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阶段测试(四)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及和平与发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19双鸭山高二检测美国人眼中的世界一直就是两个: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世界”和以美国的敌人为代表的“邪恶世界”。美国的使命就是“捍卫自由世界”和“消灭邪恶势力”,灰色地带是不存在的。为了完成这一使命,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A推行“马歇尔计划” B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发动侵朝战争 D发动对越“特种战争”解析:依据“捍卫自由世界”“消灭邪恶势力”“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等信息分析可知,本题选C。其他选项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C2
2、学者沈志华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根源于中苏同盟建立后苏联在中国东北利益的丧失,苏联在朝鲜半岛寻找不冻港。他可能提到的观点有()A朝鲜半岛的分裂使中国实行“一边倒”战略B朝鲜战争加速了美苏冷战的爆发C朝鲜半岛的分裂根源于美苏冷战的加剧D朝鲜战争使日本遭受严重损失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把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慎重地选择了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对外政策,排除A;美苏冷战爆发于1945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排除B;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
3、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冷战对抗人为造成的结果,C正确;朝鲜战争使美国遭受严重损失,排除D。答案:C31956年8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称:“如果让纳赛尔的阴谋得逞,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东的一切利益都将完蛋。”这里提到的“纳赛尔的阴谋”具体是指()A埃及和以色列建交B阿拉伯国家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C埃及建立共和国D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1956年8月”及材料信息“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东的一切利益都将完蛋”可知D项正确。A、C两项在时间上与史实不符,B项与题意不符。答案:D4右图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阿拉法特,他有一句名言为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一次演讲的结束语:
4、“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对该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不惧怕暴力斗争,但渴望达成和平协议B仍然鼓吹暴力,不承认巴以和解的可能性C放弃暴力斗争,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D对西方大国存在严重依赖解析:“自由战士的枪”代表暴力;“橄榄枝”代表和平,“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答案:A51998年,巴以双方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以色列在12周内撤出约旦河西岸13.1%的土地,并将目前巴以共管的14.2%土地交还巴方。第二条,巴勒斯坦删除其宪章中反以条款。”材料体现出解决巴以问题的原则是()A主权换治权 B土地换和平C时间换空间 D一
5、国两制解析:材料中的“第一条,以色列在12周内撤出约旦河西岸13.1%的土地,并将目前巴以共管的14.2%土地交还巴方。第二条,巴勒斯坦删除其宪章中反以条款”表明,以色列用归还巴勒斯坦部分领土的方式,换取巴勒斯坦删除反以条款,所以体现了“土地换和平”的原则。答案:B6它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给美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它是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极大地改变了冷战的态势。这场战争是()A. 朝鲜战争 B. 阿富汗战争C. 海湾战争 D. 越南战争解析: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导致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美国中止了自二战结束以来的全球
6、扩张,在70年代实行适度收缩。故答案为D项。朝鲜战争前后三年,不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排除A项;阿富汗战争爆发时,冷战已经结束,排除B项;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排除C项。答案:D7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有许多相同点,下列各项中不是相同点的是()A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B都有大国操纵和干预C都因为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而引起D争夺的焦点都是丰富的石油资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场战争都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都因领土、民族、宗教等问题而引起,且都受到大国干预,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两伊之间有石油资源之争,但印巴之间没有,故D项符合题意。
7、答案:D8海湾战争期间,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其行动的先后顺序是()A“沙漠风暴”“沙漠盾牌”“沙漠军刀”B“沙漠风暴”“沙漠军刀”“沙漠盾牌”C“沙漠盾牌”“沙漠军刀”“沙漠风暴”D“沙漠盾牌”“沙漠风暴”“沙漠军刀”解析:1990年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1991年相继开始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故选D项。答案:D9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防止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其原因是()A在联合国中,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毫无发言权B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
8、C美国完全操纵了联合国D两极格局结束后,缺少超级大国与美国抗衡解析:A、C、D三项表述均与史实不符。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项错误。C项错误在于美国“完全操纵”。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关系格局为一超多强,D项错误。答案:B10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昭示我们()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B当前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国家间的对抗和战争C世界仍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仍然存在D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世界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巴以冲突说明当今世界地区矛盾冲突不断,世界并不太平,世界主题虽然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威胁和平安定的因
9、素仍然存在,故选择C项。巴以冲突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故排除A项。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相符合,故排除。答案:C11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是()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共管之下解析:维和行动固然能起到防止地区冲突升级、维护冲突地区的人民人权的作用,但其根本目的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一致,故应选B项。D项说法明显错误。答案:B12罗素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包括()发表“斯德哥尔摩宣言”发表题为人
10、类的危机的演说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斯德哥尔摩宣言”是1950年由“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为B。答案:B13下图反映的是美国20世纪的反战运动,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力量不断增长C美国青年要求结束海湾战争D经济的全球化制约了战争的爆发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图片体现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青年学生的反战运动,牌子上的英文是:现在就结束在印度支那(越南)的战争。从时间上看不是海湾战争,也没有涉及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答案:B
11、14读下面两幅图片,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A反对战争、珍爱和平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反对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D加强国际合作,共谋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两幅图片中都有和平鸽的形象,反映的是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主题。B、C、D三项图片信息无法反映。答案:A15邓小平说:“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这句话最能说明()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B新的世界大战是不会爆发的C发展是和平的保障D第三世界的落后和贫困是潜在的战争威胁解析: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邓小平讲话中前两句话指发展,后一句话是指发展的结果,这充分说明发展是和平的保障。答案:C1
12、6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有()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势力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A BC D解析: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势力、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等。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及位居第一的实力地位,使美国产生了“领导世界”的强烈冲动,战后开始把太平洋大国的梦想变成为现实。中国革命的胜利及中苏同盟的建立,使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严重动摇
13、了美国在东亚的地位。1948年5月10日,李承晚当选为“大韩民国”总统,在就职仪式上宣称他的就任仅是向北方前进的第一步。次年,他命令部队越过“三八线”进行攻击。朝鲜半岛局势的恶化,为两大阵营斗争提供了激烈争斗的新舞台,而美苏双方对朝鲜半岛的关注又导致了半岛局势的恶化。本已剑拔弩张的朝鲜半岛,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战争就不可避免了。摘编自秦文甫、郭建良朝鲜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世界政治
14、力量的对比变化及位居第一的实力地位,使美国产生了领导世界的强烈冲动,战后开始把太平洋大国的梦想变成为现实”得出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两大阵营对峙,冷战开始;据材料“中国革命的胜利及中苏同盟的建立,使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严重动摇了美国在东亚的地位”得出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据材料第二段内容得出朝鲜南北两个政权对峙,朝鲜半岛局势恶化。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朝鲜战争使得中美两国关系更加恶化,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台湾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朝鲜战争也为两国的关系发展提供经验教训。答案:(1)背景: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
15、战;美国霸权政策的推行;朝鲜南北两个政权的对立;亚洲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2)影响: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使得台湾问题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为两国关系正常发展提供经验教训。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阿富汗地处中亚南部,与苏联、中国、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接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79年12月27日,苏联以受到邀请为借口,派军队侵入阿富汗。苏军的侵略在阿富汗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阿富汗人民掀起了反苏高潮,大大小小的抗苏游击队遍及阿富汗全国各地到1987年,联合国连续9次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全部、无条件地撤出阿富汗。美国对阿富汗的抗苏力量进行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由于侵阿战争
16、,苏联的军事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人民的不满也日益增大。1988年,苏联决定从这场代价高昂、不受欢迎而且是无法获胜的战争中撤出。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协议促成了苏军最终从阿富汗全部撤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背景和目的。(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苏联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美苏双方加强对中亚地区的争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是为了控制中东地区,夺取能源,控制印度洋,另一方面是和美国争夺世界霸
17、权。第(2)问,据材料“美国对阿富汗的抗苏力量进行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得出美国的大力支持;据材料“由于侵阿战争,苏联的军事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人民的不满也日益增大”得出苏联由于阿富汗战争,经济和军事上不堪重负;据材料“到1987年,联合国连续9次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全部、无条件地撤出阿富汗”得出联合国对苏联的压力;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当时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撤出阿富汗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答案:(1)背景:美苏争霸中苏联在军事上取得相对优势;美苏加强了对亚非拉“中间地带”的争夺。目的:阿富汗战略地位重要,苏军入侵主要是为了控制印度洋和能源重地中东;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2)原因:阿富
18、汗人民反抗,且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使苏联无法控制局势;苏联不堪承受沉重的经济、军事负担;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直接推动;联合国、中国等国际正义力量的呼声和压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印度是二战后亚洲第一个摆脱殖民枷锁获得独立的国家,独立后的印度政府确立了对内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对外追求大国地位的整体战略。印度的工业化模式是力图把斯大林计划经济模式的全面性与西方式计划的灵活性相结合的产物,充分体现出发展中国家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特征。尼赫鲁时代的印度积极参与国际事务,1947年印度倡导召开了亚洲关系会议,1954年与中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与印度尼西亚共同倡议召
19、开了亚非会议,1961年与埃及和南斯拉夫倡导不结盟运动印度以“不结盟领袖”和“第三势力代言人”的身份周旋于国际舞台,不结盟政策日益为国际社会所认可,被弱小国家所效仿。摘编自(德)赫库里克印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独立初期外交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提出的不结盟政策的意义。(7分)解析:第(1)问,分析历史背景,可以从世界政治格局和局势来分析。二战后,美苏争霸局面逐步形成,同时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南亚地缘政治格局混乱,独立后的印度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需要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结合印度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不结盟政策的意义,
20、可以从对印度和对世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政策本身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需要,体现了现实需要,为印度创造了较好的国际环境,对于印度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反殖反霸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答案:(1)背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南亚政治局势动荡;民族经济发展需要;印度的综合国力与战略地位。(2)意义:是一种实用主义和中立主义的体现;使印度得以远离美苏冲突中心,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不结盟运动和反殖民主义、反霸权主义的发展。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8年,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被刺,引起了美国100多个城市的黑人抗暴运动。以反战姿态参与1
21、968年总统竞选的罗伯特肯尼迪也被暗杀。国内“到处弥漫着恐惧、不信任、愤怒和离异的气氛,城市动乱又不断发生,群众抗议浪潮已成雷霆万钧之势”。而且,非暴力主义原则在此阶段的和平运动中失去了效应。“情绪化的暴力冲动宣告了相对温和的反战抵制运动的终结。”摘编自美查尔斯R.莫里斯激情时代:19601980年的美国材料二1969年,美国500多所高校爆发了学生运动,罢课、示威、占领校舍甚至武装暴乱,形势一片狼藉。1970年,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的学生在校园举行反战集会,遭到国民警卫队镇压。在5月9日的全国抗议日,“全国400多所大学院校罢课游行。10万群众涌入华盛顿”。摘编自美约翰布卢姆美国的历程(1)根
2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以上两段材料中美国反战运动的异同。(7分)(2)根据材料一、二,对美国1968年至1970年的反战运动进行评价。(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两则材料的年代“1968年”和“1969年”可以得出都是以反对越南战争为中心,结合材料一中的“非暴力主义原则在此阶段的和平运动中失去了效应”,材料二中的“罢课、示威、占领校舍甚至武装暴乱,形势一片狼藉”可以得出暴力行为明显,结合材料一中的“城市动乱又不断发生”和材料二中的“10万群众涌入华盛顿”,可以得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引起了美国100多个城市的黑人抗暴运动”可以得出材料一相对温和,以黑人抗暴运动为主;据材料二中的“美国500多所高校爆发了学生运动,罢课、示威、占领校舍甚至武装暴乱,形势一片狼藉”可以得出材料二相对激烈,以学生反战运动为主。第(2)问,对美国1968年至1970年的反战运动进行评价,主要根据对越南战争的影响和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来作答。答案:(1)相同:以反对越南战争为中心,暴力行为明显;主要集中在城市中。不同:材料一相对温和,以黑人抗暴运动为主;材料二相对激烈,以学生反战运动为主。(2)评价:反战运动推动了对越南战争正确性的怀疑,促进了越南战争的结束;推动世界反战运动的发展与世界和平。-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