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目标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晚清时期(1)外国人在华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陆续办报刊。申报是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论性刊物(1)戊戌变法:时务报(2)辛亥革命:民报(3)新文化运动、“五四” :新青年3、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政论性报刊: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4、新中国:人民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二、影视事业的发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机,1895年电影诞生。1、中国电影(1)
2、近代中国电影1905年中国人摄制的电影定军山,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的电影迅速发展并很快走向成熟。(2)新中国电影新特点是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改革开放后电影事业走向辉煌。2、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1)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中国电视业诞生。(2)改革开放后电视得到普及,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电视普及原因:经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电视技术的进步;政治:国家政策支持。 三、互联网的兴起(第四媒介)(四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1、互联网发展 (1)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全球。(2)
3、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2、互联网的优势和影响(1)集各种媒介优势于一体,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信息。(3)改变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四、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的认识(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科技发展成果。(2)媒体加速信息传播,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3)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拓展综合】近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表现、特点原因:1、政治: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社会变革的推动。2、经济:近代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3、文化:民主、自由和科学思想的影响。表现:1、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娱乐首先在通商口岸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和更新。2、传统的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3、铁路、轮船、电报、电话传入中国,交通通讯发生了巨大变化。特点:1、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典型的特征。2、受西方影响,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3、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但在偏远农村则变化不大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