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非标准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第15题。甲乙1.在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过程()A.物理演化B.化学演化C.大气演化D.生物演化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掀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进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A.原核生物B.爬行动物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3.原始鱼类大量灭绝的时期是()A.B.C.D.4.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A.B.C.D.5.下列地理事物不是在时期出现的是()A.蕨类植物B.被子植物C.灵长类D.第四季冰期解析:第1题,在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2、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掀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进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第3题,原始鱼类大量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第4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第5题,时期为新生代,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答案:1.B2.D3.C4.C5.A6.科学家认为,与自然扰动相比,在10年和100年的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扰动强度和幅度()A.相类似甚至更强B.相似C.较弱D.大大超越解析:在10年和100年的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扰动强度和幅度,已经达到了可与自然扰动相类似甚至更强的程度。答案:A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第78题。7.该图显示
3、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有()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废弃物综合利用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B.C.D.8.下列有利于人类与环境良性循环的叙述是()A.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B.毁林垦荒,获得一些新的耕地C.积极围湖造田,以解决粮食不足D.捕捉所有珍奇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解析:第7题,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违背了自然规律。图中没有显示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第8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环境,会使环境恶化。捕捉所有珍奇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不利于生物进化和优胜劣汰,没有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答案:7.D8.A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地处
4、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考察工具准备:。(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5、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代。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该地可能在代(地质年代)形成图示地质构造。(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环境向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抬升、下降、水平)运动。解析:解答该题应从掌握地球演化、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古生物环境的特征及其成因等基础知识入手,通过理解所反映的相关古生物化石的内容,针对性地解答各小题。解决该题的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2)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及地壳的运动过程;(3)化石形成的岩层沉积岩;(4)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三叶虫(海洋)、恐龙(陆地)。答案:(1)生物化石(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3)沉积古生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古生(4)海洋陆地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