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7年4月武汉市调研考试文综政治试题解题分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15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4月武汉市调研考试文综政治试题解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7年4月武汉市调研考试文综政治试题解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7年4月武汉市调研考试文综政治试题解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7年4月武汉市调研考试文综政治试题解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7年4月湖北省武汉市调研考试文综政治试题2007.4.1738(32分)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根据有关表格和材料,回答问题。表:某市2002-2006年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注:该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基本完成,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但是,全市只有28%的农民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截止2006年底,全市65%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70%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其中农民所占比例均不到5%。(1)分析上表(含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分析图表信息,属于涵义类设问,要求描述事物的特征、状态,分析

2、事物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比较差别或发现某种关联。此类题目难度不大,但如果抓不住信息要素的话,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所谓信息要素,就是指答题语言中的主语,一般在表头标题中注明。如本题要描述两条折线的变化与对比,主语分别是“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和“GDP增长率”。明确这一点,答案第一个要点容易得出:某市2002-2006年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都保持较高水平,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本题的特别之处是表注很长,根据行文的特点,它在运用两点论分析该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状况。与表本身结合在一起,又存在因果关系。由于近年来社会保障支出快速增长,该市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基本建立。但也存在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

3、较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根据上表(含注)所显示的信息,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简述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10分) 此题有一半是默写,一半是结合材料扩展分析,可以视为印证性设问。应该注意到近年高考有此种倾向,教材的重点内容须加强记忆。作印证性分析如下:知识内容扩展分析社会保障的意义有利于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国有企业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材料一: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扩大,是影响民生问题的最直接障碍。

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秩序。”(3)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秩序中应该发挥的作用。(10分)第一,要落实审题过程必须分析的要素。应该让学生逐一找出题目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材料范围、行为主体、分析对象、设问指向等五要素,任何一个要素看不到,都会给答题造成致命的失误。五要素列举如下:知识范围政治常识材料范围材料一行为主体中国共产党分析对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秩序设问指向在中的作用第二,根据五要素搜索相关知识,探寻答案要点。答案要点首先是由设问指向规定的,不同设问的答案要求不同。“在中的

5、作用”应该明确两个方面:起什么作用?怎样起作用?中国共产党这个行为主体规定了应该调用政治常识关于党的知识,党起什么作用呢?当然是领导作用。怎样起作用呢?应该是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方式、党的执政方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秩序”这一分析对象和材料一的相关提示,如“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分配”等信息,要找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驾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第三,要旗帜鲜明地要求学生答题前书写构思简图,不能相信学生所谓“时间不够”的说法,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坚持,要落实。考试的时候,时间绝对不是浪费在正确的审题过程中,而是浪费在不着边际的“冥思苦想”中,浪

6、费在慌忙书写错误或重复语句中。构思简图如下:党 的 作 用什么作用领导作用如何起作用党的建设八字目标、两个能力领导方式政治、思想、组织正确制定、执行方针政策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经济规律、发扬民主、法制化规范化第四,形成答案。讲评时要结合构思简图,说明答案的成败取决于审题和构思。建议性答案要点如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秩序要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党驾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正确制定和执行关于分配的方针政策。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遵循市场经

7、济规律,科学决策,保证和支持人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社会分配法制化、规范化。材料二:物权法是一部关注民生的重要法律。我国物权法起草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13年之久。先后经历8次审议、100多次座谈会。在审议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全文草案征求意见,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召开了上百次座谈会,并召开了论证会,直接听取各方意见。(4)我国物权法的立法过程,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依据。(8分)哲学题采用印证分析法比较合适。知识内容具体分析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8、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物权法的立法要广泛征求群众来自实践的各种意见,并在群众的实践中接受检验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顺利进行,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经过反复审议的物权法,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中,人们的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物权法还需要实施过程中吸取新的经验,不断修改完善,更好地发挥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变式1:论述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法律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依据。(13分)知识内容具体分析认识辨证发展的过程第一次飞跃:认识在实践的基础

9、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群众中来:党和国家广泛收集群众实践中生动鲜活的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加工,上升为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到群众中去:党和国家政策、法律要接受群众实践的检验,加以修正和完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政策和法律要经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反复,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变式2:论述党和国家制定和执行方针政策、法律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辩证法依据。(13分)任何事物既包含着同类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的矛盾的特殊性,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要遵循由特

10、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党和国家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从群众千差万别的意见、要求中概括出共性的、普遍的东西,形成在全国各地都能实行的方针政策和法律。坚持到群众中去,就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必须与各地方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各地群众的具体利益相结合,在普遍原则的指导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9(60分)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照搬苏联革命模式,试图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结果给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巨大损失。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我党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持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夺取了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6)运用哲学常识回答,应如何学习别国的经验? 本题对材料的依存度很高,要求能够较好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哲学寓意。王明路线与毛泽东路线的对比,映射出正确与错误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意指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找准哲理,加上具体分析,可得到如下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学习别国经验,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与本国具体的不断变化的实际相结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要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习别国经验,要善于从别国的经验中探索普遍规律,并在普遍规律的指导

12、下研究本国实践的具体规律。材料四: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互补性强。近年来,两国在经贸、军技、科技、能源、运输、核能、金融、航天、航空、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2006年中俄贸易额达334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照此速度,两国领导人确定的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达到600亿美元的目标可望提前实现。(7)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实施互利双赢对外开放战略的经济学依据。(10分) 审题时须注意到“实施互利双赢对外开放战略”这一分析对象包含了两个层次,即“对外开放”与“互利双赢”。类似于38题(2),是默写与结合材料扩展相结合。答题构思如下: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对外开放必然性市场经济平等性、开放性依据双赢平等互利重要性必要条件技术引进、贸易余缺、增强实力答案要点: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和开放性,我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实施互利双赢对外开放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对外贸易调剂资源余缺,增强国际竞争力。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