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细菌B.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艾弗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艾弗里的转化实验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减法原理解析:在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有一少部分转化为S型细菌,A项错误;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可以把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项错误;艾弗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项错误;在艾弗里的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减法原理”,D项
2、正确。答案:D2.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噬菌体(如下图)的遗传物质是DNA。该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用32P标记了 ()A. B. C. D.和解析:噬菌体的组成是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DNA。蛋白质和DNA的特有元素分别是S、P,它们的同位素分别是35S、32P,故应该用32P标记DNA,即图中结构。答案:B3.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图示实验步骤中若混合培养后保温时间过长,则上清液中放射性会增强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
3、 其放射性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未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细菌中才能培养,所以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中获得的,A项错误;图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说明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管保温时间长还是短,始终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B项错误;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C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未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项正确。答案:D4.将甲型病毒的RNA与乙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细胞内分离出来的病毒
4、有 ()A.甲型的蛋白质和乙型的RNAB.甲型的RNA和乙型的蛋白质C.甲型的蛋白质和甲型的RNAD.乙型的蛋白质和乙型的RNA解析:将甲型病毒的RNA与乙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在烟草细胞内,以甲型病毒的RNA为模板来合成子代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外壳。故在烟草细胞内分离出的病毒为甲型的蛋白质和甲型的RNA。答案:C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 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HIV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 B. C. D.解析: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细胞组成的,遗传物质
5、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正确;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遗传物质是DNA,主要位于拟核中,错误;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正确、错误;HIV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是RNA,错误。答案:C拓展提高6.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DNA可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活的S型细菌能让活的R型细菌发生转化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培养时间越 长,含32P的子代噬菌体越多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高而沉淀物放射性低,则亲代 噬菌体应是用35S 标记的解析: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
6、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A项错误;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能让活的R型细菌发生转化,B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培养时间越长,含32P的子代噬菌体越少,C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故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高而沉淀物放射性低,则亲代噬菌体应是用35S标记的,D项正确。答案:D7.艾弗里完成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知S型细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
7、驳上述观点的是()A.R型细菌+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S型细菌B.R型细菌+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C.R型细菌+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D.R型细菌+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S型细菌解析:R型细菌+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S型细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A项错误;R型细菌+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B项错误;R型细菌+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说明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DNA控制其子代出现了相应的性状,DNA起遗传作用,能反驳上述观点,C项正确;R型细菌+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DNA预期出现S型细
8、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D项错误。答案:C8.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大肠杆菌,让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后,在产生的所有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A.在外壳中只能找到35SB.在DNA中能找到15N和32PC.在外壳中只能找到15ND.在DNA中能找到15N、32P和35S解析: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中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中,35S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蛋白质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不能找到 35S;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9、外壳由细菌提供原料合成,不含放射性,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不能找到放射性。答案:B9.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细菌充分混合B.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都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C.若将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死亡D.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细菌充分分离,A项错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存在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项错误;若将S型细菌中提取的D
10、NA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死亡,C项正确;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D项错误。答案:C挑战创新10.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35S和32P的放射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 乙A. 图乙中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分 别对应于图甲中的B.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时间过短,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升高C.图乙中的代表搅拌后离心的过程,其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 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上清液的放射性会显著 升高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噬菌体内,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不会显著升高,D项错误。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