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6江苏苏州高三调研)“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政协的召开。据“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我们
2、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可知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A项正确;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但与“北平”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国家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北平”不符,故C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北平”不符,故D项错误。2(2015浙江台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某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
3、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这部宪法()A规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成功经验C在建国初期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D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解析:选D。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国家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说明该宪法处于三大改造时期,因此可以判断是1954年宪法,此时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1956年才完成三大改造,故B项错误;在建国初期起了临时宪法作用的
4、是共同纲领,故C项错误;1954年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故D项正确。3(2016湖北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考)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解析:选C。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根据材料“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
5、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方面并不认可美国方面提出的政策,但是蒋介石没有改变追随美国敌视大陆的基本政策,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晚于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C项正确;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4(2015山东临沂高三模拟)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关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认可C受西方遏制而实行“一边倒”政策D对国际贸易缺乏协调和合
6、作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柱状图中体现出对西方贸易所占比重下降,不能说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断绝了关系,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与图片1950年部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对苏联贸易逐渐占据主导,主要是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结果,故C项正确;对国际贸易缺乏协调和合作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5(2015山东威海高考模拟)2015年4月24日,亚非各国领导人在万隆重演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这主要是为了纪念()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解析:选A。
7、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据材料“2015年”“在万隆重演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可知是为了纪念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故A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是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国为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提出的,得到印度、缅甸等国家的认同,与万隆会议无关,故D项错误。6(2015江苏淮安高三年级高考模拟) “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
8、,其中最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析:选A。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服饰变革。材料中“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等制服大行其道,开始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符合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故A项正确;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些制服已经出现,60年代流行绿军装,故B项错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绿军装,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服饰不再单一,而变得丰富多彩,故D项错误。7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
9、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解析:选C。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建立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年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从“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可知限制了市场的作用,导致农民和市场分离,故C项正确;D项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作用,但
10、不能体现其本质,故D项错误。8(2016山东淄博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边有这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可见,这次会议最主要的议题是()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B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解析:选B。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从材料“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予以分析,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议题,但不是最主要议题,故
11、A项错误;“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说明最主要议题是关于建设问题,故B项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故C项错误;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故D项错误。9(2015太原高三模拟)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从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解析:选C。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依据材料“1962年,因
12、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可知并非是高等教育服务于农村建设的需要,而是政府政策造成的,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政策,而非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因为1959年至1961年国家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因此在1962年实施了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才导致该大学生回家务农,故C项正确;该大学生并没有失业,而是国家分配,故D项错误。10(2015广东中山高三模拟)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
13、。“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解析:选D。本题考查20世纪60年代外交关系中苏关系恶化;“文化大革命”。材料中没有涉及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恶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中苏交恶,国内“左”倾错误
14、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受到了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故D项正确。11(2015福建三明高中毕业班质检)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A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B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解析:选D。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故A项错误;美国在二战后至今都是世界霸主,故B项错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5、,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故C项错误;1970年,“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说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故D项正确。12(2015江西鹰潭高三二模)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外交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延伸出“三个世界”的理论。这能看出()A中国逐步放弃反对霸权主义政策B中国当时把苏联作为最大的威胁C中美建交有力推动中国外交调整D受“文革”影响中国外交有“左”的色彩解析:选B。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一直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的政策,故A项错
16、误;中国划的这条横线把美国、日本、欧洲都划进来,而唯独缺少了中国的邻国苏联,因为此时中苏关系处于恶化阶段,所以中国将苏联作为最大的威胁,故B项正确;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此时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关系都有所改善,说明“文革”对外交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13(2015湖北黄冈高三质检)1966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66年为583元,1976年为575元,有小幅下降。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66年为296亿元,1976年为489亿元,增长65%。这说明()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B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C职工建设
17、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解析:选A。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文革”期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有小幅下降,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发展成就的抵消,故B项错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有小幅下降,不能说明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充分就业的信息,故D项错误。14(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以下可能属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拨乱反正”时期言论的是()A“要大鸣大放,大辩论”B“革命有理,造反无罪”C“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D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解析:选C。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
18、建设。“要大鸣大放,大辩论” 兴起于1957年的整风和反右派运动中,在“文化大革命”中泛滥,直至1980年被废除,实际上是离开法律和制度的轨道、以人治为主要特征、缺乏保障的民主形式,与“拨乱反正”宗旨相悖,故A项错误;“革命有理,造反无罪”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是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文革”之后,重新确认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作用,故C项正确;“工农兵学员”是“文革”时期废除高考之后,以政治出身、政治觉悟为主要标准的教育模式的产物,不符合题干设问,故D项错误。15(2015安徽马鞍山高三质检)1946年,由大连沙河
19、口工厂制造的蒸汽机车在哈尔滨被命名为“毛泽东号”,其后动力多次升级,1977年2月,改为东风4型内燃机车,2010年,改为电力机车,2014年,结束了68年货运的历史,开启了牵引旅客列车的任务。“毛泽东号”()A命名与庆祝东北解放有关B运行始终与个人崇拜有关C改为客运说明列车货运功能消失D见证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解析:选D。本题考查现代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1946年的时候,东北还没有解放,1949年初辽沈战役结束之后东北解放,故A项错误;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开始于1966发起的“文革”,故B项错误;材料只在最后说到其开启了客运功能,没有表明货运功能的消失,故C项错误;我国从1953年开始“一
20、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此后日益完善,材料中火车机车的不断升级换代反映了这个时间段内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故D项正确。16(2015山东日照高三模拟)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下列各组数字中,能正确反映1952年、1956年、1978年、1992年和2004年5个不同年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一组是()A49.799.186.492.921.3B21.392.999.186.449.7C49.721.392.999.186.4D21.349.786.492.999.1解析:选B。本题考查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了经济体制
21、的改革,所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应该在1978年之后开始下降,故A、C、D三项错误;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比例最高,故B项正确。17(2015乌鲁木齐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验)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指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已达0.473,明显超过联合国设定的0.4的国际警戒线。当前我国解决这一局面的办法是通过“抽肥补瘦”来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以达到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转型。其目的是()A体现平均主义理想B国家对经济全面控制C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D加强社会保障功能解析:选D
22、。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抽肥补瘦”不等于平均主义,否则基尼系数应趋于0,故A项错误;“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转型”不等于对经济全面控制,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故C项错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下,调节收入分配,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故D项正确。18(2015安徽淮北高三模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共同繁荣B独立自主,
23、主权至上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解析:选C。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回归;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建立经济特区。设立经济特区是为了实行对外开放,带动全国经济发展,不是因为与其他地区存在分歧,故A项错误;图表反映的是中国对地方管理政策,而“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都是基于地区具体实际的基础上,体现了“实事求是”,经济特区设立体现出顺应全球化的趋势,故C项正确;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于大陆的政策是源于历史遗留问题,不符合“因地制宜”,故D项错误。19.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
24、,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解析:选A。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其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民族,改革开放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民权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不是解决民权问题,故C项错误;新中国的建立不是解决富国问题,故D项错误。20(2015山东临沂高三模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体操王子
25、”李宁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下列关于中国人体育情结变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美建交关系改善 B改革开放不断深入C思想观念更加开放 D民众心态趋于理性解析:选A。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国人体育情结变化。中美建交关系改善与中国人体育情结变化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人思想观念改变,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思想观念开放导致评判体系变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评判体系变化,体现民众心态趋于理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26、共3小题,第21题19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7分,共50分)21(2016安徽宣城八校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外路受敕牒以下官,行省注之,然后咨呈都省,乞颁敕牒可也。凡随朝诸有司当受付身者,委都省出之;凡外路诸有司当受付身者,行省出之。如此,则上庑远地而堂陛愈高,都省增崇而天王益重矣。或者以为国家因四远及蛮荆之新附,故立行省以镇之,内不须立也。不知汴梁有省,岂汴梁亦新附之地哉?事在不疑,惟陛下察其可否而行之。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二“建官”门引赵天麟奏议材料二孙中山注意到,中国历史是沿着分裂、混乱、统一、专制的圈子反复循环,紧随每一个混乱时期之后的是众多王位争夺者漫长
27、而又无情的争斗,直到最后一个胜出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与人民无辜受难,历史模式周而复始的循环着,要打破这一循环和为那些有识之士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以共和制或联邦制来代替君主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20章)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世祖时期的赵天麟对行省制度的看法。(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所述历史模式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中山打破这一历史模式的实践活动。(8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向。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政治制度创新的认识。(5分)解析:(1)材料一关键信息“不知汴梁有省,岂汴梁亦新附之地哉?”可知赵天麟认为行省制的推行
28、不仅仅应在新控制的地区,而应该在地方普遍推行;由“凡随朝诸有司当受付身者,委都省出之”“凡外路诸有司当受付身者,行省出之”可知赵天麟认为中书省和行省应分工明确,中书省脱离兼管地方事务而专注于中央事务,行省统一管理地方事务。 (2)第一小问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中国历史是沿着分裂、混乱、统一、专制的圈子反复循环”可知呈现周而复始的循环且持续时间长,由材料信息可知统治者的争权夺利使得“国家与人民无辜受难”;第二小问为了打破这一历史模式,他主张“必须以共和制或联邦制来代替君主制”,为此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创立了中华民国。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民主法制建设的“确立”“破坏”“健全”,可见现
29、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过程曲折,但最终得以健全;第二小问纵观中国历史不同时期都重视制度的创新,建立了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但以现代中国为例,政治制度的创新历经曲折,并非一帆风顺。 答案:(1)看法:地方应普遍推行行省制;中书省绝对高于行省之上并脱离兼管地方事务;地方事务由行省统一管理。(2)特点:呈现周而复始的循环;持续时间较长;易引发社会动荡、人民受难。活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实行联邦制和民主共和制。(3)趋向:在曲折中发展;民主法制逐渐形成体系并得以健全。认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政治制度的创新并非一帆风顺;政治制度的创新需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言之成理即可
30、)22(2016武汉高中毕业生调研)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一20世纪50年代,上海机械厂的产业工人正在听苏联专家讲话。在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紧张的年代,苏联为中国提供了技术和支持。图二20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宣布给上海工厂颁发许可证,由麦道公司提供飞机部件,在上海组装生产MD82双发飞机,并交付中国民航总局。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5080年代中国经济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4分)解析:提取信息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视角去作答,政治方面从建国初期外交到新时期外交的变化去回答,说明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政治格局、中国
31、外交政策、经济变化等方面去分析;经济方面从建国初期经济体制到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角度去分析作答,说明从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经济体制变化、改革开放等视角分析。答案:信息一:从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或从引进苏联先进技术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说明: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变化等方面展开说明。如:从两大阵营的对峙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多边外交政策,从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到经济快速发展。信息二:从加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或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说明:从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变化等方面展开说明。如:从
32、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并存到经济全球化发展,从学习借鉴苏联模式到改革开放。23(2015山东临沂高三模拟)义利之争始终是一个困扰人类的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家之辩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西哲之议亚当斯密曾经设想,上帝创造世界和钟表师傅制造钟表一样,在人类心灵上设计和制造了如钟表的齿轮一样的利己心。钟表一经造好便自行运转,上帝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着市场经济中那出于私念的利己心的谋利
33、活动,从事最能赚钱的工作,把自己的资本投向最能谋利的地方、行业,而这些地方、行业又正是最需要资金的。这样,就在客观上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达到了他原非出于本意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社会利益的增长。段治乾市场经济的制度伦理探析材料三伟人之论邓小平义利学说主张真正将义与利结合起来,实现辩证的有机统一。它强调义利合一并不是义利的绝对同一,或简单地把义视为利或把利视为义,而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使道义与功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功利的追求置于道义的宰制与规约之下,使道义的讲求为社会和人们带来更大的社会功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义与功利本质上是合一的。王泽应邓小平义利学说探论(
34、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的义利观,并谈谈你对“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的理解。(5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亚当斯密的观点。(6分)(3)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义利观并分析其意义。(6分)解析:(1)第一小问义利观,从材料一“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可知孟子的义利观;第二小问理解,翻译并评价“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2)从材料二“指导着市场经济中那出于私念的利己心的谋利活动,从事最能赚钱的工作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社会利益的增长”总结亚当斯密的观点,然后结合史实从正反两方面评价该观点。(3)第一小问义利观,从材料三“邓小平义利学说主张真正将义与利结
35、合起来,实现辩证的有机统一使功利的追求置于道义的宰制与规约之下,使道义的讲求为社会和人们带来更大的社会功利”总结邓小平的义利观;第二小问意义,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史实,阐述其对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的意义。答案:(1)义利观:重义轻利。理解: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如果充满了仰视权力和拜金主义的风气,“国危”就是必然的结局。这一观点阐述了重利轻义的危害,鲜明地体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2)观点:亚当斯密认为个人追逐私利最终会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评述:这种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是片面的,虽然它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纵容了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泛滥,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3)观点:主张义利合一、以义取利。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