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662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先秦有思想家主张:“礼起子何也?曰:人生雨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敏制礼义以分之,是礼之所起也。”下列选项中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A.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C. 人性本善,旅行仁政D. 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可知其强调人性本恶,这是荀子的主张,结合所学可知,荀子

2、主张“仁义”和“王道”,故B项正确;A项是道家的主张,C项是孟子的主张,D项是墨家的主张,故排除ACD项。2.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临时性质较为显著。从太宗后期到高宗时,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的职衔。上述过程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造成决策机构日益多元化C.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 使皇帝“独断”倾向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此后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临时性质的相,再后来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

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为相。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过程旨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专制,故D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A错误;唐代决策机构未变化,故B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加强皇权,不是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故C错误。3.宋代科举制着眼于防范作弊、保护“公平竞争”的考虑,设计的考试程序及规则,“一切以程文(固定章法、格式)为去留”,这模糊了儒家重视个人品德及才行的理想标准,并且最终发展为束缚人才的桎梏。以上信息表明科举制A. 目标与手段存在矛盾B. 难以选拔对社会有用人才C. 注重选才公平与开放D. 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科举制中着眼于防范作弊、保护“公平竞争”的

4、考试程序及规则最终却发展为束缚人才的桎梏。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目标与手段存在着矛盾,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宋代科举制难以选拔对社会有用人才,故B错误;注重选才公平与开放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C错误;科举制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4.嘉靖元年十月,礼科给事中在奏疏中说:“三代而下,论正学者莫如朱熹,近有倡为异学者,大率取陆九渊之简便,而以朱熹为支离。好高务名之士群然从之。宣严禁,以正士习。”材料中的异学A.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 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C. 主张整治人心挽救统治D. 糅合道家、法家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三代而下,论

5、正学者莫如朱熹,近有倡为异学者,大率取陆九渊之简便,而以朱熹为支离”中的异学指的是陆九渊的心学。心学主张整治人心挽救统治,故C正确;心学本身属于儒学,故A错误;经世致用不是心学的主张,故B错误;心学没有糅合法家思想,故D错误。5.明末嘉定人张鸿磐在写给朝廷的奏疏请照旧永折琉中,希望政府在征收赋税时不必征收实物(粮食),可以征收折色(货币)。他申述的理由是:嘉定“地不产米,水不通漕”,“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以上信息表明明末嘉定地区A.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B. 长途贩运贸易发达C. 形成向市场谋利的风气D. 不适合水稻的种植【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

6、看出张鸿磐主张通过“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的方式赢利,并以此缴纳赋税,这反映出明末嘉定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想通过商品交易谋取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长途贩运,排除B项;“地不产米”并非不适合水稻种植,而是发展其它种植业,排除D项。6.1877年,李鸿章在致郭嵩焘的信函中写道:“西洋政教规模,弟虽未至其地,留心咨访考究几二十年,亦略闻梗概。”但洋务运动时期,他践行的却是中体西用论所标示的内容。这说明李鸿章A. 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引进西学B. 对中体西用的弊端有所认识C. 对西方政治制度全

7、无认识D. 为自己的政治投机开脱责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李鸿章强对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有留心考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践行改革中推行的却是中体西用的思想,仍然强调中国的伦理纲常不能变,这体现出李鸿章采用了比较温和的方式引进西学,而没有进行彻底的变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体西用的弊端,排除B项;李鸿章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有所了解,排除C;李鸿章并没有为自己开脱责任的意思,排除D项。7.在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曾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表明孙中山A. 萌发民生主义思想B. 主张在中国实现社会主

8、义C. 借鉴苏俄革命经验D. 将推翻君主专制作为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孙中山主张中国“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反对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表明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前就已萌发了民生主义思想,故A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其主张的“社会主义”指的是社会革命,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故B说法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出借鉴苏俄革命经验,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推翻君主专制,故D错误。8.如图选自1919年6月9日的益世报,该图下方的文字信息为“抵制日货,惩办国贼,指天誓日,百折不回”,下列对这幅画所含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表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

9、台C. 彰显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D. 受益于中共的有力领导【答案】C【解析】【详解】“抵制日货”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惩办国贼”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因此这幅漫画体现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的时代主题,故选C;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逐渐成为主要矛盾,排除A;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无法证明漫画中反帝反封的主体是工人阶级,因此这幅漫画无法体现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信息,排除B;1919年中共尚未成立,排除D。故选C。9.下表为近代某一时期中国市场棉布货源变化的数据,此表反映出1894年1913年1920年进口机制布(单位千匹)13,34330,75424,737占

10、比重%94.593.584.8国内机制布(单位于匮)7842,1294,443占比重%5.56.515.2A. 进口棉布在中国的滞销B. 手工棉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C.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D. 政府政策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18941920年中国市场棉布货源中,进口机制布比重不断下降,而国内机制布的比重则有明显上升。这反映出甲午战争以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这和清政府以及民国政府的鼓励政策有关,故D正确;进口棉布的比重下降不意味着滞销,故A错误;材料和手工棉布无关,故B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C错误。10.在战事迁延不决的情况下,日

11、军再次大举增兵,以三个师团兵力组成第十军,于11月5日在杭州湾金山卫地区登陆,从南侧进行远后方的迂回,这一行动使会战的胶着形势急转直下。上文所提的会战A. 爆发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B.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C. 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典范D. 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答案】D【解析】【详解】1937年8月淞沪会战,日本难以实现速胜的目的,不得不以三个师团兵力“于11月5日在杭州湾金山卫地区登陆”,策应日本上海派遣军实施迂回包围,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故选D;淞沪会战属于抗战的防御阶段,排除A;台儿庄大捷是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排除B;平型关大捷

12、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典范,排除C。11.在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提出要同北京加强沟通,跳出“在联合国中共之所得即美国之所失”的窠臼,将其与支持台湾保有联合国席位的政策结合起来。上述信息表明美国A. 以缓和对华关系为基调B. 仍坚持阻扰中国恢复席位C. 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D. 制造两个中国政策受挫【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问题上主张要与中国协商,以避免双方误解与矛盾加剧,因此这表明美国以缓和对华关系为基调,A项正确;根据“跳出在联合国中共之所得即美国之所失的窠臼”可以看出,美国并不再坚持阻扰中国恢复席位,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

13、出美国处于守势,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根据“将其与支持台湾保有联合国席位的政策结合起来”可得出此时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政策还没有受挫,排除D项。12.建国后的某次省委书记会议上就一项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措施进行讨论,多数人对此项措施表示反对。反对的原因不尽相同,江苏省担心集体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分配会导致社队企业财产损失,黑龙江省寄希望于机械化大生产,反对划小耕地。此项措施A. 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B.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C. 纠正了大跃进带来的问题D. 实行财产统一核算与分配【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江苏省担心集体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分配会导致社队企业财产损失,黑龙江省寄希望于机械化

14、大生产,反对划小耕地”可知,这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讨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障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正确;这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A说法错误;这纠正了人民公社化带来的问题,故C错误;人民公社实行财产统一核算与分配,故D错误。13.“龙昂首、英旗撤。存两制,棋超绝。让山河更美,图强民悦。澳岛归来时亦迫,台湾回返疆无裂。待此时把酒祭轩辕,觞英烈。”诗文描述事件A. 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成功实践B. 标志着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的失败C. 促进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 说明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15、【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龙昂首、英旗撤。存两制,棋超绝”、“澳岛归来时亦迫,台湾回返疆无裂”可知,诗文描述的事件是香港回归,即“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成功实践,故A正确;材料和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无关,故B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促进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C错误;1987年,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故D错误。14.罗马遗嘱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他所控制的家族财产,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这表明罗马法A. 坚持折中调和的审判原则B. 侧重对民事纠纷的调解C. 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D.

16、 杜绝家庭财产流入远亲【答案】C【解析】【详解】罗马法规定在分割遗产时要“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这反映出罗马法强调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既要考虑到亲属的利益,也考虑到财产所有者的利益,故C正确;材料中对遗产的分割并不是折中,而是有先有后,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不是民事纠纷,排除B项;财产所有者可以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因此不能杜绝家庭财产流入远亲,排除D项。15.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既然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于是便只有约定才可以成为人们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该观点认为A.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B. 民众应

17、该敢于挑战一切权威C. 法律是民主权利的可靠保障D. 政权合法性源于人民的意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既然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于是便只有约定才可以成为人们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合法的政权只能是基于人民自由意志的社会契约的产物,即政权合法性源于人民的意愿,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A从错误;材料的观点是人民服从合法政府的权力,没有体现挑战权威,并且“一切”过于绝对化,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律是民主权利的可靠保障,C错误。16.如表为1800年前后英国议会领布的部分法令内容。这说明当

18、时的英国1799年反结社法禁止劳资双方的结社对抗行为1812年破坏机器法规定对破坏机器者处以死刑1812年警戒法要求公众协助军队及巡警维护地方治安1819年六条法令欢于洛安法官在处理进法方面更大的权力进一步限制公共集会的权利,增加期刊、出版物的印花税A. 工人阶级已成为独立政治力量B. 暴力革命是工人抗争的主要手段C. 工业化伴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D.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依然大行其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中议会领布的部分法令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时的法令主要都是解决劳资矛盾和地方治安及对一些公共权力的限制,这说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故C项符合题意;工人阶级成为独

19、立政治力量标志是19世纪30到40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故A项错误;B项主要手段表述错误,排除;工业革命时期重商主义逐渐被自由主义所取代,D项错误。故选C。17.“他为20世纪的科学思想撤下了种子,为现代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不但对科学界造成巨大震撼,对人文主义、文化和政治也带来重大影响。从此以后,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材料中“他”的科研成果A. 揭示了生物间的共性与演化规律B. 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C. 使物理学研究深入到了微观世界D. 首创了实验科学的研究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他为20世纪的科学思想撤下了种子,为现代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

20、”可知,材料中的“他”指的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科研成果是相对论,这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故B正确;进化论揭示了生物间的共性与演化规律 ,故A错误;量子论使物理学研究深入到了微观世界,故C错误;伽利略首创了实验科学的研究方法,故D错误。18.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A. 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B. 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C. 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

21、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D. 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这是因为十月革命后,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产生冲突,这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而学者王玮提及的门户开放原则与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对立属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故C项正确;A项只体现了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未解读学者时殷弘的看法。故A项错误;B项未提及苏联的影响,故排除B项;D项的表述只是对学者时殷弘看法的简单概括,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19.1976年,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在其著

22、作中建议:“允许人们在合同和账目中自由地使用欧共体国家和欧洲中立国发行的货币,废除限制货币流动的外汇控制或货币管制。”这一建议主要针对A. 重商主义B. 自由主义C. 凯恩斯主义D. 贸易立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废除限制货币流动的外汇控制或货币管制”可知当时的英国应该存在政府限制货币流动的外汇控制或货币管制的措施,这属于国家干预行为,即凯恩斯主义,故选C;哈耶克是主张国家减少国家干预,针对的是国家干预,而非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贸易立国,AB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20.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悲剧一书中提到:“苏联领导人希望通过减少在欧洲的东西方安全竞赛、国内的政治体系自由化,来

23、获得使用西方技术的权利。但是这个方法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上述方法A. 直接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瓦解B. 加速了苏联解体进程C. 使苏联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D. 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国内的政治体系自由化”并结合所学可判断这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故选B;戈尔巴乔夫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所以A项不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的结果,排除;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了苏联解体,而不是使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排除C;赫鲁晓夫改革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排除D。故选B。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行省制度作为我国古代一项重

24、要的政治制度,其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材料一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中央集权固然要加强,而稳定地方局势的任务则更为迫切。平宋以后江南局势长期动荡,致使元廷必须予各军事占领区以相对集中的事权,以便遇到紧急事变能够迅速决策并付诸行动。元朝大量宗室外戚被分封予漠北和东北地区,在中原又各自领有大小不等的份地。对于这些天潢贵胄及其狐假虎威的家臣,一般的地方官府难以治理,非设立位高权重的行省不足以压制。元朝疆域辽阔,为汉唐所不及,路府数量繁多,中央很难一一统属。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替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区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确实

25、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材料二 元朝行省与前代王朝的“行台省”、“行省”有某种联系。元朝行省与传统汉式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因素并未在其制度化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就中央与各行省的关系而言,我们很少看到双方发生权力冲突的材料,相反更常见的却是中央责令各行省充分发挥自主权。批评它们“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舍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帆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读李治安(1)据材料一概括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元朝行省与传统汉式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之间

26、存在的不协调因素”?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代行省制度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元代行省制度对于当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启示。【答案】(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地方局势的需要:应对江南动荡局势:压制宗室外戚的需要;治理辽阔疆域的需要。(2)理解:加强中央集权的目标与实施中强调发挥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特点:对前代制度的继承发展;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地方行权受中央节制)。(3)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启示:注重借鉴历史;给予地方事权,注重调动地方积极性;因时、因地制宜。【解析】【详解】(1)

27、“原因”,据材料一信息“中央集权固然要加强,而稳定地方局势的任务则更为迫切”、“平宋以后江南局势长期动荡,致使元廷必须予各军事占领区以相对集中的事权,以便遇到紧急事变能够迅速决策并付诸行动”、“对于这些天潢贵胄及其狐假虎威的家臣,一般的地方官府难以治理,非设立位高权重的行省不足以压制”、“元朝疆域辽阔,为汉唐所不及,路府数量繁多,中央很难一一统属”概括得出:稳定地方局势的需要、应对江南动荡局势、压制宗室外戚的需要、治理辽阔疆域的需要。(2)“理解”,依据材料二信息“就中央与各行省的关系而言,我们很少看到双方发生权力冲突的材料,相反更常见的却是中央责令各行省充分发挥自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

28、央集权的目标与实施中强调发挥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的角度理解。“特点”,据材料二信息“元朝行省与前代王朝的行台省、行省有某种联系”、“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舍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概括得出:对前代制度的继承发展、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3)“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等角度分析。“启示”,依据所学知识从注重借鉴历史、注重调动地方积极性、因时因地制宜等角度分析说明。22.近代中国国歌简短的歌词与明快的曲调,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变迁。材料一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29、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吾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1912年2月25日临时政府公报公布的民国国歌卿云歌的歌词材料二 他(章太炎)认为民国国歌应该直面当时的国际形势,强调竞争存亡,以“发扬民气”、“亟思经武”为主旋律。而卿云歌却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历史与文化,其“品性”,似乎过于“中正平和”了。吴研因在1919年发表国歌的研究一文就认为国歌应该是“有韵的白话歌!古曲文章是不行的”。萧友梅作为一个“名士”,虽然被推荐为卿云歌谱曲,但他对选用卿云歌作国歌同样很不以为然,“因为这首歌词头两句的意思,太不明瞭把他念出来给小孩女仆听听,他们实在莫名其妙”。李静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1)

30、根据材料一国歌歌词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综合上述材料,从思想文化领域就材料二中关于国歌卿云歌内容的争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变化: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闺。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思想方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国歌卿云歌内容的争论折射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变迁。当时文化领域出现新文化运动,结合世界发展的趋势,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形式上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内容上要求改变中国文化中正平和的一面,更多强调发展与竞争,使中国

31、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实现救亡图存。卿云歌文字过于古奥,平民百姓不易理解。【解析】【详解】(1)根据“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的变化在政治方面是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在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在思想方面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2)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章太炎认为国歌应该直面国际形势,吴研因认为国歌应该采用白话,萧友梅则认为卿云歌歌词对平民百姓来说过于古奥。根据他们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可知,他们的这些观点是当时中国国内外局势的反映,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主张白话文,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所以他们的争论也折射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变迁。

32、言之有理即可。2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曾在20世纪末达至高潮,但近年来却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当人类跨入20世纪最后几年的时候,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并正跨向全美洲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进程加快,同样重要的是,整个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壁垒大大降低,这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阶段性的标志,是过去一百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归宿,也是新世纪发展的起点。摘自张幼文等著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程材料二 近几年,伴随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和世界格局的深度调整,西方国家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变成了全球化的反对者,“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全球化

33、进入相对低谷期。究其缘由,全球化服从资本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使西方国家资本外流,许多产业外移,本国工人大量失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因此而发起反全球化运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政府为了寻找出路,主动迎合反全球化民意,采取各种去全球化措施,逆全球化遂成为西方国家的政治主流。摘编自栾文莲对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材料三 针对“逆全球化”现象,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月达沃斯论坛演讲中指出,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34、为此,中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新型全球化的主张和行动纲领,认为新型全球化的推进方向是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其价值追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平台是“一带一路”建设。摘编自人民论坛2018年2月9日冯维江文(1)材料一反映了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哪两大趋势?结合所学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根源,概括进入2l世纪以来“逆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倡导的新型全球化的理解。【答案】(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作用:WTO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是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

35、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2)根源:资本追求剩余价值(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国内分配不公。特点:“逆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由民众民间行为上升到国家政府的政治行为。(3)正确理解:中国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主张推行开放、包容、普惠的新型全球化。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精神,展现了良好的国际形象。【解析】【详解】(1)“两大趋势”,依据材料一信息“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并正跨向全美洲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进程加快,同样重要的是,整个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壁垒大大降低,这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得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经

36、济全球化。“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等角度分析。(2)“根源”,根据材料二信息“究其缘由,全球化服从资本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使西方国家资本外流,许多产业外移,本国工人大量失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概括得出:资本追求剩余价值、国内分配不公。“特点”,依据材料信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政府为了寻找出路,主动迎合反全球化民意,采取各种去全球化措施,逆全球化遂成为西方国家的政治主流”从发展进程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由民众民间行为上升到国家政府的政治行为等角度分析。(3)“理解”,根据材料三信息“中国明确提出了建设

37、新型全球化的主张和行动纲领,认为新型全球化的推进方向是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其价值追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平台是一带一路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主张推行开放、包容、普惠的新型全球化;中国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精神,展现了良好的国际形象等角度理解。24.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

38、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答案】(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

39、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可知“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与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中的交战国,即英国、法国。“原始生产形式”对“现代生产”凸显了交战双方的实力悬殊,即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说明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作用的两面性,“延缓了革命”凸显的是其积极影响,即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

40、,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革命”指出了其局限性,即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的影响25.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对清朝的不少制度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八旗制度是清朝特有的政治、军事制度,在清朝的兴起、清军入美和最终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康熙在位时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旗务。八旗弟子长期养尊处优、生活腐化,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到康熙时期有的旗人被迫举债为生。康熙增加了八旗兵丁的粮饷发放,还新编了佐领,令闲散旗人披甲当差,由国家

41、代偿兵丁债务。康熙严禁诸王勒索本旗所属的官员并严禁他们干预地方政务,更改宗宣王公袭爵法,取消原有的宗亲王公袭爵特权,其袭爵与否,由皇帝决定。他严惩迫害百姓的诸玉田庄管理人和奴仆,对于一些依仗主人势力、横行不法的豪奴加以严查,并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部分接受州、县的管辖。康熙组建了“新满洲”,将北方少数民族编入八旗,这支“新满洲”对平三藩、抵御沙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康熙在八旗军队序列中增设了虎枪营和火器营,还将八旗军分遣各地,形成了全国统一、完整的驻防体系。摘编自王惠敏康熙大帝全传(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帝旗务改革的内容。(2)据材料概括康熙旗务改革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在内政方面

42、的建树。【答案】(1)内容:解决旗人的生汁:抑制八旗诸王特权:加强对普通旗人的管理(2)意义:削弱了八旗诸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影响,加强了皇权;使旗人的特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保障了国家统一。建树: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推行文化宽容政策。【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康熙增加了八旗兵丁的粮饷发放,还新编了佐领,令闲散旗人披甲当差,由国家代偿兵丁债务。”得出解决旗人的生汁;根据“取消原有的宗亲王公袭爵特权”得出抑制八旗诸王特权;根据“对于一些依仗主人势力、横行不法的豪奴加以严查,并将旗人和普通百姓合编保甲,部分接受州、县的管辖”得出加强对普通旗人的管理。(2)意义:根据第一问中的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从削弱了八旗诸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加强了皇权;使旗人的特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保障了国家统一的角度进行概括。建树:结合所学从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推行文化宽容政策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