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隋唐的兴衰1.唐朝前期的盛世材料一 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昔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噫!唐李观李元宾文编材料二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新唐书太宗本纪 2.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影响材料三 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
2、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兵志 隋唐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与启示1.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打下基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开明,知人善任;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发展生产力;兴科举、大办学校;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中外友好交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2.隋亡唐兴对当今国家治理的启示(1)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正确使用民力,发挥效力。(2)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必须依法治国。(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唯贤,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4)多听不同意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实际情况。图示法理解隋唐兴替(1)材料一提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观点,
3、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历史解释)提示: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开元年间,唐玄宗重视官员的选拔与考核,改革吏治,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酿成“安史之乱”。(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唐太宗)功德兼隆”?(历史解释)提示:功:出现“贞观之治”(具体表现也可)。德:唐太宗善于纳谏,以民为本,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3)材料三反映出藩镇割据带来了什么影响?(历史解释)提示:藩镇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很多藩镇虽受朝廷控制,但内部兵变时有发生,最终导致了唐朝的
4、灭亡。(1)封建盛世下仍存在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而且不可能从根本上调和。(2)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容易滋生暴政等因素,必然使盛世局面逐渐走向危机。唐朝的民族关系材料一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 13 个王中有 10 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异族入居
5、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好西域之风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处理方式和作用1.处理方式:战争大败东突厥;征服高昌;攻灭西突厥设置机构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和亲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册封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会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招抚任命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民族事务2.作用:(1)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传播,促进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也有利于中原地区吸收少数民族的优
6、点。(2)加强了唐朝对边疆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强大、宽容的唐王朝对少数民族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促进了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3)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借鉴。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促成因素(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提示:方式:和亲;会盟;册封;遣子弟入唐学习;设置机构。(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民族政策并回答其影响。提示: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影响:保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利于祖国统一;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孕育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相互交流、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物种交流;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1.唐朝前期民族关系的特点(1)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交融。(3)尊重民族习惯、加强文化交流。(4)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5)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2.唐与西汉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相似点(1)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管理。(2)采用和亲政策。(3)加强经济文化交流。(4)征讨在边疆袭扰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