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直线与平面的平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习了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后,进一步研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关系是本章的重要内容,线面平行是平行关系的初步,也是面面平行判定的基础,而且还映射着线面垂直的有关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学习,初步理解了空间中点、线、面及位置关系,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关系判定的形成过程;(通过直观类比、探究发现来突出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通过分组讨论、设计练习等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二、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部分进行说明:1、知识与技能:掌握并能较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解决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线面平行探索过程,掌握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探究问题为中心,感受线面平行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三、教法学法1、教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启发和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逐步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利用课件来辅助教学,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
3、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法本节课在学法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思考和应用的过程建构新的知识,再通过类比、联想,使建构的知识得以完善,而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四、教学流程1、问题引入根据问题教学法的教育理念,通过问题1:“直线与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既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又为本节课做好铺垫。又通过问题2:“如何判定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呢?”提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想到定义: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由于直线无限延伸,平面无限延展,如何判定无公共点,却非常困难。2、创设情境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创设了3个情境。前2个情境,从生活中的实例门扇、书的封面
4、边缘与所在桌面的位置关系开始,首先让学生感受到线面关系存在于实际生活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创设了情境3,让学生自己去猜想满足什么条件下直线与平面平行?3、探究结论(1)动手实践让学生根据情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2)直观感知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点拨,相信学生能够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平行,并且猜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3)操作确认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操作确认。(4)归纳结论经历了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让学生自己总结
5、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至此,本节内容的重点得以突破。4、教学运用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我设计了两道例题,一是基础知识的运用例1,一是能力的提升例2。例1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所在的平面.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能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 其次让学生把握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基本思想,即将线面平行转化为线性平行,最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规范书写步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例2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DD1的中点,试判断BD1与平面AM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以长方体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意识。这两道例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体现了数学的巩固性原则,又兼顾了因材施教的原则。5、回顾反思为了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感悟立体几何的思想方法,让学生进行如下回顾与反思:回顾线面平行判定的形成过程,即本节课的重点;反思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过程。6、作业布置作业的安排是为巩固课堂内容的,拓展思维空间的,设计了必做题、选做题和探究题。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 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