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846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3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目标导航课 标 解 读1.梳理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的基本历程,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依法治国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大意义。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 空 坐 标知识点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初创(1)时间:20世纪50年代。(2)表现: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2奠基(1)表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

2、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2)影响: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3形成(1)成就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2)影响: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4发展(1)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2)措施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

3、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3)成就: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意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5完善(1)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3)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4)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5)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4、想载入国家根本法。(6)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知识点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背景:百废待兴、物质匮乏。(2)内容: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3)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等。(4)意义: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

5、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2改革开放后(1)背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表现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1994年,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提出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6、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国的治国方针这一治国方针是怎样逐步确立的?提示: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法制”与“法治”“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则是一种与“人治

7、”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中国目前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不同程度地规定和影响着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二者相互依赖,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

8、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情境探究1获取信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一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4年宪法为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作了哪些规定?提示:规定:坚持主权在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接受群众监督。2论证观点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10、,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结合英美和中国的法治进程及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提示: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英国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议会至上的原则,制约国王的权力。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部门的制约关系,体现了“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得到平等保护的法典,因此体现了“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素养形成我国依法治国的背景、特

11、点和意义1背景(1)历史教训: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2)发展需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特点(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条件、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根基、目的追求和根本任务。(3)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力量、必要条件和成败关键。(4)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道德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3意义(1)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2)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

12、要。(3)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情境探究1获取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材料一王进喜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参加会战,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摘编自这些年我们一起崇拜过的劳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13、括“铁人精神”的主要内容。提示: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等。2论证观点新时期时代先锋精神材料二这次受到表彰的改革先锋,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坚持正确改革方向;他们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奋斗在改革开放一线,引领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风优良

14、,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新时期改革先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请结合材料二论证说明这一观点。提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新时期的改革先锋都坚持正确的立场,大胆创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优秀的个人品质,拥护改革,奋斗在改革开放第一线,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由此可知“新时期改革先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素养形成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概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主要

15、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2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3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4作用(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为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4)它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5)它有利于形成尊

16、重公民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1下图所示的中国政治体系和国家机构由下列哪部文献正式确立()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根据材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C项;依据材料可知,这是新中国的政治体系和国家机构,与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关,A项错误;1949年9月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尚未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错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之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

17、D项错误。2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A人民民主原则B社会主义原则C国民平等原则 D依法治国原则D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强调应坚持加强法制建设,抛弃“人治”,体现的是依法治国原则,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A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B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C实现了思

18、想路线的拨乱反正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B“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从材料“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可以看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得到贯彻,故选B项;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排除C项;实现国家管理有法可依,应该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表现,排除D项。4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A长征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C大庆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故选B项;A项与三者都没有关系;

19、C项只与王进喜有关;D项只与邓稼先有关。5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A根据材料可知,人民群众崇德向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A项符合题意。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

20、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图片的信息直接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受到严重的人身迫害,据此回答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现象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从法律建设的角度回答。答案(1)成就: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2)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陷入大动荡。问题: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3)史实:颁布1982年宪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影响: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