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素养透视知识框架了解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军民进行抗争的史实;识记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危害。(1)通过史料探究,在解读两次侵略战争爆发原因、结果等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对列强侵华原因、影响、阶段性特征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2)结合现实,反思战争的启示,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感。规避误区、教材补遗必 记 知 识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 1后,军事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1894 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明治维新2过程(1)战争爆发:1894 年 7 月,
2、日本舰队在朝鲜 2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 3,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4等地。(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5全军覆没。丰岛威海卫港旅顺北洋舰队3结果:1895 年签订 6。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7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 8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9、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 10拓展了列强对华 11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3、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台湾主权苏州内地税资本输出4.影响(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12的狂潮。(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瓜分中国|特别提醒|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了瓜分世界的活动,这是日本侵华的根本原因,也是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华的原因所在,从这一角度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带有必然性。|辨析比较|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
4、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13”的旗号,在 14地区形成高潮。扶清灭洋京津2经过(1)发动战争:1900 年 6 月,英、美等借口镇压15,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 16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3)攻陷北京: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 17内。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18”。义和团运动廊坊紫禁城议和|图解历史|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误区警
5、示|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时间:1901 年 9 月。2内容及危害内容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 9.8 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 19受到列强控制 税收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 20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 21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 22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6、中国人列强外务部3.影响(1)迫使 23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完全陷入 24社会的境地。清政府半殖民地半封建|图解历史|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特别提醒|辛丑条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它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意味着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读史研史、拓展延伸史 料 探 究探究点一|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史料一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 600 万两,其中挪用
7、海军经费 437 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 1 000 万两,挪用海军军费 750 万两。史料二 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讯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读史料|抓住关键提示语句,如史料一中的“削减军费预算”“挪用海军军费”和史料二中“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归纳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用史料|依据史料一、二,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提示 必然性: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慈禧太后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清政府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不认真备战
8、,奉行“避战自保”政策。|得史论|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1)主观方面清政府政治统治极端腐朽,社会制度落后。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等。(2)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3)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国力相对落后。综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的腐败。探究点二|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史料一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
9、读史料|史料一引用不平等条约原文,反映了马关条约的部分内容。提取“在中国通商口岸工艺制造”的信息概括得出日本获得的特权。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得出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用史料|史料一说明日本通过该条约获得了什么特权?这使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 特权:投资设厂。变化:列强经济侵略方式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史料二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外,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辛丑条约|读史料|史料二引用了辛丑条约的原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清政府“永禁或设或入与
10、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的信息看出清政府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改变。|用史料|根据史料二,分析清政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提示 变化: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影响: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史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2)两次战争中,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出逃。(3)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4)都迫使清政府屈服,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不同点(1)发生时代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自由资
11、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2)战争的直接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镇压义和团运动,以维护在华侵略利益。(3)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拓展提升|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打开了大门,它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帝国主义通过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地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word部分:请做:跟 踪 检 测拔高提能、查缺补漏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