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571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6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 B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C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 D周初政

2、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试题解析】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先秦时期的说法不符,故A项错误;关于赋税制度的改革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指的是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秦汉时期到宋元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化,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2苟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苟子主

3、张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荀子的礼的思想,没有体现法的思想,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重点强调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答案】D3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有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商

4、鞅变法的影响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知识点】商鞅变法【试题解析】土地兼并主要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与材料中自立门户无关,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要求自立门户,主要是在土地私有制下,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故B项正确;战争频繁与自立门户无关,故C项错误;“休养生息”政策,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4朱熹说:“须是穷得理多,然后有贯通处。心无限量,如何尽得?物有多少,亦如何尽得?但到那贯通处,则才拈来便晓得,是为尽也。”下列主张在道理上与之相通的是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B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C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点】宋明理学【试题解析】根据对材料的分析,朱熹强调的是“格物致知”的思想,“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强调的是仁存乎于人的内心,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指的是佛在心中,不必外求,与题目不符,故B项错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反对向外求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指的是量变引起质变,与材料中的格物致知思想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5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庄客”“农户”“佃”。这种变化主

6、要源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根据西周的分封制,周天与诸侯之间是臣属关系,不是平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天子与诸侯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但不能据此判断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体现的天之和诸侯之间的关系,得出周初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说明容易导致分裂割据,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是春秋时期开始产生的,与西周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6“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

7、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来源:Zxxk.Com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知识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官营手工业如果分工过细导致利益降低,最终结果就是分工发展被迫终止,分工过细只是导致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利益内耗指的官营手工业下,分工过细,导致代理链拉长,管理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利益内耗增加,成为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提到管理成本增加,并未涉及管理僵化,故C项错误;外部竞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

8、案】B7亚里士多德说:“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这反映了雅典A奴隶不受宪法保护 B缺乏法治精神 C公民权利受到抑制 D民主存在欺骗性【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说明当时雅典并没有确立民主政治;在雅典,奴隶的受法律保护,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法治精神,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

9、事都没有参与”得出材料重在强调雅典公民对他们所处地位的不满,即指公民权利受到制约,故C项正确;当时的雅典实行的是寡头政治,不是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C8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C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试题解析】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欧洲的胡椒价格高,并没有体现出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故A项错误;由于胡椒在欧洲获利丰厚,所以传统

10、的欧亚之间的商路受到控制,出现了商业危机,成为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被阻断即指商业危机,所以C项包含在B项中,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在当时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答案】B9近代一位评论家曾说:“谁能想到15世纪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背后竟隐藏着改变世界历史的非凡力量”。对“非凡力量”理解最恰当的是A中国瓷器大量传入影响欧洲艺术发展 B蕴含人文主义思想,推动思想解放C借助艺术形式与手段,反对宗教权威 D直面社会矛盾,审视与批判社会现实【知识点】文艺复兴【试题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5世纪的艺术品对世界的改变,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后,并未影响欧洲艺术的发展,故A项错误;

11、根据所学知识,15世纪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借助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展现了人文精神,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推动了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当时只是反对天主教会,并不是反对宗教,故C项错误;但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需要借助复兴文化之名,主要通过艺术形式进行,并不是直接面对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现实,故D项错误。【答案】B101789年,有学者说:“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好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材料反映了A革命维护了传统地主的利益 B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逐渐丧失C英国宪政的实质是王权专

12、制 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解析】英国的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不是维护传统地主的利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说明当时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较高,故B项错误;英国宪政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不是王权专制,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他们要求平等的代表权,故D项正确。【答案】D11工业革命初期,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共同影响着劳动分工的社会性别化。“女性缺乏技术竞争力的观念”成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在有些女性看来“进入技术领域”是对其女性身份的威胁。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没有冲击到传统社会观念 B加剧了男女地位的不

13、平等C导致了技术竞争日益加剧 D加强了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没有冲击到传统社会观念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不是加剧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女性缺失技术竞争力的观念成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甚至在有些女性看来进入技术领域是对其女性身份的威胁”说明当时技术竞争加剧,妇女不能很好的参与竞争,故C项正确;关于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C12从1888至1919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

14、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来源:学_科_网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1888年至1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说明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根据材料中“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冲击了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得出并不是加强工业国的产品竞争优势,故B项错误;中国的原料大量出口,运进大量的机制纱,不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在此之前,中

15、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A13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知识点】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中国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8811911年铁路修筑情况,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失败,故A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国艰难发展并不是无从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和借款给清政府等所占的比例,可知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被外国控制,故C项正确;清政府借款修筑铁路,借款的背后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16、实际筑路权已被列强控制,故D项错误。【答案】C14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这反映了孙中山A对民主政治的担忧 B对太平天国的惋惜C对革命思想的反思 D对革命前途的憧憬【知识点】辛亥革命【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分析“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体现了他对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的担忧,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借评价太平天国分析辛亥革命,并不是对太平天国的惋惜,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对革命思想的反思,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革

17、命前途的憧憬,故D项错误。【答案】A15观察下表,美国各税种比例变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 B减少企业成本,复兴工业生产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 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知识点】罗斯福新政【试题解析】根据图表信息看,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整体降低,并不是仅仅减轻贫民的负担,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企业所得税看,成下降趋势,主要是减少企业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消费税增加,因此不是为了刺激消费,故C项错误;关于增加财政收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罗斯福新政改革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16“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

18、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材料反映的主旨是A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 B高额成本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C计划经济难以有效配置资源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试题解析】计划经济条件下,仍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因此,说国家丧失了干预经济的职能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重点是计划经济下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弊端,高额成本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是材料

19、的主旨,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难以配置资源也仅仅是材料反映的计划经济弊端的一个方面,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计划经济的分析及“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得出材料旨在强调建立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故D项正确。【答案】D17自1926年到1939年,苏联的城市人口翻了一倍多,其增长率美国需要30年而大多数欧洲国家需不少于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能达到。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大战影响了欧美各国人口增长B苏联工业化促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C经济大危机使美国城市人口增长较慢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使欧洲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知识点】“斯大林模式”;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精选)【

20、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6年代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故A项错误;当时苏联处于斯大林统治时期,其城市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美国,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片面发展重工业,所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故B项正确;美国经济危机与城市人口整张较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于20世纪初期,且工业革命会推动城市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181938年l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据此阐述正确是A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

21、国化的产物B井冈山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一个探索过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试题解析】根据材料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道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故A项正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后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经济政策,且在古代史上我国就推行对外开放,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仅

22、是一个探索过程,故D项错误。【答案】A19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之上。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 B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C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 D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知识点】抗日战争【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国民党是把抗战的命运寄托于帝国主义,中共是主张依靠民众,体现了国共不同的抗战路线,体现出对抗日持久战不同的依据,故A项正确;关于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两党的认识是相同的,故B项错误;对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两者都主张实行持久战,故C项错误;抗战

23、进程发展方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20“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材料反映了A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面貌 B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发展C解放战争时期边区建设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知识点】解放战争【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可知是在陕北地区,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与题目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到民主制度改革和经济建设,不仅仅是民主建设,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在陕北边区进行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故C项正确;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24、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经济改革,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11969年尼克松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这反映了A美国对外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B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C美国的军事重心开始转向欧洲D美国全球战略从进攻转为防守来源:学科网【知识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试题解析】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25、故A项错误;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洲的地区,故B项错误;美国的军事重心开始转向欧洲的说法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并根据所学,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因此这一时期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从战略进攻转为防守,故D项正确。【答案】D22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

26、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来源:学_科_网B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D中外交流频繁,因私护照增多,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一边倒”的特点,故A项正确;中美两国建交是在1979年,故B项错误;中国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体现了中国的对外开放的特点,不仅仅是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故C项错误;因

27、私护照增多说明中外交流增多,与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23邓小平说:“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邓小平的这段话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 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 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知识点】邓小平理论【试题解析】拨乱反正是文化大革命之后的政治路线,与材料中“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

28、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得出这一时期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解放人们的思想,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是1978年提出的,与题目中所述事实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B24法国人在西方常被视为“异类”,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著和迷恋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

29、品牌。这反映了A传统产业迟滞了全球化进程 B民族性与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C法兰西民族具有一定保守性 D全球化推动了发展的多样性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法国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品牌”说明传统产业并没有迟滞法国的全球化过程,故A项错误;根据全球化下,法国传统工业的发展可知民族性和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故B项正确;材料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并不能说明法兰西民族的保守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族性、传统与全球化的关系,不是全球化推动下的多样性,故D项错误。【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

30、、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陈子龙(16081647),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崇祯十一年(1638)夏,南寇北奴,日益滋大,陈子龙以“君子之学,贵于识时;时之所急,务之恐后”的紧迫感,与徐孚远等一起,取明朝名卿大臣“有涉世务、国政”之文,撷其精英,辑成皇明经世文编一书,选文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包括政治、典章、财经、军事、学校等,并根据现实问题加作旁注,表达政治主张。陈子龙等编辑此书的目的,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

31、“俗儒是古而非今,撷华而舍实”的坏风气。这部书的出版,对稍后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讲求实用之学起了先行作用。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陈子龙辅佐南明弘光朝,清兵陷南京后,于1647年投水殉国。 摘编自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等材料二 除了追求自身的修养,理学还提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任务,但这却被很多自诩为理学家的人所忽略。因此出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理学发展路向,即“理学修身派”和“理学经世派”,前者以倭仁为代表,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后者以曾国藩为代表,更注重建功立业。曾国藩率湘军战胜了太平军,暂时保住了满清政权;之后,他又倡导并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门。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出于一个传

32、统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思想和责任。“理学经世”是曾国藩思想体系的精髓,他认识到:理学经世躬行是理学经世思想的全部,而且只有躬行才是理学经世思想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在实践中,他又始终将道德主义与实用主义相胶合,前者是本,后者是用。这再一次证明了曾国藩是“我国旧有教育理论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 摘编自张凡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初探(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及其时代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子龙与曾国藩经世致用思想的的共通之处。(10分) 来源:Z&xx&k.Com【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中体西用思想【试

33、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陈子龙思想主要从材料一中“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包括政治、典章、财经、军事、学校等,并根据现实问题加作旁注,表达政治主张”得出总结当时的经验教训“与徐孚远一起,取明朝名卿大臣“有涉世务、国政”之文,撷其精英,辑成皇明经世文编一书”得出借编书表达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中“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俗儒是古非今,撷华而舍实”的坏风气。希望改变当时宋明理学下不实的文风和学风;曾国藩的思想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后者以曾国藩为代表,更注重建功立业”得出重视实践,主张建功立业,根据材料二中“他又提倡并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启

34、了中国近代化之门”得出推动洋务运动;第二小问时代背景,根据所学可知陈子龙处于明朝时期,当时社会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根据材料一中“南寇北奴,日益滋大”得出当时民族矛盾激化,社会面临统治危机,根据所学可知曾国藩处于近代社会,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结合当时列强侵略、经济发展和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进行分析即可。 (2)对于两者的共通之处结合两者的目的、特点、影响及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特点:陈子龙重视总结治世经验教训,借编书表达政治主张,希望改变学风、文风。曾国藩侧重身体力行,注重建功立业;接受西方科技,推动洋务运动。(7分) 背景:陈子龙:封建社会末期,传统社会危机四

35、伏,各种矛盾激化。 曾国藩:近代前期社会转型;西方文明冲击;民族危机严重。(8分) (2)共通:通过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维护封建王朝统治。都体现了传统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冲击了当时不重实际的学风、文风。两者影响深远,陈子龙影响了明末清初思想家。曾国藩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扭转社会发展大势。(10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西方近代化进程比较分析上表,提取中西近代化不同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知识点】现代化主题【试题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比较中西近代化的不同。注意题目要求提取两项不同的信息,根据材料提

36、供的信息可从过程概括分析,西方的近代化是从经济思想政治,而中国的近代化从经济政治思想,结合近代化过程中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史实进行分析说明;可从两者的开端不同,国家民族独立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两者近代化的不同方式角度,西方的是自发性的,是主动的,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的基础上出现的,是被动的等角度分析,注意史实要和观点一致,论述逻辑清晰。【答案】(12分,提取信息可参考如下示例,观点合理即可得分,史实说明略) 西方:经济思想政治;中国:经济政治思想。 西方:从追求个人价值到民族国家观念强化;中国:从民族国家独立诉求到个人主义启蒙。 西方: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强化;中国:民族国家独立、富

37、强诉求贯穿始终。 西方:早发内生型(先发内源型);中国:后发外生型。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实现近代化;中国:资本主义未能推动近代化实现,不得不寻求其它途径。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乡关系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材料二 斯文登是英格兰西南部一座小城,19世纪初期因

38、两条运河在此交汇而迅速崛起,19世纪中期因铁路枢纽而更加繁荣,是英国著名的“火车城”。到20世纪,斯文登的运河基本丧失航运作用,60年代英国最后一辆蒸汽机车在该城出厂后,铁路产业也沦为夕阳产业,市民纷纷远走他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振兴城市,市政府把斯文登按发展方向划分为7个重点区域,有高科技园区、大学城研发区、交通枢纽区、市中心商务区等,很快让斯文登焕发活力,21世纪,斯文登被英国媒体评为最具生命力的城市。(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文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9分)【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城市建设主题

39、【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动力的供应”得出政治上城市控制农村,经济上农村供应城市;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层面看,我国古代城市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从经济上看受我国小农经济的影响。 (2)对于斯文登城市的发展阶段特征可根据材料二概括为:第一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国内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发展的原因从所学知识分析主要是工业革命及运河和铁路交通的发展,第二阶段作为交通枢纽地位和工和业优势逐渐丧失,原因从材料二中“斯文登的运河基本丧失航运作用,60年代英国最后一辆蒸汽机车在该城出厂后,铁路产业也沦为夕阳产业”得出

40、传统交通业的衰退,根据材料二“市民纷纷远走他乡”得出城市人口减少,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今,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商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其原因根据材料三“有高科技园区、大学城研发区、交通枢纽区、市中心商务区等”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政府对城市的规划,根据所学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答案】(1)特点:政治上城市控制农村,经济上农村供应城市。(3分) 原因:城市是政治中心;农耕经济的需要。(3分) (2)特征:第一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国内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运河、铁路交通的发展。(3分) 特征:第二阶段(20世纪初80年代)交通枢纽地位和工业优势逐渐丧失。 原因:传统交通业的衰退,新兴工业的冲击,城市人口的减少。(3分) 特征: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今)发展科技、文化、商业等新兴产业。 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府对城市的规划。(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