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知识整合一、全面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来讲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的,与地方分权相对,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2基本内容:皇帝制;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3主要措施(1)调整中央机构: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
2、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及其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需要。(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权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司分管地方监察事务。(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垄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
3、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人民。4基本特征(1)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相统一。(2)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3)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伴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借助神权和思想控制来巩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5历史影响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具体表现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政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
4、,防止分裂割据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长期的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经济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思想文化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二、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在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
5、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2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古希腊城邦政治结构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
6、腊世界经济发展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政治制度各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最终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别城邦建立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文化特征依托大河和农耕创造辉煌的文明,文化具备多元化特征,但不能改变封闭和保守的特点依托海洋孕育灿烂的文明,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特点学科素养培优对应学生用书P015史料实证历史学习核心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
7、重要方法。史料实证要让学生懂得论从史出,懂得历史需要用证据说话,懂得鉴别史料的真伪和不同来源及价值,并适当规范地引用、运用史料,使其服务于对问题的解释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培养证据意识,从而探寻接近历史的真相。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考查依据史料结合所学,说明问题,形成历史结论,理解历史概念。(2)考查选取文献史料、图片、遗址、文学作品,区分史料的不同来源及性质,认识史料对解释历史的价值(例如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学术书籍和文学艺术作品等)。(3)考查运用适当的史料和信息,论述历史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4)考查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8、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5)考查以不同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典例(2017全国卷)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北宋时期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记载,说明对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
9、史记载,故B项正确。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出土文物、史书记载、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呈现,故A项错误;历史叙述有主观和客观之分,有的历史叙述可以客观准确地再现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综合多种历史叙述是确认历史事实的可能条件,故D项错误。(1)挖掘教材资源,重视史料实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互证”,认识史料的可靠性,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注意“以图证史”“准确取舍”,认识论据的充分性;注意“由表及里”“史论结合”,理解论证的完整性。(2)解读问题要多元解读信息:一要“咬文嚼字”,从试题主题语中获取有效信息;二要“点石成金”,从材料出处和注释中获取有效信息;三要“删繁就简”,从省略号前后获取有效信息;四要层次分析,去伪存真,灵活迁移捕捉隐性有效信息等。-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