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德尔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自由组合定律一、选择题1. (多选)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 1 1 1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之比为1 1C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 1DF1自交得F2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9 3 3 1EF1自交得F2中,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9/16FF1自交得F2中,重组类型个体所占比例为3/8G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自由组合【答案】CDF【解析】F1能产生4种配子(YR、y
2、R、yr、Yr),比例为1 1 1 1,故A项错误。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因此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故B项错误。F1产生的精子中,共有YR、yr、Yr和yR 4种基因型,比例为1 1 1 1,所以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 1,故C项正确。F1 (YyRr)自交得到的F2中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 3 3 1,故D项正确。F2中两对基因均杂合的基因型为YyRr,出现的概率 ,故E项错误。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是Y_R_和yyrr,所占比例,因此重组类型个体所占比例
3、1,故F项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故G项错误。2. 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而且每种合
4、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和_。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和_。【答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相等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1分)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抗锈病无芒 抗锈病有芒3 1抗锈病无芒 感锈病无芒3 1感锈病无芒 感锈病有芒3 1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有芒3 1【解析】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再根据题
5、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
6、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的植株中有一对基因杂合,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 感锈病无芒3 1、抗锈病无芒 抗锈病有芒3 1、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有芒3 1、感锈病无芒 感锈病有芒3 1。3. 下列各项中属于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是( )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成功运用了假说演绎法研究是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将科学理论统计学运用于对结果的分析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第一次运用杂交方法进行实验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A BC D 【答案】B【解析】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
7、粉的植物,用豌豆作遗传学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正确;孟德尔只是提出了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并未证明,错误;孟德尔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分析了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正确;孟德尔先研究了一对相对性状,然后又研究了两对及其以上的相对性状,正确;孟德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子代出现的性状进行分析,正确;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但杂交实验并不是他第一次运用的,在他之前,也有很多学者做过植物和动物杂交实验,错误;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长达十几年,可看出他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正确;故B项正确。4.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
8、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亲本杂交得到F1,其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yyRr B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C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D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1/2【答案】D【解析】分析柱形图可知,F1出现的类型中,圆粒 皱粒75 253 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黄色 绿色50 501 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已知两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所以F1中表现型不
9、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Yyyy的后代为Yy、yy,RrRr的后代为RR、Rr、rr,所以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或YyRr,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亲本的基因型YyRryyRr可判断,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5. 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
10、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解析】 用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 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 白花9 7,是9 3 3 1的变式,测交子代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即红花 白花1 3,由此可推知该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和B、b),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C项错误。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到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_bb、aa
11、B_和aabb,所以F2中白花植株不都是纯合体,故A项错误。F2中红花植株(A_B_)的基因型有4种,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945种,故B项错误、D项正确。6.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为验证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
12、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则该推测成立。【答案】 黄体(或黄色) aaBB 红眼黑体 aabb全部为红眼黄体【解析】由于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只有黑眼黄体鳟鱼,说明黑眼与黄体都是显性性状。F2中黑眼黄体 红眼黄体 黑眼黑体9 3 4,是9 3 3 1的特殊情况,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亲本都是纯合子,且其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 根据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本应该
13、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为验证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aaBB)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全部为红眼黄体,则说明亲本组合为aaBBaabb,即说明aabb的个体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7. 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 a、B和 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 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现选择 AABB和 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 F1,F1自交得 F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4、A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 AAbb 和 Aabb BF1的表现型是白色 CF2中黄色 白色的比例是 3 5 D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因此只有A基因存在且B不存在时(A_bb)植株的花色为黄色,A和B同时存在时(A_B_)植株的花色为白色,没有A基因时(aa_)也表现为白色。因此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AABB和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由于存在B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因此F1的表现型是白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
15、题意可知,只有基因型为A_bb植株的花色为黄色,其他均为白色,因此F1(AaBb)自交得F2中A_bb占,因此黄色 白色的比例是3 13,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F2中的基因型共有9种,黄色个体基因型有AAbb和Aabb 2种,因此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8. 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的,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 2/3C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 8/
16、9D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图解可知,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 6 7,是9 3 3 1的变式,说明水稻的抗病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RrBb,表现为弱抗性,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感病),故A项错误。F2弱抗病性的基因型是R_Bb,其中RRBb RrBb1 2,无纯合子,故B项错误。F2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_bb,RRbb Rrbb1 2,抗性植株自交,RRbb后代全部抗病,Rrbb自交,后代抗病 不抗病3 1,因此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不抗病的比例是,则抗
17、病植株占,故C项错误。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rBB、rrBb、rrbb、RRBB、RrBB,rrBB、rrBb与rrbb杂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因此不能用测交法判断子二代易感病个体的基因型,故D项正确。9. 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 4 6 4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和
18、aaBB C同一花色的个体基因型最多有4种D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该植物花色的性状是数量性状,F1自交得F2,F2中出现性状分离比是1 4 6 4 1,是16种基因型组合,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是AaBb,四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AaBB和AaBb、AAbb、aaBB和Aabb、aaBb,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或者是AAbbaaBB。由分析可知,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亲本基因型有可能是AAbb和aaBB,故
19、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同一花色的基因型最多是3种,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F1的基因型是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 Aabb aaBb aabb1 1 1 1,AaBb是一种性状,Aabb和aaBb是一种性状,aabb是一种性状,共有3种表现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0. 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4对基因控制,这4对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 cm的mmnnuuvv和离地99 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 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AMMnnUu
20、Vv BMmNnUuVv CmmnnUuVV DmmNnUuVv【答案】A【解析】4对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mmnnuuvv的植株麦穗离地27 cm,而基因型为MMNNUUVV的麦穗离地99 cm,且每个显性基因对离地高度的作用是一样的,则每个显性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为(9927)/8 9 cm。麦穗离地27 cm的mmnnuuvv和离地99 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MmNnUuVv,F1植株(MmNnUuVv)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 cm,(3627)91,(9027)97,说明产生F2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7个,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