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2以人的红绿色盲为实例,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二)能力目标通过红绿色盲患者与正常色觉间的婚配后代色觉情况的学习,学会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认同有关近亲婚配的危害 ;2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色盲这一伴性遗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教
2、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放大图片、色盲检查图、四教学方法设计:教师讲述和谈话,学生探究、练习和推理相结合。五教学过程设计: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后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正常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基因型有什么区别?思考、回答承上启下一、红绿色盲引入新课题人们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现象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概念划在书上。阅读P33“人类红绿色盲症”的资料:十八世纪,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症阅读创设情境,激起求知的欲望引导探究展示红绿色
3、盲检查图同时指出对红绿色盲的调查,据统计,我国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7%,女性色盲的发病率为0.5%。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观察图片,亲身体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体现认知过程(1)遗传性质(2)基因型分析教师讲解原来这种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因此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是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传递的。思考题: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说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写男、女相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规范化书写性染色体的基因型,练习、巩固女性男性基因型XB XBXB Xb
4、Xb 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3)遗传特点:隔代交叉遗传2、抗维生素D佝偻病二、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引导探究思考题:与上述基因型及表现型相关的婚配方式有几种?六种:XB XB XBY XB XB XbYXB Xb XBY Xb Xb XBY XB Xb XbY Xb Xb XbY问题:写出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进行强化训练思考:对遗传图解进行统计,分析色盲遗传有什么特点?(1)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隔代交叉遗传: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男女男);(3)若女性色盲,则她的父亲和儿子肯定都是色盲(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思考:为什么患者是男性多于
5、女性?因为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女性只有Xb Xb才表现色盲,XB Xb 不表现色盲;而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所以男性色盲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基因,也有显性基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就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投影显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的图片,简介该病的特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6,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伴性遗传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除了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果蝇的红、白眼外,人的血友病、外耳道多毛症、芦花鸡羽毛上的黑白横斑条纹、雌雄异株植物(如杨、柳)中某些性状都是伴性遗传。其中人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
6、么该性状的遗传有什么特点?我们研究生物的伴性遗传有什么意义呢?学生阅读课本P37,了解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此外,还有哪些作用呢?思考: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已被确诊为血友病患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将建议他们怎样优生优育,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问题: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一个色盲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几率是多少?再生一个男孩是色盲的几率是多少?分析、讨论、练习画遗传图解分析、归纳、回答分析、回答学生观察图片学生阅读、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学生阅读,了解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分析回答理解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探究是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内容,体现对学生的实验方法教育,同时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区别、比较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特点。结合生活事例,进一步了解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反馈、巩固,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