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标解读核心素养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2.区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不同要素综合分析农业的布局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2.地理实践力:分析学校所在地区农业的地域类型及区位因素,并针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3.人地协调观:从“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中认识人地协调的重要性。自主学习 巧梳理细辨析、自检自查课 前 自 主 预 习一、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 1 _、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2 _。(2)特
2、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 3 _,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3)地位:我国重要的 4 _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 5_生产基地。黑龙江东部完整商品粮畜牧业2地理要素与农业发展地理因素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6 _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季不利:纬度高,7 _不足,一年一熟;易受 8 _影响自然条件地形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西部高原,周围山地环绕 农业生产类型:多种经营平原 9 _山地、丘陵林牧业高原 10 _ 雨热同季热量低温冷害种植业畜牧业地理因素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条件土壤 11 _和黑钙土广布,河湖众多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
3、农业生产 良好的工业基础 工业为农业提供 12_,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 良好的工业基础 发达的交通 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 13_农业提供机遇 发达的交通 社会经济条件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14 _人少地多黑土生产资料外向型规模化思维判断 (判断正误)1东北地区的范围为东北三省。()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是不利的。()3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温 馨 提 示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适宜种植哪些作物
4、。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危害最小的一类。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有水热条件配合良好,作物、蔬菜、瓜果产量高;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运、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等。珠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之一。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15 _、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 16 _的不同。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区:平原地区,包括A 17 _、B三江平原、C
5、辽河平原主要农作物:18 _、大豆、小麦、水稻等气候生产方式松嫩平原玉米(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 19 _、E小兴安岭、F 20 _。(3)畜牧业区:21 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大兴安岭长白山西部高原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 22 _、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23 _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生产的突出特点 24 _生产25 _生产最大的三江平原大规模机械化地区专业化思维判断 (判断正误)1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降水量相差不大,但选择的农业类型却有所区别。()2松嫩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3小麦
6、主要分布在生长季较短的北部地区,尤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温 馨 提 示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形成条件区域 特色农业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 出口创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 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形成条件区域 特色农业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
7、件海南岛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四、农业发展方向1出现的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26_退化。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27 _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 28_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黑土退化草场退化3发展原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 29 _、30 _与 31_、32 _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33 _的统一。4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
8、市场,继续强化 34 _、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生态效益商品粮(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 35 _与增加 36_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 37 _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38 _”,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生态建设农牧民收入森林资源保育立体开发思维判断 (判断正误)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着三大问题。()2东北平原地区存在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现象。()3东北林地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重抚育、轻采伐。(
9、)温 馨 提 示确定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一般步骤1.判断农业类型及特点:通过地图、景观图、地理位置或景观文字描述等信息,判断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从而了解其生产方式、特点。2.确定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若已知该区域农业位置及类型,可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发展方向;若依据材料无法准确判断其类型,则根据已知条件,如该区域自然条件及农业发展的历史情况,来综合判断问题所在。3.根据问题确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了解该区域农业发展问题,是确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核心。例如,黄淮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导致中低产田分布广泛,因此其发展方向则是注重中低产田改造。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冻
10、土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层的存在,减轻了气候的寒冷程度B冻土层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易引起沼泽化C冻土层能抑制河流向下侵蚀D冻土层使其上的建筑物更加稳固,有利于交通建设解析:冻土层的存在,增加了气候的寒冷程度,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易引起沼泽化;冻土中的季节性冻土在夏季时会融陷,对其上的建筑物危害较大,不利于交通建设。答案:C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B降水稀少不利于农业生产C黑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解析: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土地肥沃
11、,土壤一般呈黑色,称黑土地,而且气候雨热同季,利于农作物生长,但东北地区处在中高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获得热量相对较少,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能源和技术装备,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资料,故D符合题意。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D3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热量条件好 土壤肥沃 人均耕地多 机械化程度高ABCD解析: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同时东北地区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有较多的余粮供应外地,商品率高,使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由于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故
12、选C。答案:C阅读甲、乙两图,回答45题。4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5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 商品棉基地 林业基地 牧业基地ABCD解析:第4题,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第5题,甲图所示区域中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答案:4.B 5.C探究学习 明要点固知识、深化整合课 堂 合 作 探 究探究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情景导入|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1
13、)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有哪些优越条件?(2)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3)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提示:(1)土地资源辽阔,土壤肥沃;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工业部门比较齐全,机械工业发达。(2)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3)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一年一熟。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影响农作物生产。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优势主要表现为
14、:冬季时间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冬季气温低,可减少病虫害。|深化整合|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当地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如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如下表所示:地形三面环山,中部平原面积广大,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业发展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热量不足水文河湖较多,水量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同时有利于渔业发展,但南部平原水源不
15、足土壤沃野千里,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植被林地面积广,森林资源蕴藏量大,林业发展潜力大;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等方面分析。如东北地区工业、交通和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下图所示:3图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其发展成就|对点巩固|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13题。年均温3.6 年降水量355 mm年均温 4.9 年降水量 881 mm 年均温 6.8 年降水量 361 mm 年均温 0.4 年降水量 630 mm 年均
16、温 3.6 年降水量523 mm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BCD2表中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的是()A纬度B地形C海陆位置D季风3与江汉平原比较,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 B肥沃的土壤C雨热同期的气候D地广人稀解析:第 1 题,两地年降水量小于 400 mm,故对应或,又因地年均温较低,故对应纬度较高的,地对应。地年降水量为 881 mm,较丰富,对应,地年均温较低,对应,则地对应。第 2 题,两地分别对应、,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当,故其降水差异明显与纬度无关。第 3题,地区是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答案:1.D 2.A 3
17、.D探究点二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情景导入|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4)东北地区可划分为哪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提示:(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2)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4)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
18、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深化整合|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正是依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区主要产品及分布区生长条件耕作农业区平原地区,主要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玉米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现已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小麦北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最为集中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夏季温暖,雨热同季,能满足一年一熟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区主要产品及分布区生长条件林业
19、和特产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白桦大兴安岭;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区;鹿茸、人参长白山区;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苹果梨延边;苹果辽南地区丘陵山区,地形起伏,降水较多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区主要产品及分布区生长条件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的三河地区;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草地广阔,农耕区饲料丰富|对点巩固|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13题。1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A玉米和小麦B甘蔗和甜菜C高粱和谷子D油菜和花生2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A玉米和小麦B大豆和甜菜C水稻和小麦D高粱和小
20、麦3B区域与A区域相比()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C机械化程度高D作物熟制高解析:第1题,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应该为玉米和小麦。第2题,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大豆和甜菜。第3题,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相比,热量较丰富,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答案:1.A 2.B 3.D探究点三 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情景导入|黑土地腐殖质丰富、土壤肥力高,有“土中之王”的美誉,且十分稀缺。东北地区是世界上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松花江、辽河流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个并不为多数人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
21、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1)东北地区农业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除了黑土流失外还有哪些问题?提示:(1)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广,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粮食的商品率高。(2)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以及环境污染等。|深化整合|1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和形成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特点原因(条件)影响
2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人口稀少,土地肥沃,地形平坦,集中连片,耕地面积广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建立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提高农产品商品率2.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农业区域存在问题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的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
23、食品基地农业区域存在问题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西部草原区草场退化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农业区域存在问题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山区林地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重采伐、轻抚育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对点
24、巩固|多年来,黑龙江省立足资源保护和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林区森林蓄积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至2016年粮食实现“十三连增”。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1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西部草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A以增强抗衡国外大宗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工作C大力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配套加工业2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B发挥内部不同区
25、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竞争关系D该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解析:第1题,A项和C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D项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方向。第2题,此耦合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B选项错误;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密切协作关系,C选项错误;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D选项错误。答案:1.B 2.A随堂练习 当堂练当堂清、能力提升当 堂 达 标 演 练读下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
26、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位于大兴安岭、乙位于松嫩平原、丙位于长白山区。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升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即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其中夏汛水量较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该地区一些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流存在凌汛现象。从等温线判断甲地气温最低,从年等降水
27、量线看丙地降水最多、甲地最少。第2题,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该区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答案:1.C 2.B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
28、地4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解析:第3题,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由南向北热量渐少,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渐增。第4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答案:3.D 4.D5读“我国部分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A_,B_,
29、C_,D_。(2)A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C、D两地的主要油料作物是_,粮食作物是_。B地粮食作物是_,经济作物是_。(3)A、C两地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原因是_。(4)A商品粮基地在我国各商品粮基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因是_。解析:第(1)题,由A、B、C、D在图中的位置可知各商品粮基地的名称。第(2)题,三江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油菜是长江流域主要的油料作物,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甘蔗是四川盆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水稻是四川盆地主要的粮食作物。第(3)题,纬度差异是导致A、C两地主要作物不同的关键因素。第(4)题,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关键是因为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粮食提
30、供量大以及机械化水平较高。答案:(1)三江平原 成都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2)春小麦 油菜 水稻 水稻 甘蔗(3)纬度差异导致气候差异,形成北方旱地、南方水田的格局,故北方产小麦,南方产水稻(4)粮食商品率高,提供的商品粮总量大,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机械化水平较高教材边角 固基础提能力、体系构建课 后 综 合 提 能教材 P61 思考1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在本区种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并且只能一年一熟;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2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在农闲时
31、,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教材 P62 活动以南疆棉花生产为例(1)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长绒棉也叫细绒棉,是海岛棉的一种,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外引进。这种棉花的纤维长而细,一般可纺 60200 支纱,最高可纺 300 支纱,而陆地棉最高可纺 80 支纱。长绒棉的价格比陆地棉高出 1.52 倍。长绒棉生长期长,需要的热量多。一般陆地棉从开花到吐絮需要 4560 天,而长绒棉在同样条件下,要多 1015 天。新中国成立以来,长绒棉在塔里木盆地引种获得成功。现在新疆长绒棉产量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广泛分布在新疆南部绿洲上。棉花是新疆主要的经济作
32、物,1985 年棉花产值为 7.02 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 19.3%,到 1997 年,棉花产值为 149.7 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 50%,棉花收入在棉区一般占农业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是新疆棉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和国营农场扭亏增盈的主要财源。(2)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干旱灌溉棉区,与其他棉区相比,有很多有利条件。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棉花品级及产量高。棉花是喜光作物,光照条件好对棉花开花结铃、纤维积淀以及吐絮十分有利,棉花蕾铃脱落少,烂铃少,纤维洁白有光泽,品级高且含水量低。日较差大,棉花经济系数高。棉花生花期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的形成及经济产量的形成,棉花容易获得高产。病虫害少,降低了成
33、本。棉花经济效益高。这是因为在新疆产出率高、单位面积粮棉比值低以及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经济效益高。新疆棉花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各级政府在积极从事棉花生产与气象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专门成立了“自治区棉花气象服务中心”,使棉花生产有了气象服务方面的可靠保证。其他地区提示:珠三角出口创汇农业,重点抓住侨乡有利位置,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经济,与港澳的联系等社会经济因素。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气候与生物资源。云南省发展花卉种植业,气候条件好(四季如春),灌溉水源充足,对外联系日益便利等。教材P63 思考1东北地区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
34、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差异。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教材P64 活动1.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耕作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的温带草原区及部分林区草地2.水稻喜温、喜湿、喜肥,受水分条件限制。东北水稻种植较多的地区是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即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由于东北地区(尤其是北部地区)无霜期较短,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分布。但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
35、技术改革,扩大了水稻的种植范围。为此,农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又要依据科技,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教材P66 活动1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2有道理。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较多,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教材“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word部分:请做:课下跟踪检测规范训练 练规范练能力、能力达标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