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抚摸伤痛,是为历史不再重演;祭奠历史,是为不再蒙受耻辱。岳麓版教材 必修一 第14课 课标要求:列举(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然而,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国的战争。它怎敢打“师傅”?(一)、背景:5 中日甲午战争探寻战争起因 “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
2、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待之。”日本明治天皇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一)、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日本乃万国之本”“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天皇御笔信 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大陆政策台湾朝鲜东北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以天皇为首的日本各界人士在做什么?1874年,天皇诏令:从即日起,天皇不要排场,只要海军。1887年,天皇谕令:从内库中提取三十万元,聊以资助海军,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3、。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著名思想家福泽喻吉毁家输难,捐款一万日元 政府又利用近代金融体系发行1亿日元国债,民间踊跃购买 中国的最高统治着又如何应战?慈禧太后1894年为过60岁大寿,修建北海、中海、南海,花600万两银子,其中435万两是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花1000万两银子,其中近800万两又是挪用海军军费。当时有一位大臣说,应当把这个钱省下来用在海军上,慈禧太后说“今天谁让我不高兴,我就让谁一辈子不高兴!”直接把他给革职了。10 中日甲午战争 我(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都
4、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放手办理?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维修材料,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材料1: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材料1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3)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一)、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2)清政府:制
5、度落后,腐败懦弱(4)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材料2: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材料2日本所需的战争“中日冲突”是什么?东学党起义12 清政府日 本列 强默许纵容提供契机积极扩张蓄谋已久避战求和朝 鲜(东学党起义)(根本)(直接)战争来临中日甲午战争探寻战争起因助涨野心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1894.11 清军进军路线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丰岛海战威海卫战役签订马关条约不宣而战弃城
6、逃走避战自保临阵脱逃献船投敌甲午中日战争哪一年爆发?经过如何?(二)、经过: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一)、背景:北洋水师成军17年全军覆没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三)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慈禧:哪管国家兴亡,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内因:(根本原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外因:日本蓄谋已久,制度先进;列 强对日本的支持。思考除了清王朝政治上的“制度落后,统治腐败无能”这一
7、根本原因外,还有?考日本之为国,不过三岛,浮沉东海,犹一粟土地,军力俱不及中国十分之一加之人手无多,水陆不相护,战事未及十次,国中人财俱竭理既悖逆,势又孱弱,我中国于此不日本之胜,而谁胜乎?中倭战守始末记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思考除了清王朝政治上的“制度落后,统治腐败无能”这一根本原因外,还有?清朝政府对日本凶残扩张的侵略本性缺乏深刻认识和应有的警惕。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清政府军事思想严重滞后,海洋观念陈腐,没有充分发挥海军的战略
8、作用,只是把海军消极地看成是运输船队的护航力量和陆地防守的一种辅助,没有主动开辟海上战场并争夺制海权,从而无法掌握战争主动权,这也是导致甲午战争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1、忧患意识缺乏:缺乏海洋、海权意识 日本是根本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但是,中国人却以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能够以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中国海关的英籍总税务司赫德 李鸿章和清政府寄希望于西方列强的调停和没有强有力的军事手段作后盾的“公理”、“道义”,放松了军事努力。2、依赖他国斡旋,存不切实际的幻想“甲午战争时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差别不大。军事力量上,中国的陆军兵力多于
9、日本,海军舰艇吨位相当。中国处于有利的防守地位。而日本侵华“大本营”在战争开始前对于能否消灭北洋水师,夺取制海权,继而从海上输送陆军在渤海湾登陆并没有把握。”然而,清政府缺乏积极抗战的战略思想,没有制定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消极避战,不敢主动出击消灭敌人。3、奉行消极避战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整个甲午海战期间,清军没有组织起严密的作战协同。既没有实现海军与陆军及地方当局的联合作战,也没有体现出海军舰队与舰队、舰队与基地、舰队与海岸要塞的作战协同。”“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舰队指挥权归当地总督,虽有海军衙门却不能调遣各舰队,无法统一实施对敌作战。西方媒体说:“李鸿章以一
10、人抵一国”这种落后的军事体制既无法形成集中统一的指挥中心,也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海陆联合作战计划,造成北洋水师独木难支的局面。中日之间在军地和海陆联合作战水平上的差距悬殊,也是导致战场失利、影响战争的结局的重要原因。”4、无民族认同感 军队陆海间无合力22 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场景李鸿章与 伊藤博文割让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 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 日本在华设厂最严重新阶段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三)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地赔款开口特权香港岛2100万银元 广州、福州、厦
11、门、宁波、上海协定关税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2亿两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在华设厂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致使台湾和祖国分离,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人民负担,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五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腹地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地赔款开口特权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香港岛2100万银元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协定关税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2亿两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在华设厂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致使台湾和祖国分离,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人民负担,使
12、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西部的重庆)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四)、影响:对日本: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家,公司股本总额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5836万日元。日本按照军事费用84.7%,皇室费用5.5%,教育基金2.8%及其他部分来分配的。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27 国际地位:中国下
13、降日本上升 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瓜分狂潮远东局势矛盾尖锐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四)、影响:对远东 辽东半岛(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日本(2)你知道这幅漫画代表甲午战后的哪一件事件?(3)渔夫虽然丧失了鱼,但在中国仍获取了什么补偿?三国“干涉还辽”3000万两赎辽费29 1945年10月25日挽救危亡:正义的回击-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根信成少将。(四)、影响:对中国 30 中日甲午战争挽救危亡:清政府军事改革 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在
14、天津小站督练“新建陆军”。小站练兵,揭开了清军编练近代化的序幕。(四)、影响:对中国 4.对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挽救危亡(2)清政府:军事改革自救(3)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开展救亡图存 合作讨论: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有哪些?(“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救亡图存(1)台湾:反割台斗争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觉醒刺激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进行军事改革戊戌变法暴力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 中国各阶层对民族危机进行了哪些探索?辛亥革命1、日本:3、列强:实力增强,进一步侵略扩张 2、朝鲜:(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探究小结: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在远东矛盾尖锐,
15、加紧对华争夺 拉开瓜分序幕(三国干涉还辽)加速了沦为日本殖民地的过程 4、中国:(“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反瓜分的救亡图存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义和团运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1、原因 2、口号:“扶清灭洋”根本: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山东)教会活动猖獗。海东海渤河运河山胶州湾苏江南河西山隶直廊坊北京大沽济南东天津黄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平原1899.101896-1899年 秋义和拳主 要活动地区 义和团团民义和团团旗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他们一般是以八卦名目自立团号。义和团的信仰也很不一致,各团坛无统一固定的信仰,只有“
16、神灵附体”“刀枪不入”的迷信思想基本一致。他们信仰的神灵五花八门,大都是封神榜 三国演义 西游记三侠五义等小说或戏曲中的人物,在“上法附体”时,想起谁就说是谁“附体”,如孙悟空、猪八戒、赵云、关羽、黄天霸、窦尔敦等人物都成了附体的神灵。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进步性爱国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局限性“扶清”麻痹农民群众对清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惕性。“灭洋”表现出笼统排外主义(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1、原因:根因进一步瓜分灭亡中国 直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时间、参加国: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 3、经过:4、特点:以直接消灭中
17、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请把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主要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清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天津激战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人民负担加重 列强侵华大本营,通过外交加强对清政府控制 完全控制清政府,便于镇压反帝活动 清政府成为工具 经济:赔款4.5亿 外交:划使馆界 设外务部 军事:拆毁炮台 驻兵要地 政治:严禁反帝 惩办首祸诸臣内 容 影 响 半殖半封社会完全形成辛丑条约最能说明
18、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辛丑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清政府要惩办参加过反帝斗争的官吏(惩办首祸诸臣),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4、特点: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演说 5、影响:对中国:完全沦为;两大矛盾合流。对帝侵华的影响: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制华”政策。赔款4.5亿 划使馆界 拆炮驻兵 惩办大臣 提线木偶1、漫画反映了什么主题?2、最能
19、体现这一主题的是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3、辛丑条约的签订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政治侵略特点:由政治瓜分转变为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思考 帝国主义政治上侵华方针的改变“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 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以华制华”政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义和团运动的功绩:这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原因根本原因:“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
20、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原因根本原因:瓜分中国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课后检测战争及条约 一鸦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二鸦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半殖半封程度 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半殖半封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程 度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课后思考3(2015江苏单科22)(13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
21、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分)【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2分)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4分)3(2
22、015江苏单科22)(13分)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3请回答:(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答案(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分)(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4分)57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抚摸伤痛,是为历史不再重演;祭奠历史,是为不再蒙受耻辱。刘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