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扣4 生活与哲学体系整合一、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梳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一)唯物论的知识梳理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首先,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体现在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个方面。其次,物质决定意识体现在: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要求如下: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
2、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唯意志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首先,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其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2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
3、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同时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的特殊性:静止是运动的一
4、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二)认识论的知识梳理1实践角度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构成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等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与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历史条件的制约。(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5、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2真理角度即人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的三个特性真理的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
6、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过程(即追求真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
7、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某一认识的变化体现的认识论道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推动着认识不断向前发展。(2)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要根据条件、范围和过程的变化,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二、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梳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角度1联系观点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1)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
8、,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这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
9、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2发展观点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1)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10、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3)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这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同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矛盾观点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其内容有时称为矛盾规律或对立统一规律,其所有的方法论合起来统称矛盾分
11、析法。(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将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分析问题,既把握它们各自的内涵,又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2)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这要求我们必须把两方面辩证统一起来,既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不忽视矛盾特殊性。(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要抓住主要
12、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6)矛盾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4如何用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辩证法的要求(1)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这要求树立创新意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2)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联系在一起的。这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
13、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三、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梳理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角度(一)社会历史观的知识梳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
14、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两对矛盾和两个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
15、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和政治关系的调整,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都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就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历史主体(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16、造者。作为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创造历史的作用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即要求我们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人生价值观的知识梳理1是什么人生价值的内涵(1)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一方面,人生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另一
17、方面,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2)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即看他通过自己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所属社会及他人的需要。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2怎么办人生价值的实现(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充分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人生发展的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同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
18、会历史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依据社会发展而更新价值观念。(2)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所以要积极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所以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5)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
19、生价值。(三)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人们价值观念或思想认识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现实情况的变化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思想。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观念认识等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其先进性,从而发挥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的变化要求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观点、意识形态等不断发展变化。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要求人们的价值观念要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