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5 ,大小:756KB ,
资源ID:57997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799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高中必修第三册课件:专题一 一 百家争鸣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人民版历史高中必修第三册课件:专题一 一 百家争鸣 .ppt

1、一 百家争鸣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2)含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1)政治思想。提出“_”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贡献: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_”,注重人的全 面发展。(3)编订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成为儒 家基本文献。仁 有教无类 3.孟子的思想:(1)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

2、提倡“_”学说。(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_”的原则成为 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4.荀子的思想:(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_”的重要思想。(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_”。仁政 君轻民贵 制天命而用之 礼 二、道家、法家、墨家思想(一)老庄之学 1.特征:以“虚无”的“_”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_”“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老子的思想(请正确连线)。道 无为 3.庄子的思想:(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2)提出“_”的思想。4.影响:老庄崇尚_,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

3、国古代文 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齐物 自然(二)法家思想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法治。3.代表人物及主张(请正确连线)。4.历史影响:(1)对中国_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2)汉代以来,其_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专制主义 法治(三)墨家的主张 1.政治主张:主旨是“_”,进一步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 乐、非命、节葬、节用等,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2.贡献:(1)认识论:墨子认为,认识以_为来源。(2)逻辑学: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

4、一 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3.发展演变:墨子死后,“墨辩”学派形成,也称后期墨学。_以来,墨家学 派逐渐湮没失传了。兼相爱、交相利 客观实践 汉代 核心概念 仁和仁政(1)“仁”是一种道德概括,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2)“仁政”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仁政”要求首先使百姓得到温饱,称之为“小康”。情境思考 上图孔子创办私学,有何影响?(历史解释)提示: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官学垄断局面。核心概念 1.“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

5、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2.法家的“法”“术”“势”:(1)“法”是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法律,是臣民必须遵守的。(2)“术”是指君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包括以才能授予官职,要求做官的言行一致,恪尽职守。君主用这样的要求来考察官吏,不称职的罢免,称职的、有能力的奖励或提升。(3)“势”主要是指“权重位尊”的权势、威势。韩非等认为只有大权在握,有了权势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了权势也要造势,形成威严、威势。易错点拨 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不同(1)从范围看:前者的范围狭窄,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讲究阶级性;后者具有广泛性,不

6、分等级贵贱。(2)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看:前者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后者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 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意义 【史论阐释】一、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其意义 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思想氛围宽松,新的统治阶级还没有形成绝对的权威。(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因各诸侯国具有富国强兵的愿望,又能礼贤下士而受重用。(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办。2.意义:(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2)“百家争鸣

7、”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此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二、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8、。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素养探究】史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1)史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提示:含义: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经济发展;私学兴起,“士”阶层崛起。史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9、。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史记太史公自序(2)根据史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提示:认识: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推崇的主张:墨家的“强本节用”思想。不足:法家“严而少恩”。主题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史论阐释】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比较 1.不同点:项目伦理观治国理念民本思想历史观孔子性相近主张“仁”“为政以德”强调“节用而爱人”主张“克己复礼”,比较保守孟子性善论主张“仁政”“施仁

10、政于民”提出“君轻民贵”主张社会进步 2.相同点:(1)都主张“仁”的思想、民本思想;(2)都注重讨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3)其思想都有时代性和阶级性;(4)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项目伦理观治国理念民本思想历史观荀子性恶论强调“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主张社会进步【备选要点】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内容、内涵和实质 1.内容:(1)孔子的民本思想:“仁”“为政以德”。(2)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善待民众,不要过度地剥削民众。(3)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仁义”和“王道”。(4)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张以“仁”和“民本”为核心,经历了一个继承、发展的过程,形

11、成儒学体系,到战国时期成为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内涵:(1)强调君民相互依存。(2)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3.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素养探究】史料一 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1)填写史料一空白处:_(历史解释)提示:孔子仁政(或民贵君轻)荀子 时代人物主要思想主张春秋仁、礼战国孟子战国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史料二“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2)史料二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史料实证)提示: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史料三“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

12、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3)史料三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思想主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提示:法家。思想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不会倒退。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六尺巷歌曲中唱道:“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这体现的思想是()A.“仁爱”B.“无为”C.“法治”D.“非攻”【解析】选A。结合题干中的“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可知注重“德、义、礼”,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故选A。【补偿训练】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13、()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C.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D.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D正确;A只是“黄金时代”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A;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属于阶级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属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深化点拨】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相互批驳又彼此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初步形成。2.(2020长沙高二检测)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仁”的主张,其表现是孟子提出()A.“克

14、己复礼”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 D.“仁政”【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故D符合题意。3.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A.老子 B.李悝 C.荀子 D.商鞅【解析】选A。题干中“韬光养晦”与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观点相符,“以柔克刚”与老子思想中的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相符,故A正确。【深化点拨】道家主张顺应天意(自然)、顺应人性、自然而然地治理国家,以无为而达到有为的目的,在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下是消极的思想;而在封建王朝建立初期,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思想家基本主张?莫走极端

15、、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4.(2020新乡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图中人物分别是“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2)各个流派的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解析】第(1)题,由图片文字提示判断其所属派别。第(2)题,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题时注意“核心主张”。第(3)题,可根据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的意义。答案:(1)道家、儒家、墨家、法家。(2)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主张“仁”“仁政”,以德治民;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法家主张社会变革和法治。(3)“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

16、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备选习题】1.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明其法禁,必其赏罚”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解析】选D。根据时间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倡导法治,并主张赏罚分明。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有一学派的思想价值原则可概括为“当今争于气力”。那么这一学派是()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解析】选A。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思想,推行严刑峻法,强调君主的权势,故A正确。3.(2020宿州高二

17、检测)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韩非 B.孔子 C.墨子 D.孟子【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墨家的核心主张“兼爱”“非攻”。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深化点拨】墨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墨家思想主要是兼爱、非攻、尚贤,主张节约,反对浪费,反映了劳动者追求平等、和平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体现了当时平民百姓的需求。但在诸侯争霸、社会变革时期,其主张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社会变革的愿望,也已超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课时素养评价 一 百家争鸣(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20宁德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

18、派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 ()A.法治 B.专制统治 C.德治 D.无为而治【解析】选C。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二者都是强调统治者要施行德政,故选C。2.在孔子看来,人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彼此的关系如何。为此他提出 ()A.“尚贤”“尚同”B.“以德治国”C.“君轻民贵”D.“仁者爱人”【解析】选D。“尚贤”“尚同”是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故A错误;“以德治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错误;“君轻民贵”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故C错误;材料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D正确。【补偿训练】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人人都

19、有受教育资格”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学思结合【解析】选B。依据材料“人人都有受教育资格”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符合题意。3.(2020长春高二检测)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致使土地私有制产生,分封制瓦解,社会进入大变革大动荡时期,私学兴起,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百家争鸣兴起,故B正确。4.(2020临沂高二检测)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即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所以无所不为。这表明道家

20、思想()A.消极避世毫无可取之处 B.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 C.有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 D.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解析】选C。根据“遵循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可知,道家思想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故选C;材料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消极避世,排除A;材料中强调遵循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排除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道家思想不符合当时政治现实,排除D。【补偿训练】“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源自()A.老子 B.论语 C.墨子 D.韩非子【解析】选A。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提

21、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思想通过老子一书得以流传,答案为A。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 B.孟子 C.韩非 D.老子【解析】选D。材料强调“直”与“屈”、“巧”与“拙”、“静”与“躁”、“寒”与“热”等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符合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选D;孔子思想主张是“仁”和“礼”,排除A;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仁政”,排除B;韩非的核心思想是“法治”,排除C。6.(2020唐山高二检测)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

22、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解析】选D。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君主对待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与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吻合,故选D。A、B、C题干材料没有体现。7.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解析】选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人阶级属性的差异决定了其思想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两人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C、D是史实,并非根源。故选B。【补偿训练】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

23、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B.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孟子、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题干中三者的主张都希望社会和谐、人人相爱、统治者以德治民,可知当时的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正确。百家争鸣时期各家思想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未合流,A错。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奴隶制并未全面崩溃,C错。封建经济逐步兴起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但与题干中的观点无关,D错。二、非选择题(22分)8.(2020南昌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24、礼记中庸 材料二 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孔子家语 材料三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 韩非子五蠹 材料四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韩非子(1)归纳材料一、二中儒家的治国思想。(8分)(2)根据材料三、四,总结韩非的治国理念。(8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6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其人存,则其政举

25、;其人亡,则其政息”可知国家 政权的兴衰,与统治者个人是否贤明有关;据材料二“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 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 俗,于是乎用刑矣”可知孔子主张先礼后刑。第(2)题,据材料三“臣事君,子 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可知韩非主张维护宗法伦理 纲常;据材料四“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 近爱必诛”可知强调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赏罚分明。第(3)题,据材 料二“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和材 料三“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可知儒家与法家都主张礼法并用;两者的 不同在于礼与法的先后关系,儒家提倡先礼后法,法家提倡以法为主,以礼为辅。答案:(1)材料一:政事的兴衰,取决于“人治”,即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贤明。材料二:孔子主张先礼后刑。(2)强调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赏罚分明,同时也注重维护宗法人伦关系。(3)同:都主张礼法并用。异:儒家先礼后法,以礼为核心;法家以法为主,辅之以礼。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