客为9000万人次。以前,提起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

43、回家过年。如今,一家人旅游度假开始成为过年的时尚选择。近年来,春节旅游人数不断增长,特别是以家庭亲子为主题的体闲旅游产品迎来了消费高潮。据某旅游网站发布的大数据信息,春节期间周边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三倍乡;在线预订自由行占比987%,创历年新高;古镇旅游、冰雪旅游、乡村游、温泉养生游等主题的旅游产品备受青睐。不过相比之下,出境游的火爆更引人注目。据各大旅游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近六成的春节游客选择出境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70万到600万,如果以人均旅游相关费用15万元计算,中国游客春节出境花费或将达到900亿元。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许多国

44、家推出的“中国年”活动别具风情:日本、韩国、泰国等周边国家的庆典活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悉尼歌剧院点亮了“中国红”,英国伦敦安排了舞龙舞狮、书法展示等一系列迎春活动异国情调的新奇,旅游服务的到位,整体气氛的平和安静,都在吸引我国游客的目光。可以看出,许多国家抓住了中国的旅游市场。我国游客越来越喜欢出国过年,由此反观,国内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值得反思。 【案例】来自四川的张先生今年第一次留在北京过年,逛一逛北京的庙会是他期待已久的新春“节目”。“早就想感受一下老北京的年味儿了。”张先生说,几天时间里,他和朋友逛遍了地坛、八大处、陶然亭等公园的庙会,既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民俗表演,又品尝了特色迥异的各

45、地小吃。近年来,春节的庙会、灯会、展览成为人气最旺的活动,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体验传统民俗,过个有“文化味儿”的春节。在北京,近百家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迎客1459万人。在天津,很多传统曲艺场馆座无虚席,热闹非凡;一场场传统花会上,秧歌、竹马、高跷、腰鼓等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引得阵阵喝彩。在凤凰古城,景区内每天好戏连台,梅花桩舞狮、凤凰阳戏、凤凰文茶灯、凤凰傩堂戏等富有本土民俗文化的地方戏,吸引了大量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不过,也有不少游客抱怨,有些庙会的商业气息越来越强,相似的小吃烤串,昂贵的纪念品,让人感到与过去“正宗”的民俗相比变了味儿,多了“商业味”,却少了“文化味”。

46、而有些庙会等活动秩序管理不佳,造成客流拥挤,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 【数据】春节期间参与互联网平台抢红包活动的人数、红包数量创下新高:除夕当日,微信红包参鸟人数达42亿人,收发总量808亿个,是去年的近8倍;QQ红包总用户数为308亿人,收发总量42亿个;支付宝“咻一咻”总参与次数达3245亿次,是羊年春晚互动次数的295倍。如今说起春节,许多年轻人想起的不再是放鞭炮、看春晚,而是“抢红包”。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兴起和流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春节期间是消费需求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如今,亲友拜年、购买年货、娱乐休闲消费、订机票和火车票等以往春节必备的环节也变得更加方便且更具有

47、时代感。足不出户购物既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又可以有更多更全的选择。春节前期,各大电商纷纷主打“春节不打烊”购物主题,开展了网络年货节,不少“网上赶集“网上超市”等活动也提供了应有尽有的春节“必需品”。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1月17日到1月21日阿里年货节期间,人们累计从淘宝、天猫、聚划算和村淘上买走了21亿件年货,相当于每人购买了15件年货;如果按照阿里巴巴平台上活跃用户数407亿人计算,则相当于每人买走了52件年货。同时,春节期间的020(线上到线下)服务也更加普遍。一些服务类APP在年轻人中间成为“时髦”。如通过APP请家政上门清扫房屋、请大厨到家中做年夜饭、请造型

48、师上门服务等。许多超市、商场等实体店抓住了假期节点与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平台展开合作,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通过打析优惠促进节庆消费。对此,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手机一族”降低了亲友在现实中交流的频度,以往准备过年的许多“必备科目”都打了折扣,冲淡了过年应有的韵味儿;非理性消费增多,网络消费安全意识薄弱导致新隐患”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最近六年,春节黄金周出游人数、旅游收入稳步增长,这表明春节旅游度假如今已经成为人们过年的时尚选择。B随着中国春节旅游人数的攀升,国外许多国家推出了别具风情的“中国年”活动来吸引中国游客

49、观光。C来自四川的张先生留在北京过年,体会老北京的年味,这说明外地人比本地人更喜欢过一个有“文化味”的春节。D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兴起和流行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由上街逛超市购买年货转变为网上购买年货。E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支付宝“咻一咻”等网上手机活动再创新高,大家热衷抢“网络红包”,因其是一种娱乐方式。【答案】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解析】试题分析:E“因其是一种娱乐方式”原因概括不全面,应该还有传统过年发红包的习俗等其他因素;C“这说明外地人比本地人更喜欢过一个有文化味的春节”错,参见原文“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体验传统民俗,过个有文化味

50、儿的春节”;D“彻底”错,原文是“不知不觉巾改变着人们昀消费习惯”【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手法的题目,考核点涉及到文章的局部信息、文章的主旨和手法的运用,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对读,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关于手法首先看手法概括的是否得当,然后看分析的是否合理,此题所有选选项考核的都是文意,注意对读。(2)根据材料内容,请为三部分调查拟写小标题。要求:每个小标题都由“热现象”和“冷思考”两部分构成。(6分)【答案】出境游超越境内(国内)游,人们为什么喜欢境外游(墙外花儿为何红);庙会人山人海

51、(传统民俗年味浓),何处寻觅不一样的“年味儿”(如何破解商业味);“互联网十消费”升温,年俗之变如何变(年俗之变剑指何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文章的标题要涵盖文段额内容,注意要简明,符合题干的要求由“热现象”和“冷思考”两部分组成。(3)在调查中,记者在每部分之前加了“数据”或“案例”,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案】以真实数据和案例引出对春节消费文化的分析与思考;增强材料的真实性,使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每点3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列数据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真实性和说

52、服力的角度进行思考。【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列数据的作用更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真实性,使事件建立在真实的数据基础之上有理有据。同时有数据引出事件自然。(4)有人说“年味儿”变了,有人说“年味儿”没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年味儿没变:在国外旅游过春节,依然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春节期间,传统文化艺术依然吸引人们;网上购买年货、抢红包,本质上还是人们对于年俗习惯的一种热爱。年味变了:以前人们过年重乡土、团网,现在外出旅游是时尚,少了家的氛围;以前人们过年注重吃穿住行,访亲探友,现在人们喜欢刷

53、手机,抢红包,通过网络拜年;有些新时尚商业味太重,冲淡了过年韵味。变与不变之间体现的是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化趋势。新的年俗正在形成,人们要努力适应变化,同时也要有新的思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结合材料谈自己看法的题目,注意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根据材料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注意观点明确,论证要结合文本的内容,抓住文中的相应的观点进行论述。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荆州博物馆里精选展出的数千件展品件件都是承载着

54、荆楚文化的 ,引起观赏者对历史的无限遐思。人类进化的过程是相当错综复杂的,现在我们所能了解的只是 ,今后还需发现和研究更多的人类化石,进行更多更合理的交互验证。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 ,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A吉光片羽 一鳞半爪 片纸只字 B一鳞半爪 吉光片羽 片纸只字 C片纸只字 一鳞半爪 吉光片羽 D吉光片羽 片纸只字 一鳞半爪【答案】A【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注意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此题注意句子中的“博物馆”“所能了

55、解的只是”“诗文和为人”等词语的使用。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发展良好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B电视剧离婚律师围绕着“相信爱情,经营婚姻”为主题,讲述了两个原本不再相信爱情的离婚律师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故事。 C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使得我国的舞台技术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懂得舞台技术、精通演出项目管理的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D变形金刚4引爆了电影市场,成为第一部中国电影史上“首日票房超2亿”的电影。这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电影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

56、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句式杂糅,“围绕着主题”和“以为主题”杂糅;C项,缺主语,句首“由于”让句子缺少主语,可去掉“使得”;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所以选A。【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结构混乱是课标卷必考点额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此题B即为句式杂糅型结构

57、混乱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智能手表的续航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智能手表电池与其他电子元件一起拥挤在手表屏幕后方的狭小空间里,不但占据了大部分可用空间,其能提供的能量也十分有限。近来,研究者们发现,通过应用一种日本手工折纸的折叠技术,。除了提高智能手表的性能,这种方式与标准的制造工艺兼容,可以制造更适合于其他各种各样的可穿戴电子产品的电池,比如跟踪健康相关数据的智能手环等。A他们可以把电池从容地放进表带,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可拉伸也可弯曲B他们可以使电池可拉伸可弯曲,从而从容地放进表带,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C电池可以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从而从容地放进表带,可

58、拉伸也可弯曲D电池可以从容地放进表带,他们可以让其拉伸和弯曲来获得更多的储能空间【答案】B【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此题属于填写衔接句的形式,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和前后的逻辑关系。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_。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_。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

59、,_,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答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2分)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2分)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2分)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处的根据后面的逗号可知是对前面句子的总结,前面句子主要交代元宵节的得名,所以此处可以为“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第处,后面说 “既是为了赏月”对应前面“第一个月圆之夜”,可知此处应与“又值大地回春”对应,根据关联词“既又(也)”可知处可填“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处根据后文“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

60、、答对”可知“更是一种文化活动”。【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注意题干的要求,每句不超过13个字。比如本题的第二空,后面说“既是为了赏月”,对应前面“第一个月圆之夜”,可知此空应与“又值大地回春”对应,根据关联词“既又(也)”可知处可填“也是为了庆贺新春的到来”。规律可以总结为“语言的节奏、语气、修辞,乃至句式等等”。17

61、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九年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和增长率的整体形势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5分)【答案】九年来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金额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2010年之前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至2011年增长率快速下降,2011年后呈现出平缓稳定的增长趋势。【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统计图的题目,注意变化的趋势,变化趋势注意折线和柱状两种图标显现出的趋势。【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分析统计图注意趋势,本题含有两种统计图,注意柱状图的向上,折线图的先向上,然后向下,最后平稳。六、作文( 60分 )

62、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课堂上,老师要同学们就下列文字的内容进行讨论: 1764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一名学生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把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向校长说明事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很多人表示不解,校长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依章治校,这是哈佛的立校之本,当今社会应该大力

63、推行这种理念。有的说,敬畏规则,知错就改,这是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也有的说,主动承认错误应该得到鼓励,得到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要处以开除学籍的惩罚。还有的说,读书人偷书不算偷,因为一本书开除学生,学校太绝情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既立规,不可反“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氏教导子孙们小心谨记,表现出规矩既立不可反的道理。 孔子赞同弟子做好事应该有善报,更不能让行善的人有所损失。俗话说:“善有善报。”这是中国庚古不变的定理。而“行善”。“为善”之所以不及前者是因为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社会利益和道德问题,是

64、规则问题。 当一切规范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时候,你离邪恶有多远?这是恐怖片隐身人海报的一句话。一个透明的人面对一个不透的世界时埋藏在你心底的欲望得到召唤,开始慢慢苏醒。于是就有了邪恶的“隐身人。” 其实每个人的心底都静置着邪恶,而筋骨邪恶的束缚一旦消失,那么就有了人类历史上的诸多暴行。即使在有规则的舒服下仍会有人蠢蠢欲动。争先恐后的去做那个“隐身人。” 对欲念的压制来源于道德,这是一种来自人类社会长久社会活动中几类的理念,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是我过古代儒学的中心之道。古人曰:无德必亡,唯德必威。也就是说没有强制力量的道德是无力的从这一点来说,依法治国才是治理社会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方法,而所谓

65、的“以德治国”实际上是一种鸡肋。 人性所致,我们无法抑制欲念的衍生,但舆论力量的攻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这就是规则。记得有一位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写过:在看似伤乱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被规范的放在某一个位置,一旦脱离了这个位置,我们将被这个世界所遗弃。”他笔下的威克菲尔违背的是另一种规则。正如麦田守望者中斯宾赛先生对霍尔顿所说:“人生就是一场球赛,我们都要遵守每一项这样或那样的规则。”是的,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参加这样的“球赛”只有遵守既定的规则,就能将比赛进行到底。 有一种善叫作恶,善因未必有善果,道德标准的社会基础的制度与道德谁更有用?审题时不要拘泥于材料事件,而要以事件为出发点,联想到

66、现实生活,选择富有现实针对性的切入点。联想是打开思路的钥匙。材料中有偷书学生和执行规章校长的故事。由这个学生可联想到忽视规则及违反规则的人和事,通过正反联想想到尊重规则自觉维护规则的正面典型。由这个校长可联想到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例;也可以由正到反,联想那些对违规者开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开后门姑息迁就的反面事例。 审题时更要发掘材料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些关系的辩证逻辑。比如同学讨论的观点三和观点四涉及了“执行规则”和“关照人情”两个概念。这两者看似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通常说 “人情大过法”“面子大过法”或者“大义灭亲”“秉公断案,六亲不认”就是两者对立的表现。如果深入分析,两者

67、又是统一的。执行规则就是尊重人权、关爱人性、呵护人情;反过来践踏规则就是践踏人权、人性、人情。深入发掘,可以写出哲理深刻的思辨文章。 进行哲理思辨要学会运用一分为二、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哈佛那个被开除的学生来说,开除也并不全是坏事;人生道路上吸取了这个教训,今后他的头脑会更清醒,步子会更稳健。【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名师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

68、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2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