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命题视角预测探究 提升演练知能闯关 考点串讲分层突破 26第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点串讲分层突破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双百”方针(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开展。(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3)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_,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5)成就涌现出一批现代文学作品。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6)意义是建设新中国_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使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活跃起来。2“二为”方向的确立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_服务”的总
2、方向。科学文化社会主义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1过渡时期(新型教育制度建立)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与发展)(1)“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的学校、_的学校。(2)“两种劳动制度”即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半工半读。(3)多种形式办学。半工半读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蓬勃发展)(1)措施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建立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制定方针: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立法:1980年以来,颁行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的教育法律法规。(2)成效基本
3、普及了_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职教普教并举。初步形成了高等教育体系。九年义务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国防科技领域:1958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_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 颗 氢 弹 爆 炸 成 功。1970 年 第 一 颗_“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医学领域: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3)农业科技领域:1973年,_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2)意义是对_在当代生
4、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袁隆平科学技术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2)表现核技术领域:中国成为少数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990年,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运载火箭研究方面:1980年中国成功发射远程 运 载 火 箭。2003 年 10 月,成 功 发 射“_”载人宇宙飞船。信息技术领域:1983年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5、。生物工程领域:2001至2002年相继完成基因测序任务和_工作框架序列图。(3)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神舟5号水稻基因组考点整合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领域 措施 成就 认识 科 技 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科教兴国”战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农业新品种研究、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刻体会新、老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忱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2)“双百”方针是在新体制下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种新尝试,但没有采取法律条文来保证文艺和学术的自由(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
6、系于教育”领域 措施 成就 认识 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艺再次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教育 全面发展方针;教育优先发展思想;“三个面向”指导方针;“科教兴国”战略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虽然“文革”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但改革开放后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名师点拨】“双百”方针的含义是什么?(1)“百”是多的意思,即多种花同时开放,允许多种观点同时存在(2)并不是毫无限制的“放”和“呜”,有前提,前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的范围内。(3)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4)“双百”方针是繁
7、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是符合文艺内在发展规律的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知识图示】【轻巧识记】【归纳概括】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有何意义?(1)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成为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名师点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2)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
8、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3)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对点训练1 下列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的措施的先后顺序是()中国科学院成立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A BCD解析:选A。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是1949年;是1956年;是1985年;是1988年。【归纳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广泛吸取国际相关技术成果并在
9、创新中求发展。(4)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比较雄厚的技术人才准备。(5)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对点训练2 以新时期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为代表,我国的尖端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生动地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开始掀起“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热潮 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对巩固国防,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重要意义ABCD解析:选C。科技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但是“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是周恩来在1956年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提出来的。因此错误。命题视角预测探究 教材高频考点 本讲教材重点有:一是国
10、际科技现代化的成就;二是“双百”方针的曲折发展;三是教育、人才、知识对国家发展的作用;四是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的演变。尝试命题1 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仅适合建国初期的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A BCD解析:选A。该题属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双百”方针的识记和理解。“双百”方针在1956年提出,在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故A项符合题意。关注新史观 从
11、现代化史观的视角看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现代化史观以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研究视角。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等。从现代化的角度审视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成就,已成为当前高考命题立意的热点之一。尝试命题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2010年1月1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航天人说:“古代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遗产;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材料2:材料3:中新网2009年8月30日
12、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于今年10月到11月期间在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升空。目前“萤火一号”正在莫斯科与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福布斯格朗特”进行对接试验,如果一切顺利,将会选择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时间窗口发射。请回答:(1)材料1中“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说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扼要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3)从材料2和材料3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对此你有何感想?解析:本题以现代中国的航天科技的发展为主线
13、,考查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其认识。第(1)题应从中国近代社会现实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考虑。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通过图片和材料可知反映的是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感想,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及列强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国后,由于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2)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3)信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华民族日益实现伟大复兴;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力的日益增强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拥有一批爱国敬业
14、、甘于奉献的优秀的科技人员。多角度考查学科能力 本讲教材应关注:图片:1964年东方红汇演、孔子塑像被砸毁、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袁隆平在水稻试验田等。文献:资料卡片中提到的“双百方针”、样板戏、义务教育法、“863计划”等。尝试命题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大免、补实施范围。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加大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减免种植、养殖专业学生的学费。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
15、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材料3: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中央作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幕。请回答:(1)材料1的图片分别反映出什么信息?(2)材料2反映了什么问题?(3)材料1和材料2有何关系?你如何评价?(4)依据材料3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
16、哪些重大措施?解析:(1)要依据材料1分析概括;(2)要透过现象看本质;(3)的关键是明确材料1的方针与材料2的政策的关系,“评价”可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4)要答出教育的作用,“重大措施”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难度不大。答案:(1)图一反映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关心重视教育,并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图二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部分困难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但全社会给予支持帮助,兴办了“希望工程”。(2)党中央关心和重视农村教育,并把农村教育提高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3)材料1“方针”促使了材料2“政策”的形成。党中央一贯重视教育并促进教育的平衡发展。(4)原因: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综合国力;教育能够为我国提供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措施: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等。提升演练知能闯关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