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概览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的共同特点是收放自如,疏密有致。文章的“疏”指的是行文从容,简约自如,它表现的是一种飘逸洒脱的行文气度;“密”则是指表意精细,包括构思周密、层次清晰、结构严整等。这些散文或偏向于疏,表现为疏中藏密、语疏而事密;或偏向于密,表现为密中含疏、语密而事疏;或疏密相间,表现为疏密得当、繁简有度。葡萄月令是一篇写得十分别致的散文。行文布局很有特色,从一到十二按月写来,看似一本豆腐账,其实是裁剪极有章法的。文章以“编月体”的形式记述了葡萄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但不是从植物学的角度做客观介绍,而是从果农劳作的角度或工笔细绘或写意勾勒,展现了不同月令葡萄园里的繁忙的劳动场景。内容概览光是一
2、篇展现“密”的作品,作者调动自己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努力用精细的语言捕捉自然界的光影声色,到了“密不透风”的程度。其结构方式与作者发散型的、呈网状波动的思维有很大关系,常常由某一点联想开去,引出了许多相关的话题,这一方面导致了行文的密集,另一方面使得作者的情感和意绪蕴含其间。学法指导1.理解现代散文中疏与密的辩证关系及其不同表现。2.领会现代散文写法的多样性。3.学习观察自然,感悟生命。葡萄月令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与他的小说相比,汪曾祺的散文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汪曾祺的散文平中见奇,淡中有味。高僧只说平常话。汪曾祺的散文没有那种耳提面命的道学家面孔,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没有装
3、腔作势的大喊大叫,也没有自命不凡的名士习气,他有的只是从容和平易,有的只是娓娓道来和细细评说,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如果汪曾祺小说给我们的感受是诗意,那么他的散文更多的则是闲情逸致。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汪曾祺都追求一种生活情调、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理想表达、一种审美心态。他说:“我有个朴素的古典的中国式的想法,就是作品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他还说:“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对于作家而言,这是一种难得的清醒。透过汪曾祺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他欢畅、亮丽的人格。汪曾祺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而且是书法家、绘画家、美食家。汪曾祺素有美食家之称,他每到一处不食会
4、议餐,而是专走小街偏巷,品尝地方风味和民间小吃,每每陶醉其间,自得其乐。不仅如此,他还有一手精湛的烹饪手艺。拌荠菜、拌菠菜、干丝、烧小萝卜、塞回锅油条,这都是他的拿手菜。他说:“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场,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文人爱美食,古来有之,但懂美食,且能食出心得这就是不是普通人所能够达到的了。汪曾祺深知美食三昧,那些寻常小食一经他的点晴之笔,无不令人垂涎,感慨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汪曾祺笔下,美食不再是寻常的果腹,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一种艺术、一种态度。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一代小说大师沈从文的弟子。他博学多
5、识,情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文艺都有深入钻研。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作者介绍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抒写自己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中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灵,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
6、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汪曾祺是一位“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以发现、再现与礼赞生活中的善与美为己任,他说:“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他认为美育“是医治民族创伤,提高青年品德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因此,他用自己的笔一次次将“美”推向了极致。葡萄月令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文中的葡萄简直就成了仙子,读来让人心头美得酥酥地离开了一切凡尘。人们赞叹说:葡萄月令“将葡萄这颗小小生命一月一月写来,竟然写出了一个生命的宁馨儿!”(徐卓人永远的汪曾祺)背景解读字音茵陈蒿()桦木()刨坑()摽紧()缚住()挖窖
7、()泱泱()嘬奶()用剪刀铰()铁锹()暖和()挺括()瘪果()笤帚()()ho hu po bio f jio yn zu jio qio huo ku bi tio zhou 字形蒿 篙 杯 抔 纽 钮 膨 澎 蓬蒿竹篙茶杯一抔土纽扣按钮膨大澎湃近义词辨析1节制控制节制:指挥管辖;限制或控制。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操纵;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例句: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敌人制高点的火力控制了整片开阔地,很难继续前进。2大概大约当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时二者通用。“大约”还可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句子里有数字)。例句:这东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大约不
8、难吃。看他脸上的皱纹,大约得六十开外了吧。1月令:指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2泱泱:水面广阔;形容气魄宏大。3璀璨琳琅: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琳琅,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文中指雨后葡萄色泽明亮。词语解释1通过此文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_【答案】这篇散文的“疏”是一种高妙的表现技法,是与作者那淡泊、平和的心灵境界分不开的,显示了他飘逸、洒脱的人生气度。所谓“文如其人”,正如有人评价汪曾祺:“他只顾勤恳地疏松着已经板结的心田,默默地播下富含营养的种子,坚信再多的灾难,也不能永远夺走人类丰收的季节。”文与人的相得益彰也说明:“疏”绝非空疏、粗疏之意,法无定法也并非散漫无度;不仅作文如此,做人也是
9、这样。2如何理解文中多处的疏淡笔法?_【答案】本文是一篇将散文之“疏”推向极致的佳作。它从一月顺序写到十二月,在整体上显得疏简、随意,通篇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不少段落也十分自然、简洁。但它的“疏”,更多的是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后所呈现的干净利落,所体现的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姿态。它属于语“疏”而事“密”的那一类散文,在其俊朗、清疏的字里行间,其实弥漫着非常丰厚的内涵和意味。结构图示葡萄月令复苏期生长期成熟期休眠期疏密有致淡泊平和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和亲身实践,以12个月份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生长为基本线索,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进行了描写。
10、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和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主旨归纳1文中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雪,有何作用?提示 本文以“一月,下大雪”作为开头,展现了一种静谧的情调;结尾处又写“下雪了”,算是回应开头,似乎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不过,此处写到雪,没有简单地复归开头的静谧氛围,而是显示了生活的某种延伸。比如作者谈到在雪天“检查葡萄窖,扛着铁锹”,担心老鼠打洞让葡萄“受了冷”。2文章围绕葡萄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重点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提示 写了葡萄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
11、条、长叶、开花、结果。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趣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3文章是在怎样客观的记述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主观情感和体验的?提示 本文虽然按照月令记事,似乎作者的主观情感难以体现,实际上在按时间顺序的记事中,隐含了作者对人们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而这种爱一点也没有张扬,却是那么真挚。谈每月怎么侍弄葡萄,聊葡萄的掌故,描述劳动场景,娓娓道来,态度亲切。作者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
12、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真挚的感情很自然地表现了出来。拟人“浇了水,不大一会儿,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作者用这些修辞,把葡萄的生长写得生动,把作者的情感写得极为可感。分析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散文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全文或段落)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分析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阅读散文,不仅要理解它的明示信息,而且还要能够理解它的隐含信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地理解作品。对接高考在分析概括内容要点时,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一些方法: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
13、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释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做大致的层次分析。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性强的语句,但与实际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章并没有相应的概括性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根据要求,划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归纳时要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同时,也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防止要点遗漏。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负重的河流黄 毅这是每一本
14、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绝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典型例题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
15、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期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
16、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 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他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沿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
17、。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流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
18、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慌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有删改)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_【答案】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的坚韧的较量。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惶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咸菜茨菰汤汪曾祺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
19、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美文赏读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作“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
20、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菰片,那就是咸菜茨菰汤。或者叫茨菰咸菜汤,都可以。我小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1931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菰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难吃。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菰。”“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点击进入WORD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