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足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材料体现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 依靠嫡长子继承制巩固奴隶主政权B. 借助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C. 利用分封同姓子弟加强对地方控制D. 以父系血
2、缘关系为纽带来维系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分别提及了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礼乐制和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的制度体现,故选D。ABC都只是针对一种制度进行阐述,显然过于片面,不能完整地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几种制度的共性特征,这种解题思路从选项中也可看出端倪,毕竟从概念的外延上讲D项包含了前面三项。2.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
3、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A. 打破世代为官限制B. 注重官员综合能力C. 用人以品行为标准D. 选才程序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汉代士人任职需要经过层层考评,既要基本知识技能和人品,还要行政经验等等,可见汉代察举制注重官员综合能力,故选B。秦朝推行军功等爵制即已打破世代为官限制,排除A;用人以品行为标准只能体现察举制的部分内容,不够全面,排除C;察举制在选拔人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才程序公平公正的评价适用在科举制上,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察举制的特点,学生只需要紧紧依托材料信息中人才选拔的依据即可作出判断。3.明史宋濂传记载: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jie,攻击)人过。
4、所居室,暑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做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这反映了A. 明朝严密监视重臣B. 朱元璋的专制思维C. 宋濂惧上为人诚谨D. 皇权相权关系紧张【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帝密使人侦视”“诚然,卿不朕欺”等信息可知,朱元璋具有浓重的专制思维,故选B。AC都是皇权专制思维下的产物,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宋濂并不是宰相,故D项皇权与相权紧张的说法无从谈起,排除。【点睛】本题学生容易在ABC三项上纠结,因此有必要提醒学生,在中国古代政治的演变历程中,皇权始终居于中心位置。4.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
5、影像中记载:“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面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这一“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 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内地C.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D. 镇江成为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镇江之战是中英鸦片战争中的一场战役,故选A。 B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排除;近代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不包括镇江,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中的地点,需要学生
6、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握历史的细节。5.商务印书馆历史教科书1906年版:“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太平天国运动两种版本不同的评价解读有误的是A. 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潮流B. 历史教科书打上时代的烙印C. 不同政权制约着社会意识D. 主要矛盾变化影响历史评价【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6年为清王朝统治末年,当时中国出于辛亥革命的前夜,革命形势正迅速高涨,对当时的请政府而言,稳定国内政局是至为关键的当务之急,故其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着重的是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到了1933年,日本已经开始了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
7、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挽救民族危机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故才着重太平天国的积极评价。综上所述,A项错误,因为其违背了当时的革命潮流,故选A。BCD均对材料解读正确,排除。6.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下图漫画所反映的革命运动A. 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政府第一枪D. 取得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由漫画中“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民众的力量”“帝国主义”等字样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国民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B项正确。A项为中共一大的影响,排除;C项为南昌起义,
8、排除;D项为抗日战争,排除。【点睛】漫画类题目切记二关注,一为漫画标题,二为漫画内的文字。7.下图进军路线好似一个倒着巨大问号。对此图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A. 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 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C.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D. 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答案】D【解析】【详解】由地图中的文字信息“井冈山根据地”“长沙”“三湾”等可知,地图反映的是秋收起义失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项为八七会议的意义,发生于秋收起义之前,符合题意。ABC均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排除。8.刘伯承在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前年我们跃进式的进军是品字形的中央突破,这
9、次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170万人南下作战,没有后勤,没有财政是不行的。”这里的“南下作战”是指A. 挺进大别山B. 淮海战役C. 徐州会战D. 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前年我们跃进式”“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170万人南下作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为发生于“今年”即1949年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即渡江战役,故选D。挺进大别山发生于材料中的“前年”,排除A;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定,排除B;徐州会战发生于1938年,排除C。【点睛】本题玩了一次小小的文字游戏,材料的隐含时间线藏在了“前年”这个词语中,学生做题时切记要细心留神。9.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
10、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 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 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愿望D. 为了实现人民平等和民主【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可知,共同纲领注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故选B。材料没有提及中共对民主人士的态度,排除A;材料提及了民族的平等权利,但没有提及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排除C;D项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民族问题
11、,排除。10.2019年1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推动两岸关系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政治基础是A. “和平统一”的方针B. “一个中国”的原则C. “求同存异”的精神D. “一国两制”的构想【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后这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故选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排除AD;“求同存异”是外交方针
12、,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排除C。【点睛】本题除了题目的设问部分外,其余为无效信息,这也提醒学生在做题时要先看题目要求,后再看材料。11.“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的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和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从中可见中国政府提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 争取周边国家认同“一边倒”的外交战略B. 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往来C. 改善邻国关系创造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D. 积极
13、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培家的担心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其目的在于改善邻国关系创造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故选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共意识到“一边倒”外交战略局限性的反映,排除A;非洲国家与中国不是邻国关系,且“求同存异”方针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要晚,排除B;材料主旨在于强调如何与邻国相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并不专指邻国,排除D。12.中国外交政策和战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现代中国外交战略具有多样化战略选项战略重点实现手段选项
14、一大国协调战略处理与大国关系伙伴关系选项二区域整合战略处理与周边关系一体化外交选项三政治联合战略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论坛外交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A.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 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D.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符合选项二区域整合战略限定,故选C。联合国为国际组织,不是区域性组织,排除AD;B为大国协调战略的体现,排除。13.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名人传中记载: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因自制力强而获得“公止者”称号)曾在一个陶片放逐投票时,有一个不认识字的公民走到他面前,要求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
15、斯提德”名字,他照办了,然后他问那个公民为什么要放逐这个人,他有什么做错的地方,那个公民回答:“他没有做错什么,我也不认识他,不过我讨厌到处听到人们称赞他正义,我实在是听烦了。”那一年,阿里斯提德被雅典驱逐出境。材料最能说明陶片放逐法A. 体现了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B. 沦为雅典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C. 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 成为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阿里斯提德只因被人称赞太多就遭到了雅典的驱逐,这说明雅典的民主方式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C。材料主旨在于揭示雅典民主的局限性,AD是雅典民主的积极作用,排除;材料没有提及这个不识字的公民受到了政客
16、的蛊惑,故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4.罗马法规定,当“某人通过建造或拆除某一部分的方式,改变了建筑物的原有结构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新施工行为即被限制甚至遭到禁止”。这表明罗马法A. 保护关注弱势群体利益B. 维护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C. 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D. 注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有害于公共利益时,新施工行为即被限制甚至遭到禁止”可知,罗马法注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故选D。材料并没有提及弱势群体,排除A;罗马法显然未将奴隶的权益包含在内,B项不符合事实,排除;如果只是强调对私有产财产的保护,则新的施工行为不会被限制和禁止,排除C。15.从2016
17、年7月开始执政的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是继撒切尔夫人后的第二位女首相,有“新铁娘子”之称,但在执政期间她却遭遇格伦费尔塔公寓楼大火80余人遇难、数次恐怖袭击、脱欧乱局无法破解等重大问题,而遭到众多议员的质疑,为此她被迫于2019年6月7日辞去保守党党魁一职,其首相职位暂时保留至新首相产生。特蕾莎梅下台主要因为A. 内阁成员与首相有严重分歧B. 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C. 国王本着维护国家利益责令D. 首相面对困境无权解散议会【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而遭到众多议员的质疑,为此她被迫于2019年6月7日辞去保守党党魁一职”可知,特蕾莎梅下台主要因为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故选B。材料并未提
18、及特蕾莎梅遭到内阁成员的反对,排除A;英国国王是虚君,首相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国王,排除C;英国首相在议会发生分歧时,有权解散议会,排除D。16.2017年7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尽管不满,特朗普还是签署了这项法案,并发表了一份怨气十足的文字声明。美国国会此举A. 降低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 使总统无权再否决该项法案C. 行使了宪法赋予国会的职权D. 使立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答案】C【解析】材料中参众两院对总统提案的否决,体现了宪法赋予国会的权利,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彼此相互制约平衡,C符合题意;A本身说法
19、不正确;B与1787年宪法规定不符,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决法案,不正确;三权分立下总统和国会之间相互牵制,是平等,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美国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美国民主共和制下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之间相互牵制,能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材料所述即是分权制衡的具体体现。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A. 需巩固加强国家统一B. 议会中各邦权力相等C.
20、 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D. 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普鲁士在各邦中占据独特地位,但是其权力受到其他邦国的制约,可见德意志帝国中各邦存在着相互制约的机制,表明德国国家结构形式具有联邦制特征,故选C。1871年德国已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材料中各邦对普鲁士的制约不是国家分裂的表现,无法得出A项的结论,排除;普鲁士在议会中有权力否认不利于自己的议案,各邦权力并不相等,排除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这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排除D。18.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来要讲话:“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
21、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指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现实指导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阶级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故均正确;俄国十月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成功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发展出了列宁主义,故正确;马克思主义指导
22、和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如中国,故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ABC均有遗漏,排除。19.二月革命后,列宁动身回国,他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写道:“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但“有可能使俄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落后”的俄国仍然是封建农奴制国家B. “落后”使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取得胜利C. 列宁基于国情对俄国革命有了正确定位D. 二月革命揭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序幕”【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
23、取得胜利”等信息可知,列宁对于俄国的基本国情有着准确的认知,对于革命的进程也有着准确的定位,故选C。俄国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它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故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有可能使俄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是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对未来革命的期许,不是针对二月革命进行的意义总结,排除D。20.2018年底,有消息称,在普京授意下,俄罗斯派遣两架可以搭载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前往委内瑞拉,并同委内瑞拉空军进行联合演习。有人认为这是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击,很有可能是上世纪60年代某
24、一事件的重演。这一“事件”指的是A. 朝鲜战争B. 北约建立C. 越南战争D. 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有人认为这是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击,很有可能是上世纪60年代某一事件的重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发生于1962年与委内瑞拉同样位于美洲的古巴导弹危机,故选D。朝鲜战争发生于50年,排除A;在建立北约和越南战争的问题上,美国是主动一方,这与材料“这是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击” 的描述不符,排除BC。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3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要求分析材
25、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地方政治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国的中下级军官转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
26、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内建系统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施的前提条件及利弊。(2)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与以前王朝地方治理的不同点以及
27、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说明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从古代中央对地方的治理中,你有何认识?【答案】(1)特征:郡县制(官僚系统)下,地方长官多由中下级军官转任;道路系统从核心向外缘扩散。前提:秦统一中国。利: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保证政令畅通(政令下达效率高);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统一)。弊:地方信息回馈效率不高。(2)不同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防范、控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历史教训;民族征服。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认识:要提高上传下达的效率;从国情出发
28、;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与地方治理相匹配。【解析】【详解】(1)特征:由材料“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往往是由秦帝国的中下级军官转任”可归纳为郡县制(官僚系统)下,地方长官多由中下级军官转任;由材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可归纳为道路系统从核心向外缘扩散。前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只有统一中国,才能建立起庞大的内建系统。利:由材料“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可知,政令下达效率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也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弊:由材料“得到神经
29、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可知,地方信息回馈效率不高。(2)不同点:由材料“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可知,元朝的行省管辖区域大;由材料“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可知,行省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由材料“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可知,行省制着重于民族防范、控制。原因:由材料“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可分别归纳为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历史教训,民族征服。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当时
30、和后世两方面入手分析。从当时角度看,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从后世角度看,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认识:从秦朝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认识,要提高上传下达的效率;从行省制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我们要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处理好民族关系;最后结合所学,一切制度的设计,都要从国情出发,做到相应的配套措施与地方治理相匹配。22.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逐步形成、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人在战败后痛定思痛,逐步摆脱传统的狭隘民族骄傲感,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民族理论和观念,慢慢形成新型的近代民族观念和思想,以慰藉中日甲午战败的亡灵英豪
31、。此前,中国人没有明确的民族观念和意识,懂得只是上千年的历史传统和社会规范价值与相关文化。在此之后,甲午战争改变了这一观念,促使国人在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问题上加入更多思考,并促进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观念的形成。宋羿竺甲午中日战争与民族觉醒材料二:正如陈独秀当时所指出的:“爱国!爱国!这种声浪,近年以来几乎吹满了我们中国的各种社会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出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材料三:民族观念扩散的趋势,可以从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申报相关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中看出端倪。以“民族”一词为例,1911年年底前,申报
32、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1928年、1936年,这一数据增加到1119、1507条;抗战爆发后,随着民族情绪的空前激发,“民族”一词使用频率进一步冲高,1939年达到2369条。经济观察报书评: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期间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材料四:从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来看,它是受西方列强的压迫,中华民族自我意识开始逐步觉醒,甲午战败刺激下民族意识觉醒,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真正实现了全中国各个阶层社会力量的动员。房波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正义性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2)综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论述
33、材料四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分层表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字数280字左右。)【答案】(1)原因: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损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资本输出使列强侵略进入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论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民族危机刺激中国近代民族意识产生、发展、高涨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刺激民族意识初步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实业派倡导实业救国,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 观点明确;分层表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字数280字左右。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人广泛参与
34、的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民族意识高涨。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解析】【详解】(1)原因:由材料“在此之后,甲午战争改变了这一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入手分析。首先,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损失,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其次,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首先由材料四“兴起”“逐步觉醒”“全中国各个阶层社会力量的动员”等信息可提炼出观点为民
35、族危机刺激中国近代民族意识产生、发展、高涨 。其次,运用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提供的史实予以论证,注意先写加深民族危机的事件和影响,然后写民族意识发展的事例。如在表述材料一时,我们按两个层次进行表达,首先是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其次是民族意识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实业派倡导实业救国,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23.美欧关系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演变对国际形势的影响举足轻重,是观测国际风云变幻的风向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二战后初期,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事关美、苏、欧三方的生死存亡,美苏对峙意味着欧
36、洲只能是美因的仆从,而美国始终是领导者。冷战初期的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霸主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门洪华美国霸权与美欧关系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的政策。(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伊拉克战争是后冷战时代几个足够影响全球形势的重量级事件之一。2003年围统战争还是和平解决危机的问题。美国和以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在此次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刻,却分道扬镳,变成鲜明对立的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带头者
37、,进行了双方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激烈争执。邢骅跌宕起伏的美欧关系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欧关系的表现,并运用所学史实说明“美国始终是欧洲的领导者”。(2)材料二中美国与西欧关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变化的原因。(3)据材料三归纳在伊拉克问题上折射出美欧关系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对国际格局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美欧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表现:西欧依赖美国,美国控制西欧(西欧是美国的仆从,美国是西欧领导者)。举例:军事安全:成立北约;政治安全:杜鲁门主义;经济霸主:实施马歇尔计划。(2)变化:西欧推行独立自主政策,摆脱美国控制。原
38、因:西欧国家的联合(西欧的崛起);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3)特点: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对立性)。影响: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加强(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秩序的民主化。(4)主要因素:实力对比的变化;国际形势;国家利益。【解析】【详解】(1)表现:由材料“美苏对峙意味着欧洲只能是美因的仆从,而美国始终是领导者”可知,西欧是美国的仆从,美国是西欧领导者。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方面举例。军事上成立北约;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2)变化:由材料“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的政策”可知,其变化为西欧推行独立自
39、主政策,摆脱美国控制。原因:结合所学可从西欧、美国、世界在六七十年代变化入手分析。首先从西欧角度看,西欧国家通过联合力量逐步壮大;其次从美国的角度看,在六七十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实力这一时期相对下降;最后从世界角度看,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3)特点:由材料“美国和以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分道扬镳进行了双方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激烈争执”可知,美欧关系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色彩。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国际政治秩序的民主化等角度进行分析。(4)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外交关系的变化一般来说与这项因素有关,分别是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等,美欧关系同
40、样适用于此。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二: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
41、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合度达到最高点,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商鞅是如何消灭这一“陋俗”的?(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实质。【答案】(1)
42、陋俗:大家庭共居一室(一个帐幕为一家)。消灭: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制。(2)表现: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自给自足(耕织结合)的独立经济实体。作用: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民风的形成;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社会稳定);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3)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实质:封建化过程(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解析】【详解】(1)陋俗:由材料“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可归纳为大家庭共居一室。消灭:结合所学知
43、识可知,商鞅在变法过程中为了减少宗族势力对社会的影响,采取了大而化小的策略,即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要求分家,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制。(2)表现:由材料“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可分别归纳为个体小家庭是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是耕织结合的独立经济实体。作用:由材料“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可归纳为有利于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由材料“勤俭持家
44、、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可归纳为有利于良好民风的形成;由材料“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可归纳为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社会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既有利于国家赋役的征派,也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3)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变化,故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经济基础,故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实质就是秦朝的封建化过程。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法律,国之重器;法典,则是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
45、:材料一: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由只是一个借口”,他谈到革命时这样说。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当法典交送立法机关的时候,法案评审委员会里有人想要稍微表示一点反对,但这种软弱的反对没有得到什么结果。1803年3月,拿破仑法典经过国务院讨论以后,提交给立法院,而立法院甚至无权讨论,只是一声不响地一条条通过。1804年3月,法典经拿破仑签署。(苏)叶维塔尔列著拿破仑传材料二: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
46、并支配物品的权力,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公正地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拿破仑法典材料三: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汉译世界名著拿破仑法典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中拿破仑是如何理解政治“平等”的?拿破仑法典制定过程有什么特点?(
47、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精神?(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拿破仑法典?【答案】(1)理解:平等是法律上同样的公民权,用法典确保公民的平等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特点:个人意志明显;专断独裁。(2)法律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精神。(3)认识:以法律形式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蓝本)。【解析】【详解】(1)理解:由材料“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可知,在拿破仑眼中,政治“平等”是指法律上同样的公民权,而这需要用法典来予以确保
48、。特点:由材料“法案评审委员会里有人想要稍微表示一点反对,但这种软弱的反对没有得到什么结果”“而立法院甚至无权讨论,只是一声不响地一条条通过”可知,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个人意志明显,专断独裁。(2)法律精神:由材料“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可归纳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材料“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力”“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可归纳为保护私有财产;由材料“依法成立的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可归纳为契约精神。(3)认识:由材料“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可知,法典以法律形式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并且将这些成果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由材料“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可知,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典为资产阶级民法典,从经济上讲,它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