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必备知识 基础练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低层大气主要由氧气、氢气、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杂质等组成。()2.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3.组成大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人类难以改变。()4.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5.平流层天气复杂多变。()二、选择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2019北京学考)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完成 1、2题。1.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A.氩气 B.臭氧C.氧气 D.氮气2.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A.二氧化碳增多,全球
2、变暖B.臭氧层破坏,近地面气温降低C.氮气增加,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D.水汽含量减少,太阳辐射减弱 干洁空气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臭氧等其他气体体积/%78.0920.950.930.03极少质量/%75.5223.151.280.05极少【解析】1选D,2选A。第1题,读表可知,无论是体积比还是质量比,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均是氮气。第2题,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近地面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有可能使局部冷湿地区大气中的水汽增加。对氮气含量没有影响。3.(2021山东联考)有关对流层的叙述正确
3、的是()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这一层 极光、流星多出现在这一层 其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 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旺盛A.B.C.D.【解析】选C。因绝大多数水汽集中在对流层,所以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对流层主要是吸收地面辐射获得热量,所以其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极光和流星多出现在高层大气中,错;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旺盛,错。4.(2021广东联考)对流层的厚度存在纬度差异。下列地区中,对流层厚度最厚的是()A.西西伯利亚平原B.亚马孙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西欧平原【解析】选B。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纬度越低,厚度越大,纬度越高,厚度越小。四个选项
4、中,亚马孙平原在赤道两侧,纬度最低,所以对流层最厚。(2020北京合格考)2019年热映的电影中国机长讲述了飞机在近万米高 空风挡玻璃破裂后,我国民航英雄克服困难驾驶飞机安全着陆的感人故事。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5、6题。5.故事中的民航客机起飞后爬升至近万米高度的过程中飞行在()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6.万米高空自然环境恶劣,其主要表现是()气温低气压高 氧气稀少多雷雨A.B.C.D.【解析】5选A,6选B。第5题,根据对流层的厚度的知识判断,万米以下为对流层。第6题,万米高空位于对流层顶部,气温低、气压低、氧气稀少、天气较晴朗。三、非选择题(共13分)7.读大气垂直
5、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B层是 层,为什么说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 障?。该层因 有利于高空飞行。(2)A层是 层,该层的热量直接来自 ,其空气以 运动为主,原因是 ,该层的天气特征是 。(3)C层是 层,该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原因 是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4)人类活动导致其成分增加或减少的是 层和 层。【解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 低。该层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得以向上输送,易成 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中由于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不仅成为人类生 存环境的天然屏障,而且使气温随着高度的升
6、高而升高,该层下冷上热,大气以平 流运动为主,加上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其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 状态,故而能反射无线电波;目前,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使对流层中的二氧 化碳含量不断增加,随着制冷工业的发展,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臭氧 层。答案:(1)平流 臭氧含量多,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 天气晴朗,能见度好(2)对流 地面 对流 上冷下热 复杂多变(3)高层大气 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4)对流 平流关键能力综合练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
7、共27分)(2020青海学考)2018年5月14日,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重庆 江北机场正常起飞。当飞机抵达青藏高原东南时,飞行高度(海拔)9 800米。此 时,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出现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在机组的正确 处置下,事故发生34分钟后,飞机平稳地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着陆,乘客无一伤亡,他们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一次史诗级壮举。据此完成1、2题。1.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爆裂时,飞机所处的大气层位置应为()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在飞机下降的过程中,窗外气温的变化为()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解析】1选A,2选B。
8、第1题,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爆裂时,飞行高度(海拔)9 800米在对流层。第2题,对流层海拔降低,气温升高。(2021汕头高一检测)下图是某登山队某年7月从拉萨到珠穆朗玛峰峰顶的 路线,据此回答3、4题。3.登山队在全程登山途中处在大气层的()A.电离层B.平流层C.对流层D.高层大气层4.拉萨海拔约3600米,7月份平均气温为16,7月份峰顶(珠峰最高点)的气温大约是()A.-30B.-46C.16D.-15【解析】3选C,4选D。第3题,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 848.86米,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 9千米。珠峰位于中低纬地区,所以
9、没有超出对流层的高度。第4题,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 848.86米,拉萨海拔约3 600米,两地相差5 250米左右,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拉萨7月份平均气温为16,珠峰峰顶的气温约为16-0.65 250100=-15.5。(2021济宁高一检测)探空气球是充入氦气等密度较小气体的特制气球,可 以把无线电探空仪携带到3040千米的高空,探测温度、压力等气象要素。2020年1月某日,北京天气晴朗,气象员小明释放了探空气球(图1),并绘制了四条 气温垂直变化曲线(图2)。据此完成5、6题。5.图2中,能正确反映当日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B.C.D.6.气球在上升过程中()A.
10、体积不断缩小 B.体积不断膨胀C.测定的紫外线强度减小D.测定的水汽含量增多【解析】5选B,6选B。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040千米的高度已经超过了 对流层的高度,进入了平流层,可知在对流层的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在平流层中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因此可知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 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先递减后递增,据此判断四条气温曲线中 符合。第6题,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气压越小,则分子间隔越大,气球在上升过 程中,气压减小,分子间隔变大,则气球的体积不断膨胀;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越 来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则测定的紫外线强度增加;随着海拔升 高,空气越稀薄,空
11、气中的水汽减少,因此测定的水汽含量减少。(2021厦门高一检测)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 藏高原1980-2010年间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79题。7.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的月份是()A.2月B.5月C.7月D.12月8.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势力增强B.太阳辐射增强C.植被覆盖率提高D.大气降水增多9.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呈上升趋势。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化石燃料使用增多B.途经航空班次增多C.地表植被密度增大D.人工降雨频率增大【解析】7选C,8选B,9选A。第7题,在垂直方向上,海
12、拔升高,气压降低。说明对 流层顶的气压越低,对流层顶高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7月气压值最低,青藏高 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高。第8题,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 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春季气压值下降,说明青 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春季,太阳辐射增强,北半球各地气温回升,导致对 流层顶高度上升;冷空气势力减弱;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大气降水增多不是主要原 因。第9题,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20年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呈上升趋 势”,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植被覆盖率减小;与途 经航空班次增多和人工降雨频率增大无关系。二、非选择
13、题(共23分)1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3分)2020年12月5日,王老师一家从济南乘飞机到昆明去旅游。起飞时还是细雨 蒙蒙,起飞后不久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所述的这种天气变化?(2)有利于飞机飞行的大气层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3)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能不能拨打电话?为什么?【解析】第(1)题,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多水汽和固体杂质,天气多变。第(2)题,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水平运动,天气晴朗。第(3)题,拨打电话会干扰飞机起飞或 降落时的通信信号。答案:(1)起飞时细雨蒙蒙是由于飞机仍在对流层大气中,当飞机穿过对流层,进入 平流层飞行时,天气晴朗。(2)大气上部热,下部
14、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且该层无 云雨现象,天气晴朗,能见度好。(3)不能。在飞机上拨打电话会干扰飞机的通信、导航、操作系统及飞机与地 面的无线信号联系。学科素养创新练情境 材料一 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避暑”经济。材料二 每年3月,西藏大部分地区的隆冬尚未结束,林芝的桃花却竞相开放,争 奇斗艳,皑皑白雪与灼灼桃花相互映衬,让人领略到“雪域江南”的独特春光。思考:(1)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读图1,说明贵 阳打造避暑旅游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读图2,试分析这一地
15、域“雪域江南”的独特春光现象的形成原因。答案:(1)贵阳7、8月份平均气温较低,气候凉爽,适宜避暑。是由于贵阳位于云贵 高原地区,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适宜避暑。(2)根据图中海拔高度可知,林芝位于山谷之中,海拔较低,春季相比西藏大部分地 区气温回升快,气温高。以“中国避暑之都”和“雪域江南”作为生活实践情境。考查了区域认知、综 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区域认知水平3 通过区域的视角认识贵阳和西藏林芝的地理环境特点。(2)综合思维水平3 从自然、人文等多个角度分析“中国避暑之都”和“雪域江南”的形成原因。(3)人地协调观水平4 结合“中国避暑之都”的实际情况,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人类 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