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2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976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2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2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2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2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2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2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规范练32群落的结构一、基础练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研究群落是研究种群的基础B.一个群落中通常有多个种群C.不同群落的物种数量相同D.草原上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2.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及生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C.影响群落空间结构不同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分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3.大、小鲈鱼混养,大小两种草履虫混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蝙蝠蛾的幼虫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变

2、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环,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有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种内竞争、种内竞争、共生B.种内竞争、捕食、寄生C.捕食、种间竞争、共生D.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寄生4.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动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竞争关系B.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C.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将持续增多D.甲、乙两种生物最终可能是一种生物保留下来5.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

3、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C.处于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6.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B.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研究计划表7.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A.生态位也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B.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包括多个方面C.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优越,植物中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

4、十分丰富D.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相同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的生存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的生存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9.下表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群落鸟类丰富度/种平均种群密度/(只hm-2)次生杂木林5511.506 3灌丛5116.358 1农田213.941 7人工马尾松林2314.3

5、85 7(1)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结构;灌丛中的植物因为光照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现象。(2)表中数据表明,四种群落中的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其中农田中的鸟类丰富度最低,原因是;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3)调查中发现甲、乙两种鸟类存在捕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乙是。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体现了群落内部的。二、提升练1.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随着距离的增大,蝗虫的

6、种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对蝗虫种群密度增大不利,对天敌捕食蜥蜴有利2.某人工鱼塘里养殖了“四大家鱼”,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将水中植物吞食之后又排出,待粪便滋生微生物之后再吃下,过滤其中的微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下列有关该人工鱼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鱼塘空间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

7、结构B.四大家鱼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C.鱼塘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混合放养提高了对空间和食物的利用,提高了鱼的产量3.科研人员对岱衢洋海域的鱼类资源生态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说明: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效IRI1 000为优势种,Bi值越大,表示该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Gf是底层鱼类,Nb是近底层鱼类,Mu是中上层鱼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编号种类IRIBi生态类型A1鳀9 507.311.79MuA2鲮6 997.831.82MuA3黄姑鱼16.240.80NbA4带鱼24.300.9NbA5焦氏舌鳎13.540.76GfA6前颌间银鱼20.6

8、61.21GfA.该海域的优势种是鳀和鲮B.该海域的鱼类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C.环境污染可影响生态位宽度的大小D.在所调查物种中,鲮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竞争能力最强4.(2021山东潍坊二模)如图为科研人员建构的保护区内的某猎物捕食者模型,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该模型能反映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B.该模型能解释猎物、捕食者种群数量均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C.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捕食者的种群K值的是N3和P3D.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形成的5.生态学家在某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

9、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其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2)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关系。(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在适宜条件下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一段时间。取一定量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课时规范练32群落的结构一、基础练1.B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一个群落中通常有多个种群;不同群落的物种数量不同,这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草原上所有的

10、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2.C影响群落空间结构不同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3.D大、小鲈鱼属于同种生物,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种内竞争,大小两种草履虫属于种间竞争关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为寄生关系。4.B由题图分析可知,甲、乙两种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若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种群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保持稳定;具有种间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最终可能是一种生物保留下来,另一种生物被淘汰,也可能是两种生物都生存下来,但是捕食关系不会出现一种生物被淘汰的现象。5.C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处于

11、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6.B不同的时间,动物的活动习性不同,故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包括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研究计划表。7.D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它包括多个方面,也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生物生存与环境相适应,环境条件优越,植物中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高矮作物、

12、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部分相同,并非完全相同。8.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乙抑制了害虫A的爆发,新的种间关系和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的生存,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间作农作物乙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而不是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9.答案:(1)水平分层(2)农田中植物种类较少食物和栖息空间(3)捕食者负反馈调节解析:(1)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灌丛中的植物因为光照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表中数据表明,四种群落中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农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植物种类较少,灌丛的鸟

13、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空间(栖息环境)。(3)分析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可知,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故甲为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甲、乙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体现了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二、提升练1.CD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说明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距石头的远近可改变群落中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的生物量,因而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密度,对天敌捕食蜥蜴不利。2.ABC四大家鱼在鱼塘空间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

14、垂直结构;根据题意分析,四大家鱼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鱼塘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混合放养提高了对空间和食物的利用,提高了鱼的密度和对饵料的利用率,提高了鱼的产量。3.ACD该海域中鳀和鲮的IRI1000,因此该海域的优势种是鳀和鲮;该海域的鱼类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环境污染可影响生态位宽度的大小;在所调查物种中,鲮的生态位宽度Bi值最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竞争能力最强。4.C在N2N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

15、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左右保持动态平衡;根据分析可知,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捕食者的K值为N2和P2;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5.答案:(1)丰富度减小已经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2)竞争(3)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解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看图可知: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重度入侵区因为已经形成以紫茎泽兰为优势的稳定群,故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2)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竞争阳光、水分、矿质元素,构成竞争关系,紫茎泽兰能分泌特定的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3)本实验是研究黑麦草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抑制机制。实验步骤:在适宜条件下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一段时间;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黑麦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紫茎泽兰生长的物质。-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