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B. 细胞核控制的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C. 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体内出现两个细胞核有利于增加核质比D. 卵细胞的体积较大,能提高它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体生长的原因: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详解】A、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体积越大,相
2、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A正确;B、细胞核控制的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B正确;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会出现两个细胞核,可以保证细胞正常的核质比,有利于细胞的正常代谢和遗传,C正确;D、卵细胞的体积较大,则其相对表面积较小,不利于其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故选D。2.科学家用被32P标记的磷酸盐溶液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数据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图数据显示,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时,其细胞周期为19.3hB. 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
3、蛋白质和DNAC. 若蚕豆根尖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该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为4ND.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短【答案】A【解析】据分析可知,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时,其细胞周期为193h,A正确;用32P的磷酸盐作为标记物,主要是标记蚕豆幼苗细胞中的核酸,B错误;若蚕豆根尖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该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数为4N,C错误;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周期【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判断题图各段属于细胞周期的哪个时期是解题的突破口,准确把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弄清细胞周期的起点和止点是解题的关键。3.
4、图1是一个细胞周期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变化曲线图,图2是根据细胞核DNA含量不同,将大量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统计每组的细胞数而绘制的柱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1中ef段的染色体数是cd段的一半B. 图2丙组细胞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C. 图2中乙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ab段D. 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的甲组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变化, bc段形成的原因DNA的复制,ac段处于有丝分裂间期;cd段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
5、:甲组细胞中DNA含量为2C,包括间期DNA复制前和末期的细胞;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间期细胞;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间期DNA复制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详解】图1中cd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ef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cd段2倍,A错误;图2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间期DNA复制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图2中甲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ab段,乙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bc段,C错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为图2的丙组部分细胞,D错误;故选B。
6、【点睛】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是中期。4.如图是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是( )A. 剪取洋葱根尖23mm,因为该区域属于伸长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 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和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C. 在观察的图像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D. 压片时用拇指直接按压盖玻片,目的是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制作装片步骤是: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为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7、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即制成装片。【详解】A、剪取洋葱根尖23mm,因为该区域属于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A错误;B、
8、该实验步骤中的错误是和顺序颠倒了,解离后应先漂洗后染色,B错误;C、在观察的图象中,b属于分生区的细胞,在解离步骤中细胞已死亡,C正确;D、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再盖一块载玻片,然后用拇指按压,使细胞分散开,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和动物体内仍然保留着大量未分化的细胞叫做干细胞B. 肌动蛋白基因在肌细胞中处于活动状态而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处于关闭状态C. 细胞分化使细胞的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
9、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 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说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动物体内保留着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干细胞属于分化的细胞,只是分化的程度低,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如肌动蛋白基因在肌细胞中处于活动
10、状态而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处于关闭状态,B正确;C、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D、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说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A。6.细胞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 细胞核体积缩小B.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 细胞内水分减少D. 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答案】A【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11、【详解】A、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A错误;B、衰老细胞内部分酶的活性降低,B正确;C、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C正确;D、衰老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D正确。故选A。【点睛】7. 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皱缩、染色质固缩表明细胞处于衰老状态B. 图示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C. 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D. 细胞凋亡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与细胞坏死有明显区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衰老的细胞会皱缩,染色质固缩,故A正确;图示过程发生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故B错误;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的过程属于胞吞,体
12、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故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与细胞坏死受外因影响不同,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B. 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C. 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D. 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依题意可知:本题是对细胞癌变的原因及其癌细胞特点的考查。理清相应
13、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各选项。【详解】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A错误,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受到损伤,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随着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一起丢失,则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C正确;综上分析,癌细胞中遗传物质(DNA)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只要相关的单一基因突变就能引发细胞
14、癌变;事实上,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本题的难点在于对C 选项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的理解;如果能联想到“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存在平行关系”,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9.下列所述,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B.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C.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D. 人的单眼皮和人的双眼皮【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包括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详解】A、狗的短毛和卷毛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性对性状,A错误。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豌豆
15、的红花和高茎不是同一性状,C错误。D、人的单眼皮和人的双眼皮是人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10.某植物的紫花与红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是由一对遗传因子(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用一株紫花植株和一株红花植株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以鉴定两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选择亲本及交配方式预测子代的表现型|推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第一种:紫花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第二种:紫花红花全为紫花DD ddA. 两组实验中,都有能判定紫花和红花显隐性的依据B. 若全为紫花,则为DDDdC. 若为紫花和红花的数量比为11,则为DdddD. 为Dd,判断依
16、据是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携带隐性遗传因子【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题中未明确显隐性性状,紫花植株可能是显性也可能是隐性性状,因此可让紫花植株自交,看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如果发生性状分离,则紫花为显性,如果不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紫花可能是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此时在利用紫花和红花进行杂交看后代表现型。【详解】A、第一种交配方式中,紫花自交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可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第二种交配方式中,紫花和红花杂交,后代都是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A正确;B、根据紫花自交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可判断紫花为显性,若全为紫花,说明亲本为显性纯合子,故的基因型为DDDD,B错误;C、若紫花
17、和红花的数量之比为11,为测交比例,则基因型为Dddd,C正确;D、紫花自交,且出现性状分离,故的基因型为DdDd,即亲本均携带隐性遗传因子,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综合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范围、设计实验鉴别植株的基因型以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等,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11.某科学家发现了小鼠中的一种黄色毛皮的性状,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一:黄鼠黑鼠黄鼠2378只,黑鼠2398只,比例约为11实验二:黄鼠黄鼠黄鼠2396只,黑鼠1235只,比例约为21A. 小鼠毛皮颜色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 小鼠毛
18、皮的黑色对黄色为显性C. 小鼠中不存在黄色纯种个体D. 小鼠中不存在黑色纯种个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实验二中黄鼠黄鼠的后代出现黑鼠,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小鼠毛皮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又后代黄鼠黑鼠21,说明黄鼠中显性纯合体胚胎致死,且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实验一中,黄鼠黑鼠的后代黄鼠黑鼠11,说明亲代黄鼠是杂合体。【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小鼠毛皮颜色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B、根据实验二,可判断小鼠毛皮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B错误;C、根据实验二后代黄鼠黑鼠21,可判断小鼠中不存在黄色纯种个体,C正确;D、小鼠中黑色个体都是隐性纯种个体,D错误
19、。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 )A. 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9331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 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D. 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答案】B【解析】【分析】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
20、证得出结论。2、假说:(1)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类型,且数目相等;(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详解】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这是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发现的问题,A错误;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这是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的假说,B正确;C、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但雌、雄配子数目并不相等,C错误;D、F1测
21、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这属于演绎推理内容,D错误。故选B。13.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 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F1测交结果可知ac总是在一起,AC总是在一起,所以这两对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C错误。并且A和C在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C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4. 果蝇中,直翅(A)对弯
22、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直翅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纯合弯翅红眼雄果蝇杂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F1全是直翅,雌性全是红眼,雄性全是白眼B. F2中的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白眼C. F2中的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纯合子D. F2雄果蝇中的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均来自F1中的母方【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则子代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全是直翅,雌性全是红眼,雄性全是白眼。F1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采用逐对分析法:AaAaAA、2Aa、1aa,则F2果蝇
23、中直翅与弯翅数目比为3:1。XBXbXbY1XBXb、1XbXb、1XBY、1XbY,则红眼:白眼=1:1,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白眼,一半红眼。【详解】A、由于两杂交果蝇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所以F1中雌性个体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全为直翅红眼,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XbY,全为直翅白眼,故A正确;B、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只考虑眼色,雌性:XBXb或XbXb各占1/2;雄性:XBY或XbY各占1/2,故B正确;C、只考虑翅的形状,纯合子占1/2,杂合子占1/2。故F2中雌性纯合子为1/21/21/4,雄性纯合子为1/2,故C错误;D、F2中雄果蝇的Y染色体来自
24、F1的雄果蝇,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F1的雌果蝇,故D正确。故选C。15.下列对图所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B.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结束C.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 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A、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下一个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A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5、此时已完成交叉互换,B正确;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应该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姐妹染色单体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排列在赤道板两侧,D错误。故选B。16.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核中DNA含量是b细胞核中DNA含量的两倍,最合理的解释是( )A. a是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B. 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C. 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 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移向两极时,b处于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
26、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时期DNA分子数有丝分裂间期2n4n分裂期前、中期、后期4n末期4n2n减数分裂间期2n4n减前、中期、后期4n末期4n2n减前、中期、后期2n末期2nn【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细胞中的核DNA含量与正常体细胞相等,A错误;B、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细胞中的核DNA含量相等,都是体细胞的2倍,B错误;C、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的核DNA含量是体细胞的2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核DNA含量也是体细胞的2倍,C错误;D、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移向两极,此时细胞中的核DNA含量是体细胞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此时细胞中的核DNA含量与体细胞相
27、等,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7.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 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C.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D. 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
28、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正确;B、由于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受精卵中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方,故来自母方的遗传物质稍多一些,B错误;C、受精时,精子和卵
29、细胞相互识别、细胞核相互融合在一起,C正确;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D正确。故选B。【点睛】18.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错误的是( )A. 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 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
30、载体。3、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详解】A、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B、摩尔根等人利用假说-演绎法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般为相同基因,C错误;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D正确。故选C。19.下列有关基因、DNA和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均位于染色体上B. 基因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可代表遗传信息C. 每条染色体上总是只含一个DNA分子D. 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
31、DNA【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详解】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基因,A错误;B、基因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可代表遗传信息,B正确;C、每条染色体上含一个或两个DNA分子,C错误;D、DNA是遗传物质,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如HIV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故选B。20.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科学史上证明DNA是遗
32、传物质的重要证据之一。以下有关该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核内完成DNA的复制B. 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C.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绝大部分子代噬菌体带有放射性D. 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均有放射性【答案】D【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质中合成 DN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B、用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
33、杆菌,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H,所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含有放射性,B错误;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DNA分子是双链结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少量的子代噬菌体DNA带有放射性,C错误;D、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噬菌体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源于大肠杆菌,故子代噬菌体均有放射性,D正确。故选D。21.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R型肺炎双球菌是能够引起人类肺炎或小鼠败血症的菌株B.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C.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
34、轻的T2噬菌体颗粒D. 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就可以使烟草出现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症状【答案】A【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详解】A、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是不能引起人类肺炎或小鼠败血
35、症的菌株,A错误;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B正确;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C正确;D、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就可以使烟草出现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症状,从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故选A。【点睛】22.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反向平行B. 每个双链非环状DNA分子均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 DNA分子的全部碱基中,若 C 占 30,则 A 占 20%D.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 A、T 碱基以氢键连接【答案】D【解析】【分析】D
36、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反向平行,A正确;B、每个双链非环状DNA分子均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C、DNA分子的全部碱基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因此若C占30%,则A占20%,C正确;D、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A、T碱基以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D错误。故选D。【点睛】23.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
37、,错误的是( )A.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 DNA指纹技术利用了DNA分子的特异性C.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从头到尾没有变化,而骨架内侧碱基的排列顺序可变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RNA病毒没有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1、DNA分子中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2、DNA中碱基有A、T、C、G共4种,碱基间的配对方式有A-T、T-A、C-G、G-C共4种,假设由n对碱基形成的DNA分子,最多可形成4n种DNA分子。【详解】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38、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A正确;B、所有人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都含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也是DNA指纹技术的主要依据,即DNA指纹技术利用了DNA分子的特异性,B正确;C、DNA分子的基本骨架从头到尾没有变化,都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骨架内侧碱基的排列顺序可变,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RNA病毒所含核酸为RNA,因此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错误。故选D。24.用15N标记了两条链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该DNA分子含有的
39、氢键数目是260个B. 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60个C. 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单链与含14N的单链之比为17D. 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之比为14【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其复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的内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详解】已知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共有ATGC200个碱基,其中C60个碱基。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该DNA分子中,CG60个,AT40个。在每个DNA分子中,碱基对A与T之间
40、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该DNA分子含有的氢键数目是360240260个,A正确;若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则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231)40280个,B错误;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共产生238个DNA分子,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原则,在这8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有6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14N,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单链与含14N的单链之比为21417,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分子之比为2814,C、D正确。【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DNA复制的有关计
41、算: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2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某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所利用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B. 该过程中存在T与A的碱基配对方式C. 转录结束后和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D. 图示为转录过程,方框A表示的结构为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的转录过程示意图,该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则为DNA的非模板链,A为RNA聚合酶,据此答题。【详解】A、图示为转录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
42、A的过程,所利用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B、图示为转录过程,该过程中存在T与A的碱基配对方式,B正确;C、转录结束后和(DNA单链)会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C正确;D、图示为转录过程,方框A表示的结构为RNA聚合酶,D错误。故选D。26.如图甲、乙、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图中酶1和酶2表示同一种酶B. 图甲、乙、丙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均会发生C. 图丙过程需要tRNA,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而某些氨基酸可以由不同tRNA转运D. 图丙中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各不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中,DNA两条单链均做模板,表示DNA复制过程
43、;乙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表示转录过程,丙代表翻译过程。其中代表不同长度的肽链。【详解】A、图中酶1和酶2分别是催化DNA复制和转录的酶,不是同一种酶,A错误;B、图甲所示过程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但是图乙和丙可以发生,B错误;C、翻译过程需要tRNA搬运氨基酸,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某些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可以由多个不同tRNA转运,C正确;D、图丙中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最终合成的四条肽链上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是相同的,D错误。故选C。【点睛】“列表法”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复制转录翻译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链DN
44、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原则AT、GCTA、AU、GCAU、GC结果两个子代DNA分子mRNA、tRNA、rRNA蛋白质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意义传递遗传信息表达遗传信息27.如图表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核酸链,c是肽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c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B. 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 图中氨基酸没有改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D. 除图示情况外,基因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bc表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故A错;基因突变包括基因中碱基对的增
45、添、缺失和替换,图中的碱基由GCG变成GCC,说明发生的基因突变,故B错;CGC和CGG密码子都决定氨基酸,说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C正确;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属于染色体变异,故D错。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28.如图所示,下列遗传图解中可以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46、因自由组合。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是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2种配子,没有发生基因重组;、过程是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形成受精卵,没有发生基因重组;、过程是两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4种配子,发生了基因重组。【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是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2种配子,没有发生基因重组;、过程是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形成受精卵,没有发生基因重组;、过程是两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4种配子,发生了基因重组,故C正确,A、B、D均错误。【点睛】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47、,且发生在至少两对等位基因之间。29.如图a、c为某生物生殖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的染色体行为,b、d为1号染色体联会现象,该染色体含有1至5的基因则关于图中染色体异常现象的专业表述是()A. 三倍体、增加、三体、缺失B. 三体、缺失、三倍体、重复C. 三体、重复、三倍体、易位D. 三倍体、倒位、三体、重复【答案】C【解析】【详解】a细胞中某一形态大小的染色体多出了一条,形成三体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4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细胞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d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多了2个非等位基因,这两个基因来自于非同源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
48、异中的易位,故选C。30.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 染色体数目改变会引起严重的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C. 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D.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能彻底杜绝遗传病的发生【答案】B【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
49、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B、21三体综合征属于21号染色体多一条,为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B正确;C、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C
50、错误;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生,但不能彻底杜绝,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掌握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了解调查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对象及调查范围,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二、非选择题31.以下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细胞内有_个染色体组,若不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甲、乙、丙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2)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_,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_段。(3)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
51、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_。【答案】 (1). 4 (2). AaBb (3). 丙 (4). 第一极体 (5). de (6).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号与2号没有分开【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图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在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甲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甲细胞进
52、行的是有丝分裂,若不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甲细胞相同,均为AaBb;根据分析可知,图中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2)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在雌性动物体内称为第一极体;丙细胞中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de段。(3)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含有A和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所致,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和2没有分开。【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结合
53、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2.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紫花形成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植株中紫花:白花=1:1,若将F1中的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其数目在A基因和a基因中_(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可能相同),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_定律。(2)据图可知,基因是通过控制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两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F1中的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4)如果上述紫花形成的生化途径中,其中间产物是红色
54、(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答案】 (1). 脱氧核苷酸 (2). 可能相同 (3). 自由组合 (4).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5). AabbaaBB或AAbbaaBb (6). aaBB、AAbb、aabb (7). 紫花:红花:白花=9:3:4【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A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控制前体物质合成白色物质,基因B通过控制酶B的合成来控制白色物质合成紫色物质。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其他情况下均表现为白色。据此答题。【详解】(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本组成单
55、位是脱氧核苷酸,A和a为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脱氧核苷酸数目在A基因和a基因中相同或不同,即可能相同。将F1中的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是9331的变式,说明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题图: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植株中紫花白花=11,若将F1中的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所以F1中的紫花植株基因型是AaBb,两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11的分离比,说明亲本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两亲
56、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F1中的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4)紫花形成的生化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则红花的基因型是A_bb,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934。【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3.下图为甲(A-a)和乙(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6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1)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2)6个体的基因型是_,8个体
57、的基因型是_。(3)若8和9婚配,则后代只患乙病的概率为_。【答案】 (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 BBXAY (4). bbXAXA 或 bbXAXa (5). 3/16【解析】【分析】根据图谱判断:-3和-4均无乙病,但却有一个患乙病的女儿,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和-6均无甲病,但却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所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和-6均为携带者,根据题干信息“-6不携带致病基因”可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6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
58、-6的基因型为BBXAY,-8个体患乙病,不患甲病,初步判断基因型为bbXAX-,由于-7个体患甲病,说明-3和-4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8的基因型为bbXAXA或 bbXAXa。(3)-9个体患甲病,初步判断基因型为B_XaY,-1号患甲病,则-5号的基因型为Bb,而-6号的基因型为BB,-9号基因型及比例是1/2BBXaY,1/2BbXaY,-8的基因型和比例为1/2bbXAXA或1/2bbXAXa。若-8和-9婚配,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1/4,不患甲病的概率为3/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不患乙病的概率为3/4,所以后代只患乙病的概率为1/43/4=
59、3/16。【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的判断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34.科研工作者利用某二倍体植物进行实验。该植物的紫株和绿株由 6 号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作者用 X 射线照射紫株A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832株,绿株1株(绿株B)。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又做了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一:X 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若此假设成立,则图一杂交实验中,F1 基因型是_,F2 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_。(2)假设二:X 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
60、体断裂,含有基因 D的片段缺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若此假设成立,则图一杂交实验中,绿株B能产生_种配子,F1 自交得到的F2 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_。 (3)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发现一对染色体联会后出现图二所示的“拱形”结构,则它可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选填“缺失”、“重复”、“易位”或“倒位”) 类型。【答案】 (1). Dd (2). 3/4 (3). 2 (4). 6/7 (5). 缺失、重复【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
61、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 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说明紫株对绿株为显性性状。用X 射线照射过的紫株 A与绿株(dd )杂交,子代有832株紫株,1株绿株B。若X 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发生变异的紫株A的基因型为Dd,绿株B的基因型为dd。在图一杂交实验中,绿株B与基因型为DD的纯合紫株C杂交,F1的基因型是Dd;F1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因此紫株所占的比例为3/4。(2) 若X 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 6 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D的片段缺失,则: 绿株B的基因型为d0 (注: 0表示含有基因 D 的片段缺
62、失的那条6号染色体)。可见,绿株 B 能产生2种比值相等配子,即d011。该绿株B与基因型为DD的纯合紫株C杂交,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011。F1 自交,其中Dd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D0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000121;由于00的个体死亡,dd表现为绿株,其余个体均表现为紫株,所以,F2中紫株所占比例为6/7。(3) 图二中“拱形”的出现,是由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上面一条多了一段,或是下面一条少了一段,因此可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也可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1)和(2)题的解答,其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突变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以题意中杂交组合的亲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切入点,判断紫株与绿株的显隐性,并能依据两种假设的内容准确推知绿株B的基因型,进而推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在解答(2)题时,“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