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810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 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 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 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2.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

2、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 出现三教合一趋势B. 儒学出现危机C. 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 道教的发展3. 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 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以下符合其观点是 A “兼相爱,交相利” B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C “制天命而用之” D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4. 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 起义的农民。 这反映了他 A. 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C.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D.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5.弗兰西斯培根说:“

3、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其中“第一种”东西指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6.中国古代戏剧艺术重视“情”的呈现,明朝之前多半表现为高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笃厚的忠诚、淡雅的情怀等。明朝戏剧家则强调本色自然之“情”,着重于平民生活,比如人的衣食日用、男女私情等等。材料能够说明明朝时期A. 试图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B. 戏剧艺术家“问道求理”C. 儒家普遍认同李贽“人欲”观D. “致良知”的艺术呈现7. 就我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 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

4、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 这表明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A 寻求物理规律 B 重视实用性 C 侧重实验验证 D 领先于世界 8. 明末小说描写的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士人、贫苦农 桑、棋手侠盗成为小说的主角。 明代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B.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理学的发展9.古希腊神话中有许多英雄传说,如:赫拉克勒斯幼年时恶德女神企图引诱他走上享乐道路,但他经过独立思考后听从善德女神劝告,决心不畏艰险而为众人集体造福;普罗米修斯教人造屋、航海和治病等。这反映了古代希腊A

5、. 成年公民开始具有自主意识B. 理性精神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C. 人文精神兴起冲击宗教地位D. 已开始由认识自然转向认识社会10.世界中世纪史一书中说:“到了16世纪,德意志民族与罗马教会的矛盾成了德国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要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国家的政治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首先必须摆脱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控制,组建适应本民族需要和资产阶级发展的教会。”此话揭示出A. 德意志的分裂局面阻碍了宗教改革的推进 B. 罗马教会因自身的腐败而成为矛盾的焦点C. 实现国家政治统一前提是建立本民族教会 D. 资本主义发展是德意志宗教改革根本原因11.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

6、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力,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该思想旨在A. 避免专制独裁 B. 实现人民主权 C. 遵守社会契约 D. 建立法治社会12.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几乎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造成冲击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13.科技革命带来了新发明、新创造,丰富并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同时,还出现许多新的职业。下列新职业按其出现的先后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B. 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

7、网络管理员C. 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D. 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14.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这是向上帝创造万物论的宣战书,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上帝的心脏,又如一颗重型炮弹,打向了被宗教神学长期盘剿的顽固堡垒。据此可知,生物进化论A. 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B. 揭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序幕C. 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D. 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15.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A. 哥白尼的“日心说”B.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8、16. 布罗代尔曾说,18世纪之前的文明是木材和木炭的文明,19世纪的文明是煤的文明。 据此可知19世纪的文明进步的关键是A 蒸汽机的发明 B 采矿业的发展C 环保意识的提高 D 电力的广泛使用17.在近代。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一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A. 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 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 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D. 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18.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

9、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A. 否定儒家正统思想B.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C. 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D. 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19.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20.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

10、孙中山主张A. 社会革命,平均地权B. 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 民族革命,推翻清朝D. 土地革命,废除剥削21.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新的进攻”。 这一主张反映了A. 当时中国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 B.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 中共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 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22. “文革”结束后,先后打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下列与打破“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相关的是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十一届三中全

11、会召开C 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 D 中共八大的召开23. 1926年,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1927年6月下旬,他又提出“拿起武器,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坚决与敌人作斗争”的主张。这些主张A. 说明苏俄革命道路已不适合中国国情B. 是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教训的总结C. 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来源D. 较全面地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4. 从1949年到1978年的将近三十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高。这是由于人们误把“一大、二公、三纯”的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这个角度看,邓小平理论着眼于A. “怎样建设中国共产党” B. “怎样管好中国共产党”C.

12、 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D. “什么是社会主义”二、材料文字题(共三题,52分)25(23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材料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1918年孙中山在第

13、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14、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方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9分)(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为了实现材料二的目标,孙中山晚年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三和毛泽东选择的异同。(6分)26、(12分)材料:启蒙运动“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把批判功能与生产(建设)功能结合起来,并且使两者直接地互相转化”。 【美】彼得盖伊我为什么写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观点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7(17分)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推动着人

15、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国 别人 物观 点 或 名 言古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中国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材料三 下图为一幅名为“文化火锅”的漫画。火锅里面写满了很多汉字,比如佛,功夫,礼,老舍,莎士比亚,爱因斯坦,道,仁,京剧等许多代表中国和外国文化的东西。(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

16、核心主张。(4分)(2)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这些新观念在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方面有哪些重大事件?(10分)(3)谈谈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所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3分)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文科历史答案选择题:15CADBD, 6-10ABCBD 11-15ABCCD 16-20ACDBB 21-24BCCD25、(23分)(1)物质层面: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层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9分)

17、(2)变化:对封建军阀由幻想到幻想破灭;由幻想帝国主义支持到主张推翻帝国主义。理论:新三民主义。作用: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8分)(3)同:武装斗争(暴力革命);异:材料三:“城市中心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6分) 26、(12分)观点:启蒙运动既有批判功能又有生产功能,两者相结合并相互转化。论证:启蒙运动的“批判功能”是指启蒙运动对旧制度进行批判,砸毁一个旧的世界。“生产功能”则是指启蒙运动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设计好了美好的蓝图,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资产阶级的政治构想。例如,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学说、民主共和等政治

18、学说。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资产阶级革命又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开创了资本主义新时代。综上所述,启蒙运动既有批判功能又有生产功能,两者相结合并相互转化。27(17分)(1)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以人为本)中国:重民(或:民本、仁政),重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4分)(2)新观念: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开明君主制、民主共和制。 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0分)(3)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