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高屋建瓴、绝顶览胜体系网络导图基础梳理、拓展延伸教材精细解读一、追求礼乐的一生少年立志十五岁时立志学习_,以传承_为己任三十收徒 把后人尊为“六经”的经典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五十从政 先后任_和_周游列国 向各诸侯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晚年修书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_,献身于文化教育事业礼乐礼乐文化中都宰司寇春秋 孔子的治国方略是什么?他的政治主张为什么没有被各诸侯国采纳?【提示】(1)孔子的治国方略是希望通过礼乐教化建设一个和谐、繁荣的国家。(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仁爱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关系。而春秋末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
2、,儒家思想难以实现治理国家和统一天下的需要。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1)春秋时期是_社会向_社会转变的时期,充满新与旧的矛盾。(2)很多违背_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2目的:通过恢复_,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奴隶制封建制周礼周礼3内容“礼”(1)要改变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就要恢复_的权威(2)以“礼”来规范人与人的关系,把“礼”作为_的基础(3)主张“_”,匡正社会秩序周礼立国立身克己复礼“仁”(1)“仁”是孔子思想的_,是处理_的最高准则(2)主张以_和_治理社会(3)将礼与仁结合起来“中庸”(1)认为“_”,恰到好处才是中庸(2)达到“中庸”的方法是“_”核心人际关系
3、德礼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孔子“仁”“礼”思想的实质是什么?【提示】“仁”是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要爱护人民以缓和社会矛盾;“礼”是周礼,是希望恢复周礼的权威。孔子“仁”和“礼”的实质就是要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三、古代大教育家1教育贡献开办私学打破_垄断文化的局面,收徒不分贫富贵贱教育目标(1)培养“成人”:使学生们举止合乎_,言行合乎“_”“信”(2)培养君子:即学生要将_与_、_与_完美结合起来,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贵族礼数忠礼仁言行教学方法(1)注重_,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2)注重_,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什么是君子之道因材施教言传身教2.文化贡献(1)编订“六经”,即_。(2)其思想
4、被整理成_,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四、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1)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_的理论基础。(2)古代文化:“_”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3)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传统政治五经2对世界(1)亚洲:_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2)西方:_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汉朝明清 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有“三孔”,即孔府、孔庙和孔林。1994 年 12 月,“三孔”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请你分析其原因。【提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5、备受后人推崇;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重难探究、知能优化重点难点突破一、孔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礼”的主张:提倡长幼有序,符合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用礼乐来调节人的欲望,有助于人们遵纪守法观念的形成。2“仁”的主张:倡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一种民本思想,充满了人文关怀,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3“中庸”思想:提出“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差异,崇尚和谐,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将其用于处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准则,有助于消除所谓的“文明的冲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和谐
6、”,则有利于可持续发展。4处世之道:关注现实,积极入世;重德轻利,重视精神生活,节制物质欲望,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尤具现实意义。二、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思想家:提出“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重要思想。3大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4影响深远: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问题解答、利教益学教材作业快递教材 P21,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维护周礼,继续周文王事业的坚定信念。1教材 P21,结合课文仔细分析,到
7、孔子时代,“儒”的含义发生了哪些变化?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春秋时期,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通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2教材 P22,通过以上言行,说说你对孔子的“仁”“礼”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孔子认为“仁”与“礼”是密不可分的,是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使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这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孔子对百姓的关心呵护。孔子的“仁”尽管适用于所有的人,但主张“亲亲为大”,为维护“亲者”的形象而犯法具有局限性。3教材 P2
8、3,这些是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规范。想一想,这样的君子人格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价值追求?今天看来,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1)孔子主张君子要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统一起来,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体现了孔子要求人们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讲求仁和礼的人的价值追求。(2)今天看来,孔子安贫乐道,不慕权贵、修身自省的精神是积极的。但他鄙视人们获“利”、安于贫穷的想法是消极的。1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孔子的一生是追求礼乐的一生,为了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他学过礼、从过政、整理过文化典籍、献身教育事业。2总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恢复“礼乐制度”,
9、恢复一个“天下有道”的社会。要恢复这种社会,就应该把他人当“人”看,即实行“仁政”,爱护他人。而且礼与仁是不可分的,要用一种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以便礼乐具有爱人的精神内涵。3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不论贵贱,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成人”和“君子”,应该采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多种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是孔子整理过的“六经”。1探究活动略2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鬼化”。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可以查阅资料,举行一个小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
10、兼而有之。在封建社会,孔子的“仁政”和“礼治”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因而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儒家思想得到“独尊”的地位。新文化运动时期,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妄图恢复封建帝制,因而遭到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强烈反对,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反对周恩来总理解放老干部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的努力,借“批林批孔”来影射周总理。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巨大,如中国人良好的道德观念、重视教育的思想等,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孔子对中国文化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等。即时巩固、基础达标课堂即学即练1面对乱世,孔子忧心忡忡,希
11、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B孔子的主张不能助诸侯实现称霸梦想C孔子设计的那套礼仪规范太过繁琐D孔子试图混淆上下等级关系而遭拒解析:选 B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用的原因是与春秋战国时期富国强兵、争雄称霸的潮流相悖。2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张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解析:选 C 材料表明孔子关心他人,注重调整人际关系,通过体察民情稳定社
12、会秩序。故选 C 项。孔子强调“礼”,维护等级秩序,A、B、D 三项与此相反。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他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他认为“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他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他认为“礼”和刑罚是相对立的解析:选 D 孔子认为“仁”“礼”和刑罚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4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3、,不逾矩。”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A热衷于从事政治B专门研读六艺C专心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D成为靠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解析:选 C 孔子 68 岁时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都定在孔子诞辰日 9月 28 日。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A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B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孔子作为教师形象的代表已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解析:选 D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广泛,逐渐扩展到全世界。材料的描述表明孔子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典型的教师形象,被广泛接受。word部分:请做:课 时 跟 踪 检 测综合测评、素能提升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