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432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3页,第II卷3至6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 I 卷(33 分)一、(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的实体书店日渐 ,网红书店凭借时尚个性的装潢、主题丰富的陈列、精美的茶点饮品等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打卡”网红书店逐渐成为一股潮流。但是消费者的阅读量并没有增加,只是流量暴增,这种不理想的消费状态是人们质疑网红书店的重要原因。书店变网红,本质上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赋予书店更多

2、的社交属性。近年来,“书店+咖啡”、“书店+文创”、“书店+餐饮”、“书店+住宿”等经营模式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书店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变成一个集中书籍、休闲茶歇、亲子互动的综合服务体。面对纸质出版行业的 、读者网络阅读习惯的日渐养成,传统书店的产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书店通过装修设计、综合服务、网络营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走网红路线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吸引来的“消费者”转化成“读书人”。这不能仅依靠商业营销来解决,还在于图书品质的提高。书店应保证选书的质量,为读者带来好书,将打卡者转化为读者。( ),这样才能让书店走得更远。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

3、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衰微 屡试不爽 落寞 无可厚非B. 式微 屡试不爽 没落 无可非议C. 衰微 屡见不鲜 落寞 无可非议D. 式微 屡见不鲜 没落 无可厚非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书店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变成一个集书籍售卖、休闲茶歇、亲子互动的综合服务体。B. 书店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变成一个集书籍、休闲茶歇、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C. 书店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变成一个集书籍售卖、休闲茶歇、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D. 书店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变成一个集中书籍售卖、休闲茶歇、亲子互动的综合服

4、务体。3. 下列补写在文中括号内的语句,依据文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始于颜值,精于服务,忠于品质B. 始于服务,提升颜值,忠于品质C. 始于颜值,忠于品质,精于服务D. 忠于品质,提升颜值,精于服务【答案】1. D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衰微:指(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十分微弱。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此处使用对象是“传统的实体书店”由兴而衰,应选“式微”。屡试不爽:意思是屡次

5、试验都没有差错。屡见不鲜:意思是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此处指经营模式常见,应选“屡见不鲜”。落寞:寂寞;冷落凄凉。常用于形容人寂寞的心境或者状态。没落:指衰败,趋向灭亡。此处指纸质出版行业衰败,应选“没落”。“无可非议”是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是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此处对书店走网红路线表示可以理解,应选“无可厚非”。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划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集中的综

6、合服务体”成分残缺,应为“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排除AD;二是“书籍”与书店的功能不搭配,应为“书籍售卖”,排除B。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语境说的是传统书店的产业转型,根据“书店通过装修设计、综合服务、网络营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这不能仅依靠商业营销来解决,还在于图书品质的提高”可知,“颜值”“服务”“品质”三个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品质”是最终的追求,“颜值

7、”与“服务”都是服务于“品质”的,排除CD;而“颜值”是强调的是外在的装修设计,应该是书店最先改变的,故“颜值”在先,“服务”在后,排除B。故选A。4.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B. 中国文化中的“五经”指诗经尚书论语孟子礼记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而解释经书的著作称为“传”,如左传。C. 出,古代指京官外调,如张衡传中“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名为“出官”,实为被贬谪。D. 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形

8、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个独白表现了他极度困惑、痛苦的灵魂搏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五经指诗经尚书论语孟子礼记五部儒家经典著作”错误,其中论语孟子应为周易春秋。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为历代儒客学子核心研习书经。故选B。二、(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故宫在放飞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陆续推出的穿越故宫来看你等爆款H5,可以让你立即体验故宫的魔性!用逗趣活泼的文案语言讲历史故事,让历史中的帝王生动起来,让内容更有可读性和传播性。再结合H5这种比较具象的传播形式,故宫这一比较严肃的文化IP开

9、始走出围墙,变得有趣、好玩,吸引了年轻人传播和互动的热情。除了传播内容的转变带来了故宫形象的转变之外,故宫 IP 年轻化的重要一步就是品牌形象的智慧化呈现,即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故宫 IP,强化大家对品牌的日常场景感知。此外,腾讯地图和故宫博物院联合推出“玩转故宫”微信小程序 1.0,以“轻应用”玩转“大故宫”,以“新方法”连接“新公众”。腾讯地图基于位置的场景化服务与真实世界中的故宫连接起来,把真实的景点客观还原到手机地图上,用科技手段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故宫。材料二:如今游客喜欢在逛景点时购买伴手礼,“景区文创”产品的消费习惯渐渐形成,但北京礼品店货架上的产品却良莠不齐,销量更是

10、天差地别。北京多数知名景区其实都各有文创“宝藏”:故宫有“朕的心意”,颐和园也有“皇家礼品”,北海公园、动物园等也纷纷推出了特色文创产品。但到目前为止,游客和市民对故宫之外的北京景区文创产品知晓程度却十分有限。紫竹院公园的文创商品店备受冷落。而故宫的文创生意却很红火,除了故宫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大 IP,年客流量达到 1700 万人次,赶上了微信公众号和网购发展的最好时机,又有院长单霁翔亲自作推手,使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更因为故宫文创产品有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的评审专家宋慰祖看来,很多景区的文创产品仍停留在普通旅游纪念品层面,如冰箱贴、马克杯等。他考虑到公园游客多以市民

11、为主,购买意愿自然比不上以外地游客为主的故宫,建议景区文创可考虑将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消费品,这样可以同时吸引外地游客和市民游客群体的目光。在消费者眼中,目前北京故宫之外的景区文创吸引力较弱,最大的软肋是没有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开发更时尚的产品,营销手段也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无法引发年轻消费 群体的关注。材料三:雪中的故宫、暴雨中的故宫,故宫中的猫、故宫文创、故宫展览,桩桩件件都能引起关注。在 2019 年的上元节,故宫近百年来首次夜间开放,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更是让故宫再次刷屏。一座古老的皇家建筑群越来越“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真真切切地“活”起来了。近年来,故宫最显著的

12、变化是开放面积变大了,观众可以踏足欣赏的区域越来越多,展览品质越来越精。“清明上河图”特展、“千里江山图”特展都引来“故宫跑”,改陈后的珍宝馆和钟表馆成为新的打卡地标,正在持续中的“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更是把每年1月淡季的游客量提高了 70%。 故宫文创则让紫禁城真正“活”起来。“萌萌哒”故宫御猫、戴墨镜的乾隆、“如朕亲临”行李牌等等,故宫淘宝店和天猫旗舰店里各种文创产品被网友盛赞。仅 2017 年, 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 15 亿元人民币,追究根源在于这些文创真正跟民众的生活建立起密切联系,故宫文化“活”在了当下。5.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品牌形象的智慧化”的一项是( )A. 用逗

13、趣活泼的语言讲帝王的故事B. 用H5这种传播形式活化故宫形象C. 推出有故宫IP元素的泛文娱作品D. 推出“玩转故宫”微信小程序1.06. 根据材料二,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北京的知名景区都各有文创“宝藏”,产品却良莠不齐。B. 游客和市民对故宫之外的北京景区文创产品并不知晓。C. 故宫文创生意越来越红火是因为院长单霁翔亲自作推手。D. 景区文创若将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消费品中可以吸引游客。7.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故宫“火”起来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宫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品牌形象,注重创新。B. 故宫文化关注了受众对象,倾向于年轻群体,创造出传统与时尚、实用相

14、结合,并有文化底蕴文创产品。C. 近年来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总额喜人,各种文创产品被网友盛赞。D. 故宫充分挖掘自身的馆藏资源,提高展览质量。【答案】5. A 6. D 7. C【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由原文“故宫 IP 年轻化的重要一步就是品牌形象的智慧化呈现,即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故宫IP,强化大家对品牌的日常场景感知”可知,“品牌形象的智慧化”需要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A“用逗趣活泼的语言讲帝王的故事” 没有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只是语言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不符合题意。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 项,范

15、围扩大,“北京的知名景区都”应为“北京多数知名景区”。B 项,曲解文意,“却并不知晓”应是“知晓程度却十分有限”。C 项,以偏概全,由原文“而故宫的文创生意却很红火,除了故宫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 大IP,又有院长单霁翔亲自作推手,使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更因为故宫文创产品有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可知,故宫文创生意越来越红火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院长单霁翔亲自作推手。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C项,“近年来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总额喜人,各种文创产品被网友盛赞”是故宫“火”起来的表现而非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C。三、(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公默先生传宋王

16、向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其徒从者百人。居二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先王,究穷六经。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

17、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

18、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乎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取材于宋史,有删节)注:被服:承受,蒙受。缘饰:文饰。行己:立身行事。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生岂薄颍邪 薄:看不起B. 先生幸听意 幸:幸而C. 何疾于不容 疾:恨D. 与其徒谢意 谢

19、:道歉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B. 佯狂而去 序八州而朝同列C. 何疾于不容 智勇多困于所溺D. 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0. 为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B. 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C. 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D. 曾未得称高世/而

20、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11.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志。B. 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责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经义。C. 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而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赞誉。D. 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主人明恕,故未见疑。(2)宜乎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13. 结合全文,请你说说

21、“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任意两条理由。【答案】8. D 9. D 10. C 11. C 12. (1)这里的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2)我们先生在世上不得志是很自然的。我为他谋划了三种策略,他最后却采纳了下策。 13. 公议先生因刚毅正直,好议论,而不被世人所容。听从任意劝告而无奈改变,由“公议”变为“公默”。因常遭人毁谤,为避害而寻求自保。【解析】【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道歉”错误。结合前面“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弟子阳思曰”的内容分析,应该是与其他弟子一同向任意致谢的意思。译为感谢。故选D。【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

22、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第二个“以”,介词,凭借。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C项,介词,对,对于;用于被动句,引进主动者。D项,介词,经由。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连词“而”,连接前后两个句子,“而”前面需要断开,“高世”不需要断开,排除B选。“好”的宾语为“议”“默”,“不好而好默”表达句意完整,可以独立成句;后面“是非”作为“不及口”的主语,不需要断开,排除A项、D项。句意:却未能获称高世之名,而是诋斥四起,几乎不能与庸愚之人为伍,这的确是口祸所致。先生如果能不好议论而好沉默,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故选C。【11题

23、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乐取人怨”“获得弟子们赞誉”不正确,从原文第三段“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可知,“乐取人怨”是开始弟子们的误解;从“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分析可知,弟子们并没有赞誉他。故选C。【1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1)“明恕”,指明信宽厚,明察宽大;“故”,连词,所以;“见”,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2)“宜”,当然,自然;“病”,担忧,忧虑;“策”,谋划策略;“卒”,终于,最终。【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

24、解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人物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从这些情节中整理答案。本题要求“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这就要求考生从文章中总结先生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弟子任意的建议总结答案。从第一段“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可知,公议先生性情刚直,爱意气用事。他喜好议论,拿来当代的是非进行明辨,而不被世人所容。从第二段“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可知,我在世间居处,随波逐流,混迹流俗。对我的称誉没有来到,对我的毁谤却日盛一日。先生因常遭人毁谤,为避害而寻求自保。结合“吁,吾为尔用下策也”“宜乎吾先生之病于世也”“

25、先生之行己何疾于不容”等分析,从原文第4段先生与任意的对话可知先生听从任意劝告而无奈改变,由“公议”变为“公默”。【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

26、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公议先生性情刚直,爱意气用事。他喜好议论,拿来当代的是非进行明辨。他曾在梁、宋之间游历而不得意,于是离开那里到了颍,跟他一起去的门徒有一百人。过了二年,他与门徒商量,又要离开颍。弟子任意对他说:“先生不要再想着离开了,弟子们跟随先生已经很久了,大家都对行程感到了厌倦。先生您在颍建造房屋居住,略微有了些生计。这里的主人贤德,待先生不薄,现在您又要离开,弟子我看不到先生的归所。先生难道瞧不起颍么?”公议先生说:“来,

27、我告诉你!我已经三十岁了,树立节操,循名责实,承受先王的教导,深入、透彻地研究六经。我性情愚钝,很晚才有所成,收获无几。考察自己的表现,算不上个完人。我哪里敢忘记自己,希望在当世得到进用?我所厌倦悲苦的,正是不容于世。我在世间居处,随波逐流,混迹流俗。对我的称誉没有来到,对我的毁谤却日盛一日。诗经上不是说吗,谗害别人的人没有穷尽。这里的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谗言一旦奏效,我就要遭到危险。聪明的人要利于自身,远离祸害,保全德性,所以我不如赶快走,去往他乡。”公议先生说完,任意说道:“先生不要说了。我们几个弟子曾经私下议论先生乐取人怨,是常人难做到的,不知道您并不高兴这样。现在确实不快乐,

28、先生您知道怎么会这样吗?先生您的聪明才智,要远远地超过别人,而您多言评论世事,分辨是非,容不得有一点含糊。您又以公议命名,这是人兴怨所在。先生您对此感到担忧是可以的,但是要离开却不对。任意我用三件事来为先生谋划,先生如果幸而能够听取,就不必走;如果不听,那么您即使去到绝远之海,也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公议先生舌头僵硬说不出话,他向下看着任意,目不转睛。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向任意询问,任意回答说:“人的心肝,怎么可以看得见。听到别人的好话,表面上奉承,暗地里非议,转过身又变成憎恨,对别人肆意地诋毁、讥笑。抓住别人的一点小错误,就到处传扬,还要千方百计地进行点缀,致使别人身败名裂。自然这样的人,就能

29、作践别人而抬高自己。任意的三策之中,此为最上策。先生能采纳吗?”公议先生说道:“不能,你再试着说说第二策。”任意回答说:“抛弃亲生骨肉,佯狂而去,使世人不再顾忌。这是第二策,先生能采纳吗?”公议先生说:“不能,你再试着说说第三策。”任意回答说:“先生的立身处世,如此为世人所远远不及,却未能获称高世之名,而是诋斥四起,几乎不能与庸愚之人为伍,这的确是口祸所致。先生如果能不好议论而好沉默,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那么又何恨不容于世呢?这是最下策,先生能采纳吗?”公议先生叹了一口气说道:“唉,我采纳你的下策。”任意于是大笑,对其他弟子说:“我们先生在世上不得志是很自然的。我为他谋划了三种策略,他最

30、后却采纳了下策。”弟子阳思说道:“今天要不是任意,先生就挽留不住了。”与其他弟子一同向任意致谢,又通过任意请求将公议改为公默先生。第 II 卷(117 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莲子王夫之(1)平湖渺渺波无际,难认旧时青盖。荻絮横飞,蓼红斜眩,秋光无赖。拚(2)不含愁,韫香密裹,泠泠珠佩。伴江妃(3)、泪颗盈盈,怕谁厮恼,幽房里,深深缀。十斛明珠谁买。空望眼、悬愁碧海。露冷昆明(4),霜凋玉井(5),兰舟罢采。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莫抛掷、一点孤心,苦留得、秋容在。注释:(1)王夫之:明末清初人,曾在衡山举兵反清,明亡后隐居石船山。(2)拚

31、:同“拼”。(3)江妃:指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她失宠后曾拒绝玄宗赏赐的珍珠。(4)昆明:指汉武帝所建的昆明池。(5)玉井:井的美称。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前五句描写了波光浩渺、残阳冷照、万物凋残、萧瑟凄清的景象。B. “十斛明珠谁买”承上启下,一个“谁”字表达了作者悲愤无奈的情感。C. 作者借莲子形象、江妃典故寄托自己情感与追求,表达含蓄蕴藉。D. 本词运用“渺渺”“泠泠”“盈盈”等叠词,生动形象,读来音韵和谐。15. 请赏析“空望眼、悬愁碧海”一句中“悬”字的妙处。16. 屈原的离骚状写香草寄托忠贞,后人评价王夫之这首词“神契离骚”,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

32、理解。【答案】14. A 15. “悬”字将无形化为有形,具体可感,写出莲子的情态。 16. 王词与离骚托物言志的创作手法与情感相同。王词描绘莲子质地晶莹、芬芳馥郁,赞美莲子“自抱冰魂,海枯石烂,千年不坏”的特质,并借莲子相关的典故,表现作者亡国的悲苦、不改初 衷的人生追求和对故国的一腔忠贞。【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赏析诗句、分析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A项,“万物凋残、萧瑟凄清”错误,词中“荻絮横飞”“蓼红斜眩”说明刚到秋季并非深秋,与题干“万物凋残”矛盾;“秋光无赖”是表现秋光的美好,与选项中“萧瑟凄清”矛盾,因此A项不正确。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炼字的能力。一般炼字题

33、往往要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等有特色的词。解答时要先解释本字,再翻译句子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手法、效果等。“悬”有“悬挂”的意思,“愁”本来是抽象的东西,作者运用一“悬”字,好像把愁当作具体可感的事物悬挂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莲子悬挂在水上的情态。【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及方面写作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本题采用了比较鉴赏的方法,增加了难度。考生首先要分析题干中的提示语,找到思路;然后具体分析两首诗词中运用到这一手法的句子,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内容、手法、思想感情等;最后再扣住题干提示总结。水龙吟莲子为咏物诗,典型的托物言志。本题要求与离骚进行类比,因此要求学生明确以

34、下信息:题干有诗评内容,注意做好翻译和理解;二诗有相似点,即本题为对比分析题的类比题;具体作答中,要求学生一方面读懂水龙吟莲子,一方面结合离骚具体诗句的理解;作答中,学生要注意逐一展开表达。屈原的离骚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题目中说王夫之的此诗“神契离骚”,那也是写作手法或精神内核延续其传统,找出其与离骚的相同点即可。如王夫之使用“莲子”千年不坏表达自己对旧朝廷忠心耿耿的决心,与屈原的状写“香草”寄

35、托忠贞如出一辙。【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三国英雄人物常常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对象。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_,(2)_”,

36、表达了江山依旧,英雄早已不在的怅惘;杜甫蜀相“(3)_,(4)_”,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苏轼赤壁赋“酾酒临江,横槊赋诗,(5)_,(6)_”,借曹操这样的英雄也只是一时显赫,感叹人生短促无常。(7)_,此时无声胜有声。【答案】 (1). 千古江山 (2).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 出师未捷身先死 (4). 长使英雄泪满襟 (5). 固一世之雄也 (6). 而今安在哉 (7). 别有幽愁暗恨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谋”“捷”“襟”“

37、幽”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五、(22 分) 阅读灯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木质的村庄王 芸溯流而上,大致可以发现,木质的多寡,是判断村庄古老程度的一种标尺,也决定着一座村庄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南方的传统村庄,多木。木是结构房屋的主体,构造实用的部分,也镶嵌于修饰的部分。木的包容、温和质感,渗透于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欢这样的村庄,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村头村尾、桥边河沿,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觉清凉与妥帖的老宅。这样的老宅经过时光的沉淀,墙体泛出斑驳之色,复杂得难以用颜料描述。木质的部分也无预期地残损了,有人为的破坏,也有岁月随性的手

38、笔。但它安详,如同村头的老树,似乎可以承受一切,布满疮疤,依然无损它的安详。我固执地以为,这些老宅,可以安妥地、舒展地放置身心。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树下,总有一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着,捉迷藏、抓蚯蚓、滚泥球、抓沙包他们一茬接一茬地长大,老去,最终销匿了身影。而树还在那里,成为村庄不离不弃的陪伴。有了这些树,再寡静人稀的村庄,也有了安慰。在江西宜丰采风时,去过一个叫坪上的古村。绕村半壁的石垒古墙上,散布着数十棵八百至千岁的古树,大多为樟树,看起来三四人方可伸臂合围,还有生长极缓慢的石楠和罗汉松,腰身紧致。它们与村庄的年岁相仿,一路绵延成环抱的姿态,

39、护卫着这个村庄。盛夏,慕名至婺源,随古村落立档调查人员走访古村。这里古村密集,因被群山抱持而得以保持本真生态。同行的当地女子有个男儿气的名字,显峰。她家在一个尚未被旅游开发的古村,村内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惊觉。木质的物件,有自身的寿限。这样的老宅牵系着久远的祖先的脉息,在岁月的起承转合中不断存储着生活的细节、时光的重量。即使有人居住其中,整日小心翼翼地维护,还是有人力难及之处。而且,真实的生活,有着凸凹粗糙的质感,哪里可以做到周全无遗的呵护?老宅里,愈是繁复的细部,那些镂

40、空或雕花的雀替、柱础、窗框、飞梁、翘檐,有着目光和手指难以触及的细微转折和深部空间,却可以被粉尘、虫豸、风雨、阳光轻易抵达。这些来自自然的物事,在漫长的时光中,随性出入,耐心地对这些部件进行二次雕琢,直到它面目全非。每走进一处老宅,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节时,显峰却专注于询问房主如何保全,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地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即使她已经搬进县城,但她与老宅有过相同的呼吸节奏,生活习惯也延续着对老宅的迁就与贴合。无论离开多久,她对老宅始终怀有亲人般的牵挂和担忧。与我们说起老宅,她的语气里有些许骄傲,也似连缀着无声的叹息。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

41、好木,此时,它安卧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梁的下方,几位木匠师傅正在赶活儿。木屑散布在老人稀疏的头发、圆眼镜片和脸颊、鼻端。他端举着一张被木屑粉尘“装饰”的脸,好奇地探出头来打量我们。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粉墙上,都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名,这都是他的作为。他乐之不疲地将时间打发在这些事情上,全然出于自觉自愿,似乎想在老年一气偿还远离古村的那些时光。也是在虹关村,我们路过一处只剩支离骨架的老宅,颓败的脏腑隐没在半人高的草木中。野草恣肆地横逸斜出,疯狂滋长,改变了老宅原本封闭自洁的空间。已经没有门扉的木框上,悬有一枚蓝色簇新

42、的门牌:“浙源乡虹关村 100”。新与旧,如此突兀地组配在一起,颇为触目惊心。不知这老宅是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的,还是主人主动地放弃,在他处修建了新宅。在古村,你会不断地与呈现颓态的老宅相遇。颓而不倒的它们,支撑着骨架,挺立在同样古老的街巷与树影中。你也会不断地与形态如旧但质地簇新的新屋相遇。人们改善生活品质的渴望,是无法阻挡的。老宅的好,老宅的亲,老宅的贵,老宅的不可复得,只能在懂得、体恤、珍惜它的人那里,才能得以保全并延续。也有老宅被移植。人挪活,树挪死,那么老宅呢?它们被从埋入土中的基础上挖掘而出,远离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标记组装起来。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

43、游业的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的目的,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看起来整个村落的古宅生态更加丰美,可被抽空的村庄,还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泼泼的生气?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檐角,借用日益高端的修旧如旧的技术,老的与新的、真的与假的,混淆一体,看起来面目无异,可气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气取代。我静静地望着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不知它会否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压抑的呻吟,又会否在体内留下反复发作的伤痛。这些,都只有老宅来默默地承受了。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那

44、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在按下快门的一刻,我记得有风吹过,轻轻摇动它们。这一切构成了某一时刻的记忆,留于感觉,留于影像,留于文字。但,这不是完结。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题目强调的“木质”,既包括建造村庄房屋的木材,也包括四处见缝生长的草木,还包括村头村尾、桥边河沿栖息的大树。B. 作者一路寻访老宅,而老宅留给作者的整体印象是安详、颓败而又压抑的。C. 显峰和老詹作为文中描述的人物,他们拥有对木质村庄眷恋不舍的共同情怀,跟江南传统的古村老宅一起成了作者的审美对象。D. 作者只抓住“木质”这一南方传统村庄的构成元素细加品味,便道出了村

45、庄的特点和其蕴含的古风古韵,展现了独特的写作视角。E. 文末提到“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被风摇动,寓意这座老宅有望如作者所期参照商业模式得以复建,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耐人寻味。19. 文章第段有何作用?20. 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21. 请分条概括文中老宅的几种命运及各自背后的原因。22. 文末“但,这不是完结”体现了作者对古村未来的思考。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内涵。【答案】18. BE 19. 点明木质与村庄的联系及其重要性,照应标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老宅、古树、天然草本植物等的描写。 20.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46、地写出了老树以它空中盘结的巨大枝条记载了流逝的时光和历经的岁月古老沧桑的特点,也显示出村庄的悠久历史,/表达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21. 空置废弃。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翻新。珍惜老宅;提升生活品质。移植修复。出于商业目的。 22. 老宅的颓败、古村的消失让人心疼,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作者呼吁更多懂得、体恤、珍惜它们的人保全并延续古村古宅。古村是中国千年文化的的积淀,是中华千年精神文明的体现,其中保留广大劳动人民智慧 的结晶,比如古村中一些古老的建筑等,所以我们要大力保护古村。【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能力。B 项,“而老宅留给作者的整体印象是安详、颓败而又压抑的”错误,由

47、文中“颓而不倒的它们,支撑着骨架,挺立在同样古老的街巷与树影中”“颓败的老宅与簇新的门牌,存留在相机里,那一点亮蓝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可知,老宅“颓而不倒”,有簇新的门牌和生气勃勃的草茎,所以并非都是颓败的,压抑也不对。 E 项,“寓意这座老宅有望如作者所期参照商业模式得以复建,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错误,此处“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被风摇动,是自然景色,体现老宅也有生机,不是象征,牵强附会。故选BE。2.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从内容上看,“木质的多寡,是判断村庄古老程度的一种标尺,也决定着一座村庄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点明木质与村庄的关系,也体现了木质对村庄的

48、重要作用,同时照应标题“木质的村庄”; 从结构上看,由下文第2段“南方的传统村庄,多木”“我喜欢这样的村庄,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处见缝生长,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栖息在村头村尾、桥边河沿”、第4段“村中那些老树,巨枝虬结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和第17段“有挺立的生气勃勃的草茎”可知,开头写木质的多寡为下文写传统的木质结构的村庄老宅、古树和天然植物作铺垫,总领全文。3.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转不定的时光”一句,将“虬结在半空中的巨枝”比作“巨大的手掌”,突出了树的巨大与古老;“托住了”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

49、象地写出了老树记载了流逝的时光和历经的岁月后的沧桑,借此显示出村庄的悠久历史,表达了作者对老树的赞美和惊叹。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由文中“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惊觉”“不知这老宅是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的”可知,老宅因为无人居住而毁败,无人发现,所以空置废弃是其命运之一。由文中“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长的横梁是精挑细选的好木,此时,它安卧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气息”“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对这座老宅念念不忘,对这座古村也是。街头巷尾的粉墙上,都能看到墨色涂写的巷

50、名,这都是他的作为”可知,有人因为珍惜老宅或提升生活品质,从中找寻生活的乐趣,所以翻新又是其命运之一。由文中“也有老宅被移植。它们被从埋入土中的基础上挖掘而出,远离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庄,整体标记后迁至新地,再按标记组装起来。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游业的投资者。他们出于打造景区的目的,将一座古村的村民迁空后,再填置进一些移植来的老宅”“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过程中,也被修复。朽败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撑。门头檐角,借用日益高端的修旧如旧的技术,看起来面目无异,可气息不对。那种走进老宅可以闻见的,从老宅骨子里、木缝中散发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气取代”可知,有的人出于商业目的对老宅进行移植或

51、修复,所以移植修复是老宅的又一命运。5.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文末“但,这不是完结”体现了作者对古村未来的思考,题目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内涵。由文中第6段“在这些上百年的老宅里,每一年都有木质的部件在悄悄地裂变、腐烂、风化,在眼睛看不见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惊觉”、第10段“在虹关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第12段“也是在虹关村,我们路过一处只剩支离骨架的老宅,颓败的脏腑隐没在半人高的草木中。不知老宅是无人居住而自行毁败的,还是主人主动地放弃”、第14段“也有老宅被移植”等内容可知,老宅正经历着不断的坍塌、被腐坏、被改造、被破坏甚至消失的命运,“这不是完结”表

52、明作者担忧古宅以及古村的未来,希望这不是它们的最终命运,我们更应该去保护它。由文中“还有一座座进去就能感觉清凉与 妥帖的老宅”“但它安详”“它们与村庄的年岁相仿,一路绵延成环抱的姿态,护卫着这个村庄”“这样的老宅牵系着久远的祖先的脉息,在岁月的起承转合中不断存储着生活的细节、时光的重量”“每走进一处老宅,当我们留意着那些难以复制的精美细节时,显峰却专注于询问房主如何保全,如何维修,如何保持品质地仿旧。她与古宅是一体的,但她与老宅有过相同的呼吸节奏,无论离开多久,她对老宅始终怀有亲人般的牵挂和担忧”可知,古宅可以带给人们宁静安详、命运的启示、祖先的文化以及人的精神的寄托与慰藉;古村是中国千年文化

53、的的积淀,是中华千年精神文明的体现,其中保留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不是完结”表明作者希望并呼吁更多懂得、体恤、珍惜它们的人来保全并延续古村古宅。 六、(10 分)23. 请为下面两段材料拟一个小标题,要求语言简洁贴切,不超过20个字。“冰川面积缩小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冰量的变化反映了冰川水资源的损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研究院研究员陈仁升说。冰川是一座“固体水库”,对河川径流起着重要的补充和调节作用。中国的冰冻圈是中国及周边国家重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更是“一带一路”干旱内陆河流域的水塔,滋养着流域中的众多人口。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快速变化对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水文过程与水资源

54、具有较大的影响。大多数冰川消失以后,一旦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干,西北干旱区将会出现区域性的长期水危机。因此,将排放控制在中等排放情景内,全球气温控制在 2温升以内,是保障西北干旱区河川径流稳定的关键。【答案】冰川消失后西北干旱区水危机严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此题还要注意新闻的特点。新闻标题拟写原则: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第段交待冰川存在的意义和影响。第段重点从影响这个角度,指出了大多数冰川消失后的危害性,可见“西北干旱区将会出现区域性的长期水危机”是关键句。因而材料小标题

55、可拟为:冰川消失后西北干旱区水危机严峻。24. 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居住环境中看到这个人的特点。庭院布局、房间布置、物品摆放都或多或少地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在你的心目中,名著中的人物的居住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从林黛玉、贾探春、关羽、曹操、孔子、颜回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内容,为他(她)设计居住环境,并一一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100字左右。【答案】林黛玉屋内摆放大量图书,体现人物才华;院落里种植湘妃竹,体现人物爱哭,也体现清高品格。贾探春屋内三间房子没有隔断,庭院里多种植梧桐芭蕉等大叶植物,体现人物志向高远。关羽屋内宽敞体现人物胸襟气度;架子上摆放春秋,

56、这是关羽最爱读的书籍;青龙偃月刀摆放在一边,这是他的武器。曹操屋内摆放全国山河地图或沙盘,体现人物军事家形象,床边暗藏一把刀,体现人物多疑性格。颜回屋内一桌一筐一瓢一架,桌子上放一个筐,墙上挂着一个瓢,架子上摆放各种发黄的书籍。“一筐一瓢”符合论语中“一箪食一瓢饮”的描述,更体现人物居室的简陋;架上全是书籍,体现人物好学。【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题干要求“请从林黛玉、贾探春、关羽、曹操、孔子、颜回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内容,为他(她)设计居住环境并一一说明这样设计理由”,需要明确选择的人物,然后设计居住环境,最后说明设计理由。如林黛玉,抑郁、自怜、悲观、喜安静、追求精神自由、

57、脱俗;喜爱诗书为伴、琴棋书画。所住别苑潇湘馆所种最多植物为竹子。户内空间装饰特点是精巧别致、超凡脱俗,书香不可少。贾探春,她住的秋爽斋,所有布置都突出一个大字,三间屋子不曾隔断,突出她素喜阔朗的性格。屋中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斗大的汝窑花囊,大幅的名人字画,大鼎大盘,床上是葱绿绣花的纱帐,可以说所有布置都是豪华雅致的精品,彰显贾府小姐的气派。庭院里多种植梧桐芭蕉等大叶植物,体现人物志向高远。关羽,在我们心中的武圣关云长,赤面长髯,手中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好威风。青龙偃月刀在我们心中自然就和关羽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关羽作为一名武将,戎马一生,却常手不释卷,可见其对春秋喜爱之深。曹操,官渡之战大破

58、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屋内摆放全国山河地图或沙盘,体现人物军事家形象。他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多疑的人,可以在床边暗藏一把刀,或者在门上设计一个机关等。颜回,为了省去作为贵族家庭的一般性开支,简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颜回安贫乐道,故屋内摆设既要体现简陋的特点,也要注意符合他好学的一面。因此,除了一桌一床一筐一瓢之外,还应该给一个放书的架子。七、(60 分)25. 阅读下面的材料

59、,根据要求写作。认同,顾名思义,指认可与赞同。为人处世,我们需要认同他人,也需要被他人认同。认同感来自每个人对自身的自觉定位以及对某种人生或理想的共同追求。真诚而又深沉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更能够打动人心,催人奋进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利益的冲突、文明的冲突毋须讳言。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应该建立在怎样的共同观念之上,认同感对于我们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有什么意义,人与人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建立认同感这类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当然,认同不回避差异,也不等于千篇一律。生活中,你对“认同”有过什么体验?又有什么思考?请以“认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不得

60、抄袭,不得套作【答案】【例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国人自古就不乏侠气。从被蒋勋调侃为“有道德的黑帮”的济世为民的墨家,到金庸笔下“五千年英雄肝胆,九万里古道热肠”的侠之大者一腔为国为民、义薄云天的侠气贯穿历史,快哉千里。这种对侠气境界的认同感一直回荡在中华大地之上:为解决南北交通运输不便的问题,便开挖了上千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为解决洪水泛滥和灌溉缺水问题,便修建了都江堰,这一用便是两千多年至大至深的侠气,因其完美地切合了中国传统的“不服就干”的民族情绪,便使得每个人都带有对“侠气”的认同之感。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扎根于由文化认同而凝结成的基础之上。且听电影巨头对郭京电影的认同与肯定:“这挺中国的,

61、很酷!”什么是“中国的”?思接千载,视通古今,窃独发现,唯有“不服就干”的侠气从漆黑如万古长夜的历史中发出光亮。天上有九个太阳,太热了,那就射下八个吧;门前有两座大山,太难行了,那就祖祖辈辈地挖山吧;天破了个缺口,淫雨如注,那就炼石补天吧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用无数记载着民族性格的故事抒发他们对侠气的理解与认同,这才塑造出了独一无二、巍然屹立于东方的“挺中国的”。探其渊源,中国这种侠之大者的文化认同,使许多人在中西文化交汇杂错之间找到了立足之处,使得中国的发展有了坚实的文化根基。然而反观当下,中国电影迅速崛起,而中国的动画市场却仍然一片疲态,波澜不惊。中国动画长期以来受着世界动画潮流的裹挟,在扑朔

62、迷离的观影评论之间游走,追求着成功的数字,却忘却了抓住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好在仍有不少谙熟于民族气质与性格的电影动画制作人,像万籁鸣般执著于对传统侠气的热爱,所以当万籁鸣版大闹天宫上映之际,国人为之惊艳。但需警示的是,我之所谓认同,并非一种站在巨人背后的简单模仿。中国的侠气是一种民族情绪的积淀,是一种静水流深的智慧。它是中国人民在累世的经历中,对民族性格的一种认同,它不屑于浮于表面、大而化之的模仿,而注重精神与心灵的契合。金庸曾写下“万丈豪情浪掷九天,千军万马凋落成泥”,他那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气将会一直影响中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审题:本题属于话题作文。“话题

63、”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材料第一段界定了“认同”的定义及“认同感”的内涵,即每个人在与他人、社会的交往中的被肯定感,当然也包括与自己心灵交流中体现出的自我认同感。前者属于人际和社会关系方面的考量,后者属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思考。同时,该段也揭示了“认同感”的外延,将认同的范围从个体拓展到国家、文化、制度等层面。“为人处世,我们需要认同他人,也需要被他人认同”这个信息很重要,它提醒考生在立意时不可以否定“认同感”。结合整则材料,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审题:一是从认同自我的角度。它需要先树立自我鲜明的价值尺度,然后凸显自我的价值尺度和

64、社会世俗的对立矛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源,最后强调对自我价值的坚守与认同需要我们拥有哪些素养。当然,考生也可以辩证分析认同自我不是盲目自大而听不见不同的声音。二是从认同他人与社会的角度。它需要有同理心,能推己及人,强调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褒奖、理解、尊重对一个心灵的激励和拯救的价值有时是巨大的。善于认同他人也可以让自己生活在快乐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当中,属于互利双赢的行为。这里考生可以深入挖掘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不愿意认同他人的原因,如嫉妒心、不信任感、不安全感等。三是从认同文化与制度的角度。这个角度可以分为对本国的文化与制度、对别国的文化与制度两方面去考虑。前者如习总书

65、记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都属于文化认同的范畴,所谓和而不同,强调包容与互利的文化发展观;后者强调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追寻自我民族文化之根,可以反思当今社会一些人对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淡忘,由认同民族文化来呼唤留住民族文化之根。立意:(1)认同感,同理心。(2)认同,友谊的桥梁,情感的基础。(3)良好的合作需要认同感。(4)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素材:1.认同是沙漠里的那片绿洲,认同黑夜里的那点星光,认同也是冬日里的那抹阳光!认同就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的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它能够开启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和价值源泉!2. 文化认同,是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对该群体的主流文化产生的认同。这份

66、认同感是个体在了解她所处群体的全貌时最初步形成的认同感而它可以引导个体进一步产生对该群体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前者决定着我们要和哪些人一起做决定,而后者决定着我们要做出怎样的决定。由此可见,营造出恰当的文化认同模式,对于一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安定是至关重要的。3. 文化的磨合是人类从文明发端初期就开始的,上千年的交流与争端,文化才有了认同感,它超越了国家和民族,是认知上的趋同。比如:阿拉伯文化,西欧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的华夏文明圈!国家的认同,是形态意识的认同,经济上紧密的联系,还有复杂的民族问题,和本国的强人思想都有很大关系!国家认同感,也就是说,让所在国家的公民,对这个国家认同。 深入分析,可以

67、得知,所谓的认同,就是将自己视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使自己的言行与国家保持一直。换句话说,将国家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当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相冲突时,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结构层次:作者开篇以开创新武侠小说时代的始祖金庸的经典言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立意;接着进行设问:为什么“每个人都带有对侠气的认同之感”?是因为它“完美地切合了中国传统的不服就干的民族情绪”,并分别以京杭大运河、都江堰和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等进行举例论证;然后,从另一层面进行解读正确的“认同”“并非一种站在巨人背后的简单模仿”,“而注重精神与心灵的契合”;最后,归纳出结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照应题目,收束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