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爱因斯坦曾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科学家都是哲学家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ABC D解析:选C。“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正确,中的“都是”和中的“相互决定”说法错误。22015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
2、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 000万年。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探索真理是认识的目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A BC D解析:选B。“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 000万年”,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体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认识的目的是实践,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3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高兴时,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
3、如咽。“移情”的说法()A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解析:选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所以人高兴时,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A项说法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也没有强调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法错误。4(20
4、15四川丽江模拟)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得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解析:选B。“大脑越用越灵”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B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了运动的主体是物质,C项强调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均不合题意;人脑是认识运动的主体,D项说法错误。5科学家把模拟生物体突触功能的忆阻器用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上,让其能识别各类障碍物,并使用视觉信号对这些物体与自己之间的距离进行精准的判断,从而使无人机能制定出新的
5、飞行路线来避免相撞。随着无人机功能的不断改进,有朝一日,无人机会把我们网上购买的物品送到我们指定的地点。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科技创新延伸了人类器官,使无人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无人机可以部分代替人脑的功能,但不可能完全代替人脑无人机的某些活动是对人的意识活动的模拟,但本质上是人的工具忆阻器的发明扩大了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使无人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A BC D解析:选D。无人机只是人改造世界的工具,尽管其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但它本身不具有能动性,的后半句错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人脑,忆阻器本身不是人脑,错误。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6(2015黑龙江鸡西三模)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
6、度,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读下面漫画悲观与乐观,其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看待事物要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 BC D解析:选A。“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说明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正确。漫画没有涉及真理与谬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不符合漫画寓意。7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曾杰课题小组把金和铜结合,发明了一种光热转换效率高、催化性能好的五角星形新型纳米材料金铜合金纳米材料
7、。这种被称为“纳米之星”的新型材料可有效治疗小鼠乳腺癌,从而有望开辟癌症治疗的新途径。这体现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可以根据需要来改造世界人可以创造事物之间新的联系A BC D解析:选A。通过新型纳米材料治疗疾病,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正确;中国科技大学曾杰课题小组发明新型纳米材料,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正确;错误,人们改造世界需要尊重客观规律;错误,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8(2015成都高三质检)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
8、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 BC D解析:选C。荒漠化是人类不遵循客观规律、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的不良后果,要解决好荒漠化问题,解决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符合题意;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完全对立起来,是错误的。9中国首创的“羲和”系统在使用北斗、GPS等卫星定位功能的基础上,综合基站、WIFI等多种不同信号源,实现了范围更广、精度更高的定位
9、功能,解决了室内外联合定位的国际难题。材料表明()意识可以直接能动地改造客观现实认识与实践总是同步发展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技术创新要尊重事物的联系A BC D解析:选C。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错误。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与实践不总是同步发展,错误。由材料中解决了难题可以判定,是实践的需要促使了人们研究并成功地开发出具有更高精度定位功能的“羲和”系统,正确。“羲和”系统以使用北斗、GPS等卫星定位功能为基础,说明技术创新是在既有事物基础上的发展,正确。10生态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的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的,是继采猎文明、农耕文明、
10、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飞跃。这说明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生态文明观是认识发展的需要认识具有无限性生态文明观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BC D解析:选A。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生产力、科学技术、人类改造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飞跃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正确。生态文明观是实践发展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说法错误。11(2015广西玉林模拟)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希望掌握一种可以预知疾病的方法,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防范。我国现存最早医书黄帝内经曾指出:“上医治未病。”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检测技术的完善,通过基因检测预测自己的健康走向,使个性
11、化预防未病之病已经成为可能。这表明()对疾病的认识随疾病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人类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和历史条件制约正确认识事物本质能提高做事的预见性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A BC D解析:选B。“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检测技术的完善,通过基因检测预测自己的健康走向,使个性化预防未病之病已经成为可能”,说明人类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和历史条件制约,也说明正确认识事物本质能提高做事的预见性,符合题意。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观点错误。12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
12、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这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A BC D解析:选C。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发展,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应与时俱进,符合题意。错误,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是被否定。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求制定出现代化的法制,还需要公民树立法治信
13、仰。法治信仰是指把法治当作一种理想,将法律视为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法律只在受到信仰,并且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现代转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由传统熟人之间的社会进入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与熟人社会强调人身依附、人情至上不同的是,现代的陌生人之间社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规则治理,人们听命于规则、对规则负责、受规则保护。法律作为现代规则的核心,是正义的象征。目前许多人缺乏法治信仰,他们对法律价值的理解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法律工具主义层面,即法律是国家和政府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个人维护利益的工具。这直接导致相当多的人认为:法律对我有利
14、,我就服从、使用它;法律对我不利,则绕过它、践踏它。法治信仰缺失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自先秦始,人们观念中的最优治理是圣人之治,其次是贤人之治。儒家政治哲学更是概括出了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而王的理论,法律只是圣明统治者“牧民”的鞭子。由于当代教育在现代法治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欠缺,许多人仍然受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很多人守法是出于害怕惩罚,即属于“要我守法”而非“我要守法”。(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说明怎样让公民“视法律为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15分)(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11
15、分)解析:本题第(1)问的知识限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问题指向“怎样让公民视法律为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属于“措施类”题目。解答时,可依据材料中提到的法治信仰、法律价值、法制观念等信息,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法治信仰的自觉和自信、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等方面加以说明。第(2)问知识限定是“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指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必要性”,可依据意识能动作用的三个方面的表现,分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作用和意义。答案:(1)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人民充分认识和体验法治的价值。能动地实施
16、现代法治教育,引导人们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自觉和自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提高人们的现代科学文化修养,让人们摆脱错误观念束缚,信仰法治。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宣传活动,推动形成知法、懂法、自觉守法的社会风尚。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剔除传统法律文化中糟粕成分,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人们树立现代法治信仰。(每点3分)(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发挥意识的作用能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到法律对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4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能够推动社会主
17、义法治国家的建成。(4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能够使人自觉遵守法律,引导人们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法律视为生活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3分)1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其中“加强转基因科学普及”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转基因技术,运用科学手段从一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中进行基因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近年来,转基因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对此争论纷纷,挺转、反转,公众舆论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个阵营。专家无法说服公众相信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是安全的,“反转人士”也暂时
18、无法找出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有害。在互相争吵之中,各种传言、谣言让人难辨真假。对于转基因技术,民众心存疑虑。争论无可厚非,但如果就此放弃理性讨论沟通,让这项技术就此搁浅,一旦有一天转基因全面放开后,中国的玉米、大豆等几乎所有种子都将迅速被外国控制。(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的经济意义。(12分)(2)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谈谈人们应如何理性参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14分)解析:本题以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和争论为载体,考查经济生活和认识论的有关知识。第(1)问属于“意义类”题目,可依据材料信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阐述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的经济意义。第(2)问知
19、识限定是“认识论”的知识,问题指向“如何理性参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可从真理的客观性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方面,说明理性参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的方法论要求。答案:(1)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能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8分)能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分)能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维护粮食安全。(2分)(2)真理具有客观性,人们参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排除个人利益和好恶的干扰;(5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反对认识固化;(5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理性参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不应迷信书本和权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