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山水画的意境考点链接分析论证思路问题简述文章第14段的论证思路。点拨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是什么。结合文章对论证的内容具体分析(首先,其次,最后)。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对论点进行论证的。要考虑论证的角度,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除此之外,也可先概括出每段段意(层意),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词语将段意(层意)连缀起来。答题模板:用方法提出中心论点(话题);然后,从几个方面(用论证方法)证明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的结论。解答文章开头先提出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接着阐述什么是意境,再举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两个例子,说明为
2、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最后得出“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的结论。对应训练第6题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舞台上,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卷轴缓缓打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活”了过来。八君子翩然入画,他们行吟、樵渔、诵读于秀水青山。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将舞蹈表演、人物演出融入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之中,向观众呈现了一幅古今辉映、美轮美 hun 的新时代图景,让观众也身 ln 其境。山水的胜景与此中蕴含的人生哲学,层层渲染,令人神往。(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zhu xun Bzhu xunCzhu xun Dzhu xu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
3、对应的汉字。美轮美hun()身ln()其境A奂临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对自己的成绩胸有成竹,他跳完后对着镜头竖起了大拇指。B打工的人们爱这里工业蓬勃发展带来的热火朝天,更爱这里朝朝暮暮的人间烟火气。CVR 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游览”千里之外的名胜古迹。D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D【解析】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刻。该成语用在此句不合语境。3(湖南邵阳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建的公园为市民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
4、市等游乐设施。B.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C我们讲述和搜集中国古代自强不息的故事,可以让大家获得教益。D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活动,其原因是洞中缺少氧气造成的。【解析】A.分类不当,“超市”不属游乐设施;C.语序不当,应将“讲述”和“搜集”互换位置;D.句式杂糅,应将“其原因”与“造成的”二者删其一。B4(湖南怀化模拟)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判断:句中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分别属于名词、形容词、连词、动词。B田、牛、休、种判断:这四个字分别是象形字、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
5、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判断: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民注意现象”。D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判断:句子中画横线的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B【解析】A.“红色”是形容词,“非常”是副词;C.句子主干应是“人民注意关系”;D.“得出结论”是动宾短语。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与舞蹈一样,画中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都充满了韵律之美。舞蹈演员们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的山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舞出明月般存在千年的灵魂。正如“诗画
6、本一律”,舞者和画者对这千里江山也必定有文化理解上的共鸣,只此青绿将文化传统中的“艺术通感”发挥到淋漓尽致,彰显了中国人特有的浪漫。春晚节目只此青绿是以舞蹈的形式对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式的还原。A.BCDC【解析】此段围绕只此青绿这个节目展开,所以第句为首句,直接引出说明对象;第句“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的山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承接第句中的“意境式的还原”,通过舞蹈展现千里江山图的意境美;句“与舞蹈一样”承接前文对舞蹈的展现,引出画中内容;最后句作结,体现只此青绿的意义,展现中国人特有的浪漫;故排序为:。故选C。诗中有画不是图我们常用“诗中有画”来形容那些形象生动的诗句。于是,有人喜欢
7、辅以图片来帮助理解诗歌。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庐山瀑布的图片,把凝练的诗句具体化,把文字的表述形象化。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可能滞于肤浅,不能切实有效地理解诗作。这里,我们或许错误地理解了“诗中有画”的本意。因为,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诗中有画”一语的出处来看,苏东坡在评价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字面义上,苏轼的确是形容王维的诗绘声绘色,吟罢让人置身画中。但实际上,苏轼眼中的画不是西方绘画,更不是我们日常拍摄的照片,而是我们传统的中国画。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绘画在
8、气质、品格和精神上具有同一性,它们都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生命精神。中国的文化传统注重的是精神、内蕴、风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无论是诗中还是画中,景物早已不是自然之景,而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理趣和气韵。可见,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前面谈的是古典诗,再来看现代诗中的“画”。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们会用“绘画美”来形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本身没有问题。但诗中所写的“云彩”“波光”“金柳”“青荇”包含着诗人特别的情感,这是多么真实、精美的图片都无法取代的。因为诗中之景不是一般的景,而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9、,是心与物的融合与统一。这些意象的交织,共同构成了康河河畔静谧秀美的风光,同时蕴含着诗人对景物的陶醉、对人生理想的逐梦和对离别时分的留念。即便是单一的意象,也远远超越图片的信息量。在这首诗中,由多个意象共同构成的动人意境,其表达效果,图片就更难以企及了。为什么一样的庐山瀑布,孟浩然看到了,会写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张继看到了,会写成“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我们看了,却往往想到的是举起相机或手机来拍照。如果我们不能从景物中见情、见理、见精神,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不走心”,那我们的诗心就永远不能唤醒。综上所述,当我们说“诗中有画”,是
10、说这首诗具有自成的艺术境界,而不是说,我们看到诗就看到了真实的景物。(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6阅读选文第段,简述本段的论证思路。第段开头提出观点“诗中有画,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再从“诗中有画”的出处,分析出苏东坡所说的画应指传统的中国画;然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共性;最后,得出结论:诗中的“画”,不仅在于见“形”,更在于见“意”。7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诗中有画,源自对诗歌意境的品味”的观点。8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诗中有画,强调的是一首诗自成的艺
11、术境界。B再别康桥是一首具有“绘画美”艺术特色的现代诗歌。C面对着庐山瀑布,李白和张继有着完全相同的体验和感受。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充分。【解析】C.根据原文第段,面对着庐山瀑布,李白看到了,会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更表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张继看到了,会写出“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表现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他们的思想感情并不完全一致。C9请赏读新月这首小诗,并结合【阅读提示】,写出你看到的“图”和“画”分别是什么?新月常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何其芳新月)【阅
12、读提示】这首小诗借助“新月”“小船”“花香”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图”是:_。“画”是:_。新月、小船、花、夜等“新月”“小船”“花香”“夜暖”等意象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构成了美好的意境10综合性学习。(1)请写出下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李可染的长征和万山红遍、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石鲁的转战陕北、傅抱石与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几代艺术家紧跟时代步伐留下的美术经典作品中,再现了中国共产党10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正在热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是主流媒体中第一档开播的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专题节目。节目通过美术经典,展现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启航到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诉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动人故事,播出之后反响热烈。央视播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引起热烈反响。(2)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示例: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