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核心知识突破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一、小说艺术技巧 突破小说核心知识 艺术技巧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 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叙述 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叙述方式 顺叙 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人物描写 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 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
2、格品质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为人物出场做铺垫;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 情节设置 悬念 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抑扬 指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情节设置 照应 是篇章间的
3、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叙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
4、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二、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驴阿四 迟子建 东北光复前,在哈尔滨的平房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很怪,虽然那几幢高低不同的房屋被铁丝网围起,而且间距不远皆有哨兵把守,却不见荷枪实弹的士兵进进出出。附近村屯的农民来这近旁耕种,都觉得蹊跷。后来渐渐传出消息,说那是支“老鼠部队”,专门有人研制细菌,在老鼠和活人身上做试验,是座“魔鬼窟”。于是农民就害怕了起来,再去田里劳作时战战兢兢的,唯恐被日本人捉去当实验材料。
5、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果然,这支部队开始向农民大量征集黄鼠,每月每户必须上缴五只。黄鼠是一种身体细长的动物,四肢短小,尾巴蓬松着,除背部为棕灰色外,其余皆为黄色。当地人叫它“黄皮子”,其实它的学名叫“黄鼬”。黄皮子也的确是一个无赖。白天你见不到它,一到夜晚,它却从仓房、柴火垛或者杂货堆里招招摇摇地出来了。村民都很烦它,但又不敢捉它。据说这东西有时会放出一股气息,人闻了会癫狂,所以捉它的人无不心怀恐惧。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六村人中有一个叫阿四的,他在那支“老鼠部队”旁种了两亩地,还和老婆开了一爿豆腐店。做豆腐的人家少不了要养一头驴,用来拉磨。阿四家就有一头黑驴。一般人家的驴都很肮脏,一身的泥土,可
6、阿四家的驴却被伺候得极其干净。它的毛发油光光的,看不见一丝灰星,驴就仿佛披着一整块黑缎子似的。阿四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他不怕捉黄鼠。夜晚他蹲在鸡架旁,徒手候着黄鼠。当它摇着大尾巴而来,刚要把爪子伸向鸡时,阿四已眼疾手快地活捉了它,将它投入铁丝笼中。左邻右舍有不敢捉黄鼠的,就求助于阿四。阿四人极爽快,一求即应。所以“老鼠部队”征集黄鼠时,阿四比谁都忙,晚上蹲在鸡架或柴垛旁,机敏而辛劳地捉着黄鼠。交不上黄鼠的人家是要挨罚的。阿四帮人捉了黄鼠,等于救人于难,邻人也用多种方式犒劳他。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阿四白日去农田劳作,有一次他溜到“黄鼠部队”的铁丝网前,他听不见人语,倒闻得一些牲口的叫声,比如马
7、和牛的叫声。他回家跟老婆说这事,倒遭了顿骂,以后去田里,便不再冒险。有一天阿四为了往田里运肥料,就把驴牵来了。驴身上吊着两个草袋,里面装着粪。阿四见白菜长得又黄又瘦,担心土地的养分不足,想给它追追肥。那天非常热,阿四追完肥,就躺在垄间睡着了。等他醒来,驴不见了。空荡荡的大地上,连个驴的影子都没有了。阿四想着它也许自己回家了,牲口都有灵性,认得家门的。阿四回了家,仍未见驴。满村子找遍了,也还是没有。老婆骂他丢了驴,说以后还怎么做豆腐。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邻人听说阿四把驴丢了,就对他说,这驴一定是让“老鼠部队”的人抓去做试验了,找也是白找,趁早死心得了。阿四家没了驴,他老婆就自己天天清晨起来推磨。
8、她骂阿四:“好好的驴你给我丢了,让我遭个驴罪!”阿四急了,说:“我给你找驴去,找不到不回家!”说着,就出了家门,他老婆只当他是说气话,并不在意。阿四这一走就是一个月。驴没回来,他也没回来。大家猜他是去“老鼠部队”要驴去了,可谁又敢去那里找阿四呢?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一个初秋的下午,阿四回来了。他衣衫褴褛,丢了一条胳膊,脸上满是被鞭打的伤痕,看人时直打哆嗦,而且见了谁都不认识。人们把阿四领回家,他竟然连老婆孩子也不认识了,而且一句话也不会说,不在屋里待,偏偏要住在驴圈里,在地上跟驴似的滚爬,时时发出驴的叫声。村民都说,阿四没找着驴,自己倒成了驴,于是就叫他“驴阿四”。驴阿四吃住都在驴圈里,时常嚼
9、草吃,一到正午,他就“欧唔欧唔”像驴一样叫,那声音很苍凉,让人听了心酸。没熬到东北光复,驴阿四就死了。六村的人终于盼来了日本人战败,当他们看到“老鼠部队”在冲天的火光中化为一片废墟时,都叹息着说:“可惜了驴阿四!”(原文有删节)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1.小说第一段交代特殊部队的情况,对全文有何作用?解析 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文章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交代事情的起因交代特殊部队的情况,紧接着下文写“渐渐传出消息”;这段还写了附近村屯的农民在这近旁耕种,下文阿四的故事是由此而引起的。答案 交代这支特殊部队的“神秘”,引出下面的传言;附近村屯的农民在这近旁耕种,为下文驴阿四的故事作铺垫
10、。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2.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写阿四捉黄鼠,为什么?解析 小说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阿四捉黄鼠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上文写百姓的传言,而下文写日军向农民大量征集黄鼠,阿四代乡亲捉黄鼠,都印证了传言;这样写也更全面地刻画了阿四这一形象;阿四捉黄鼠的胆大与下文他被迫害后的惨状形成对比,突出了日军的残暴。答案 情节发展的需要。写阿四捉黄鼠,从侧面印证了那是支“老鼠部队”。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这样突出了阿四胆大、善良的性格特点,使其形象更丰满。和后文他遭到迫害后的惨状形成对比,突出日军的残暴。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3.小说中的阿四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
11、,要紧扣故事情节。可先用一句话确定人物的职业和社会地位:阿四是个农民,身处社会底层。然后再根据故事的内容,逐一概括分析驴阿四的形象特点。答案 阿四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为人勤快:种地、开豆腐店,连养的驴都伺候得极其干净。胆大机灵:能徒手捉黄鼠,敢溜到老鼠部队的铁丝网前。热心助人:左邻右舍有不敢捉黄鼠的,就求助于阿四,阿四一求即应。性格倔强:驴丢了,被老婆骂,不顾劝说到日军那儿找驴,酿成悲剧。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4.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作者的情感取向。解析 探究题要立足文本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梳理相关情节,结合内容分析。如写“老鼠部队”拿中国百姓做试验,这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倒行逆施的血泪控
12、诉,其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其他答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概括得出。答案 阿四因找驴而落入“老鼠部队”成为牺牲品,表现了作者对战争中饱受磨难的百姓的同情。日军“老鼠部队”拿中国百姓做试验,表现了作者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强烈愤恨。村民劝阿四不要找驴,对阿四的悲惨命运叹息,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百姓善良、质朴的赞美。“老鼠部队”在冲天的火光中化为一片废墟,表现了作者对“老鼠部队”最终覆灭的痛快之情。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一、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 突破散文核心知识 形散 取材自由:可根据需要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等,取材十分广泛,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
13、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往往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熔为一炉。神聚 主题集中、鲜明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或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优秀的散文常常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深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增分突破一增分突
14、破二二、散文的分类 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1)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2)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增分突破一增
15、分突破二写景 散文 多以描绘景物为主,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哲理 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高明的散文作者,往往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阐释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让我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去揭示事物的底蕴,去
16、发现散文中震撼性的美。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抒怀性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写,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三、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
17、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衬托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先抑后扬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托物言志 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而又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
18、的情感。虚实结合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动静相衬 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以小见大 用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使文章更有震撼力。渲染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以深化主题。联想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
19、章的艺术表现力。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四、散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手法 作 用 比喻 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五、散文的结构 总体结构 模式 局部结构 模式 空间结构 意象并置: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开头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或巧妙引入,含蓄有味
20、。移步换景:给读者不断新奇的阅读感受。远近高低:描写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逻辑结构 起承转合,婉转自然。结尾 结尾点题,深化主旨;或以景结篇,意境深远。总分、并列、层进、对比,结构严谨。事件、情感与哲理相互生发、由事及情及理。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六、散文的主题 概念 表达程式 呈现方式 散文的主题即散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的表现,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通过对(人、事、景物)的描写,反映了的社会生活,赞美了的精神品质(或批判了什么样的思想/现象),表达了作者的理想追求(或
21、思想感情)。1.开篇点题,总起全文;2.反复渲染,突出主旨;3.引申转折,深化主旨;4.卒章显志,意味深长。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七、散文的选材与风格 选材效应 语言风格(1)选取琐碎生活事件:以小见大,言近旨远;(2)选取亲身经历的事件:真实可信,亲切感人;(3)从历史故事与书籍描写中选材:对照现实,相映成趣;(4)从神话、传奇、民间传说中选材:浪漫想象,瑰丽奇特。语言的风格体现在语言、语义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上。散文的语言风格一般有绚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等。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八、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苦 夏 冯骥才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
22、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正是这长长的夏么?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
23、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
24、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
25、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
26、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 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有删改)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1.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行文思路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其实还涉及对作品表现手法的分析,可以结合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答案 承上启下,前文将自然四
27、季与生命四季巧妙联系起来,此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夏季的作用,引出下文对夏的感悟。两个“最”的反复和反问句式的运用,突出了对夏天的赞美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2.结合原文,完成问题。(1)作者在第二段结尾处写道:“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原文,指出“夏天的意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请解释第三段画线句“苦,原是生活中的蜜”在文中的含意。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2)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能力。注意“苦”的深层
28、意义,联系文本 探 究。就 本 句 来 讲,可 从 句 子 中 的 重 要 词 语 入 手。“苦”“原”“蜜”具体指代什么,结合文意作答即可。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答案(1)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酷热的夏天充满快乐;遭遇人生的艰难后,难熬的夏天象征了人生的苦难。(2)苦难从根本上说能磨砺人的意志,让人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3.文章第段写作者欣赏音乐四季中“夏”的乐章的感受,有什么用意?解析 这道题,换一种说法,就是“第段相关内容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结构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只有先明确了内容,才能明确结构上的关系。答案 突出了作者对夏天的独特感受(或喜爱),强调(衬托,或呼应了上
29、文)对夏天的深刻认识,丰富(或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4.在文章的结尾段,作者说自己“充满了夏之崇拜”。结合全文,分两点概述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意的能力。概括文意的基本方法有:(1)抓住文中概括性句子和过渡句,尤其是中心句和文眼句,它们是文意最集中的地方。(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以防遗漏要点。(3)掌握概括方法。摘取法是考生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有一些无法摘取的情况,这时需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概括时要尽可能地用原文词句,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增分突破一增分突破二答案 夏天酷热难耐,象征人生的苦难;但苦难能使人坚韧苦斗,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夏天用自焚的形式创造出火一样辉煌的顶点,启发人们迸发昂扬的斗志和激情,充分发挥才干,创造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