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任安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史记的体例和对后世的影响。 (2) 积累4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2、过程和方法:在理解第4段、第5段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司马迁的生死观和荣辱观。教学重难点:(1)积累第4段和第5段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在理解两段大意的基础上,体会司马迁的生死观。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关于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
2、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分表、 书、本纪,世家,列传,共篇。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于
3、文体“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二、总结文章第四段、第五段的文言知识:1、重点词语:念父母,顾妻子:顾,顾念。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且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而死。缧绁:拘系犯人的绳索,这里指囚禁。所以隐忍苟活:所以,的原因。恨私心有所不尽:恨,遗憾。私心:古义:内心。今义:为私人利益打算的念头 。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文采:古义:文章。 今义:文艺方面的才华。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倜傥,卓越不凡。非常:古
4、义:不同寻常。今义:很。 称,称道。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大底,大都。发愤:古义:抒发愤怒。今义:立志。不得通其道:通,实现。思来者:使思考。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舒,抒发。2、特殊句式: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被动句、状语后置句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状语后置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韩非囚秦、终不可用:被动句合作探究:1、第四段中哪句话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明确: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2、概括第四段内容:明确:阐述作者的荣辱观和生死观,进一步说明了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3、第五段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非常倜傥之人”受辱后“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5、的例子,目的是什么?明确:目的是把圣贤们作为自己的榜样,继承和发扬古代学者经历磨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相信自己一定能“垂空文以自见”,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4、概括第五段内容明确:列举古代圣贤经历磨难著书立说的例子,表明自己也想忘却荣辱,著书传后世检测清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厄D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男子的配偶。2、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B)A石之铿然有声者B洎牧以谗诛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
6、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4、名句默写、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此人皆意有所郁结,_,_,思来者。、诗三百篇,_。、盖_,仲尼厄而作春秋;_,_;左丘失明,阙有国语。5、翻译重点句子(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4)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5)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