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7149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桦甸八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A维护家族团结和睦 B灌输儒家伦理道德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强化家国一体观念2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这一弊病根源于( )A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 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

2、C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 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3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特权政治下的政治权力,不是被运用来表达人们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国民的名义下被运用于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他认为官僚政治的本质是( )A皇帝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特权政治 B中央高度集权的特权政治C打着“国民幸福”旗号的特权政治 D努力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4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这说明唐代( )A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 B注重规范各级官员编制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D

3、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5“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6对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有学者认为,从秦到清依次经历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其中的“州政 1阶段”主要是指(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7如以北宋初期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两宋之交的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

4、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这种差异容易导致( )A纸币贬值加速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民税负加重 D自然经济解体8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美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这段话( )A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 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9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

5、潮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C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10甲午战争使日本以强兵走向富国,2014年又是甲午年,日本右翼期盼“甲午神奇”能出现。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 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A. B C D11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那时,法

6、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材料表明( )A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B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12鸦片战争后,上海广告载体越来越多,从报纸广告发展到杂志广告、路牌广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刊登了不少外商广告。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近代上海的崇洋媚外之风盛行B开埠后上海商业得到迅速发展C近代上海报刊业迎合民众需要 2 D

7、近代以来民众消费观发生改变 13.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 )A.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B.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C.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D.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14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 ( )A.掌握实

8、权不对议会负责 B.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C.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 D.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15有学者说很多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也对国内的体制引以为荣,同时蔑视西方国家的民主传统,他们认为德意志特殊道路是一种积极的方式,是处于欧洲中心位置的国家采取的不同于西方其他国家的特殊方式。“这表明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A有强大的社会基础B建立有它的偶然因素C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 D在民主方式上优于英法16. 下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

9、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 确的是( )A .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 .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C .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17. 以下为某论文的摘要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为( )一,“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争议国共内战的残余问题。二,外国和中国的矛盾美国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第一,牵制台湾当局,不能脱离美国势力范围;第二,迫使台湾维持“亲美抗共”的“民主政权”。三,少数人的阴谋台独分裂分子的煽动破坏。A .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 B .浅谈两

10、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 C .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 D .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18.张太雷在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中说,“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 3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这反映( )A.思想界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C.十月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新文化运动已经走向终结19.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陈云主持起草的“一五计划”草案进行了审议,决定原则通过这一草案。6月,中共中央对草案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据此可得出( )A. 新中国一五

11、计划的实践进展快 B. 一五计划时期存在冒进的倾向C. 中共中央对一五计划较为慎重 D. 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形成20全球通史中说:“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种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B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C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D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21.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这主要说明

12、了( )A.西欧一体化成效凸显 B.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C.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局面加剧 D.马歇尔计划积极展开成效显著22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由此推断,布雷顿森林体系( )A. 巩固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 奠定了美国“一超独霸”的基础C. 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 阻碍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3“在美国,一个生机勃勃的、独立的软件销售业的出现,离不开联邦政府投资建立的、受益于研究开发体系的研究和人事架构发展了一种典型的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团体的

13、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新观点、新产品不断涌现。”材料说明了(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B. 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兴起C. 美国国有企业的全面发展 D. 美国“新经济”模式出现24.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 4A.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B.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C.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 D.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5题18分,26题22分,27题12分,共52分。)25.阅

14、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近代以前,中国人只知有朝廷,有天下。19世纪中叶后才逐渐接受“国家”这一近代概念。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将造成当时“老大中国”之责归罪于一班“老朽之人”。海内外遂涌现出“少年中国之革命军”、少年中国晨报等团体及刊物。由于进化论风靡,少年必然代表未来的希望似乎成为一种常识,甚至“青年”尚嫌不够,还要冠之以“新”,但在建构“少年中国”过程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出现危机:要复兴民族,却要抛弃传统;痛恨帝国主义,却又对其文化情有独钟。在“少年中国”旗号下,聚集着持各种不同乃至相对立的观点、主义的知识分子。更加复杂的问题是,到底该

15、由谁来担当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少年中国”始终是一个虚幻的理想。时人对这一概念的珍爱,恰恰映衬出内心的无所皈依。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复旦大学历史系编)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认同并非世人熟知的“美国信念”,而是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定居者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其核心元素包括:英语;起源于英国的法治理念、统治者的责任理念和个人权利理念;敢于持异议的新教价值观,如工作道德以及相信人有能力和义务创造人间天堂。但是从20世纪后期开始,盎格鲁新教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实质内容受到了诸多挑战,包括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浪潮、学界和政界流行的文化多元主义、以族群和性别为核心的身份认同,以及精英人士

16、日益强调的跨国身份认同等等。与此同时,在美国人看来,全球霸权已经成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最重要特质之一,不是世界第一的美国就不是美国。 摘编自谢韬美国国家认同的危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少年中国”之说出现的背景。(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期美国国家认同发生的变化原因。(6分)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认同的理解。(4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 5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

17、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材料二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

18、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

19、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8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8分)27.在经济史界,中西方古代经济比较一直是热门课题。中国史学界有一种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大约1500年以前,“东方先进,西方落后”;中国古代经济水平是高于西欧的;西欧的发展超越中国主要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无论如何不会早于15

20、00年即西欧开始发生社会转型之际;在西欧中世纪时期,中国传统农业一直占据着比较上的优势。但是,从麦迪森的“千年统计”看来,这个看法似乎要被打破。因为麦氏的统计数据显示:早在1500年之前,即大约1300年左右,西欧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中国。据谢丰斋中西方的经济差距何时拉开?谈安格斯麦迪森的“千年统计”阅读上述材料,请围绕“中西方经济差距”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概括准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中外关联。)12分答案15AACBC 610CBADB 1115 ABBDA1620 DDCCD2124ACAA25.【答案】(1)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并迎来“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意识觉醒,“国家”概念广泛传播;进化论广泛传播(社会上兴起各种思潮)。任四点8分(2)原因:多极化趋势下,美国要维系其霸主地位;全球化影响广泛;移民浪潮带来多元文化;种族与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任三点6分认识:凝聚国家认同,要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国家认同,需要推动建设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凝聚国家认同,需要广大青年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展现人生的价值。4分【解析】(1)通

22、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少年中国”之说出现的背景主要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方面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以及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等多角度分析即可。无法成为一种国家认同的原因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到底该由谁来担纲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等字眼反映的就是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等。(2)20世纪后期美国国家认同发生的变化主要突出盎格鲁新教文化的弱化以及多元化和全球霸权的观念等,至于原因则要从美国维持霸权地位的需要、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美国存在的种族歧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国家认同的理解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主要围绕着国家认同的背景和意义等回

23、答问题。点睛: 材料解析题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但联系课本却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最重要的是要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去组织答案,表达观点,解决问题,因为所有的命题者都不会偏离教材去命题。 26.(1)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8分,每1点2分,回答其中4点即可得8分)原因: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

24、的南移等。(6分,每1点2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得6分)(2)特点:城市经济功能更加明显;城市外向型发展特征突出;商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新兴市民阶层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城市兴办大学等。(8分,每1点2分,回答其中4点即可得8分)27.【答案】示例:论题:公元16世纪以前的中国经济领先于西方。阐述:唐宋时期中国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华文化泽被东西。元朝疆域辽阔、漕运发达,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经济发展领先于世界。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农耕经济发达、工商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西方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新航路开辟之前的西方正处于中世纪封建神学的笼罩之下,封建经济发展较为缓

25、慢,新的经济因素遭到教会的抑制。据此可知,16世纪以前的中国,无论从综合国力、还是经济实力来看,都领先于西方。【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与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解读材料内容。材料围绕中西方经济发展状况,从1500年、工业革命之际、1300年左右等三个时期阐明三个不同的观点。可以提取其中任何一个观点去;其次,根据所提取的时间段结合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西方经济状况、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或具体欧美大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史实来进行对比分析,需要同一时段的中外经济史实的对比来说明,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