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关区2011届高三一模考试地理反馈一、抽取样本数据说明:本次考试本区使用网上阅卷形式,故将全区情况作整体反馈。全区两所所学校共460位学生参加考试,大多数考生为史地组合,十二中有两个物地班。原十二中部分均分70.83,原三十九中部分均分65.75,最高分103分,最低25分。66中均分50.2,最高分78,最低分23分。较低的为46.3;二、样本数据分析:下面以十二中(含原39中)为例进行分析。1、 选择题正答率60%题目分析:题号正答率(%)错误类型及分析352选不出D的学生答案较分散,读图分析能力欠缺1020.3大多数学生对新疆的自然地理南北差异了解不够,误选B、C较多1332选择C的较
2、多。可能是受工业布局的思路影响,没有深入思考1440.2错选A、D的人数较多。对地价高低的认识不清。1538错选D的人数较多。没有注意审出题中的“形成”和“进口”的关键词1750.2错选A的人数较多,主要是学生误认为对图中尼罗河下游的地中海气候是影响其汛期的主要因素1943.5部分学生判断不出P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南半球夏季。2335不少学生选项中有A、D,主要是对题中的时间重视和分析不够2513.5很多学生选项中有C,主要是对教材基础知识记忆不够2、综合题:27(1)地理坐标判断不准,经度判错者较多。部分夜半球没有用规定图例。说明不少学生的光照图的判读能力不够;(2)极夜范围未写“及
3、其”者多,表述不规范。(3)只写一部分,如只强调昼渐短夜渐长等,审题不细致,答题不全。(4)答案中少选者多。28(1)得分较高。(2)未强调受冬季风影响,而是只谈地形因素。(3)得分较高。(4)写夏季的多,也有写春秋季的,但原因能写准确的学生很少,因而失分较多。29(1)部分学生答案中没有出现“工业化“、城市化”等关键词;(2)要素表述不全面,往往只写一种,工厂外迁的原因表述有不够规范。(3)优势区位表述的不够具体,没有结合图上信息来表达。(4)“门槛”条件写的不够全面和规范;(5)不少学生没有抓住“评价”两个字而只写了有利条件。 30(1)南部的能源写“水电”的很多,没有注意审题“能源资源”
4、,所以不得分。(2)得分较高。(3)“鄱阳湖平原”部分学生写不出,区域基础知识欠缺。(4)得分较高。(5)写影响时不少学生分不清是对转出区的影响还是对转入区的影响,一是审题不够,二是知识迁移能力不够,多泛泛而谈。31(1) “绿洲农业”写成“大牧场放牧业”等,“融”字写成“溶”字,“台风”写成“海啸”等较多。(2)很多学生没有从、干旱环境、沙源、植被、动力等方面展开描述,写的较片面。(3)得分较高。三、当前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问题:(1)学习地理复习时间的减少。学生的语数外压力很大,长期以来一直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投放三门主要高考科目上,选修学科的学习时间比以前有所减少。仅靠课堂那一点时间,练习强度不够。(2)学习地理压力的减小。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落后的学生对“双B”要求放低,甚至无要求。(3)区域地理知识的欠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效复习时间很少,所以学生对区域地理不够重视。(4)自然地理难点难以突破。 部分学生一遇到地球运动等难点知识,就难以突破,缺少足够的信心去征服难点。2、对策:(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精讲精练请评,创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多从方法和答题模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2)关爱为先。多给予学生应有的关爱,使其提高兴趣,突破瓶颈。(3)加强交流,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学会从地理角度思考。 十二中地理教研组 姜涛 2011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