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595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 H 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i28 S32 C135.5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 医用防护口罩中层为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聚丙烯的结构简式是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

2、醇的浓度为75%【答案】B【解析】【详解】A灼烧蚕丝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故A正确;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C加热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故C正确;D乙醇的浓度为75%时杀菌消毒效果最好,所以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D正确。故答案选B。2.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CO2的电子式B. Cl-的结构示意图C. 乙烯的结构简式 C2H4D. 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答案】B【解析】【详解】A、CO2的电子式为,A错误;B、Cl原子的电子结构示意图为,所以Cl-的电子结

3、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B正确;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错误;D、质量数在原子符号左上角,质子数在原子符号的右下角,所以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为,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B。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丙烷和丁烷互称为同系物B. 由在光照条件下CH4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推知CH4能使氯水褪色C. 沸点:正丁烷异丁烷丙烷D. CH3CH2CH2CH3和CH3CH(CH3)2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B【解析】【详解】A丙烷和丁烷都属于烷烃,二者结构相似,相差一个CH2,互为同系物,A正确;BCH4能与纯净的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与氯水不反应,故CH4不能使氯水褪色,B错误;C烷

4、烃沸点的比较: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故沸点:正丁烷异丁烷丙烷,C正确;DCH3CH2CH2CH3和CH3CH(CH3)2的分子式相同,均为C4H10,而结构式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答案选B。4. 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硅酸盐中的阴离子都是SiO32-B. 单质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 二氧化硅既可以与烧碱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故属于两性氧化物D. Na2SiO3是最简单的硅酸盐,其水溶液可用作木材防火剂【答案】D【解析】【详解】A只有最简单的硅酸盐中的阴离子才是SiO32-,复杂的硅酸盐不一定,如镁橄榄石中的阴离子是S

5、iO44-,故A错误;B二氧化硅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单质硅用做太阳能电池、硅芯片材料,故B错误;C二氧化硅只能和HF反应,和其它酸不反应,和酸的反应没有普遍性,所以不能说明其具有两性,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硅酸钠不燃烧,受热也不分解,其水溶液能作木材防火剂,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金属元素 (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基本结构是硅氧四面体,这些正四面体以链状、双链状、片状、三维架状等方式连结起来,一般结构较为复杂。5.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

6、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XYZA. W、Z的气态氢化物相遇反应并有白烟生成,该物质为共价化合物B. 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C. X、Y两元素的最高正价相等D. 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答案】D【解析】【分析】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生成离子化合物,这指的是铵盐,W是N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物质可知,X为O元素、Y为S元素、Z为Cl元素,据此答题。【详解】由分析可知:X为O元素、Y为S元素、Z为Cl元素,W是N元素。A. Z为Cl元素,W是N元素,W、Z的气态氢化物分别为NH3、HCl,NH3

7、和HCl气体相遇时,因相互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而看到白烟,但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B. Y为S元素、Z为Cl元素,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而不是最高价无此规律,故B错误;C. X为O元素、Y为S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但O无最高正价,故C错误;D. Y为S元素、Z为Cl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气态氢化物越稳定,S、Cl为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故D正确。故选D。6. 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下列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

8、象或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 )A. 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有红色的铜析出,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B.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 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被氧化,溶液中均有Fe2生成D. a和b用导线连接时,溶液中的Cu2应向铜电极移动【答案】B【解析】【详解】A、a和b不连接时,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没有构成原电池,铁把铜置换出来,故说法正确;B、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铁比铜活泼,铁作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故说法错误;C、根据选项A、B分析,故说法正确;D、构成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铜作正极,故说法正确。答案选B。7. 全世界每年都会发生

9、上万起火灾,为了预防火灾发生,现在很多商场、宾馆、办公楼都安装有烟雾报警器,这对预防火灾,减少火灾损失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常用的烟雾报警器是一种电离式烟雾报警器,其主体是一个放有镅-241(Am)放射源的电离室,Am 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241B. 146C. 95D. 51【答案】D【解析】【详解】Am质子数是95,质量数是241,则中子数是24195146。又因为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1469551。答案选D。8. 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 Na与水反应时,增加水的质量B. 在H2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

10、大压强C. 实验室制氢气时,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D. 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温度一定、容器体积一定时,增加氮气的量【答案】D【解析】分析】常见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增大浓度、压强,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等,增大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目或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注意增大压强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水为纯液体,增大水的用量,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选项A错误;B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没有气体生成,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基本不变,选项B错误;C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生成氢气,选项C错误;D恒温恒容

11、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选项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为C,注意浓硫酸的性质,难度不大。9. 电影我不是药神围绕着一种抗癌药“格列宁”展开,感动了许多人,有机物M是合成治疗癌症的药物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机物M和油脂分子中都含有 ,两者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 M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C. 在Ni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1 mol M最多只能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 M的官

12、能团有四种【答案】A【解析】【分析】有机物M中含有酯基、(醇)羟基和碳碳双键,根据官能团的性质进行解答。【详解】A有机物M和油脂都含有酯基,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也称取代反应,A正确;B有机物M中含有(醇)羟基,可以与羧酸类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B错误;C苯环和碳碳双键都能与氢气加成,在Ni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1 mol M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D有机物M中含有酯基、(醇)羟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D错误。答案选A。【点睛】苯环不是官能团。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发生过程中不需要外界能量B.

13、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要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C. 若反应A(g)=B(g)是放热的,说明A物质比B物质稳定,分子内共价键键能A比B大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放出的热量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A.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但是放热反应过程中往往开始需要吸收能量,比如H2和O2需要点燃,此过程需要吸收能量,A项错误;B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的还是放热的,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B项正确;C一般情况下,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A转化成B是放热的,A的能量更高,A更不稳定,C项错误;D一个反应的

14、热效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与反应条件无关,D项错误;本题答案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价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 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强酸性【答案】AD【解析】【分析】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为H

15、元素,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与b同族,则d为S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详解】由以上分析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S元素,A. 氢与钠形成的化合物NaH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故A错误;B. O元素与氢元素形成H2O、H2O2,与Na形成Na2O、Na2O2,与硫形成SO2、SO3,故B正确;C. 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四种元素中Na的原子半径最大,故C正确;D. 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2S,其溶液呈弱酸性,故D错误;故选AD。12. 用高分子吸附树脂提取卤水中的碘(主要以I- 形式

16、存在)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经和所得溶液中,c(I- )后者大于前者B. 的作用是将吸附的碘氧化而脱离高分子树脂C. 若和中分别得到等量I2,则消耗的n(Cl2) :n(KClO3)为5:2D. 由得到碘产品的过程,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答案】BC【解析】【分析】含I-的卤水酸化之后,通入氯气将I-氧化为I2,用高分子树脂吸附I2,再用亚硫酸钠还原成I-,得到I-浓度较高的溶液,最后用氯酸钾氧化得到I2。【详解】A中开始时c(I-)较小,中c(I-)经过前面的吸附再还原后浓度变大,所以c(I-)后者大于前者,A正确;B的作用是利用亚硫酸钠的还原性将吸附的碘还原成I-而脱离高分

17、子树脂,B错误;C根据反应Cl2+2 I-= 2Cl-+I2和+6 I-+6H+= 3I2+ Cl-+3H2O,假设分别得到3mol I2,则消耗的n(Cl2) =3mol、n(KClO3)=1mol,则n(Cl2):n(KClO3) =3:1,C错误;D是将碘升华再凝华得到产品的过程,升华和凝华都是物理变化,D正确。答案选BC。13. 有一种瓦斯分析仪(如图甲)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传感器显示出来。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外

18、电路中电流由电极b流向电极aB. 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C. 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5O28e=CO322H2OD. 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4 mol【答案】A【解析】【详解】A电池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氧气得电子,b极为正极,A正确;B电极b氧气得电子,生成O2,O2由正极(电极b)流向负极(电极a),B错误;C甲烷所在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CH44O28e=CO22H2O,C错误;D1 mol O2得4 mol电子生成2 mol O2,故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2 mol,故D错误。答案选A。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19、是( )A. 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CCl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C. 用K2Cr2O7法检验司机是否酒驾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性D. 将蔗糖和稀H2SO4加热水解后的液体取出少许,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煮沸,无红色沉淀生成,证明蔗糖未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答案】AD【解析】【详解】A. 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酸性KMnO4溶液被还原为Mn2+,乙烯和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反应褪色的不相同,故A错误;B. 纯棉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纯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

20、时蛋白质具有烧焦羽毛的味道,而纤维素没有此性质,据此可以鉴别纯棉和纯毛织物,故B正确;C. 乙醇的沸点低,易挥发,检验是否酒驾,是要吹气,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反应中乙醇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所以用含橙色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驾,利用了乙醇的挥发性和还原性,故C正确;D. 将蔗糖和稀H2SO4加热水解后的液体取出少许,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煮沸,无红色沉淀生成,有可能是原来的硫酸与氢氧化铜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并不能证明蔗糖未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如要观察到氢氧化铜还原为氧化铜的现象,需保证溶液在碱性条件下,需向蔗糖和稀H2SO4加热水解后的液体中加入氢氧化钠,再

21、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D错误;答案选AD。【点睛】蔗糖酸性条件下水解后会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具有醛基,有还原性,但加入氢氧化铜时,需保证溶液处于碱性,不然现象不对。15. 180时将0.5 mol H2和1 mol CO2通入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甲醇蒸汽(CH3OH)和某无机副产物,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部分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4H22CH3OH+O2B. 在03 min内H2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C. 当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D. 在310 min内,反

22、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知,消耗n(CO2)=(1-0.9)mol=0.1mol、n(H2)=(0.5-0.2)mol=0.3mol、n(CH3OH)=0.1mol,同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个数之比,则N(CO2):N(H2):N(CH3OH)=0.1mol:0.3mol:0.1mol=1:3:1,根据原子守恒知,还生成H2O,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故A错误;Bv(H2)=0.1molL-1min-1,故B正确;C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反应前后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所以气体密度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标准

23、,故C错误;D在3min时各物质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在310min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图像分析,明确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标准及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 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有5小题)16. 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的化合物焰色反应是黄色,F与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回答:(1)D的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2)

24、用电子式表示E2F的形成过程_。(3)E、F、G三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4)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将E单质投入到CuSO4溶液中生成大量红色固体b向AlC13溶液中通入过量C的气态氢化物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c将G的单质通入到NaBr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变为橙色d将B的最高价氧化物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5)写出A与B形成的10电子分子的化学式_,该物质与G的单质在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_ (填字母)。【答案】 (1).

25、(2). (3). S2-C1-Na+ (4). ab (5). CH4 (6). D【解析】【分析】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为H元素;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B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B为C元素;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D为O元素;C元素原子序数介于碳与氧之间,则C为N元素;E的化合物焰色反应是黄色,则E为Na元素;G原子序数大于钠,处于第三周期,且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故G为C1元素;F与G位置相邻,原子序数大于钠元素,故F为S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由以上分析知

26、,A为H元素,B为C元素,C为N元素,D为O元素,E为Na元素,F为S元素,G为C1元素,(1)D为O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2)E2F为Na2S,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E2F的形成过程为;(3)E、F、G三种元素的原子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Na+比其他两种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半径最小,S2-、C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大的离子半径较小,故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C1-Na+;(4)a. 将单质钠投入到CuSO4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NaOH和CuSO4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钠不能置换出单质铜,所以无大量红色固体生成,故不正确;b. C的气态

27、氢化物氨气通入AlC13溶液,发生反应:AlC13+3NH3H2O=Al(OH)3+3NH4Cl,产生白色沉淀,氨气过量,Al(OH)3不溶解,故不正确;c. Cl2通入到NaBr溶液中充分反应,C12置换出NaBr中的Br2,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由于Br2易溶于CCl4,则CCl4层变为橙色,CCl4比水的密度大,在下层,故正确;d. B的最高价氧化物CO2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产生H2SiO3白色沉淀,故正确;故选ab;(5)A与B形成的10电子分子的化学式为CH4;CH4与Cl2在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系列的氯代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及氯化氢,一

28、氯甲烷为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均为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故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氯气被消耗,因此气体颜色变浅,生成的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而使试管中的气压减小,饱和食盐水进入试管中,因此可以看到D装置的现象,答案选D。17.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提取海带中的碘,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实验室取用仪器A必须使用_。(2)煮沸的作用是_。(3)步骤X中,使用了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使用前,须进行的操作是_;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分液时,为了保证液体顺利留下,应首先_。(4)向海带浸取原液中通入适量O2,并控制溶液pH为4.5,此时发生反应

29、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5)某同学欲采用蒸馏含I2的CCl4溶液得到纯碘,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答案】 (1). 坩埚 (2). 坩埚钳 (3). 使碘离子充分溶解在水中 (4). 检漏 (5). 分液漏斗内溶液分层,上层基本无色,下层显紫色 (6). 打开塞子 (7). 4I-+O2+4H+=2I2+2H2O (8). 碘易挥发,蒸馏后不能得到碘单质。【解析】(1)仪器A的名称为坩埚,实验室取用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2)由于后续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因此煮沸的作用是使碘离子充分溶解在水中;(3)分液漏斗使用前,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漏;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且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所以萃取后,

30、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分液漏斗内溶液分层,上层基本无色,下层显紫色;分液时,为了保证液体顺利留下,需要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则应首先打开塞子。(4)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4I-+O2+4H+=2I2+2H2O;(5)由于碘易挥发,所以蒸馏后不能得到碘单质,因此此方案不合理。18. 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H2、N2、NH3,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N2和2.0mo

31、l 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表所示:t/s050150250350n(NH3)00.360.480.500.50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3)已知:键能指在标准状况下,将l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kJ/mol。H-H的键能为436kJ/mol,N-H的键能为391kJ/mol,生成lmol NH3过程中放出46kJ的热量。则NN的键能为_kJ/mol。(4)CO与H2反应可制备CH3OH,由CH3OH和O2构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

32、O,则c电极是_(填“正极”或“负极”),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若外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则上述燃料电池所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 L。(5)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_(填序号)物质燃烧 炸药爆炸 酸碱中和反应 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 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答案】 (1). 3X(g)+Y(g)Z(g) (2). (3). 946 (4). 负极 (5). (6). 11.2 (7).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分析;(2)根据公式v=计算;(3)根据反应热计算键能;(4)根据原电池原

33、理分析;(5)根据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详解】(1)由图中所给数据可得出,X、Y、Z的变化量分别为0.3mol、0.1mol、0.2mol,从而得出三者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3:1:2,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可得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g)+Y(g)Z(g);(2)从表中数据可得出,050s内反应生成的n(NH3)=0.36mol,则参加反应的n(N2)=0.18mol,从而得出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3)根据可求出,。(4)根据图中电子的流向可知,c电极为负极,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燃料,发生氧化反应,则c电极上是CH3OH发生氧化反应,电

34、极反应式为;外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时,消耗0.5mol氧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5)物质燃烧属于放热反应;炸药爆炸是物质急速燃烧属于放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食物因氧化而腐败属于放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铁粉与稀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属于吸热反应的是,故选。19. 苯与溴反应制取溴苯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由具支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粉。填写下列空白:(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35、机物写结构简式):_。(2)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3)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为_【答案】 (1). (2). 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3). 除去HBr气体中混有的溴蒸气 (4). D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慢慢变红,并在导管口有白雾产生,然后E试管中出现浅黄色沉淀【解析】【详解】(1)A中所发生反应为:苯与溴在溴化铁做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化学方程式:;(2)溴单质易溶于溴苯,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因此B中的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溴苯中溶解的溴单质;(3)溴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用C来吸收吸收溴化氢中的溴和挥发

36、的有机物蒸汽,防止对溴化氢的检验造成干扰;溴化氢溶于水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并在导管口有白雾产生,硝酸银中的银离子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沉淀,所以D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慢慢变红,并在导管口有白雾产生,然后E试管中出现浅黄色沉淀,据此现象可以验证苯和液溴的反应生成溴化氢为取代反应。20. 已知A和甲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A是气态烃,甲是液态烃。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F是高分子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R-CHOR-COOH):(1)A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B的分子式为_;C的官能团结构简式为_;(2)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反应的反应

37、类型是 _;的反应类型是_;(3)B和D反应进行缓慢,提高该反应速率的主要方法是_。【答案】 (1). CH2=CH2 (2). C2H6O (3). CHO (4). 羧基 (5). 加成反应 (6). 水解反应 (7). 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或增加乙醇、乙酸的浓度【解析】【分析】A是来自石油的基本化工原料,A是气态烃,B和D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A与水反应生成B,B连续氧化生成D,B为醇,D为羧酸,则A为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CH3CH2OH,CH3CH2OH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CH3CHO进一步氧化生成D为CH3COOH,CH3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为CH3COOCH2CH3,CH3COOCH2CH3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3CH2OH与CH3COONa,故E为CH3COONa,CH2=CH2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F为聚乙烯,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为CH3CH2OH,分子式为C2H6O;C为CH3CHO,官能团为CHO;(2)D乙酸,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3)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知提高乙醇与乙酸的反应速率,可以用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或增加乙醇、乙酸的浓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