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斯基摩人教学设计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2、,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知识与技能:认读13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
3、,“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爱斯基摩人的生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有关爱斯基摩人的故事。教学重难点1.认读13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2.在朗读中了解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教具准备生字卡、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图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与爱斯基摩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看。2.老师做相关介绍。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爱斯基摩人呢!那我们就进入新课的学习:爱斯基摩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 1.同桌练读,各组练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流利。2.巩固生字。五、指导写字。六、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交通 战利品 响声 光芒 信号 夏天2.复习本课生字。二、学习课文。三、总结全文。1.齐读全文。 2.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有趣吗?说说你的想法。3.互相交流从课外书中或互联网上查找有关爱斯基摩人的趣事。四、布置作业。把爱斯基摩人的情况介绍给你的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