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495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解析》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历史一、选择题1.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相当多的卜人、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这些卜人、巫师往往出身贵族,有的还是地位显赫的附属国首领,这表明商朝A. 占卜师拥有最显赫的地位B. 依托神权加强中央集权C. 商王借助神权以维护王权D. 尚处于国家的萌芽阶段【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和“相当多的卜人、巫师与商王共同负责通神事务”等信息来看,反映出商朝政权充满着神权色彩,特别是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故答案为C项。商王拥有最显赫的地位,占卜师为商王服务,排除A项;商朝时期还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排除B项;夏朝时期我国的奴隶

2、制国家已经形成,排除D项。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A. 西周盛行分封制B. 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C. 荀子是儒家代表D. 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扩大疆域【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同姓分国占绝大多数,即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详解】3. 族谱是一种重要的史料,它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与族谱相关的是A. 宗法制

3、B. 分封制C. 井田制D. 礼乐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可知,强调“血缘”在家族中的重要性,反映了以血缘为基础的族谱的宗法制,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制度,与材料内容无关,故B选项错误;井田制是土地制度,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土地制度,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可知,强调“血缘”在家族中的重要性,反映了宗法制,而不是礼乐制,故D选项错误。4. 周朝饮酒时有“酒礼”,每献酒一次,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之后,一杯酒才能下肚。下列对“酒礼”的说法正确的是

4、A. 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B 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C. 意在规范行为,礼治天下D. 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及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其表述。A项中的“社会落后”、B项中的“等级森严,贵贱有序”、D项中的“思想教条,效率低下”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三者均可排除。5.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A. 分封制的发展B. 军事实力的强大C. 小农经济的发展D.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财力大兴土

5、木、修建公共工程,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修建就是以此制度作为保证,故D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事实力的增强,而是强调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发展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故C项错误。6.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 皇位世袭B. 君权神授C. 皇帝独尊D. 家天下【答案】C【解析】【详解】皇帝制度有三个主要特点: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独尊,故C项正确;“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并未

6、涉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和家天下等特点,排除ABD。7.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描述了秦汉时期军国大事先由群臣商议,然后宰相上奏皇帝,皇帝最后做出裁决。这种商议的做法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所以本题选D。A项表述与材料“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相矛盾。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并不能起到监督

7、皇权的作用。【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决策产生的方式。8. 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下列选项符合这一描述的是A. 西周推行分封制B. 秦朝推行郡县制C. 西汉实行郡国制D. 元朝实行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将求全国划分为行政区,每一行政区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并对中央政府负责,据此可知这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B正确;西周推行的分封制下,官员是世袭而不是任命,故A说法与材料

8、无关;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故C说法错误;材料的“新皇帝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以得出本题描述的是郡县制,而不是元朝的行省制,D错误。9. 示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A. 加速了国家分裂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增强了诸侯势力D. 扩大了王国疆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信息“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子弟分封为列候,归所在的郡管辖”可知是推恩令,推恩令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选项符合题意。容易导致国家分裂的是郡国并行制而非推恩令,A选项错误。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选项错

9、误。推恩令实施后,王国实际控制面积变小,D选项错误。【点睛】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10.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 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C. 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D. 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地方藩镇自行任命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贡赋,反映的是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故C

10、项正确。11.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A. 设通判,监督知州B. 设枢密使,管理军事C.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 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儒臣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体现了重文轻武思想,“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管理地方。结合所学,为了改变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北宋派文官担任知州,管理地方,故D符合题意;A是从加强对地方监察而言,A不符合题意;B是从中央官制而言,意在分割相权以加强君权,故B不符合题意;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体现的是加强中

11、央集权,也不符合重文轻武的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12. 元代政治制度研究认为,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这说明元代的行省制度()A. 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B. 削弱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C. 实现了地方政府高度自治D. 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可知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成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直属于中央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

12、方,从而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A正确;行省制度的设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BC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权力很大,但受中央节制,D说法错误。13.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下列做法的结果与这种演变特点不一致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宋朝设置枢密院明初设殿阁大学士元朝设置中书省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导致王国坐大,威胁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符合题意;宋朝设置枢密院分割的是宰相的军权,有利于君权的加强,但不合题意

13、,故排除;明初设殿阁大学士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也不合题意,故排除;元朝的中书省享有大权,不利于君权的加强,故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4.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A. 秦、唐、明B. 秦、唐、元C. 汉、宋、明

14、D. 秦、元、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蜀“郡”洪水,由丞相与诸卿拿方案,发生在实行三公九卿制的秦朝;唐代治理地方州县洪水,需要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和尚书省交由工、户部办理;阁臣按照皇帝的旨意,发诏书给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是明代的现象,A选项符合题意; 元代实行一省制,且没有阁臣,BD两项错误;宋代中书门下一起在政事堂办公,C选项错误。15. 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组。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子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A. 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

15、. 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 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 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它依据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社会各个阶层是否能成为政府的官员,关键在于其学识,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B项正确;材料“科举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强调科举制度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没有涉及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排除A;虽然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但与材料中“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不符,排除C;“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材料中“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

16、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不符,排除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6. 有学者认为:“首先,在票拟上,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其次,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榷可否。”这说明内阁的出现A. 弥补了明太祖废宰相带来的弊端B. 导致了君主专制的削弱C. 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产生了制约D.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榷可否”说明内阁的权力较大,同时对于皇权有

17、一定的制约作用,C正确;内阁首辅大臣不等同于丞相,并不能弥补了明太祖废宰相带来的弊端,A错误;内阁的设立导致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错误;古代政治属于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D错误。17.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了以下四篇文章(书籍):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A. 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B. 农耕文明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C. 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D. 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18、项内容均在探讨古希腊文明形成的各种条件,所以综合起来论文题目应该定为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历史条件,故C项正确;A项概括过于片面,无法包含项的所以信息,排除;古希腊是海洋文明,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18. 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后的第一项改革是拔除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材料中的“他”推行的改革措施A. 提高下层公民的参政热情B.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C.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顶峰D. 使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拔除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禁止人身奴

19、役和买卖奴隶”反映了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B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废除债务奴隶制,不是提高下层公民的参政热情,故A错误;伯利克里改革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顶峰,故C错误;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典民主政治确立,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拔除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梭伦改革的内容与影响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9. 被西方誉为“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生活在伯利克里时代,他这样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希罗多德所说的“人民”系指A. 雅典全体居民B. 雅典妇女C. 雅

20、典成年男性公民D. 奴隶、外邦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察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适用范围,依据所学可知,雅典的民主只是本邦少数成年男子的民主。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人民”指的是雅典本邦成年男子,并非全体居民;B选项错误,“人民”指的是雅典本邦成年男子,不包括雅典妇女;D选项错误,“人民”指的是雅典本邦成年男子,不包括奴隶和外邦人。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0. 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不是总结教训反省自身的原因,而是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其出尔反尔的行为近乎无赖。这反映了雅典A. 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

21、险B. 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C. 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D. 集体决策成为战败根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可知,雅典公民的做法缺乏对雅典负责的态度,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中的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没有涉及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故B项排除;演说是民主政治的表现之一,但蛊惑人心的演说不利于民主决策,故C项排除;D项错在“根源”,且材料强调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排除。【点睛】“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好像他们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是关键信息。21. 在雅典历史上,失去民心的领导

22、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 民主政治深入人心B. 军事将领更易受罚C. 民主政治存在缺陷D. 公民参政热情高涨【答案】A【解析】【详解】“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表明雅典民主政治深入人心,故A正确;材料认为失去民心的领导人都容易被公民大会处罚,但未必军事将领更易受罚,排除B;材料的主旨并非说明雅典民主政

23、治的缺陷,排除C;材料未体现公民参政热情高涨,排除D。22. 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创造者既有军伍大会、地区大会、平民大会及元老院等立法机构,又有裁判官等长官,还有包括被授予“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在内的诸多法学家。这表明罗马法A. 创制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性B. 在实施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C. 具有发达和完备的法律体系D. 完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以看出,法律的创造者由社会的不同阶层所构成,体现罗马法的创制者具有多元化的特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罗马法不断完善发展,故排除B选项;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民法大全,故C项错误;题中无法看出罗马法完全维护

24、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排除D选项。23. “父亲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罗马法这一规定体现了A. 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原则B. 注重人伦的原则C. 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D. 公正合理的原则【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所给引文可知没有具体提及到奴隶与奴隶主,体现不出奴隶主特权,A表述不合题意;至于注重人伦,材料中也体现不出,B选项不选;C选项中提到的私有财产材料中也没有反应。材料强调的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5、罗马法罗马法原则【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4. 罗马法规定,凡与罗马没有签订友好条约的国家,该国公民均不受罗马法的保护,但各国大使例外。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凭处罚。这反映出罗马法A. 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B. 确立了领事裁判权C. 维护了罗马帝国的霸权地位D. 已发展为万民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对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处置,这体现了国家主权和契约精神,是近代国际法的基础,故A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是对所在国家属地主权的侵犯,与材料“任何侵犯大使的人都要送交大使的国家听凭处罚”不符,排除B。罗马会将侵犯了大使的人送交大使的国家处

26、置,而不是自己处置,可见罗马帝国在国家外交方面并没有维护所谓的霸权地位,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罗马法发展为万民法,而是强调罗马法尊重国家主权和法律契约精神,排除D。二、材料题25.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引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

27、,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1)依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是哪些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受封的诸侯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材料三 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其权重大,其体尊严。汉制丞相用人行政,无所不统后世恐其专权敌君也,渐收其权归之尚书,渐收而归之中书,而归之侍中,而归之内阁;渐易其名为尚书令,为侍中,为左右仆射,为平章政事同三品,为大学士;渐增其员为二人,为四人,乃至十人;渐建其贰为同平章事,参知政事,为协办大学士。其位日卑,其权日分,于是宰相遂为天子私人。梁启超文选(2)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出现的变化。材料四 自秦朝以

28、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3)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

29、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凤凰网(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答案】(1)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2)变化: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丞相名称发生变化;人数逐渐增多。(3)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4)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5)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

30、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体现分封古代帝王的后代,由材料“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可知分封功臣。由材料“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可见分封王族。第二小问,由材料“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结合所学,诸侯的义务有:服从王命、镇守边疆、随王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2)由材料“渐收其权归之尚书,渐收而归之中书,而归之侍中,而归之内阁”可见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由材料“渐

31、易其名为尚书令,为侍中,为左右仆射,为平章政事同三品,为大学士”,可见丞相名称发生变化;由材料“渐增其员为二人,为四人,乃至十人”可见丞相人数逐渐增多。(3)西汉频繁换相,实行中外朝制度。而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中央设立政事堂,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掌执行,下辖六部,具体执行。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明成祖设内阁制度。(4)由材料“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可见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是分化事权,另一种是分化事权,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前者的作用是相互牵制,任何

32、丞相都不能大权独揽,后一种是要架空丞相,形成新的决策层。(5)由材料“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可见由材料“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 可见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由材料“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26. 民主与法制是希腊罗马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材料一 俄国历史学者弗罗洛夫认为:“

33、古希腊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就是城邦的历史过程。”雅典的民主政治局面的出现大致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个时代。雅典民主政治是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产物,尽管它带有奴隶主政治的色彩和小国寡民体制的痕迹,但不能掩盖它作为雅典璀璨文化的政治基础和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石等重要作用。藏嵘主编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项目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最高权力机关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常设机关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审判检察扩大陪审法庭权力重大改革举措给参政公民发工资;给公民发观剧津贴影响评价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期,奠定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民主特点材料二 任

34、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审判。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人人都应养育自己的后代;任何人若认为自己可以遗弃孩子,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

35、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民法大全选译(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述罗马法的特点。材料三 早期立法很大程度上只是把传统习惯用成文形式公布出来,不一定系统。其中某些立法,如斯巴达的来库古立法,可能仍保留在口传状态。梭伦的立法,大者有取消债务与400人议事会的创立、人民大会的权威与司法体系,小者有妇女的服饰、限制彩礼和葬礼规模,以及饮水灌溉与植树的距离等,事无巨细,网罗无遗。现有的铭文显示,不少城邦的法律既涉及宗教,也涉及财产的分配与政治制度的安排。晏绍祥古代希腊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原则、衡平观念(自然正义、良心和公正)等,适合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专制和封建法

36、制、克服诸侯割据以及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法制的重要武器。林榕年叶秋华外国法制史(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比雅典和罗马立法的异同。【答案】(1)项目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最高权力机关恢复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常设机关设立四百人议事会扩大四百人议事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四百人议事会的权力审判检察设立陪审法庭扩大陪审法庭权力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重大改革举措实行财产等级制;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陶片放逐法;设立十将军委员会给参政公民发工资;给公民发观剧津贴影响评价动摇旧贵族特权;奠定雅典民主制基础铲除旧贵族特权;雅典民主制确立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期,奠定近代

37、西方民主制的基础民主特点东西文明融合;小国寡民特色;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等(2)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尊重习俗但理性至上;重视证据;量刑考虑未成年人涉世不深;用法律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对于拷问有严格的限制;歧视妇女;保留野蛮的习惯法等。 (3)相同点:形式多样,有习惯法、成文法、公法、私法等;内容丰富,涉及各个方面;作用相同,都保护私有财产,调节纠纷。不同点:雅典法律是维护民主的有力武器;罗马不是民主制。罗马法最终形成完善体系;雅典法律没有。【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在梭伦改革中,恢复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设立陪审法庭作为审判检察机构。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贵

38、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五百人会议” 扩大四百人议事会的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作为民主监督机制,设立十将军委员会作为最高军事机构。克里斯提尼改革以新的地域部落代血缘部落,铲除旧贵族特权,标志雅典国家最终形成,民主机构的设立,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利克里时期,在常设机关上,进一步扩大四百人议事会的权力,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纵观三次民主政治改革的内容,第二问由“雅典民主政治是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产物”,可见特点是东西文明融合由材料“带有奴隶主政治的色彩和小国寡民体制的痕迹”,可见小国寡民特色;结

39、合所学,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2)由材料“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体现了重证据;由材料“任何人 .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材料“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体现了尊重习俗但理性至上;由材料“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体现了量刑考虑未成年人涉世不深;由材料“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体现了歧视妇女;由材料“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可见对于拷问有严格的限制。(3)第一小问,由材料“早期立法很大程度上只是把传统习惯用成文形式公布出来,不一定系统”,结合罗马法的知识,可以答为:形式多样,有习惯法、成文法等;由材料“事无巨细,网罗无遗。现有的铭文显示,不少城邦的法律既涉及宗教,也涉及财产的分配与政治制度的安排”,结合罗马法的知识,可以归纳内容丰富,涉及各个方面;由材料“饮水灌溉与植树的距离等也涉及财产的分配”,结合所学,雅典法律和罗马法都注重保护私有财产,调节纠纷。第二小问,就作用而言,雅典法律是维护民主政治的工具;罗马不是民主制;就结果而言,罗马法最终形成完善体系;雅典法律没有。-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