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990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49页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二节诗歌的语言.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诗歌的语言考情盘点2011年2010年山东卷: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天津卷:分析“卷”“吼”两个词的表达效果并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重庆卷: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湖南卷: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四川卷:“斜红叠绿”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广东卷: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上海卷: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江西卷: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考情分析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塑

2、造形象、抒发情感。鉴赏诗歌,首先就是要正确理解诗歌词句的意思,通过品味语言的艺术效果,去领悟作品中表现出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进入作品美的意境。高考命题,主要考查对“语言”的理解及其意境,即艺术效果的鉴赏。(1)炼字。古典诗歌要求用极少的文字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因而其语言讲究以少总多,一字传神。如宋祁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一个“闹”字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盛开时成团成簇的盛况及蜂飞蝶舞的繁忙景象,从而境界全出。考情分析(2)炼句。古典诗歌还十分讲究炼句,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在诗句结构上变化多样而又有规则可循。有时出于格律上的需要或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突破常规语序,采用倒装句式,

3、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从字面看,不好理解,细品方知是妙句。(此种题型,单纯考“炼句”的较少,往往与表达技巧相结合)(3)语言风格特色。所谓语言风格特色,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1(2011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骤 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

4、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_(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_(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_解析 这首骤雨诗非常真切地写出了农村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一个家住溪西水湾的牧童,大清早骑着牛来到溪北放牧。正在放牧的时候,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诗歌就从暴雨将至的一刹那写起。在牧童的身后,乌云密布,一片阴沉。泼浓墨,是说天空呈现出深黑色,就像泼上了大片浓墨一般。在他的眼前,暴雨已经倾泻了下来。翩车轴,形容风雨声的巨大,就像是农村里用水车汲水,轴翻水涌,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

5、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的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三、四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正面描写雨势凶猛,“卷”“吼”二字正是其集中体现。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得“骤”,去得也“骤”。最后一句,既紧扣了题目,又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之大,还隐含着牧童因雨过天晴而高兴的心情。五、六两句放在全诗开头,也有其合理之处,第三问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3)(示例)

6、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2(2010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答:_(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

7、词的上片或下片。答:_解析(1)解题时要考虑字面意思和作者情感。这首诗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2)解题时首先要把握住诗歌中哪些内容是虚写的部分,设想未来之景,梦境、誓愿等都是虚写的内容。上片中“思量只有梦来去”就是明显的虚写;下片中“直饶寻得雁分付”写出了作者的希望,也属于虚写。答案(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

8、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了对江东留恋之情。(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出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3(2010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答:_(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1)“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

9、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2)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搞清了两个环境,再套上相应的答题模板,就能很快搞定。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 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4(2010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向子讠垔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

10、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讠垔y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因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讠垔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讠垔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答:_(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答:_解析(1)本题考查鉴

11、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隐含”提示要看景的深层含义,应当结合注释理解。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2011大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

12、】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4分)以下是上题的考试现场抽样,请参考评分标准,对现场答案做出评判,分别给出分数,并阐明理由。现场答案答案“带”字可以把“老鹤”拟人化,老鹤好像是为了带钟声而南飞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老鹤的活泼,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静中带动,使诗更加传神。答案 诗人在峰中远望,青山、江水重重叠叠,归帆片片,老鹤南飞似乎把钟声带至海幢寺,“带”字运用拟人化手法,形象生动,让人更易融入其境,表现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答案“带”的意思是“带领”。傍晚时分,万物开始归家,在平静的江面上,泛着归来的孤舟,空中飞着的南去的老鹤,傍晚时分的钟声徐徐飘来,作者的思乡思亲的愁绪正

13、好寄托于老鹤远去。“带”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离愁绵绵,把这感觉写得生动活泼形象,也提升了诗的灵性。我的评判答案符合答案要求,得4分。答案对手法的理解比较准确,但是语言不够简洁,“表现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也不合适,得3分。答案更像扩展语句,没有回答手法,情感把握也不够准确,得1分。参考答案“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我说解法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14、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类题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的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教材示例结合柳永的雨霖铃全集,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参考答案杨柳依依,凌晨的冷风吹醒了怅惘的人,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渲染出冷清、凄凉的氛围,表达出诗人离别后的感伤与悲凉。诗歌创作讲究炼字,那么,诗歌鉴赏活动就变成了品味这些字在诗歌中的妙处了。也正因为如此,这类试题基本上每年都能够在部分省市试题中出现。所以,考生也应该熟练掌握这种题型的答题规范与技巧。练字(诗眼)鉴赏型试

15、题答题指导1设问方式(1)有人认为,字是诗眼,你同意吗?(2)请找出诗眼。(3)某句诗(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5)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7)请对首句中的“”字进行赏析。(8)简析“”字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妙处)。2答题思路在此首先特别强调的是,这类试题尽管是考查对词语运用的理解,其实也是在考查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因此,做题时不能孤立地鉴赏某个字,而应该把字放在具体句子中立体分析,这样答题才能丰满,才有说服力。下面是较为理想的答题内容规范:第一

16、步:(指明要鉴赏的字)简明解释这个字在具体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还原到诗句中,展开想象和联想描述这个字(与整个诗句)所展现的景象。第三步:简明指出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情境或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这部分内容与“炼字型”部分在考查内容上有交叉之处,只是从试题问题设计形式和角度上较为独特,所以在此作一个专题单独列出。考生可以结合“炼字型”部分来一起学习。作为考生,要能够“破解”诗歌中的传神的词语、句子。这就是试题设置的出发点。一词 一句领全诗鉴赏型试题答题指导1设问方式这类试题提问都比较明显,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1)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前人认为,某词(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

17、,你有何看法?(3)这首(句)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4)你认为哪一诗句(词)在全诗中是关键?(5)理解某诗句(词)在全诗中的作用。2答题思路第一步:点明哪一诗句(词)在全诗中是关键(如果试题已经点明,这步骤可以省略)。第二步:简明分析诗句(词)在全诗结构上或在突出诗歌主题或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第三步:抒发或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从以上可知道,第二、三步骤内容可以合在一起回答。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这是诗歌时代语言风格。如唐朝诗歌多数是较直白的,而宋朝诗歌则较为含蓄。诗人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其用词也有个性,形成诗歌个人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多角度评判

18、标准,在中学阶段,我们一般能够理解如下常用的评判词语也就差不多了。这些常用的词语是: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雄浑豪放、清新婉约、明白晓畅、委婉含蓄、沉郁刚健、简练生动等等。相比之下,由于这类试题一般情况下都能判断,考查区分度不大,因此,这一两年出现的频率较低。分析语言风格(特点)鉴赏型试题答题指导1设问形式考查诗歌语言特色的评析这类试题特征较为明显,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4)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2答题思路第一步:准确简明指出语言特色。(先观点)第二步:结合全诗,用诗歌中相关语句(或自己对诗句的

19、理解)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后分析)第三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回答要具体,这一步骤是诗歌体裁答题共性)同理,以上三个步骤中第一、第三步骤是可以合在一起的,但三个步骤的内容要完整。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第一联上下两句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 最传神的字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然后根据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再作精确选择。答案 分别是“吐”“对”。着一“吐”字,形象地写出了“银烛”燃烧的情景,赋予“银烛”人格化,显得生动形象。“金樽对绮筵”中用一“对”字,使

20、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试析送魏二一诗中“凉”字的丰富内涵。答:_(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答:_解析(1)分析某字的表现力,要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考虑。(2)弄清诗的结构特点: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答案(1)从字面上看,“凉”是写秋风秋雨带来的凉意,属于身体方面的感受。但这是在酒后,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之际,原来内

21、心的凄苦与外在的风雨交替作用,使别者倍感凄凉。(2)用了虚写的手法,由眼前景物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 炼字题经常出现非正常搭配的字词,需要你挖掘出它的深层含义。答案 同意。“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4

22、(2012济宁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穷边词(其二)姚合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诗的第三句有两个词用得好,请指出并赏析。答:_解析 第三句写入夜以后的边镇的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攘。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答案 这两上词是“清”和“散”。该句写出边塞夜晚的祥和欢乐。“清”,说明夜晚虽有丝管之声但清静而又有序

23、,并不嘈杂;“散”说明并非少数人欢乐,而是阖城欢乐,这就把边塞没有战事之扰万家欢乐安宁的景象写出来了。5(2012石家庄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苏轼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念我也,作此以寄之。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注。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拈衰髯。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注】青帘:旧时酒店招引顾客的布招牌。(1)“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_(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一句。答:_解析(1)句子在诗歌中的作用,需要从两个方

24、面解答:首先要回答句子在表达诗歌内容上的作用,其次要回答句子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回答在内容上的作用,要先解释句意,再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本题所考查的句子的前面选写黄昏雨落,一个“犹”字写出了雨落时间之长,人已寂寞;次写早晨开帘看见“欲平檐”的大雪,凄冷、孤独、寂寞之情使人动容。所考查的句子的后面写“孤坐冻吟”无人伴,直接点出孤独寂寞之情。(2)赏析句子,首先要点明句子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解释句子的意思,最后要点出句子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答案(1)描绘出江天相接、白茫茫一片的大雪景象,营造了寒冷的氛围,衬托了作者的凄冷与孤独。酒家无觅处、欲借酒消愁而不得的处境表现了作者的无助与寂寞。用“

25、雪”和“酒”引出下阕对故人的思念与赞识。(2)“雪”与“故人”互喻,(答“以雪喻人”亦可)突出故人品格的高洁,体现了作者对故人的赞赏和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6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玉鞭蓉 喜雨明冯惟敏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注】野水:指地上的积水。芃:茂盛的样子。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 这支散曲的语言平实质朴,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行香子树绕村庄秦 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

26、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本词的语言特点。答:_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感受全词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景物的,这样的语言跟平时积累的哪些诗歌语言特点接近,然后进行具体分析。有些诗词还可以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来分析,例如山水田园诗的语言一般都是清新、自然、质朴的。答案 语言清新质朴。例如“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三句,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将桃花、李花、油菜花的色彩直接写了出来,十分质朴。“飏青旗、流水桥旁”“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等句营造出了清新的意境,语言同样也是清新的。全词用清新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