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6805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单元拔高提能课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拔高提能课|知识串讲|一、全面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原因(1)经济方面: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其经济原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2)政治方面:封建统治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维护其封建统治。(3)思想方面:主张中央集权、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和融合了法、道等各家精髓的儒家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4)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该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也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的需要。2演变过程、趋势、本质3影响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

2、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政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长期的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经济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思想文化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

3、,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对点训练1西汉时,形成了内朝的尚书组织与外朝的三公九卿一起管理政务及分工又相互制约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制度;明朝时形成了内阁制度,尤其是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权倾朝野。这些制度的形成主要说明了()A君主专制的加强 B中央集权的加强C监察制度的削弱D防范官员的腐败解析:选 A 材料中反映的是西汉设置内外朝制度,明朝时期设置内阁,主要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加强,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不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监察制度,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君主对相权的控制,不是防范官员的腐败,故 D 项错误。二、

4、比较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推行时代推行于西周,春秋时代走向瓦解春秋战国时期至元建 立前确立于元朝地方和中央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诸侯的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对点训练2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都

5、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B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C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D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解析:选 B 分封制容易造成割据势力,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行省制开创了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故 B 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排除。|真题体验|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2018全国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6、,“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选 A 由材料“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乃去其三面”“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这种网开一面的仁爱之心可使商汤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 A 项正确;根据所学,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奴隶集体耕作的农耕经济是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且材料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故 B 项错误;由材料“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而非保护环境,故 C 项错误;夏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

7、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故D 项错误。2(2017全国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选 A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增强了广大区域内人们的文化认同感,故 A 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出现于战国,与材料中的时间“周灭商之后”不符,故 B 项错误;西周时,尚未实现中央权力的高

8、度集中,周王室对地方实行间接控制,不是直接控制,故 C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分封制的对象、封国和都城,没有涉及贵族权利的继承,而且贵族世袭特权确立的标志是夏朝出现的王位世袭制,故 D 项错误。3(2016全国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解析:选 B 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在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故 A 项

9、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 B 项正确;材料中的铭文是记述祖先业绩,这是重视宗法传承的表现,不是挑战宗法制度,故 C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商周时期铭文的内容,可知这类青铜器均属于礼器,其功用没有发生重大改变,故 D 项错误。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4(2013全国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

10、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选 C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故 C 项正确;铁犁牛耕的推广导致了分封制走向瓦解,故 A 项错误;分封制下当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也就没有君主集权统治,故 B 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故 D 项错误。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5(2018全国卷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

11、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解析:选 C 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可知,这一做法削弱了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故 A 项错误;由材料“武则天时期”“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而非为了官员的晋升,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可知,官员的品级并未改变,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知,通过增加宰相数量,分割宰相权力

12、以达到削弱宰相权力加强皇权的目的,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 C 项正确;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宰相职权被削弱而非强化,故 D 项错误。6(2018全国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选 D 不向朝廷上贡或少上贡的藩镇数量虽多,但朝廷的

13、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并且东南型的藩镇仍向朝廷上贡,藩镇无法控制朝廷的财政收入,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各藩镇与中央的关系,无法反映藩镇之间攻伐不已,故 B 项错误;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的任免权、财政权和军权,拥兵自立,不利于中央集权,故 C 项错误;“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大部分藩镇的官员任免权在朝廷手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几种藩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势力、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 D 项正确。7(2018全国卷2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

14、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解析:选 B 材料中从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的宰相人数在减少,这说明世家大族影响削弱,故 A 项错误;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发展,材料中的平民子弟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从而跻身于社会上层,加强了社会流动,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宰相的来源,与其权力变化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科举制度的功能加强,而不是弱化,故 D 项错误。8(2017全国卷25)表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 195 年15 郡汉文

15、帝十六年前 164 年24 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前 144 年68 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108 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解析:选 C 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七国之乱”,使诸侯王国与朝廷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七国之乱”的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解决了王国问题,所以汉景帝以后诸侯王与朝廷的矛盾并不是渐趋激化,故 A 项错误;表中涉及的郡国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而非中央行政体制,故 B 项错误;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

16、弱了王国势力,使直接管辖的郡国迅速增多,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为解决边患问题奠定了基础,故 C 项正确;汉武帝时直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王国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故 D 项错误。9(2016全国卷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解析:选 B 汉初推行被称为“黄老之学”的道家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重视秦朝的文书,意味着汉初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即汉承秦制

17、,故 B 项正确;汉初充分发挥文书功能,以便继承前代的政治制度,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官吏是否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故 D 项错误。10(2016全国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选 A“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说明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的个人行为,帝王不可以“容易行事”,故 A 项正确;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宋代史官所撰史书未必全都真实可信,故 B 项错误;史官记录皇帝的真实

18、言行,客观上促使皇帝减少失误,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的说法过于夸大,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表述宋太祖担心自己有失误会遭史官记录,而“真实言行”包括误失和正确两种言行,故 D 项错误。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1(2017全国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选 A 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故

19、 A 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故 B 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 C 项错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原因在于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故 D 项错误。12(2016全国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选 B 巡抚虽然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但材料没有反映其行政权力的扩大,故 A 项错误;明初地方分设三司,分权的同时也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而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司、巡抚与六部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六部的权限被削弱,故 C 项错误;派遣巡抚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因此没有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对立的缓解,故 D 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