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桦甸四中、磐石一中、梅河口五中、蛟河实验中学等2020届高三历史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1.西周时期,传统贵族事事以社稷为先,而官僚则因单枪匹马,无所谓家国,表现得自私自利。春秋以来,贵族政治开始演变为社会动乱的重要因素,而官僚则因家无厚产、容易控制而受到各国君主的青睐,成为稳定政局的重要力量。这反映出A. 贵族的素质日益下降B. “家国一体”观念趋向成熟C. 世卿世禄制走向消亡D. 集权体制建立具有必然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贵族政治开始演变为社会动乱的重要因素,而官僚则因家无厚产、容易控制而受到各国君主的青睐,成为稳定政局的重要力量”来看,贵族政治影响社会稳定,官僚政治有
2、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官僚政治与集权政治紧密相关。D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贵族政治影响政局稳定是因为贵族的素质下降,A错误;家国一体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材料未体现,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对政局的影响,世卿世禄制走向消亡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故选D。2.汉景帝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在吴、楚、赵、齐四国旧地,陆续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并削减其封域,与一般地方行政区划的行政区域相差无几。景帝中期又在诸侯王统治区域内推行“天子为置吏”和“令内史主治民”的措施。这表明,该时期A. 王国问题得到彻底解决B. 王国治理呈现郡县化的趋势C 地方宗族势力得到保护D. 中央政府
3、开始垂直管理地方【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削减其封域,与一般地方行政区划的行政区域相差无几”“天子为置吏”“令内史主治民”来看,诸侯国被削减封地,选官权和治民权也被削弱,体现了王国治理的郡县化趋势,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强化。B正确;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才得到解决,不符合史实,A错误;此时地方宗族势力遭到压制而非保护,C错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是从秦朝开始的,D错误。故选B。3.宋代,关于“富民”的记载逐渐增多,他们是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苏辙有言云:“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其上承国家政策变化改革,下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据此可知,宋代“富民”A. 采用新的生产
4、方式积聚了财富B. 占有财富且享有政治特权C. 成为朝廷治理国家的重要力量D. 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阶层【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惟州县之间,随其大小,皆有富民”“其上承国家政策变化改革,下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来看,当时富民数量较多,而且拥有较雄厚的财力,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朝廷治理国家的重要力量。C正确;富民致富方式与传统的生产密切相关,并未体现新的生产方式,A错误;宋代富民不享有政治特权,不符合史实,B错误;材料反映了富民的重要性,但未体现其已经成为独立阶层,D错误。故选C。4.明清时期,一些传统型县城与市镇中,其夜市形态发生了变化。市镇中定期的、在夜晚进行的买卖货物的
5、集市性夜市,逐渐发展为以某类农副产品大批量交易为主的集散性夜市。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B.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 中等城市的功能发生分化D. 小农经济正统地位的动摇【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定期的、在夜晚进行的买卖货物的集市性夜市,逐渐发展为以某类农副产品大批量交易为主的集散性夜市”来看,传统型市镇中夜市形态发生变化,可知夜市中交易时间更加频繁,数量有所扩大。依据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农产品商品化引起的。B正确;明清时期,政府依然奉行抑商政策,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城市功能分化,C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才开始解体,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B。5.光绪四年
6、(1878年),湖广道监察御史提出两项措施:(一)外国所需于中国者,中国自行贩运;(二)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鼓励沿海义民设厂造船、织布炼铁等;“仿照外国凑集公司,前往贸易,收回利权。”该建议A. 抵制了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B. 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C. 表明民族工业得到政府的肯定D. 体现了“商战”的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外国所需于中国者,中国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表明面对西方的侵略,中国的官员提出使用经济手段与其对抗。D正确;材料未反映该“建议”是否被实施,因此无法得知是否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A错误;洋务运动在60年代已经兴起,时间不符,B错误;民族工业
7、得到政府的肯定是在甲午战后,C错误。故选D。6.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向导周报中提出: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用军事两个旧观念,十分注意对于民众的政治宣传,勿失去一两个宣传的机会。这表明A. 国共两党关于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分歧明显B. 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巩固C. 中国共产党利用舆论对革命施加政治影响D. 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时机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本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希望国民党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坚持群众路线,并且通过向导周报进行了政治主张的宣传。故C项正确;料展现的是两党革命路线问题的分歧,而非革命领导权问题,故A项排除;1923年,国民大革命尚未开始,材料无法反映国民大革
8、命的社会基础巩固,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7.抗战胜利之初,国民政府着手接收沦陷区的日伪产业与物资。接收机关包括:军统局、中央军、地方政府、敌伪产业处理局,各部门互不统属,各行其是。行政院长宋子文致电蒋介石:上海方面,军政部接收之布匹四倍于经济部,其中不合军用者达三百余万匹。这反映出国民政府A. 为发动内战做了充分的准备B. 对失当的经济政策进行反思C. 对抗战胜利的到来准备不足D. 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矛盾重重【答案】D【解析】【详解】国民政府负责接收的机关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而且互不同属,而宋子文的电文则是对于自己部门获取利益不足的一种抱怨,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民政府的内战准备
9、,排除A项;宋子文的电文体现了抱怨,而非反思,故B项排除;C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8.下表为中国1978年与1986年部分经济数据的对比,这一变化得益于农村人均收入城市人均收入城市待业率全民所有制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1978年134元316元5.3%80%1986年424元828元2%68.7%A. 农轻重的协调发展B. 改革的逐步深化C.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D. 市场经济的调节【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农村、城市人均收入增加,城市待业率和全民所有制所占比重下降。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在巩固全民所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其他所有制经济也得到
10、了发展。B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重,A错误;材料表明农村、城市人均收入的差距增加,C错误;1992年十四大才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错误。故选B。9.苏格拉底教授学生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他首先问“欺骗”归于哪一类?学生答,归于非正义。苏格拉底问,将军在作战时欺骗了敌人呢?学生认为这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欺骗才是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哄骗自己的孩子吃药,使孩子恢复健康呢?学生们陷入深思。苏格拉底的教学A. 更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 发展了“人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念C. 强调个人感受易造成真理缺失D 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
11、材料中,苏格拉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们自我深人思索,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故D项正确;A、C两项是对古希腊“智者”的评价,排除;斯多亚学派在苏格拉底之后第一次论证了“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故B项错误。10.19世纪末,法国共有330万工人,在100人以下的企业里工作的工人占220万。当时的法国大约有50万家企业,使用蒸汽或者电气动力的企业却很少。这一现象A. 迟滞了法国现代化进程B. 表明法国科学与技术尚未实现密切结合C. 弥补了工业资本的不足D. 说明法国中小企业发达的状况得到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法国共有330万工人,在100人以下的企业里工作的工人
12、占220万”“法国大约有50万家企业,使用蒸汽或者电气动力的企业却很少”表明法国中小企业占多数,依据所学可知,这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阻碍了现代化进程。A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法国的科学和技术已经紧密结合,不符合史实,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小企业的数量多,可以弥补工业资本的不足,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法国中小企业仍然发达,D错误。故选A。11.1923年,列宁指出:“我们敌人曾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我们在一个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里推行社会主义是冒失行为。但是他们错了,我们没有从理论(一切书呆子的理论)所规定的那一端开始,我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成了我们目前正面临的文化变革、文化革命的先导。”这反映出当时苏
13、联A. 伴随政治经济变革文化建设提上日程B. “一五”计划改善了人们生活C. 列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开始萌发D.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先导性【答案】A【解析】【详解】俄国十月革命后,政治发生变革,1923年,在新经济政策作用下,经济逐步恢复,文化建设逐渐提上日程,故A项正确;当时“一五”计划尚未展开,故B项排除;列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在十月革命时期已经萌发,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12.他的作品是把艺术的视觉审美放在首位,把饱含激情、热情奔放、饱满富丽的性情抒发和色彩表现融人画面单纯化的色彩表达形式当中,最后带给观者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色彩丰富的惊叹。与“他”的作品风格一致的
14、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材料中,“融人画面单纯化的色彩表达形式当中”,可知作品风格为印象主义,故C项正确;A项为梅杜萨之筏,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故排除;B项为后现代美术流派中的波普艺术,故排除;D项为格尔尼卡局部,属于立体画派,排除。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晚清政府财政每年“亏短一千数百万两”,由此,防灾减灾及社会救助经费被大幅缩减。在光绪朝,虽然黄河泛滥的频率与范围更甚于前,但政府治河用款不及道光时的十分之一。因而,在晚清时期,大灾小救、小灾不救的现象极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当时出现的比较著名的义赈组织包括:沪上协
15、赈公所、澳门协赈公所、绍兴协赈公所等。在19世纪末,义赈已成为当时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救灾形式和手段当时中国主要的救灾活动表现为施粥、义诊、发放衣物以及提供部分的简易搭建,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缓解着灾荒对于民众生命的威胁,但是民众心理的恐慌以及未来的发展却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近代转型材料二 联邦德国于1961年制定了联邦社会救助法,明确社会救助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受救助者享有符合人类尊严的生活”,并对社会救助作了一般原则性规定,具体的救助额度等细节问题则由各州立法决定。德国由于社会救助对象有限以及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社会救助的待遇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对申请者资格的限制以及对有劳
16、动能力者的工作审查都有所放松,侧重强调受助者的权利。社会救济不仅包括必要食品、住房、衣物、身体护理、家庭用品、取暖、日常生活的个人用品,还包括书籍、简易运动器材等物品按照法律规定,在救助实施前或者救助四星期之后,受助者与救助机构应当签署一份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写明受助者的现状以及积极融入社会与再就业的可能性,并对受助者进行必要的指导乃至培训。摘编自喻文光等德国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社会救助活动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晚清时期中国相比,指出德国社会救助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形成双方差异的原因。【答案】(1)政府救助逐渐缩减;政府
17、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民间救助作用日益重要;重视物质救济;不重视对民众的心理疏导。(2)不同之处:德国政府占主导地位;注重社会救济的法律制度建设;注重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并重;注重培养受救助者的实际生存能力;救助程序与过程完善。双方差异的原因:中国:战争的消耗.战败的赔款以及清政府的腐败衰落,造成政府财政困难;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民间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受到西方救助思想的影响。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二战后德国的民主与法治改革;欧美福利国家建设的影响。【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每年亏短一千数百万两,由此,防灾减灾及社会救助经费被大幅缩减
18、。”可知政府救助逐渐缩减;根据材料“在晚清时期,大灾小救、小灾不救现象极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可知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民间救助作用日益重要;根据材料“主要的救灾活动表现为施粥、义诊、发放衣物以及提供部分的简易搭建”,“但是民众心理的恐慌以及未来的发展却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表明救助内容以物质救助为主;不重视对民众的心理疏导。(2)不同:对比材料一内容指出不同。根据材料二“联邦德国于1961年制定了联邦社会救助法,明确社会救助的首要任务并对社会救助作了一般原则性规定”可知德国政府占主导地位;注重社会救济的法律制度建设;根据材料二“社会救济不仅包括必要食品、住房、衣物、
19、身体护理、家庭用品、取暖、日常生活的个人用品,还包括书籍、简易运动器材等物品”可知注重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并重;根据材料“受助者与救助机构应当签署一份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写明受助者的现状以及积极融入社会与再就业的可能性,并对受助者进行必要的指导乃至培训”可追德国注重培养受救助者的实际生存能力;说明救助程序与过程比中国的完善。原因:中国: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晚清政府”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可知随诊战争的消耗,战败的赔款以及清政府的腐败衰落,造成政府财政困难;还可以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民间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受到西方救助思想的影响进行分析。德国:根据材料二“联邦德国于1961年制定了联邦社会救
20、助法,”联系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为“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从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二战后德国的民主与法治改革;欧美福利国家建设的影响方面分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思想史在形式上可以有三种写法,但这三种都不能避免写作者的影响。第一种“确立事实”,表面看来,它是亦步亦趋的按照历史文献还原思想史的历程,就好像一个老实的制图者戴了花镜在仔细地绘制着这片风景的详图,生怕漏掉可供观览的景点。第二种是“真理评价”,这种写法除了要叙述史实之外,更关心对于思想的历史的评价,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它仿佛是一个固执的导游,对所有的风景都加以品头论足,然后按照自己的口味和理想给他们撰写统一的
21、解说词。第三种是“追踪旅行”,一些思想家自信可以重建古代思想史的思路,他们尽可能体验古人的心情,尽可能理解思想的脉络,顺着时间的流逝,一一陈述思想的转换和衔接,他们“顺着看”历史,想重新跟着思想的历史走一路。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的写作方法(任意一点或整体),试写中国古代思想的概况。(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我选择“确立事实”的写法叙写思想史。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各思想家提出各自的主张,中国思想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秦汉统一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统治阶层日益要求通过思想的大一统来加强政治的大一统,汉武帝时代
2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逐步确立。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动荡,佛教与道教思想的传播,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唐宋时期,儒学复兴运动日益发展。以上就是我以“确立事实的写法对思想史的一种简要概括。示例二:我选择“真理评价”的写法叙写思想史。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逐步确立。这一措施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有利于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巩固。但是,推崇儒学的措施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宋代理学的发展,重忠孝,讲廉耻,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塑造;重新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把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对民众的束缚作用同样明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顺应了时代潮流,对君主
23、专制进行了大胆批判,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但是批判君主专制没有上升到批判封建君主制度的高度上,而且没能成为主流思想。以上就是我以“真理评价”的写法对思想史的一种简要概括。【解析】【详解】可依据材料,从材料中所给的三个观点提取一个或全部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解释、说明即可。例如:示例一:我选择“确立事实”的写法叙写思想史。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各思想家提出各自的主张,中国思想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秦汉统一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统治阶层日益要求通过思想的大一统来加强政治的大一统,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逐步确立。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动荡
24、,佛教与道教思想的传播,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唐宋时期,儒学复兴运动日益发展。以上就是我以“确立事实的写法对思想史的一种简要概括。15.材料 唐朝初期,实施均田制的条件依然完备。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唐政府逐渐放宽了土地买卖制度,致使国家所掌握的公田荒地不断减少,均田制也就无从实施。自唐朝开元盛世之后,国家户籍迟迟没有更新,耕地与户籍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政税收制度也进入了混乱态势。安史之乱导致全国人口四处流散,可缴纳税收的农民持续减少,致使国家到了无税可征的地步。这就导致以户籍和人丁为基础的租庸调法难以继续推行。加之地方节度使则是各霸一域,朝廷根本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调度,而地方赋税则是轻
25、易被各藩镇任意截留。朝廷赋税收入骤减,使得国库异常空虚。为缓解不利局势,唐德宗任命杨炎为丞相,并且命其对赋税制度进行大胆改革。杨炎推行了两税法改革。两税法就是把之前所推行的租庸调法以及地税和户税全部合并起来的一种多元化税收制度。一年之内,分夏秋两季征收,即便农户所承担的税赋没有得到有效减缓,但省去了原本“旬输月送”的麻烦与消耗。因为户籍破坏严重,人口计算混乱,两税法规定,依据贫富差距来缴纳赋税,照顾到民众的实际缴纳能力。摘编自吴桂梅唐代两税法改革对当时农民经济的影响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推行的原因。【答案】(1)特点:合并税
26、收项目;固定税收时间;简化征税程序;征税标准以资产为主。(2)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户籍制度的混乱以及战争的破坏,使租庸调制难以推行;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财政危机严重。【解析】【详解】(1)据材料“两税法就是把之前所推行的租庸调法以及地税和户税全部合并起来的-种多元化税收制度”,得出特点为合并税收项目;据材料“一年之内,分夏秋两季征收”,得出:固定税收时间;据材料“也还是省去了原本旬输月送的麻烦与消耗”得出特征税程序简化。据材料前后对比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征税标准,可知:征税标准由以户籍人丁为主变为以财产为主。(2)据材料“唐政府逐渐放宽了土地买卖制度,致使国家所掌握的公田荒地
27、不断减少”,得出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据材料“国家户籍迟迟没有更新”、“安史之乱导致全国人口四处流散”,得出户籍制度的混乱以及战争的破坏,使租庸调制难以推行;据材料“地方节度使则是各霸一域”得出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结合所学还有财政危机严重的原因。16.材料 甲午战后,日俄在朝鲜以及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国国内局势不稳,革命活动此起彼伏,俄国沙皇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决定在波罗的海舰队组建一支特混舰队前往远东,夺回被日本掌控的制海权。这支俄国舰队从波罗的海出发,到达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之间的对马海峡时,已经过去了20天,共航行了18000海里(几乎相当于绕地球
28、一圈)。一场遭遇战直接打响,双方海军的表现差异明显,与俄国炮手拙劣的技术相比,日本炮手只要发现目标,就能快速和准确地射击,因而给俄国造成巨大的伤害。最终俄国整支舰队遭受巨大损失,凡乎全军覆没。这次海战也为日俄战争的走向确立了基调。日俄战争最终以日本的胜利告终。这次战争使当时的清政府认识到日本的立宪最终打败了俄国的专制。当然,也使当时东亚地区的民众认识到黄种人可以打败白种人了,这对于亚洲的前行是一支强心剂。摘编自王强等战列舰时代的巔峰之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马海战获胜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答案】(1)原因:日本获得来自中国的大量赔款,加大
29、军事投人;俄国国内局势不稳定;俄国劳师远征,士气受损;日本海军相较于俄国海军更加训练有素。(2)对中国:对中国东北地区造成了沉重的灾难,促进清朝立宪民权运动的开展;对俄国:导致俄国失去了在中国东北的大量特权,国内矛盾激化;对日本:攫取了中国东北和朝鲜的诸多权益,军国主义野心进一步膨胀。【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甲午战后”来看,日本获得来自中国的大量赔款,加大军事建设;“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国国内局势不稳,革命活动此起彼伏”来看,俄国国内局势动荡;依据材料“俄国航行18000海里,经历220天旅程”来看,俄国劳师远征,士气受损;依据材料“与俄国炮手拙劣的技术相比,日本炮手只要发现目标,
30、就能快速和准确地射击”来看,双方士兵素养的差异。(2)这次战争涉及到日本、俄国、中国,所以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相应的答案。对中国:依据材料“使当时的清政府认识到日本的立宪最终打败了俄国的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日俄战争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对中国东北地区造成了沉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清朝立宪民权运动的开展;对俄国:依据所学可知,日俄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失去了中国东北的大量特权,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对日本:依据所学可知,日本通过此次战争,攫取了中国东北和朝鲜的诸多权益,导致军国主义野心进一步膨胀。17.材料 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年)年少时代就非常注重锻炼,日复
31、一日的磨练使他成为气宇轩昂的男子汉。1880年,罗斯福毕业于哈佛大学。大学期间,他曾经跟校长有过这样的开场白:“艾略特先生,我是罗斯福总统。”18951897年,任纽约市警察局局长期间,他不仅为了社会治安亲自在纽约大街上巡逻,并“随时会披上衣服出去寻找执勤时开小差的警察”;对警员进行年度体能检测;关闭导致腐败的警方运营的商业设施。他的这些做法确实给他招来了同行的怨恨,但也赢得了民众的尊重。当时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政府与财团之间的“权钱交易”较为普遍;而在日益尖锐的贫富差距面前,政客们又大多选择“视而不见”。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初期,会同司法部长,经司法程序,迫
32、使高度垄断性的北方证券公司解散,扩大了司法部与总统的行政权力,使美国政府获得了对托拉斯的监管权力。摘编自张国庆西奥多罗斯福的阳刚政治(1)根据材料,概括西奥多罗斯福的性格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奥多罗斯福使中央政府获得对托拉斯监管权力的背景。【答案】(1)性格特点:志向远大;以身作则;对工作严谨认真;清正廉明;勇于革新。(2)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列强间的矛盾日益增多,需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社会矛盾加剧;吏治腐败;垄断组织在政府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自由主义发展的弊端日益明显;罗斯福的个人性格与经历。【解析】【详解】(1)据材料,大学期间罗斯福与校长的对话,体现了其志向远大;担任纽约警察局长的工作,展现了罗斯福以身作则、对工作严谨认真;任总统期间反托拉斯行动,表明其清正廉明、勇于革新。(2)根据材料“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政府与财团之间的权钱交易普遍存在;而在日益尖锐的贫富差距面前,政客们又大多选择视而不见”结合所学可以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列强间的矛盾日益增多,需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有所发展;吏治腐败;垄断组织在政府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自由主义发展的弊端日益明显进行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