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水妈妈的孩子们“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
2、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
3、、运用学地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2、联系生活实际给生字组词扩词,学习词语的合理搭配,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水在自然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的特点及水的作用,激
4、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愿望。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2、学习词语的合理搭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规范地书写生字。【教学准备】课件及卡片。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1、孩子们,你们见过水吗?是在哪儿看见过的?2、可是风伯伯却想告诉孩子们水妈妈的孩子很多很多。师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风伯伯说的话。3、听了风伯伯的话,你们想知道什么?4、师出示板书课题。5、过渡激趣:我们自然界的水除了泉水、溪水、江水、湖水、河水、海水,还有什么呢?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1、师:下面,就请孩子们自己读读课文,在文中去找一找吧。注意:读准字音,
5、注意戴红帽子的生字娃娃,圈出它们,多读读。2、生读课文,圈出生字娃娃,全班交流。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段落,并用线勾出文中的生字词语,读读它们。4、生自读课文,读通句子,并按老师的要求勾出生字词语、标出自然段段 落。5、同桌交流,读读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娃娃。6、师出示卡片,全班交流。7、读区别后的生字娃娃。8、做“猜字”游戏,生读文中的词语。指名小老师教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9、指名说说自己标出的自然段段落,分大组读自然段段落,教师相机指导读通句子,读准字音。10、读完课文以后,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能说哪些就说哪些。三、精读课文,感知大意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风伯伯
6、为什么要娃娃们去找水妈妈的孩子时不能去找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海水?2、自读课文,指名回答。3、自读二到八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说说:娃娃们找到水娃娃了吗?为什么?4、师可适当运用卡片及课件进行说明理解。5、在理解后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好二到八自然段。6、老师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7、自读、同桌读、师生分角色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1、抽读本课的生字。扩词练习。2、观察要求写的字,提出难写的字。3、教师范写,生观察。4、学生书写,互动评价。五、课堂练习1、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水妈妈的孩子,讲给大家听。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后,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进行数量词的练习。【板书设计】2、水妈妈的孩子乌云 彩虹 浓雾 露珠 白霜 雪花 冰山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