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句式高考阅卷报告(201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 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
2、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3、。(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佗:他。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译文:_(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译文:_【考生答案】(1)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哪里需要赠物?(2)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不能不察觉。【答案矫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明确句子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如(1)中的“若”“无施”“焉”,(2)中的“抚”“无使”等;注意把握句式特点,如“焉用赠”“无使劳而生怨”
4、“不可不察”等都是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部分。考生答案第(1)句的错误是没有翻译对“焉用赠”;第(2)句的错误除错误翻译实词“察”外,“不可不察”省略的主语没有补出来。【规范答案】(1)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2)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参考译文】张文瓘,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朝大业末年,全家迁移到了魏州的昌乐。他幼年丧父,事奉母亲、哥哥以孝顺友爱闻名。贞观初年,考中明经科,授任并州参军。当时李任长史,曾经赞叹说:“张稚圭,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等到李入朝,张文瓘
5、和属僚二人都为他饯行,李赠送那两个人佩刀、玉带,而无物赠给张文瓘。张文瓘感到疑惑而向他请教,李说:“你不要疑忌。像某人,犹豫不决,所以赠给他佩刀,希望他能果断;某人放荡不羁,所以赠给他玉带,使他遵守约束。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于是极力推荐他。两次升任水部员外郎。当时哥哥张文琮任户部侍郎,按照制度,兄弟不许同时在同一部门任职,于是他外出担任云阳令。多次授任东西台舍人,参与主持政事。乾封二年,升任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于是和李同任宰相。不久主持左史事。当时高宗建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又征讨四夷,京城饲养官马一万匹,仓库渐渐空虚。张文瓘进谏说:“王者养育
6、百姓,使他们安逸就会富足而安康,使他们劳累就会怨愤而反叛。秦、汉广征四夷,大建宫室,到秦二世时土崩瓦解,汉武帝末年户口减少一半。治理政务要在未乱之时,保国要在未危之际。民心不会永远不变,只是归心仁政。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皇帝认为他说的对,赐给他丝织锦物一百段,为此削减官马数千匹。改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子右庶子,又兼任大理卿。不到十天,裁断疑案四百件,被判罪者没有怨言。曾患小病,囚犯相互设斋祈祷,希望他能尽快处理事务。当时认为他执法公平宽恕与戴胄相仿。后来拜授侍中,兼任太子宾客。众囚犯听说他调了官,都流泪哭泣,他就是如此得人心。他性
7、情严肃正直,从不曲法宽容。众部门奏议,尽心加以纠正辩驳,所以皇帝信任他。有时生病请假,其他宰相奏事,皇帝一定要问和张文瓘商量了没有。如果没有,就说:“去和他一起商量。”如果说:“已经商议过了。”就都同意施行。考场抢分策略 省略和变序是文言文句式最突出的两个特点。省略直接影响着对句子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成分的省略与跳转,使语意清晰了然;古文中常见有语序倒置的现象,有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熟练掌握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特殊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很少单独命题,大多放
8、在考查文言实词和翻译的题目中进行综合考查。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结合高考的命题特征,有针对性地备考。一、借助典型例子,分类辨识不必死记一些抽象的格式或术语,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典型例子,比较其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出其共同特点,从而分类辨识各类特殊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答题时,要学会将试题选句与记忆中的典型例句或例词进行比较判断,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掌握宾语前置句,在弄清楚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特点及规律后,只要记住下列例句:“彼且奚适”、“古之人不余欺也”、“惟兄嫂是依”、“何厌之有”,就可以去套类似的句子而作出判断。实现知识的迁移。二、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有些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无
9、太大差别,如主语省略,“为所”和“于”表被动等,可以根据现代汉语轻松确定其句式或用法。也有一些特殊句式或用法今天已不再使用,但保留在成语、熟语里,如“唯利是图”的宾语前置,“弱肉强食”的被动句式,可以利用成语、熟语加以类比,找出相同点,从而确定其句式或用法。而大多文言特殊句式或用法与观代汉语的差别较大,甚至今天已经不再使用,那么,应着眼于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进行对照,从而确定句式的特点。三、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答题时,若能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将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尤其是确定省略的成分,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有效把握。因此,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将有关选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乃至全篇,借助语感,揣摩语意,进行比较辨别,从而准确判断其句式特点。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